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工作·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a0&A=18&rec=15&run=13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按照中央和省委、市委统一部署要求,分别于3
月和9月启动了全市第一、 二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有3000多个单位16万
多名党员参加。整个学习实践活动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组织、高质量推进,
取得了显著成效。精心制定实施方案,扎实抓好每个阶段、每个环节的工作。开
展了“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党政机关听民声”、“百户企业评
服务” 、 “代表委员评作风”、“万名群众议发展”及“减负让利促三保”、
“优化服务提效能”、“排忧解难办实事”、“化解矛盾促和谐”等活动,减轻
企业和社会负担1.36亿元, 行政审批集中度由40%提升到70%,为企业和市级100
个重点项目上门服务1577次,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投入3757万元,农村居住工程投
入2500万元。 中央学习实践活动简报刊发威海市经验做法4篇,新华社、《人民
日报》等中央媒体刊发28篇,群众满意率达100%。

【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进一步强化干部日常考察和管理 认真做好县级
领导班子、领导干部2008年度考察结果反馈及2009年度考察考核工作。对民主测
评较差、群众有意见的班子和干部,进行了重点反馈,并针对考察中群众反映的
问题和不足,提出整改要求,督促限期整改。全面开展县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
年度考察考核,进一步改进考察办法、测评内容,增强考察考核工作的实效性。
为160名达到规定任职年龄界限的县级干部及时办理改非、 离岗手续。对法院、
检察院及一批新设、调整机构和空缺的县级职位及时充实调整,优化了各市(区)
及市直单位县级领导班子结构。认真做好县级后备干部的推荐考察和充实调整工
作。
进一步加大干部监督工作力度 扎实抓好《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
及有关法规的学习宣传和监督工作, 在全市开展了为期1周的集中学习活动。全
面推行干部选拔任用全程记实制度,提出明确落实措施,把全程记实表列为干部
报批及备案材料。严格抓好县级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安排县级领导干部经济
责任审计项目44个,其中任中审计项目21个,离任审计项目23个。先后组织对35
个单位的领导干部进行了经济责任审计谈话。认真组织做好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
项报告和干部问题信息收集工作, 加强“12380”举报监督电话受理,进一步拓
宽干部监督信息渠道。扎实开展扩大科学规范和有效监督县(市)委书记试点工
作,在总结乳山市第一批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在市级
和荣成市开展试点工作。指导乳山市开展好拟提拔领导干部全程记实试点工作,
并结合威海市实际,研究出台配套规章制度,健全和完善干部选拔任用与监督相
互协调、相互制衡的内部运行机制。
扎实开展年轻干部挂职培养锻炼 积极探索拓宽年轻干部挂职渠道,丰富挂
职锻炼内容。 加强双向交流挂职干部培养管理, 实行挂职工作目标管理,指导
2008年39名下派挂职干部根据工作分工和部门包扶任务,制定了挂职工作责任目
标, 签订了目标责任书。从广电、文化和商贸等部门选派了4名干部到湖南省株
洲市对口业务部门, 进行为期1个月的挂职锻炼。同时,积极对接,认真做好外
地到威海挂职干部服务工作。
加强干部规范化管理 严格执行上级有关政策规定,扎实做好干部基础工作,
进一步提高规范化水平。稳妥做好政府助理和副秘书长规范调整及党政领导干部
在企业兼职、任职清理、规范工作。组织各市(区)及市直部门、单位对退出现
职、接近或者达到退休年龄的党政领导干部的任职、兼职情况进行了全面自查、
清理。扎实抓好干部试用期目标管理,将竞职演讲承诺和履新后的目标打算量化、
细化,作为干部试用期满后考核的重要依据。进一步严格了科级干部预批管理,
