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和社会保障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a0&A=18&rec=210&run=13

【概况】 2009年,威海市统筹城乡就业工作全国领先,连续4年全省考核第一
名, 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2%以内,保持全省最低;5项社会保险扩面征缴
再创历史新高;执法维权力度加大,举报投诉案件数量大幅下降,执法质量不断
提高;职业技能培训达到历史最好水平,技校建设再上新台阶。

【就业再就业】 全市城镇新就业4.95万人,其中新增就业4.15万人,分别完成
省、市计划的153.6%和118.5%;就业转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03万人,分别完成
省、市计划的114.8%;“3545”等大龄就业困难群体实现就业、再就业3323人,
完成年计划的332.3%;城镇登记失业7692人,登记失业率为1.6%;转移农村劳动
力1.27万人, 完成计划的127.3%。 全市实现再就业培训1.12万人,完成计划的
111.8%。其中创业培训2587人,完成计划的129.4%。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86万
人,完成计划的103.1%。
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 全市安排就业再就业资金4940万元,比上年增加
15.3%; 发放社保补贴、 岗位补贴、培训补贴等2599万元;发放小额担保贷款
575笔7172万元,直接扶持710人创业,带动就业1.35万人。市政府成立了由市长
挂帅、19个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全面启动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创建工
作, 推动劳动者自主创业。 全市新登记各类创业型企业1607家,实现自主创业
1.3万人。新开发公益性岗位470个,送岗位下乡9000余个次,就近转移农村劳动
力1万余人,实现岗位对接3200余人。
开展就业服务系列活动 一是举办就业服务周活动。 1月10日,2009年就业
系列服务活动启动仪式在市政府广场举行,拉开了全市就业服务系列活动的序幕。
二是实施春风行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针对失去工作岗位后仍留在城市的,且
有培训意愿的农民工和就业困难群体进行就业援助的“春风行动”。三是举办民
营企业招聘周活动。在威海劳动力市场举办“2009威海市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
与国家和山东省主会场同步启动。 招聘周期间,举办招聘会12场,有153家企业
进场招聘,其中民营企业96家。提供就业岗位7262个,有5900人次进场求职,达
成就业意向805个,290人签订了技能培训意向。四是实施就业伙伴行动。成立了
以劳动保障等6部门和工青妇群团组织为主体的46个“就业伙伴行动帮扶小组”,
分别与认定的困难企业签订“一对一帮扶协议书”,深入困难企业送政策、送培
训、送服务,帮助企业解决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五是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服
务专项活动。以“与青春同行·高校毕业生就业助推百日攻坚”为主题,组织55
家民营企业携带6000多个岗位,赴驻威海的高校和职业学校招聘。
采取措施应对金融危机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出台了《关于采取积
极措施推动创业稳定和促进就业的通知》(威政办发〔2009〕92号)、《关于减
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局势有关问题的通知》(威劳发〔2009〕13号),从降低企
业和职工3项社会保险缴费费率等5个方面,帮扶困难企业渡过难关。建立了援企
稳岗零距离帮扶机制,深入困难企业,帮助企业解决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劳动保障执法监察】 日常巡视检查 集中精力对被举报投诉次数较多和没有
纳入监察范围的小企业,逐个楼宇、社区进行检查。年内,检查用人单位3890户
次,涉及劳动者35.6万人。督促405户用人单位补缴社会保险费725.7万元,涉及
劳动者5876人;督促318户用人单位补办社会保险登记手续,涉及劳动者1.7万人。
书面审查 2009年,书面审查用人单位5193户,涉及劳动者49.1万人。有46.8万
名劳动者签订了劳动合同, 合同签订率为95.3%;有34.6万名劳动者参加并缴纳
社会保险费,参保率为65%。为2292名劳动者补发工资1213.9万元;督促272户用
人单位补缴社会保险费1818.8万元,涉及劳动者1.4万人;督促242户用人单位补
办社会保险登记手续,涉及劳动者8000人。
专项检查 组织开展了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整治非法用工打击违法犯罪、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检查等专项检查活动,检查各
类用人单位3014户,涉及职工25万人,其中农民工11.4万人。对违法违规用人单
位下达《劳动保障监察责令改正指令书》 686份, 取缔非法中介12户, 补发了
2622名职工工资825.1万元。
举报投诉 全市各级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受理群众举报投诉案件2568起,按期
结案率99.1%。对“12333”咨询服务热线进行业务扩展,增加了举报投诉功能。
全年“12333”热线受理各类政策咨询1.52万人次,其中,社会保险类6212人次,
工资类2719人次。 受理各类举报投诉案件247件,其中,社会保险类案件75件,
工资类的案件有93件。热线还整合了新社会保障卡、老医保卡挂失功能,接受群
众社会保障卡挂失和业务咨询4611人次。

