体制改革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a0&A=19&rec=14&run=13

【行政体制改革】 2015年,威海市政府健全完善行政审批事项目录清单制度,
公布保留市级行政审批事项287项, 按照“能放则放、宜放尽放”的原则,将28
项市级行政审批权下放县级实施。全面实施政府部门权责清单制度,梳理公布了
市、县两级行政权力清单,确认保留十大类市级行政权力3682项。编制了市级政
府部门责任清单, 公布市级部门主要职责311项,具体责任事项1175项,部门职
责边界46项,事中事后监管制度470项,公共服务事项121项,追责情形5309项。
创新实施涉行政审批及相关行政权力中介服务事项清单制度,公布市级涉行政审
批及相关行政权力中介服务事项71项。将清理整顿范围扩大到与行政审批相关的
行政确认、登记、备案、年检等行政权力领域,进一步清理规范房产登记、机动
车年检、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合同备案等涉及的中介服务事项16项;取消没有法定
依据的中介服务事项12项, 整合同一领域、不同环节重复设立的2项;在市级领
域内, 同一服务事项所对应中介机构数量少于3家的,由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引进
并加以扶持,无条件进驻“网上中介超市”,破除信息不对称和机构垄断经营;
强化监管,将“网上中介超市”与电子审批系统相衔接,制定管理办法强化对入
驻中介机构的考评, 进一步规范中介服务市场秩序。 强化行政审批监管,制定
《威海市加强行政审批事中事后监管实施方案》,健全完善承接审批事项落实情
况专项报告制度、保留审批事项日常监督检查制度、取消转移和下放委托审批事
项事后评估制度。督导40个市直部门、单位逐项或分类制定出台具体的行政审批
事项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全面推进市场主体设立联审联批工作,推行市、县、镇
三级联审联批工作,各区市和市区驻地个体工商户设立无前置审批事项联审联批
相关部门单位全部进驻政务服务中心,全市统一规范市场主体设立联审联批办事
指南,市、县、镇三级整体推进。1月至9月,全市新设立市场主体联审联批办件
7191件,全部在1个工作日内办结。10月1日起,根据国家商事登记改革要求,全
面开展“三证合一”登记工作,联审联批效率进一步提高,累计发放“三证合一”
营业执照3338件。

【财税体制改革】 扎实推进预决算公开,实现了政府预算、部门预算、“三公”
经费预算全公开,涵盖两个管理级次、7个区市、500多个主管部门。完善政府预
算体系,坚持“四本预算”统筹安排,将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
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四本预算”全部纳入编报、汇报范围,预算
统一编制,支出统一把握,避免资金交叉重复,提高财政综合保障能力。规范预
算编制工作,规范基本支出、资产配置、重点支出,做到预算编制与部门结余结
转资金管理相结合,预算编制与政府采购、资产管理相结合,预算编制与绩效管
理相结合,提高财政资金分配使用效率。用好引导基金,积极探索支持创新创业
和产业发展的新途径,逐步变“无偿投入”为“有偿使用”,变“直接补助”为
“间接引导” 。设立4只基金,大大增加威海市产业资本的供给量,促进实体经
济健康发展。 着力推进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工作开展,选择一批有代表
性、 有影响力的PPP项目,积极申报财政部和省财政厅的试点。积极推动原定由
政府投资的老项目改造为PPP项目, 充分运用社会资本支持地方加快发展。政府
购买服务工作扎实开展,将政府购买服务所需资金纳入部门预算,市级预算共安
排政府购买服务事项46件,安排预算资金3000多万元。稳步推进国库管理制度改
革,将所有财政资金全部纳入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管理,对账户进行彻底清理,将
国库集中支付覆盖到所有预算单位级次。 积极推进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280个
市级国库集中支付单位全部安装了统一的网络版会计核算软件进行会计核算。市
级财政工资统发系统与人事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正式贯通,率先在全省实现了财政、
人社部门工资系统联网。积极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对结存在一般公共预算、政府
性基金预算、财政专户、部门账户的各类资金进行全面清理,将结余结转资金情
况与预算编制有机结合,对于符合上级相关要求的纳入预算统筹使用。建立财政
存量资金定期报告制度,及时掌握、分析结余结转资金情况,加快预算执行进度。
研究并出台《威海市财政结转结余资金管理办法》。

