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载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a0&A=18&rec=11&run=13

抢抓新机遇 增创新优势
举全市之力加快建设蓝色经济区和高端产业聚集区

——在威海市工业调整振兴暨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2009年7月29日)
中共威海市委书记 王培廷

一、充分认识建设蓝色经济区和高端产业聚集区的重大战略意义
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是省委、省政府根据
胡锦涛总书记的指示,适应新的竞争态势和发展格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威海
既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七个重点城市之一,又是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四个
重点城市之一,责任重大。我们一定要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两区”
建设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不断增强加快“两区”建设的责任感、紧
迫感和使命感。
半岛地区东邻日韩,北接环渤海,南连江浙、长三角,在山东乃至全国经济
社会发展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为充分发挥半岛地区的带动作用,年初召开的
省人代会提出了建设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的目标任务。 今年4月份,胡锦涛
总书记视察山东时明确要求“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
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这充分体现了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对半
岛地区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为把“两区”建设尽快落到实处,姜异康书记、
姜大明省长等领导同志分别带队,赴半岛地区实地调研。省委、省政府研究制定
了《关于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同时批转了省发改委《关于建
设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的意见》。这两个《意见》的出台,为半岛地区谋划
战略定位、抢占发展制高点、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指明了方向。前段时间,
姜异康书记又亲率代表团,赴香港就“两区”建设进行重点推介,取得了丰硕成
果。 8月中旬,姜大明省长还要就“两区”建设赴日本、韩国推介招商。打造山
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完全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符
合山东特别是半岛地区的实际,既是我省发展思路上的重大创新和生产力布局上
的重大调整,更是半岛地区快速崛起的重大机遇。我们一定要把思想高度统一到
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更加积极地在全省乃至全国发展大局中谋
求更加有利的战略地位。
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形势下,依靠传统外延式发展是没有出路的,必须加
快转变发展方式。去年下半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
要提高抵抗风险的能力,必须充分利用倒逼机制,积极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促进
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对威海而言,打造蓝色经济区,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海洋
优势产业,促进海陆统筹、协调发展,推动海洋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海洋经济优
势;有利于集约利用海陆资源,保护滨海生态环境,提升“人居”品牌含量;有
利于进一步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加强与东北亚地区特别是日韩的产业分
工协作,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建设高端产业聚集区,有
利于加快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加速发展和新兴产业的培育
提升,促进产业结构和产业层次加速向高端高质高效方向发展。更为重要的是,
通过“两区”建设,能够促使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更加积极
主动地转变发展方式,更加自觉地从战略的高度谋划威海的发展,不断增强区域
经济的竞争力。
“两区”建设是我省未来发展的大决策、大动作,特别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
区,省委、省政府正在积极争取列入国家战略,将进一步凸显山东半岛特别是青
岛、潍坊、烟台、威海四市的重要地位。最近一段时间,各市都在积极行动,青
岛市明确提出要在“两区”建设上发挥龙头引领作用;烟台市要成为在全国有重
要影响的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引领区、蓝色经济发展先行区和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
潍坊市精心推进先进制造业产业园、海港物流园、生态化工产业园和绿色能源产
业园建设。与其他三市相比,尽管我市规模和总量都有一定差距,但我们也有许
多独特的优势。我市海洋产业发展初具规模,特别是海产品生产加工、造船、滨
海旅游、新能源等一批优势产业迅速壮大;加工制造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电子