【劳动争议处理】 2009年,全市受理劳动争议案件1924起,涉及职工4201人,
涉案标的额4521.6万元,当期审结1870起,按期结案率100%。在审结的案件中,
通过调解结案的934起, 裁决的707起,其他方式的229起。市劳动争议仲裁院受
理案件106起,结案106起,案件受理数比上年减少12.4%。
劳动争议预防能力不断增强 以“共建和谐劳动关系”为载体,加大劳动保
障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和对劳资双方合法权益维护力度。利用广电媒体,采取热线
现场答疑解惑,制作以案说法节目21期;在国家级、省市级报纸媒体上刊登典型
案例、仲裁评案等文章45篇;举办企业劳资人员培训班12期,传授劳动关系管理
知识; 组织巡回仲裁庭11回、庭审观摩8次,审案进企业、进社区,促进用人单
位依法管理; 发放调解仲裁建议书683份、法律条款简图6800份、维权手册4890
份,帮助劳资双方正确认知法律,依法理性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基层调解组织体系不断完善 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建立起企业调解、镇(社
区)基层调解、区域性调解、仲裁调解和司法调解相结合的多渠道、广覆盖调解
网络体系, 发挥各级调解优势,将50%的小额简单劳动争议化解在基层。将荣成
市港西镇、俚岛镇劳动争议调解中心和金猴集团企业劳调会作为示范单位,推广
工作经验。全市建立企业劳调会2096个,社区劳调组织14个,镇(街道办)劳调
中心35个,配备专兼职调解员3214名,成功调解案件935起。
仲裁工作效能不断提升 推行仲裁诉讼一体化办案机制,搭建裁审衔接平台,
实现仲裁、诉讼“一条龙”服务,降低了维权成本和社会保障成本,最大限度保
证了案件裁、审的高效、公正,全市劳动争议案件改判率降低了7%,仲裁完结提
起诉讼的案件减少了12%。 畅通劳动者申诉“绿色通道”,强化先予裁决和先予
执行力度,通过“受理、立案、审理分离”专业化办案、“一步到庭”简易程序、
“裁审分轨, 各自终局”分轨制争议处理3种模式,难易分办、繁简分流,缩短
办案时间,提高劳动争议处理的工作效率。构建立案前调解、庭前调解、开庭调
解、庭后调解“四位一体”劳动仲裁调解体系,开展耐心、细心、换心、交心、
合心“五心调解法”,使案内调解率达49.8%,案外调解率62%,创历史新高。

【劳动保障信访】 2009年,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受理群众来信来访624件,
涉及人数2087人。 其中, 来信246件、 涉及人数548人,来访378起、涉及人数
1539人。协同有关部门接待群体性上访12次,全市劳动保障信访案件数量比上年
下降21%。 受理6起行政复议案件,其中,因不服工伤认定的5起,因不服劳动保
障监察处理决定的1起。全年参加行风热线节目6次,为职工群众解答和处理各类
问题96件,处结率为100%,群众满意度达到95%以上。