重点把好职数、资格、程序等关口,维护了干部管理的严肃性。严格县级干部在
社团兼职和双管单位干部任免审批工作,会同相关部门完成了青联、科协、侨联
等社团组织的换届工作。 审核审批干部工资2000多人次。为150名干部办理了因
公(私) 出国(境)审查审批手续,为职务调整和工作需要新录用及交流的147
名干部办理了调配手续。
进一步完善县级职位竞争上岗办法 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原则,从
威海市实际出发,进一步完善了竞争上岗办法,优化了操作程序。变竞职演讲前
等额推荐为竞职演讲后差额推荐,调整了竞争上岗关键环节的赋分权重,提高了
群众投票权的赋分比例和选人用人公信度。进一步加大了竞争上岗信息公开力度,
将竞争职位及要求、程序方法全面公开,各个环节得分及总成绩向单位及竞岗人
员反馈公开,对面向社会、系统公开竞争的职位,还邀请部分督查员及市级“两
代表一委员”进行全程监督,提高了选人用人公信力和透明度。
加大县级职位竞争上岗、公开选拔力度 市直部门凡新提拔的县级干部,全部实
行公开竞争。 2009年,结合机构调整、升格和干部改非等,组织对100多个县级
领导职位进行了竞争上岗,进一步拓宽了选人视野。同时,加大了公开竞争力度,
面向社会、有关系统公开对17个县级干部职位进行了竞争。坚持市、县联动,指
导各市(区)扎实做好公开选拔工作,面向社会公开选拔了12名科级党外干部、
女干部。
严格做好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录工作 公开公正地做好各类人才考录和
选调工作, 年内,为各级机关事业单位考录工作人员417名。建立2009年度公务
员、选调生差额考察人选基本信息库,最大限度地实现优秀人才信息资源共享,
降低考录工作成本。 考录4名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作为乡镇机关公务员,树立了重
视基层的良好导向。进一步修改完善2009年考试考核安置军转干部办法,接收军
转干部164名,其中正团职军转干部12名。
规范推进公务员管理工作 全面扎实做好《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和参
照管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管理工作, 完成900多名市直部门县级干部年度考
核等次意见反馈和档案材料的审核审批工作。对公务员调任工作进行规范,组织
完成市以下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机关(单位)编制人员统计工作,为各市(区)、
市直各党政机关、 参照管理事业单位260多名新进人员进行了审核登记。认真完
成了2008年度全市公务员、机关干部、后备干部以及市(县、乡)领导班子、地
方党政工作部门领导班子配备情况统计年报工作。

【基层组织建设】 农村党建得到全面加强 大力加强基层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
加强镇(街道办)党委书记队伍建设。健全了村党组织书记选拔任用、教育培训、
管理监督、激励保障长效机制,不断提升村干部素质。深化农村干部任期目标管
理,实行了村干部县(市、区)委组织部备案管理。研究制定了村干部报酬待遇
的保障意见。以解决无书记村和整治软弱涣散班子为重点,加大“难点村”党建
力度。选聘了196名大学毕业生到村任职。加强村级活动场所建设,年内,101个
没有活动场所的村已全部建设完工,并通过媒体向社会进行了公示。构建统筹城
乡党建新格局, 采取园区集中、强弱联合、片区联合等形式,建立了324个农村
社区党组织。 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产业链上建立党组织785个。扎实
开展了帮扶困难村工作,建立了周调度、电话抽查、限期督办、定期通报、检查
考核等制度,并通过各种渠道对先进单位进行宣传,有效地调动了各单位的积极
性, 年内,215个帮扶单位投资投物折款2835万元。其中,91个单位投资超过10
万元,73个单位投资超过5万元。
“两新”组织党建取得新进展 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企业党组
织中开展了以坚定信心、凝聚人心、彰显爱心和带头贯彻执行上级政策、带头落
实生产经营任务、带头献计献策、带头维护企业和谐稳定为主要内容的“三心四
带头”活动,实施了“信心培育、内功提升、抱团取暖、人才强企、春风送暖”
5项工程, 积极引导企业党组织和党员充分发挥作用,帮助企业树立信心、破解
难题、共克时艰、共渡难关,促进了企业平稳较快发展。在扎实做好律师、会计