信息、新材料、机电一体化、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迅猛发展;产学研结合成
效显著,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等等。可以说,无论发展蓝色经济,还是发展
高端产业,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基础。我们既要认清差距和不足,又要看到优势和
潜力,以时不我待的精神,积极作为、科学务实,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努力在
蓝色经济区和高端产业聚集区建设过程中实现快突破、大突破,在新一轮发展中
抢占先机,赢得主动。
二、大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努力在建设蓝色经济区方面走在全省前列
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市委、市政府在广泛征求意见、聘请高层次专家
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了到2012年和2020年蓝色经济区建设的实施意见,确定我市
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中的目标定位是: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核心区域
的重点城市,海产品生产加工、船舶修造、新能源和滨海旅游休闲度假等产业的
领军城市,与韩国经贸合作的“桥头堡”和东北亚海上客运中心以及滨海生态人
居示范区,加快构筑海洋特色鲜明、区域布局合理、产业素质优良、生态环境良
好、带动能力较强的蓝色经济体系。重点建设六大优势产业基地:
我市作为传统的渔业大市,海产品产量多年居全国地级市首位,名优养殖、
远洋捕捞和海产品加工等也都走在了全省前列。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
远洋捕捞,鼓励有实力的渔业企业走出国门,到远洋深海去捕金捞银。要继续扩
大名优品种养殖,不断更新养殖品种,提升病害防治水平,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更
大的效益。要加快发展海产品加工业,以质量安全区域化管理为抓手,以“投入
无违禁、管理无盲区、产品无公害、出口无障碍”为目标,在养殖、捕捞、加工
的各个环节,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尽快在国内外打响威海无公害品牌,真正把
我市建设成为全国乃至东北亚重要的海洋食品、海洋药品、海洋保健品生产加工
基地。力争到2012年,全市海产品产量达到210万吨,海产品加工产值达到280亿
元,其中精深加工产值超过240亿元,比重达到80%以上。
去年下半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海运业普遍下滑,新接造船
订单明显减少。但同时要看到,海运业在国际货运业的龙头地位不会改变,日韩
等造船强国产业转移的趋势不会改变,更重要的是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逆转,
随着经济的逐步回暖,造船业很快就会迎来新的春天。我市海岸线长、港湾众多、
水深坡陡、温度适宜,是发展造船业的黄金区域,而且当前发展势头强劲。我们
一定要坚定信心,抢抓机遇,毫不动摇地推进造船业快速发展,加快三大基地、
十大船厂的建设步伐, 力争到2012年形成整船制造400万载重吨、船段生产60万
吨、 船舶修理700艘次的能力。要在不断扩大造船规模的同时,以客滚船、汽车
运输船、不锈钢化学品船、远洋渔船、豪华游艇等为重点,积极引进开发高附加
值、高技术含量的船型,加快造船业结构调整步伐。要以产学研结合为平台,建
设一批具有一定实力的研发中心,加快造船核心技术研发,特别是要下大力气提
升设计能力,尽快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船种,以免受制于人。随着造
船业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和海洋资源的加速开发,海洋工程已成为世界造船强国
的重点发展方向,要以浅海钻进平台、各类海洋工程船舶以及海洋工程配套产品
为主攻方向,努力在海洋工程类产品的研发和生产上实现新的突破。船舶生产需
要配套的设备多达300种以上,在总产值中配套占65%左右。日本造船几乎都在当
地配套,韩国占90%,目前我市只有10%,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空间。要认真搞好
规划,积极搭建平台,加快配套产业发展,俚岛、石岛、人和、皂埠湾等配套园
区要率先建成,争取到2012年全市船舶配套业收入超过100亿元。
我市港口物流基础较好,尤其是客运业发展较快,但港口布局分散、设施滞
后、规模偏小的问题非常突出。要积极整合港口资源,以发展集装箱码头、液体
码头和客运码头为重点,加大港口的改建、扩建力度,争取到2012年全市港口年
货物吞吐量达到6000万吨, 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00万标箱。要加快在建的威海新
港三、四期工程,石岛港、乳山港扩建和文登南海新港等重点工程建设步伐,尽
快提高港口吞吐能力。要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在、但求所用,积极引进战略投
资者。要下大力气开拓市场,广辟货源,提高效益,否则新泊位建成之时也是港
口难以负重之日。我市的港口定位最重要的就是建成面向东北亚特别是韩国的客
运中心。 目前,我市有到韩国的客滚航线5条、每周15个航班,均占全省的一半
以上,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坚持客货运并举、近海与远
洋并举、综合运输与专业运输并举,加大航线开发力度,积极优化客运环境,到
2012年客运量达到 150万人次,其中国际客运量突破60万人次。要加快威海港国
际客运中心和航运服务中心、威海国际物流中心、石岛新港港口物流集配中心建
设,积极推进与韩国的整车物流项目,加强海上物流与公路、铁路、空港物流的
对接,着力构建海陆空联运的立体综合运输网络。
经过多年的精心培育,我市旅游城市的形象在国内外有一定的知名度,但大
多数游客以观光为主,逗留时间短,消费不足,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不强。要在继