【职业技能培训】 “金蓝领”培训项目 积极协调省、市财政支持,增加了高
级技师培养工种,全年培训技师、高级技师439人,完成计划的110%。
高技能人才选拔 开展高技能人才评选表彰活动,表彰了2008年度市“首席技师”,
授予25位在省、市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人才“威海市技术能手”称号,组织进
行2009年“首席技师”和有突出贡献技师评选,建立“首席技师”复核制度,对
管理期已满的“首席技师”进行了复核认定。2009年,全市新增高技能人才2431
人,其中,新增技师、高级技师577人,高级工1854人。
职业技能鉴定 开展“培训鉴定进企业”活动,深入企业指导制定培训方案,
推动企业职工培训,指导魏桥公司、华东数控、怡和制造等单位制定实施了职工
梯级培训方案。全市企业职工培训5万人,比上年增长20%。为用人单位提供鉴定
服务,全年鉴定2.24万人,发证2.05万人,完成计划的128%。
职业技能竞赛 全市举办职工技能大赛9次,参与竞赛职工2万余人。联合市
旅游局、 总工会、团市委、医药局、公路局、经贸委等部门举办了5次职工
大赛,带动了职工培训工作。技能扶贫 加强技能扶贫宣传,规范了扶贫招生认
定,组织进行统一考试录取。全市计划招收扶贫生200人,实际招收239人,完成
计划的120%。

【企业收入分配宏观调控】 一是发布了全市2009年企业工资增长指导线,调整
了增长基数, 健全了约束机制。二是汇总形成了2008年度全市252个工种的劳动
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并通过政府信息网、劳动就业网及劳动力市场向社会进行
了公布。 三是对全市采矿业、制造业等13大行业的170家企业进行了抽样调查,
形成了从业人员劳动报酬、社会保险费用、福利费用等13个项目的企业人工成本
数据。四是对全市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工资总额管理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

【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管理】 编制了威海市社保基金预决算,积极配合省财政厅、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聘请的中介机构对全市基金预决算进行审查,并一次性通
过基金决算审查。加强社保基金专项治理。一是与财政部门组成联合调查组,对
人民来信反映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认真调查,并将调查结果及时回复省厅。二是与
农保科联合对乳山市农保基金管理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专项检查,并下发通知部
署整改落实。三是全面总结梳理基金监督管理工作的薄弱环节,联合市财政局下
发了《关于规范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威劳函〔2009〕45号)。

【城市社会养老保险】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2009年,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
险的企业1.07万户,参加养老保险的人数达到52.36万人,比上年增加3.73万人;
实际缴费人数达到47.17万人,增加3.39万人;收缴基本养老保险费29.07亿元,
增收1.29亿元。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当年结余18.38亿元,历年结余达到
62.49亿元。 全市企业职工正常退休审批2.06万人,特殊工种审核1412人,病退
2168人。企业离退休人员达到98.99万人,支付离退休费12.50亿元,支付率和社
会化发放率达100%。相继为企业7.77万名退休退职和新中国成立前老工人增加基
本养老金1021.01万元,人均月增加140.01元。为481名企业退休军转干部发放养
老金补助55万元、生活补助费93万元。健全社区管理服务网络,建立互助组、爱
心帮扶小组等社区自助组织,全市纳入社区管理的离退休职工达到1.7万人。
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 2009年,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单位1703户,参
加养老保险的人数达到7.21万人,收缴基本养老保险费6.43亿元。机关事业单位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历年结余3867万元。全市机关事业单位正常退休审核1733人,
提前退休814人, 病退11人。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达到2.84万人,支付离退
休费9.76亿元,支付率和社会化发放率达100%。为3497名市直机关事业单位离退
休人员增发生活补贴,人均月增加265元,为120名市直机关事业单位遗属人员增
加遗属生活困难补助,人均增加35元。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2009年,威海市在全省率先开展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
险试点工作。全年试点市(区)新农保参保达7.2万人,适龄人口参保率达到78%,
收缴保险费6600余万元。农保参保人数35.6万人,收缴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费1.29
亿元,发放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金2170万元,基金滚存结余5.07亿元。全市纳入被
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范围6.92万人,收缴保费2973万元,1.80万人享受保障待遇,
发放保障金1570万元,基金滚存结余2.34亿元。
新农保威海试点 市政府下发了《威海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暂行办法》
(威政发〔2009〕 5号),出台《关于印发〈威海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暂行
办法实施细则〉的通知》(威劳发〔2009〕25号)等配套政策,形成了威海市新
型农村社会养老制度的基本框架。编印了《新农保政策汇编》、《新农保政策问
答》等宣传资料,在媒体进行系列报道。联合山东大学地纬公司进行新农保信息
网络管理系统建设,组织全市农保经办机构、工作人员开展新型农保政策和计算
机应用软件系统操作培训。环翠区、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先行开
展了新农保试点工作。
新农保国家试点 经国务院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批准,
荣成市被列为全国首批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县(市)。12月,各项试
点工作有序开展,符合领取条件的60周岁以上农村居民每人每月领取55元的基础
养老金。