师、建设咨询、旅游、物业等领域党建工作的同时,指导成立了市医疗机构管理
协会党委。
党员队伍更具生机活力 严把发展党员质量关,制定了专门文件,对发展党
员程序手续、职责分工及责任追究等进行了明确规定,促进了发展党员工作制度
化、规范化。强化党员教育管理,在农村、企业、“两新”组织中推行党员党性
积分考核制度,将党员日常管理与民主测评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细化量化党员
职责,为加强党员管理和党员发挥作用提供了载体和平台。开展了“先锋创业工
程”试点工作,认真做好农村党员干部科技知识培训示范基地管理培植工作,对
35处示范基地进行了检查,发放补助资金100万元。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
举办了“庆祝建党88周年电视联欢晚会”,集中宣传报道了以于思宽为代表的优
秀村党支部书记典型,研究制定了《关于实行党员“政治生日”的意见》。走访
慰问了1.7万多名新中国成立前参加工作的老干部、 老工人、老党员,发放生活
补贴和慰问金2668万元。
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得到有效落实 首次组织了各市(区)委书记党建工作
专项述职,指导各市(区)开展了镇(街道办)党委书记党建述职和村党组织书
记“双述双评”。开展了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奖评选,增强了基层抓党建工作创新
的积极性。加大对镇党委直接考核力度,定期检查通报,结果与年底考核挂钩,
确保工作真正落实。
联系企业特派员工作成果明显 推行联系企业特派员制度,帮助企业破解难
题加快发展。 从市直34个经济管理部门挑选了110名处级干部担任特派员,对口
联系112家企业。专门成立了特派员办公室,从相关职能部门抽调3名干部集中办
公,建立了分包领导、联席会议、分组管理、会议调度、定期通报、工作纪律等
10多项制度,坚持每月召开1次小组会,每季度召开1次全体会,编发《情况通报》
174期, 增刊24期。2009年,帮助企业争取各类资金11.8亿多元。其中,无偿资
金1.5亿多元,贷款10.3亿多元。协助企业争取外资增资912万美元,为企业减免
费用1.6亿多元。与有关部门单位协调780多人次,为企业解决土地、环保、项目
审批、 市场开拓、产品销售、专利申报等方面问题580多个。帮助企业招工4200
多人,培训5600多人次。

【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全年举办主体班次7个,自主选学培训班58个,各类专
题培训班14个,累计培训干部1.23万人次。
全面推行干部自主选学工作 组织4家培训机构提供了91个专题的培训项目
供自主选学, 最终确定了58个专题,报名参训干部达1万多人次。威海市自主选
学的经验做法, 得到了中组部、省委组织部的肯定,6月,在中组部召开的干部
自主选学工作交流会上,威海作为全国唯一的地级市作了交流发言。省委组织部
在威海召开了全省干部自主选学工作现场会,威海市的自主选学经验在全省范围
内推广,并获省委组织部“2009年度组工创新奖”。
强化主体班次培训 坚持“三个三分之一”的原则,即党校教师、市直部门
领导干部、外聘教授各占三分之一。先后在市委党校举办了县处级干部任职培训
班2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县处级干部进修班2期,科级干部任职培训班、公务
员初任培训班等主体班次7个,培训干部315人。首次在县处级干部进修班和中青
年干部培训班中采用拓展训练的教学方法,培养了团队意识,干部反响很好。
抓好各级各类专题培训 实施“经济文化强市”培训工程,做到建设新威海
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干部成长缺少什么就培训什么。围绕旧村改造、应对金融
危机、国家宏观调控、民族宗教、妇女干部、旅游文化、农业标准化等热点难点
专题,举办培训班14期,参训学员达2000多人。
建立考核管理长效机制 实行培训项目申报管理制度,认真审核市直部门申
报的2009年培训课题。落实学分制管理暂行办法,对市直部门县处级干部2009年
度学分完成情况进行了登记审核。进一步规范干部自主选学工作,坚持从严管理,
全面加强学风建设。采取定期检查、随机抽查、派人跟班听课的方式,及时了解
培训动态,掌握培训信息。在对培训需求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的同时,深入到各培
训机构开展调研,指导培训机构进行调整,更好地满足干部的培训需求。

【人才队伍建设】 扎实做好各项人才工作,采取走访和座谈相结合的形式,深
