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科技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a0&A=18&rec=88&run=13

【概况】 强化科技保障作用,积极支持高校和科研机构与龙头企业、养殖专业
合作社、渔民等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合作,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研发中心,提
高企业研发能力。加大承担的重点课题研究、实施、推广力度,深入实施科技入
户、科技入企工程,推广海参、海水鱼等主推品种和池塘综合利用等主推技术,
扩大覆盖范围,增强渔民和渔企科技实用能力。年内,威海市海洋研究院会同市
渔业技术推广站、文登市海洋与渔业局,举办10期培训班,培训学员600多人次。

【3家渔业企业获批建设“院士工作站” 】 年内,好当家集团有限公司、泰祥
集团、 寻山集团有限公司3家渔业企业获批建设“院士工作站”,数量占全市的
50%。 3家企业共引进两院院士3人,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博士等20多
人进站工作,承担重点研究开发项目5个,经费总投入1亿多元。项目完成后,年
可实现产值15亿元,利税1.2亿元。

【好当家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被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年内,好当家
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被认定为第十六批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成为全市第七
家获得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认定的企业,也是第一家获得认定的渔业企业技术中心。

【两大海洋水产科研站所落户荣成市】 年内,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设立的
楮岛海洋综合科学观测研究站和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研究所设立的楮岛生态养殖
研发基地落户荣成市宁津街道办事处东楮岛。这两大科研机构在东楮岛设立科研
站所后,通过每季一次的海洋现场调查,全面了解和掌握东楮岛海区的生态环境
状况,并获得贝类、刺参、海胆、大型经济藻类养殖特征、海草生物资源状况等
方面的资料,为实现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资料。同时,通过建立海底植
被人工移植技术、海珍品增殖放流技术、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物资源可持续开发
模式,不但可以提高海底植被覆盖面积,丰富海洋生物资源数量,增加经济效益,
而且还可以作为生物资源可持续开发的典范,辐射整个山东沿海地区。

【环翠区加强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推广工作】 年内,环翠区积极开展渔业科
技入户示范工程推广工作,成立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领导小组,组建渔业科技
专家组,明确主导品种为海参,主推刺参池塘生态健康养殖技术,设立了66.7公
顷的渔业科技核心示范区, 遴选确定100家示范户,通过示范区和示范户辐射带
动1000多家渔户,推广面积达到533.3公顷。

【黄渤海重点海域贝类养殖环境安全评价及其监控体系技术研究项目启动】 为
建立健全海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由山东省海洋渔业厅主持,国家海洋局第一
海洋研究所、山东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山东省渔业技术推广站和荣成市渔业技术
推广站合作承担的国家海洋公益性项目——黄渤海重点海域贝类养殖环境安全评
价及其监控体系技术研究于4月正式启动。 该项目选择国内黄渤海典型海水养殖
区——荣成市桑沟湾作为研究区域,以主要养殖贝类(鲍鱼、牡蛎、扇贝、贻贝、
杂色蛤等)为研究对象,针对贝类养殖区的水体环境、底栖环境以及贝类体内污
染物状况开展连续性的调查观测,并分析环境污染水平与养殖贝类体内污染物水
平之间的关系,构建养殖环境安全评价体系,进而分析对人类健康所可能产生的
危害,构建养殖贝类的风险预警技术平台,提高养殖海域的环境管理能力。

【威海市老科协北海石鲽鱼健康养殖示范基地成立】 年内,威海市老科协北海
石鲽鱼健康养殖示范基地在威海市北海水产开发有限公司成立。该基地的成立将
加强北海水产开发作为环翠区水产养殖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头作用,通过推介、展
示、交流、培训等方式,以北海330多公顷石鲽鱼养殖场辐射带动全区660多公顷
的石鲽鱼养殖户开展健康养殖,提高水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

【荣成桑沟湾贝类综合试验站纳入全国贝类产业技术体系】 年内,荣成市桑沟
湾贝类综合试验站进入全国14个贝类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行列,成为威海市
唯一入选贝类产业体系建设的试验站,也是山东省仅有的两个试验站(荣成、胶
南)之一,寻山集团有限公司为试验站依托单位。

【威海市率先开展许氏平增殖放流】 年内,威海市在荣成市俚岛湾开展了许氏
平的放流增殖, 共放流10万多尾,苗种规格为9厘米~12厘米。据了解,这是国
内首次放流许氏平,对渔业资源修复行动实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长蛸的苗种培育和增殖放流技术”项目通过验收】 年内,由中国海洋大学
和马山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承担的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典型海湾生境与
重要经济生物资源修复技术集成及示范”子课题“长蛸的苗种培育和增殖放流技
术”项目通过验收。验收结果表明,该项目在长蛸苗种繁育技术方面获得重要突
破,对长蛸繁殖生物学、精子发生、生态习性、线粒体全基因组以及种质遗传多
样性等方面的研究及苗种繁育和放流工作提供了较好的理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