【失业保险】 根据威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等5部门《关于减轻企业
负担稳定就业局势有关问题的通知》(威劳发〔2009〕13号)文件,为全市5938
户企业32.4万名职工减负7481万元;使用失业保险基金支持企业稳定就业岗位,
向283户困难企业支付稳定就业岗位补贴1734万元,涉及职工9.8万人。其中,市
直向56户企业支付补贴462万元, 涉及职工2.9万人。 全市7439个企事业单位的
38.7万名职工参加了失业保险,参保人数比上年增长10.3%,完成省计划的110.3
%。收缴失业保险费1.35亿元,完成省全年计划的185%。为1.87万名失业人员发
放失业保险金和医疗补助金7750万元,享受待遇人数增加4322人, 发放待遇增加
3065万元。全市失业保险基金总支出9558万元,期末基金滚存结余4.61亿元。

【医疗保险】 2009年,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参保人员待遇水
平进一步提高, 参保扩面新增24.40万人,创历史最高水平。全市征缴职工医疗
保险费11.1亿元,完成省下达指标的129%,支出8.8亿元,结余2.3亿元。城镇居
民医疗保险参保41.60万人,参保率95%。其中,市区参保15.60万人,参保率99%,
征缴保费7006万元。有1.62万名城镇居民享受医保待遇,支付费用5501万元,人
均3386元,最高的6.25万元,参保居民基本医疗待遇得到保障。全市基金滚存结
余1.20亿元。
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一是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慢性
病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威劳函〔2009〕133号),建立门诊慢性病准入制度,
规范定点服务单位管理。二是印发《关于做实个人账户有关问题的通知》(威劳
函〔2009〕 111号),启用了新社会保障卡的医保个人账户功能,做实了职工医
保个人账户,制定了管理办法。三是职工参保扩面工作取得显著成果。山东省政
府下达威海市城镇基本医保扩面指标为17.40万人。职工医疗保险参保72.46万人,
比上年增加12.13万人,增长20%。四是在全省率先建立了退休人员异地居住医疗
保险管理办法,简化了就医和结算程序。五是印发了《关于做好市直抚恤定补优
抚对象医疗保障有关问题的通知》(威民发〔2009〕4号) ,建立优抚对象参保缴
费和待遇享受的管理程序及具体业务操作办法。六是解决了全市关闭破产国有企
业7706名退休人员的医疗保险问题。七是配合全市医改,深入开展了扩面、待遇
支付水平、基金管理等多项调查研究,提出了改革思路和实施意见。
城镇居民医疗保险 一是印发了《关于在校大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
险有关问题的通知》(威政办发〔2009〕35号),将驻威海大学生全部纳入城镇
居民医疗保险范围。全市大学生应参保4.80万人,实参保3.40万人,参保率71%。
二是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威政
办发〔2009〕 139号),自2010年起,在不增加个人缴费标准的前提下,建立了
老年居民普通门诊统筹制度,将生育医疗费用和孕期检查费用纳入了基金支付范
围,孕期检查费和生育医疗费不需个人负担,待遇水平全国最高。调整了大学生
参保缴费相关政策及各类在校学生缴费时间,年度缴费时间由年初调整为开学时
间。将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和外地迁入人员纳入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范围,扩
大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覆盖面。三是统一提高了全市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财政补助
标准,每人最低补助标准达到80元。四是大额救助比例由65%提高到70%,最高支
付限额和报销比例居全省最高。