入到威海市海外留学人员相对集中的企业开展调研,在此基础上,研究起草《威
海市鼓励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到威海创业的办法》。开展全市企业人才情况调查,
对全市大型企业、重点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的人才队伍现状及需求情况进行了全
面的摸底。认真做好国家“千人计划”和省级“万人计划”人选的推荐申报工作。
积极组织用人单位面向海内外发布人才需求信息,与“威海人才网”合作,发布
了第一期25个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岗位需求目录。开展评先树优活动,激发人才活
力。加大对创新型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团队的培植力度,扎实开展威海市“十百
千科技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人选、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培养对象和“优秀创新团
队”推荐选拔工作。根据山东省优秀创新团队选拔的标准和条件,经过认真审核,
严格把关, 向省里推荐了3个优秀创新团队。其中,威海拓展纤维创新团队被评
为2009年度山东省优秀创新团队。着眼于造就一支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宣传文化人
才队伍,组织开展了首批“威海市优秀宣传文化人才”的选拔评审工作,评选出
首批10名“威海市优秀宣传文化人才”人选。组织开展了第二批“威海市优秀农
村实用人才”选拔评审工作,评选出20名“威海市优秀农村实用人才”人选。向
省委组织部上报了 6名山东省乡村之星推荐人选。

【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 不断扩大远程教育网络覆盖面 在实现远
程教育终端站点在农村、 社区全覆盖的基础上, 逐步向产业基地、行业协会、
“两新”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延伸。市、区两级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建立站点
50多个,科技示范基地建立站点29处。积极推进终端入户工作,采取开办“专用
频道”、依托有线电视网、利用互联网等模式进行入户。截至2009年末,“终端
入户” 率达到90%以上。市、市(区)两级电视台均开设了远程教育电视专栏,
在“黄金时间”定时播出。对《威海远教》电视栏目进行了改版调整,力求内容
更加丰富,针对性更强,已播出85期。
创新学用平台,不断提升学用效果 进一步拓展远程教育网络功能,有效地
解决以往单向教育方式,充分调动基层党员干部学习的积极性,在乳山市试点的
基础上,在全市推广建起了远程教育视频互动教学平台。聘请专家在每月集中学
习日开展互动教学活动,举办各类知识讲座,现场为群众排疑解惑,实现了教与
学双向互动。继续深入开展以“送政策、送科技、送医疗、送文化、送法律”为
主要内容的远程教育“专家村村行”活动。组织涉农专家到农村赶“远教大集”,
现场示范、现身说法,开展现场集中咨询服务,发放各类教学光盘和科技致富手
册等资料,为基层党员群众解疑释惑。先后举办“远教大集”15次,发放宣传材
料5万多份,开展专家咨询服务5000多人次,受益群众达3万多人次。
课件制作效果进一步提高 坚持“贴近中心、贴近党员、贴近群众”的原则,在
教学资源建设上狠下工夫,坚持做到农民最需要什么、就做什么课件。年初,组
织了一次教学资源需求调查,广泛征求基层意见,制定课件资源建设计划。全年
制作各类专题课件70多部,拍摄播出党建信息130多条。其中,有3部课件在中央
电视台播出,30部课件在省专用频道播出,5部课件获省级奖励。
完善了长效工作机制 继续完善市场化管理运行机制,在全市推行了“政府
出钱、专业公司服务、组织部门考核”的市场化运行机制,通过为设备投保、公
开招标维修公司等形式,实现了日常维护不出村、一般性故障不出镇的目标。从
健全完善工作考核机制入手,扎实推行积分考核,年初定目标,年中抓调度,年
末兑奖惩。考核情况纳入党建工作目标考核体系,作为评先选优的重要依据。加
大抽查力度和积分考核权重, 在每个集中学习日都安排专人进行抽查, 每个市
(区)每次随机抽查2个站点,实行每月一通报,抽查结果列入积分考核工作中,
促进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开展。
(刘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