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字号研发平台点燃创新激情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a0&A=15&rec=270&run=13


——威海2.8%财政总支出用于科技创新,引智数量、层次、经费均居全省首位

3月6日,在威海市科学技术大会上,3年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三角集团,凭
借创建“轮胎设计与制造工艺国家工程实验室”, 又一次登上威海科技创新的最
高领奖台,获得百万重奖。
目前,威海已拥有3个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个国家认定
企业中心。“国”字号技术研发平台,点燃了威海这座城市的创新激情。
“威海正处在推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赶超发展的关键时期, 科技创新是经济
‘强身健体’的最强发动机,是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动力,也是这座城市的唯一出
路。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地开展自主创新年活动,全力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走出一
条具有威海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威海市委书记孙述涛如是说。

助推高端产业崛起
威高集团眼下正与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工肝开拓者李兰娟教授领衔的浙江大
学研发团队携手,合作进行人工肝转化项目。
“产学研合作是企业谋求创新发展的最有效手段,目前,我们正在与中科院等20多
个国家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长期合作的两院院士有12位。去年一年,我们实
施产学研合作项目21项,合作研发新产品21个,其中,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的有
16个,国际先进的有5个。”董事长陈学利说。
威高的选择正是威海的选择。发展高端产业必须有高端人才支撑。面对本市高端
人才匮乏的实际, 威海的做法是开展产学研合作,借脑引智,解决经济发展技术瓶
颈问题。
目前, 威海的产学研合作已延伸到先进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新
能源和节能环保等领域。2011年, 威海“牵手”四川大学、青岛国家海洋科学研
究中心, 使全市产学研战略联盟增至13家,促成产学研合作项目100多项;争取国
家科技合作重大专项7项,列全省第一。目前,威海有11家企业拥有院士工作站,与
29名院士开展长期合作;拥有10个博士后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企业13家,已成
功培育出15名博士后科研人员。2011年新增留学生企业47家、引进国外智力项目
63个,引智数量、层次、资助经费三项主要指标均居全省首位。
产学研合作, 使威海人才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并趋于高端化。目前,威海市拥有
各类人才41万人, 其中高技能人才3.5万人,国家、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7
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78人,引进两名海外博士,先后入选国家“千人计划”。

力促海洋经济跨向深蓝
国家海产贝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日前在美丽的威海爱莲湾畔落成。
“这是国内海产贝类研究领域唯一的国家平台,伴随着中心的建设,一批国内顶尖
研究人员寻踪而至,主动联系课题项目。”身为投资建设者,寻山集团董事长李长
青充满自信, “有了这个平台,让我们先人一步掌握新技术,必将大幅度提升我们
的核心竞争力。”目前,该中心承接的国家研究课题,每年仅苗种销售、成果转化、
咨询服务等,就可实现收入5000万元,实现利税1600万元。
建设新型研发平台,用新技术推动海洋经济跨向深蓝,成为威海发展蓝色经济的战
略选择。威海从政策、人才、资金等方面, 积极支持企业建设国家、省、市三级
技术研发平台。
为加快造船业由规模优势向设计优势转变,提高技术附加值,威海市依托哈尔滨工
业大学及宋健研究院,筹建山东船舶技术研究院,设有船舶设计与建造、水下工程、
轮机工程、船用装备等四个研究平台, 重点研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船型和
海洋工程装备。作为受益者之一, 黄海造船有限公司重点生产大型客滚船、海洋
工程船、多用途重吊船等船舶, 其客滚船产量占全国的70%,目前在建和手持船舶
订单114艘、合同价值超过70亿元。
在技术创新的推动下, 威海造船业保持了旺盛活力,2011年,三大造船聚集区和十
大造船企业整船完工量143.8万载重吨,主营业务收入144.7亿元。
为支持企业创新发展, 威海建起13个公共创新服务平台, 发展省级以上研发平台
158家。2011年,威海组织实施各类海洋科技计划210多项,其中黄渤海区典型海湾
复合养殖、 食品生物毒素控制及放射性污染预警等项目列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金枪鱼钓船设计、山东船舶技术发展战略研究列入省科技计划。

实现传统产业绿色增长
对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威海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张惠这样表述:“不掌握
核心技术的企业, 只能处于产业链、价值链的低端,搞得再大,也只能是个加工基
地。以创新为动力, 以技术为引领的产业发展模式已成为转方式、调结构、促升
级的最佳途径。”
推动传统产业植入新技术,威海市完善科技进步考核与奖励机制,成立科技服务业
协会, 强化技术转移、研发设计、科技咨询等服务工作。去年,全市投入5.6亿元
财政资金支持科技创新,占财政总支出的2.8%;支持企业完成技改投资375.8亿元,
增长24.6%;全年完成技术开发项目1760项。
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步伐,威海开展了“千项技术创新工程”,重点解决企业关
键技术瓶颈及难题, 培植了巨型工程子午胎、功能玻璃、碳纤维及制品、重型数
控机床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作为传统产业代表的三角集团,响亮地提出“科技创新引领绿色增长”,不仅成功
开发出巨型工程子午胎, 而且在2011年主持制定3项国家标准,并作为轮胎行业代
表参加在日内瓦举行的世界车辆法规协调论坛, 参与制定《全球轮胎技术法规》
等工作。目前, 三角集团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合作承担国产大飞机配套轮胎的研发
任务,轮胎生产实现从地面胎到空中胎的跨越。
从事传统制造业的天润曲轴公司, 以新技术提高产品竞争力,其产品80%以上是新
技术产品,成为康明斯、奔驰和卡特彼勒等高端用户供应商。
(《大众日报》2012年3月23日 任松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