【工伤保险】 一是印发了《关于职业病医疗费直接结算的通知》,在全省率先
开展职业病直接结算工作,当年结算费用降低38%。二是出台辅助器具配置办法,
开展工伤康复专项认定活动,认定康复对象36人。三是印发了《关于减轻企业负
担稳定就业局势有关问题的通知》(威劳发〔2009〕13号),市直下调工伤费率
50%,规定各市(区)下调幅度不得低于20%,全年减轻企业负担2000多万元。四
是开展了工伤费在定点医疗机构直接结算调研,召开了现场会,提高了各经办机
构费用控制意识。 五是开展工伤保险扩面工作,工伤保险参保55.03万人,新增
3.74万人,完成扩面指标233.5%。六是做好工伤认定与劳动能力鉴定工作,全年
认定工伤案件5461起(市直认定864起),工伤认定准确率99.8%,查处工伤冒领
案件5起, 拒付资金80万元;开展劳动能力鉴定11期,鉴定2356人,鉴定准确率
99.8%。七是受理工伤保险行政复议案件7起(市直1起),7起胜诉;应诉工伤保
险行政诉讼案件20起(市直1起) ,未结案11起,结案均胜诉,年度胜诉率达到
了2个100%。 八是落实“入户体检制度”,开展劳动能力鉴定宣传,深入烟台市
及威海市边远村镇体检危重病人23人次。

【生育保险】 下调了生育保险费率,对灵活就业人员中的4.97万名“3545”人
员减免生育保险费,全年减轻企业和个人负担3813万元。超额完成省下达生育保
险扩面任务, 45.65万人参加生育保险,新增2.25万人,除去“3545”托管人员
2009年不参加生育保险的因素, 实际净增7.1万人,完成年度扩面任务107%。征
缴生育保险费4349万元, 为8603名职工支付生育保险待遇4689万元,结余340万
元,滚存结余1.14亿元。

【信息化建设】 结合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对全市的劳动保障信息网络进行重新
规划和改造,整个网络连接全市21家社会保险业务经办机构、近1000家定点医疗
服务单位、55个镇(街道办)、300多个社区,实现了 “数据向上集中、服务向
下延伸,全省联网、信息共享”的目标。
金保工程“核心平台二版”系统建设 全市“金保工程”建设全面完成,养
老、医保、工伤、失业、生育五险的征缴、发放、管理等全部纳入统一系统进行
管理,全市信息数据实现了“同人同城同库”的目标,业务上实现了所有社会保
险费的“五险合一、一票征缴”的工作模式。
社会保障卡建设 与相关部门配合,积极做好社保卡的通用性能测试和开户
信息采集、审核、开户及差错数据的处理等工作,推进全市社保卡的整体建设。
年内,全市发放社保卡50万张,发卡数量居全省首位。
人力资源市场信息化建设 建成了符合国家标准的数据中心机房, 面积300
平方米,采购了安全可靠的小型机和PC服务器,完善了数据备份系统,配置了机
房全自动气体消防设施, 同时建设了机房环境监控系统, 对温湿度、总配电、
UPS输入输出、 各机柜输入、火警等实行短信和电话的自动报警,可做到24小时
无人值守。对内部业务网和互联网实行了物理隔离,内、外网安装了防火墙、网
管软件和杀毒软件。
(曲 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