续巩固观光游的基础上,积极创造条件加快发展休闲度假旅游,依托千公里海岸
线,以福文化为主题,以刘公岛为龙头,充分发挥山、海、岛、滩、湾和温泉等
资源优势,努力打造面向日本、韩国、俄罗斯和欧洲的高端旅游目的地,使威海
尽快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滨海旅游休闲度假城市。要加大旅游重点项目建设,进一
步完善刘公岛、赤山法华院、成山头、银滩、大乳山等重点景区,加快仙姑顶希
望如意园、华夏生态园、圣经山等8个精品项目建设。要加快国际帆船基地和4处
国际游艇俱乐部建设,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国际邮轮业务,大力发展海上旅游。要
充分利用9处温泉资源, 着力提高综合利用水平,积极推进宝泉广场和天沐、呼
雷汤、汤泊等温泉开发项目,努力建成名符其实的“中国温泉之乡”。要在加强
旅游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大力开发旅游软项目,多创意一些参与类的项目,增
强对游客的吸引力,打造富有特色的旅游文化品牌。争取到2012年,有门票收入
的景区接待游客由去年的388万人次增加到680万人次,全市旅游总收入占生产总
值的比重达到10%。
经济越发展,能源供需矛盾越突出。从我市情况看,建市以来用电量一直保
持高速增长势头, 预计全社会需电量2010年、 2020年将分别达到89亿千瓦时和
156亿千瓦时, 全市最大负荷将分别达到161万千瓦和300万千瓦。目前,国家对
火电项目控制很严,但对清洁能源生产大力支持。我市具备建设大型风电、核电
和潮汐、太阳能、抽水蓄能发电等清洁能源项目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近年来
经过坚持不懈的推进,全市清洁能源产业发展总体状况较好。华能、国华、鲁能
等4个风电项目并网发电, 总装机达到13.3万千瓦,大唐、歌美飒等风电项目即
将开工建设,中海油、华能海上风电项目正在加快推进,石岛湾核电站一期20万
千瓦高温气冷堆项目已经开始前期施工。我们的规划目标是,到2012年风力发电
达到50万千瓦; 争取开工建设总装机900万千瓦的石岛湾压水堆和超临界高温堆
项目;加快推进中玻光电项目,鼓励引导学校、医院和大型办公场所推广使用太
阳能发电,争取到2012年光伏发电电池组件生产能力达到300兆瓦。
石化产业资金技术密集,产业关联度高,对经济的拉动作用非常强。我市的
镆铘岛拥有建设石化基地的良好条件,要进一步加强与中石油等大型石化企业的
联系,引进战略投资者,争取尽快在炼油及相关石化产业上实现突破。
高端产业是现代产业体系的核心。要立足现有基础和产业优势,以促进产业
高端化、高端产业聚集化为目标,以调整优化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为根本途径,
大力实施高端、高质、高效产业发展战略,着力推动一、二、三次产业向更高层
次攀升,打造技术密集、知识密集、人才密集、金融密集、服务密集的高端产业
聚集区。
高端产业是以高新技术为核心、以高端产品为标志、以产业组织体系的高端
化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姜异康书记强调:“高端产业既包括高新技术、新兴
产业,也包括传统产业。传统产业搞好了,同样可以进入高端。”姜大明省长指
出:“高端产业首先是高新技术的产业,再就是传统产业中的高端研发、销售,
包括关键部位的制造,是一二三产业的更高层次发展。”对这些重要指示精神,
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全面把握。从我市实际出发,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
发展五大高端产业:一是优先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机电一体化、生物技术等
高新技术产业;二是改造提升机械装备、船舶、汽车及零配件、轻纺服装等传统
优势产业;三是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信息服务、文化创意、金融保险、旅游休闲
度假和会展等现代服务业;四是着力发展高品质、高安全、高效益的生态农业;
五是加快发展新能源、石油化工、节能环保等战略性产业。这五大产业是我市高
端产业发展的重点和方向,市委、市政府即将出台具体的实施意见,各级各有关
部门要结合各自实际,认真研究,进一步细化分解,切实抓好落实,努力实现高
端产业又好又快发展。争取到2012年,高端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0
%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8%以上。
促进产业聚集发展,是高效配置利用高端产业资源、优化高端产业布局的必
由之路。要按照省里提出的“促进高端产业向重点地区、重点园区、重点企业聚
集”的要求,集中力量扶持培育一批高端产业园区,努力把他们建设成为全市高
端产业聚集发展的示范区。通过持续多年的大投入、大调整,我市一批工业企业
实现了规模的扩张和产品的升级换代,特别是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已经成为同行业
的优势龙头企业,是我市高端产业聚集区建设的领头羊。要依托这些企业,培育
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发展前景好的高端制造业聚集园区。市里确定的十大高
端产业聚集园区在技术研发、市场占有等方面各有特色和优势,发展目标明确,
发展潜力巨大,企业劲头很足。能否尽快建成,关系到全市高端产业聚集区能否
实现快速突破,关系我市整体竞争力能不能显著提高。要把十大园区放到更加突
出的位置,作为大项目建设的重中之重、作为工业调整振兴的重点工程、作为高
端产业发展的龙头示范、作为未来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全力
以赴加快推进,力争经过3~5年的努力,把他们打造成销售收入过百亿的高端产
业聚集园区。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落实责任, 落实政策,千方百计搞好服务,项目
审批要特事特办、上门服务,相关费用能减则减、能免则免、能缓则缓;建设用
地要确保供应,争取更多的园区列入国家、省里的盘子;资金要重点倾斜,金融
部门要优先给予信贷支持,财政部门要按照扶持百亿企业的政策给予资金扶持。
各市(区)、开发区也要按照“三个聚集”的要求,确定一批优势产业和重点园
区,集中扶持,积极推进,尽快实现大的突破。
目前我市的传统产业仍然是吸纳就业的主渠道,是增加税收的主要支撑,其
