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a0&A=19&rec=13&run=13

【概况】 威海市按照绿色发展要求,树立生态、生产、生活“三生”共融理念,
坚持“生态立市、环境优先”战略,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企业
施治、公众参与的“大环保格局”,以最坚决的态度、最严格的制度、最有力的
措施,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努力打
造“美丽中国”示范区。

【生态环境质量】 2015年, 威海市空气质量居全省首位,“蓝天白云”天数
342天,比上年增加16天;优良天数321天,增加10.3%,优良率达到87.9%;重污
染天数全省最少, 四项主要污染物(SO2、NO2、PM10、PM2.5)浓度、环境空气
质量综合指数均为全省最好。全市主要河流、饮用水水源地、近岸海域水环境功
能区达标率100%;城市功能区声环境质量达到相应标准;土壤环境质量达到二级
标准。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8.6%,森林覆盖率42.2%。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按照《关于调整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有关专项小
组及成员的通知》要求,威海市成立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专项小组办
公室设在市环境保护局。 制定《威海市生态文明体制改革2014-2020年规划》,
确定2015年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目标任务。围绕贯彻“全域城市化、市域一体化”
战略部署, 在全国率先编制完成《威海市环境总体规划》 。编制完成《威海市
“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为未来环保工作指明方向。出台实施《威海市环境
空气质量生态补偿办法》,通过经济手段调节区域利益,引导各区市、国家级开
发区加大大气污染治理力度。出台《威海市环境空气质量全面优化行动计划》,
提出提前两年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的目标。建立企业环境信用等级评价及“红
黑榜” 制度。 组织全市重点风险源企业开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加快推进
“智慧环保”建设,制定“智慧环保”建设方案。联合烟台市建立行政边界地区
环境执法联动工作机制。建立饮用水水源地水量水质预警机制,市水利局与市环
保局联合建立饮用水水源地联合执法机制。出台《威海市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建
设实施方案》,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正式建立。完成地震前兆台网项目建设,构
建网格化地震监测格局。加快推进全国首批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项目建设。

【生态红线管控】 在全省率先编制《威海市域生态控制线规划》,形成生态控
制线“一张图”系统,实现市域生态空间统一管理。实施生态红线管理,建立生
态补偿机制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度。强化山体、湿地、水系、沙滩、海域
保护, 实施29个生态修复项目,加强刘公岛、小石岛、海西头等7处国家级海洋
特别保护区建设。开展闲置低效利用土地清理专项行动,加强山体、林地资源保
护,推进里口山城市山地公园建设,实施《森林防火能力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加快完善森林防火基础设施,成片造林5867公顷。

【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 落实重点行业清洁生产审核计划。全市列入省2015年
清洁生产审核计划的11家重点企业,已完成清洁生产改造任务。至2015年底,全
市累计完成160家企业清洁生产审核,节能量约13.25万吨标准煤。大力发展循环
经济,培育14家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单位,好当家集团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基地建设
实施方案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批准,成为全省首批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基地。

【生态环境治理】 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推进散流物体运输、建筑工地
扬尘规范化管理。全市所有燃煤电厂、钢铁厂的烟气旁路进行了拆除,所有燃煤
电厂、钢铁厂、平板玻璃等企业的燃煤脱硫脱硝设施全部建成。拆除建成区及集
中供热范围内全部141台燃煤锅炉。 推动全市机动车汽油和柴油油品升级,扩大
“黄标车”限行区域,在全省率先完成“黄标车”治理任务。实施全省最严格的
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水功能区和排污企业监管,推进市区河道、重点流域、饮
用水水源地和地下水污染综合整治。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升级改造力度,
全市城市集中污水处理达到55.5万吨/日以上, 12座日处理规模万吨以上的污水
处理厂投入运行。

【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组织编制《威海市海洋功能区划》 《海域使用规划》
《无居民海岛保护与利用规划》。小石岛国家级海洋生态特别保护区总体规划通
过国家海洋局组织的专家评审; 全市7个保护区(海洋公园)均完成总体规划编
制。 将7处保护区全部列入监测计划,在保护区周边布设39个监测站位,对保护
对象及水质、 沉积物、生物质量等指标进行全面监测。九龙湾、刘公岛等9个项
目经省财政厅、省海洋与渔业厅验收批复。11个海域海岛海岸带整治修复项目获
批支持,补助资金1.86亿元。全年通过招标、拍卖等市场化方式出让海域使用权
1.93万公顷。健全海岸带综合管理、沙滩保护等管理制度,实施海域海岛海岸带
生态修复工程,完成威海湾海域养殖设施清理,被评为国家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
范区。

【农村环境保护】 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实现了市、镇、村三级饮用水水源地保
护、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镇建成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农村河道管理、规模
化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六个全覆盖”;建成镇级、村级污
水处理设施108套、 垃圾转运站73处,全市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达到100%,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率可达80%以上。 2015年底,国家级生态镇
(街道)达到49个,占全市建制镇(街道)总数的98%,国家级生态村2个,省级
生态村51个,市级生态村2242个。威海市成为环保部确定的山东省唯一农村环境
连片整治地级示范市,是山东省唯一“省级生态市”和所辖县级市全部建成“国
家生态市”的城市。

【生态农业发展】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推广
现代农业技术,稳定粮食和主要农产品产量。支持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
本地农产品品牌化建设,加快建设供销社为农服务中心,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
提升苹果、西洋参、无花果、茶叶、苗木花卉等特色农业发展层次,促进一产向
二产、三产跨越延伸。2015年底,全市大中型沼气工程达到27处,发展生态循环
农业示范基地100多个, 生态循环基地达2000多公顷,新发展“三品一标”(无
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企业44家,认证产品63
个,新增农业标准化基地面积1.48万公顷。

【生态文明宣传】 加强生态文明媒体宣传,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各种媒体,
以及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宣
传,在各区市、各镇驻地设立大型公益广告牌。引导公众参与,建立环保问题市
民听证会、重大项目公开征求市民意见、生态绿化包山头、园林绿化认养等制度,
成立由市控重点企业环保管理员和社会各界人士组成的环保监督员队伍。开展绿
色教育,组织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绿色企业、绿色家庭、绿色宾馆、环境教育
基地等系列绿色创建活动。推进志愿服务,全市环保志愿者达到2000多人;成立
威海市青少年绿色联盟,环保社团达到42个。积极参加环保领域最高社会型奖励
“中华环境奖”的评选,获得第九届“中华环境奖”。
(李 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