【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制定国有企业改革计划,在对市属国有企业的数量、布
局、经营范围、资产状况、人员情况、体制机制等进行全面调研的基础上,印发
《关于进一步推进市属国有企业改革改制的通知》,制定市属国有企业改革计划,
明确改革的目标、任务及拟采取改革的方式、措施等,为全面推进市属国有企业
改革奠定基础。努力推进企业改制,转换企业体制,印发《威海报业集团深化内
部改革实施方案》 ,完成新公司的登记注册工作。对鲁东驾校、汇通检测2户企
业和市交通学校所属相隆驾校、 汽车检测、航海学院、华海印刷厂、出租公司5
户企业实施整合重组。推动市二热电集团对文登热电、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对威海
港集团、水务集团对文登自来水公司分别进行整合重组工作并基本完成。完成了
对市城乡建设委、 市规划局、市房管局下属5户企业脱钩重组工作。按照威海市
委、市政府关于加快东部滨海新城建设的重大部署,将市城乡建设委、市规划局、
市房管局下属5户企业脱钩整合作为国有出资, 引入民营企业和管理团队个人资
本,组建了威海东部滨海新城建设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积极深化企业内部改革,
规范企业内部管理,根据改革情况和国资监管实际情况制订公司章程,明确国有
出资人及企业的权利、义务和责任,为理顺和规范管理提供了依据。对水务集团、
公交集团、国资运营公司、交通场站等多户企业的章程进行补充、修改和完善,
进一步规范对企业运营的管控。修改完善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议事规则、工
作制度,深化对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的规范管理。组织市管企业董事会向出
资人报告工作。对各企业董事会、监事会向出资人报告工作事宜进行规范,建立
工作情况报备制度,深化对企业董事会、监事会工作的依法规范管控。进一步放
宽市场准入条件, 推行“先照后证”制度改革,将134项原前置审批改为后置,
对保留的34项前置审批项目严格把关。委托环翠区、威海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市
场监管局办理辖区内外商投资企业注册登记,并直接颁发营业执照。在全市登记
机关全部建立外资企业注册“绿色通道” , 实现当日办结当日发照。全面实现
“三证合一”改革,全市已发放“三证合一”营业执照9407份。制定《威海市企
业和经营场所登记管理办法》 , 明确规定实行住所(经营场所)申报制,允许
“一照多址”和“一址多照”,有效释放有限的场地资源,进一步降低企业设立
成本。

【科技创新体制改革】 加强政策鼓励引导,出台《关于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的
意见》《威海市科技成果转化先导资金管理办法》《威海市科技成果评价暂行办
法》《威海市科技成果评价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设立市级科技成果转
化先导资金2000万元,将直接拨款改为投向市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由该公司投资
重点科技型企业,进一步放大科技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和引导作用, 首批推荐扶持
企业18家。争取省级先导资金3000万元,扩大了大有正颐、蓝海创投等投资基金
规模,进一步拓宽了“种子期”“初创期”等科技型企业融资渠道。搭建科技平
台, 市科技创新综合服务平台于2014年底开通运营,为各区市开办9场平台推介
会;举办专利检索专题培训会,培训人才80余人。全市科技创新综合服务平台数
据库新增信息6935条, 入库仪器设备541台(套)。建成威海市检验检测服务产
业联盟,汇集全市环境、渔具、食品、医药、医疗器械等50多家检验检测认证机
构,实现检验检测信息资源共享和结果互认,统一对外开展服务。建成山东机器
人与智能装备产业研究院,引进孙立宁机器人研究团队,与威海市远航科技、未
来水下机器人、新北洋、腾森轮胎等企业联合开展了食品、水下开采、包装等工
业机器人研发工作。引进威海天地华飞知识产权有限公司,加快推进市知识产权
导航研究院建设。威海知识产权导航研究院创新服务平台纳入2015年省创新公共
服务平台计划,获得省重大专项支持资金300万元。