中一批骨干产品在市场上也具备了较强的竞争力。但从总体上看,产品层次、附
加值还不够高,品牌的支撑力量还不够强。世界上没有夕阳产业,只有夕阳企业。
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方向发展了,市场潜力和效益空间也相当大。要加快用高新技
术提升传统产业的步伐,加大传统产业研发中心建设,大力开发高附加值产品,
加大品牌培育力度,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要围绕皮鞋、渔具、工具、地毯、家
纺、电机、服装、木工机械等传统优势行业,加快企业膨胀步伐,把我们的骨干
龙头企业做大做强。要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抓住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机遇,进口
一批先进设备, 尽快提高装备水平。今后3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改投入
每年要确保增长20%以上,到2012年当年投入达到700亿元。
四、强化支撑保障措施,确保蓝色经济区和高端产业聚集区建设快速健康推

建设蓝色经济区和高端产业聚集区,是牵动全局、关系长远的重大战略任务,
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等各个领域。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强
领导,强化措施,努力为“两区”建设提供强力保障。
人才、科研、高新技术是建设蓝色经济区和高端产业聚集区的支撑,没有自
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一切都无从谈起。因此,必须坚定不移地把自主创新放在更
加重要的位置,下大力气抓好高层次人才聚集区、产学研结合密集区、科技成果
转化汇集区建设。要紧紧围绕蓝色经济区六大基地、高端产业十个聚集区和重点
行业、骨干企业,深入开展产学研结合,加快共性、关键性、前瞻性技术开发和
成果转化,提升核心竞争力。要抓住金融危机冲击下国际人才流动的新契机,有
针对性地组织好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招聘活动,吸引更多的人才为我所用,并努力
为人才发挥作用创造良好的环境。要大力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再培育一批国
家级、省级企业技术开发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实验室。同时,要把握高端
产业、高端企业、高端项目成长规律,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培育扶持力度,
促进这些企业做大做强、膨胀发展。
要按照胡总书记“科学开发海洋资源”的要求,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
坚持生态立市、环境优先,做到科学规划、有序开发。要严格落实环境影响评价、
“一票否决”和“三同时”制度,把好市场准入关,坚决杜绝高消耗、高污染的
项目上马。要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严格控制污染排放,健全海洋水质保护体
系,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加快淘汰落后产能。要坚持集中集约用海用地,促进产
业项目向园区、基地聚集,推动蓝色经济和高端产业向集约、高效、可持续方向
发展。
要把海洋优势与开放优势结合起来,进一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
全力提高开放型经济的层次和水平。要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大力推行产业招商,
吸引外资投向技术密集的产业和产品,投向蓝色经济区发展的重点产业。要加快
出口商品结构调整,鼓励和引导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尽快在
蓝色经济和高端产业领域形成一批优势出口产业集群。要坚持对内对外全面开放,
大力推进与中央企业和外地企业的经济合作,努力促成更多优质高端项目落地发
展。
要在用足用好现有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配套完善相关政策,搞好各类政策
的深化、细化、延伸与创新,尽快形成鼓励扶持“两区”建设的政策体系。有关
部门要加强与上级部门的沟通,做好政策、项目、资金的争取工作。要建立多元
化投融资体制,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积极推动银企对接,拓宽企业融资渠道。要
统筹土地和海域资源的开发利用,为蓝色经济和高端产业发展预留用地用海空间,
优先保证重点产业、重大项目建设需要。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转
变作风,提高效能,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包扶和联系企业特派员制度,积极主动
地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努力为“两区”建设营造良好的环境。
市委、市政府已经成立了蓝色经济区和高端产业聚集区领导小组,设立了工
作推进和办事机构。各市(区)、开发区也要建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班子,
加强组织领导和调度协调。要将“两区”建设纳入目标绩效管理考核体系,充分
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打造蓝色经济区和高端
产业聚集区的蓝图已经确定,关键在于落实。要在全市范围内深入发动,广泛宣
传,全党动员,全民参与,形成加快“两区”建设的强大合力。各市(区)、开
发区和相关部门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实施意见的要求,抓紧制定落实的具体措施,
并逐项分解,扎实推进。要从我们正在做的事情入手,少说空话,少提哗众取宠
的口号,一件一件抓落实,一件一件见成效,让“两区”建设真正成为经济社会
又好又快发展的推动器,让人民群众得实惠,使美好蓝图尽快变成现实。
(市委办公室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