【农村经营体制改革】 进一步深化产权制度改革,稳定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
制度, 完成2291个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完成195个村的产
权制度改革工作。 引导农村土地规范流转,全市土地流转总面积4.9万公顷,占
家庭承包地面积的35.6%, 其中规模流转面积3万公顷,占流转面积的61.1%。启
动荣成市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试点。出台《威海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
款管理办法》,积极扩大海域使用权、林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等农村产权类
抵质押贷款规模。开展农业扶贫工作,印发《威海市关于扎实开展农村扶贫开发
工作的实施意见》,对4.2万低保户和无劳动力户(含省定贫困村内的1.8万人),
重点实行社会保障兜底; 1000名残疾人重点由残联进行帮扶;180个省定贫困村
内有劳动能力的1.4万人由农业部门牵头进行产业开发式扶贫, 通过土地流转、
入股分红等模式, 带动省定贫困村内1.8万名无劳动能力人口和残疾人口脱贫。
为180个省定贫困村安排了结对帮扶单位, 分别组建驻村工作队。以50个省定贫
困村为重点,实施扶贫产业开发项目。与50个省定贫困村内的贫困户分别签订帮
扶协议,将项目收益量化分配,做到精准扶持到户到人。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扶
贫产业开发项目建设和财政专项资金拨付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加强农村扶贫开
发项目资金管理工作的意见》,落实各级财政扶贫专项资金2247万元(省级以上
997万元、 市级330万元、县级920万元),全市重点扶贫项目全部按计划实施,
项目资金全部拨付到位。

【对外开放体制改革】 加快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建设,与仁川市正
式签署加强地方经济合作议定书,韩方合作层面由仁川自由经济区提升为仁川广
域市。以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环翠区为重点,打造一批韩国商品展示交易平台,
初步形成立足威海、辐射全国的韩国进口商品集散销售网络。加强口岸互联互通
设施建设, 加快推进AEO(经认证的经营者)认证及检验检疫结果互认,切实提
高通关便利化水平,使威海市成为中韩自由贸易的首选通道。在全国率先开通中
韩海运跨境电商出口业务, 率先开通国内第一条中韩海运EMS速递邮路,率先同
时启动海运、邮运、空运三种方式对韩跨境电商直购进口。启动建设中韩自贸区
跨境贸易与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列入《山东省跨境电商发展行动计划》,全市
跨境电商试验区初步形成全链条的跨境电商服务格局。南海新区引进13个韩国高
新科技孵化项目。韩国延世医科大学整形外科威海合作医院正式揭牌,中韩共同
建设的欣娃产后修复及美容项目运营顺利, 博雅秀岩生物技术项目到账外资约
300万美元, 开始商业化运作。先后举办中韩自贸区投资贸易论坛、中韩电商大
会、东北亚城市文化旅游交往与中韩自贸区发展研讨会、中韩自贸区标准化与认
证认可研讨会等经贸促进活动,与一批韩国企业和机构达成合作意向,对韩经贸
合作呈现良好势头。 2015年, 全市新批韩资项目87个, 增长47.5%;到账韩资
3.59亿美元,增长18.2%;对韩进出口(通过威海口岸)225.7亿美元,增长10.5
%。 威海市是全国第一个同时获批筹建两个进口肉类指定口岸(威海港、石岛新
港) 的城市;是全国第一个拥有3个进口冰鲜水产品指定口岸的城市,新增19个
进口韩国冰鲜水产品品种;是韩国鲜奶第一进口口岸;山东省第一家海关监管的
鲜活水产品交易中心落户荣成好运渔乡国际商业中心;被确定为全省第一批先行
试点电子口岸。推动出口加工区转型升级为综合保税区,基础设施建设已累计投
入近1亿元, 签约项目8个,总投资1.5亿美元,有3个项目开工建设。1月,海关
总署正式启动威海综合保税区的审核程序。加快推动口岸开放步伐,积极争取威
海各开放口岸先行先试“三个一”口岸通关模式,修改完善《关于开展关检“一
次查验”的工作方案》,“一次查验”“一次申报”“一次放行”的“三个一”
通关模式在威海港、 石岛港、龙眼港、威海机场、威海出口加工区等9个监管区
12个固定查验区域全面实施, 口岸货物整体运转效率提高40%以上。推行区域通
关一体化改革,按照青岛海关部署完成了通关系统维护切换,提前与口岸重点报
关企业签署“电子放行”协议,提供物流通关跟踪服务,确保物流高效通关,可
降低企业20%~30%的通关成本。 启动区域原产地签证一体化, 在全省率先实施
“通报、通签”原产地签证新模式,通过一体化运作,全市检验检疫机构间实现
了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缩短了签证时间,3000多家出口企业获益。
获得首批山东电子口岸资格,威海港口岸开始使用山东电子口岸平台试点。试用
一般货物进出口、 船舶抵离境和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3个运用系统,电子口岸
和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进入试运行阶段。威海港、石岛港、龙眼港均已获批为进口
冰鲜水产品指定口岸。
(孙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