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出一片新天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a0&A=15&rec=269&run=13


——威海市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纪实

采访威海文化体制改革,首先感受到的一股扑面而来的文化发展新风,一种时不
我待的发展意识:
各级政府立足优势,纷纷推出鼓励文化发展新政策。
相关企业抢抓文化发展繁荣的新契机,高点谋划,强力推进,在做大做强自身的
同时,加大对外招商引资,抢占发展制高点。
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社会文化公益活动,在参与中提高素质,满足精神文化生活需
求。
体制改革所带来的一浪又一浪的文化发展热潮,正从根本上对威海文化事业和文
化产业进行重新排列组合,构造全新的发展空间。

新思路:发展进入快车道
威海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和独特的地理位置,如何将两者优势合二为一,催化出
新的发展优势?
威海市委市政府在充分调查研究在基础上,结合以往经验,理顺文化发展新思路:
健全发展机制,搭建发展平台,培植发展龙头,保证发展方向,打牢文化发展基
石,以对外文化交流为特色,推动威海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为保证文化体制改革有序推进,威海市成立了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工作领导小组,
定期研究文化建设工作,制订发展规划。2010年以来,先后出台《关于促进文化
产业振兴的意见》《关于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十二五”时期文化
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及《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文化产业园区评选认定
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文件和政策。
规范服务,提高效能,为文化发展打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威海市相继推行“企业
创造财富、政府营造环境”和“院里的事企业办、院外的事政府办”服务理念。
实施了一系列文化产业发展扶持性政策,对那些规模小、前景好、靠自身实力难
以快速成长的新兴文化项目,威海市打破常规,实行点对点、面对面的服务,千
方百计帮助企业找市场、找资金,解决用地、资金、资质认定等方面的难题。
高效的服务, 促成了一批文化产业项目,扶起了一批文化企业。2011年7月,威
海光远动漫公司与韩国童友动漫公司签订外包购货协议后,却遇到了项目运营资
金不足而影响项目进度的难题,面临违约风险。问题呈现出来后,市文化体制改
革领导小组立即启动应急程序,先行从文化发展扶持基金中拨付15万元,保证了
项目的正常运行。之后,政府部门的有力推介,又进一步促成光远动漫公司与刘
公岛管委合作制作26集大型动画宣传片《刘公岛之约》,为企业初期发展奠定了
良好基础。
几年来,威海市投入巨大心血打造的文化发展平台,既为文化服务企业创造了机
遇,也成为各类文化企业竞风流、展形象、谋发展的新舞台。威海国际人居节、
长距离铁人三项世界杯、世界霍比帆船锦标赛、国际渔具博览会、中韩文化交流
月、荣成渔民节、乳山母爱文化节等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文化节赛活动,文化
企业正扮演“主角”。
在政府的有力推动下,一批以文化为主题的园区迅速兴起,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
新亮点,先后涌现出威海印刷文化产业园、仙姑顶希望如意园、大型山水实景演
艺《神游华夏》等一批重点项目。其中,威海印刷文化产业园是省内第一个文化
产业园区,经过几年培育,已有43家印刷企业进驻,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从根
本上扭转了大量印刷订单“孔雀东南飞”的局面。

让群众满意:文化建设更自觉
加快图书馆、博物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妇女儿童活动和社区活动中心等公益性
文化设施建设,首先解决人民群众文化消费的去处问题;之后,再完善设施、提
高档次,满足群众更高水平的文化消费,解决群众玩得好的问题。威海市委市政
府以务实的作风、超前的眼光布局文化事业,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
消费需求。
加快改造原有文化设施,新建文化设施,威海市走出财政资金“包打天下”的老
框框,在保证政府主导地位的前提下,拓宽文化设施建设投资渠道,采取直接投
资、奖励资助、以奖代补等方式,扩大建设资金来源,大力推进包括改造提升公
共文化设施在内的各项文化事业建设。 近年来,投资5.4亿元的威海文化艺术中
心、投资6.6亿元的荣成文体中心和荣成博物馆、投资4.4亿元的文登市民文化中
心和博展中心已经投入使用,规划面积3万平米的威海图书馆新馆和1.5万平米的
威海群众艺术馆新馆已经立项。
在农村和社区,威海市结合环境综合整治和城中村改造,不断提升文化惠民工程
建设水平, 目前全市所有镇全部建立了综合文化站,80%的村建立了农村文化大
院和农家书屋, 30%的村建成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规范化服务点,广播电视“户
户通” 入户率已达到90%,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实现了每村每月至少放映一场电影
的目标。
围绕丰富群众文化生活,采取财政补贴帮助村购置演出器材、文企联姻等方式,
积极引导群众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全市10多个规模较大的文化广场每年举办各类
文艺演出500多场, 全市23个业余合唱团、38个京剧吕剧票友会、56个企业艺术
团和数百个秧歌队、大鼓队、时装队、庄户剧团等常年活跃在城乡基层。
让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丰富多彩、更有品味,威海市正在奋力推进文化事
业发展中。

创新机制:从内部解放生产力
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激发文化单位活力,必须牢牢把握正确方向,把握好节
奏和力度。这是威海市文化体制改革的基点,也是保证文化体制改革有序推进的
关键。
在具体操作中,威海市从文化行政管理体制到文化单位内部运行机制的改革,因
地制宜,采取不同方式,均取得良好效果。2009年,威海在全省率先一步到位完
成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三局合一”、同步组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局,并建立
两局之间的沟通协商机制,既避免管理与执法脱节,又做到审批权与执法权的分
离。
积极推进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创新,进一步提高威海日报社、市广播
电视台及图书馆、博物馆、群众艺术馆等各类文化单位的服务质量,增强活力。
威海日报社较早尝试报纸发行体制改革,成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报纸发行公
司,目前非时政类报纸改革正按照进度要求,有序推进。广播电视台于2007年实
行广播、电视合一。广电网络公司在股份制改造的基础上,顺利完成与省公司的
融合。电影发行放映根据市场需求和公益服务的要求,组建了联通影城和农村院
线两个股份制公司, 年营业收入170多万元。威海艺术团于2005年按照现代企业
制度要求,组建了威海梦海演艺有限责任公司后,把全部精力投放在节目编排创
新和演出服务上,自2006年至2010年,先后创作推出了大型情景演艺《梦海》、
大型音乐情景剧《地球大乐园》、大型羌风鲁韵歌舞剧《鲁川情》及《梦海综艺》
等一批具有较高艺术水准的优秀作品,在国内演出1000多场,赴美国、法国、韩
国、以色列、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演出290多场,2010年实现演出收入400多
万元,不仅大幅度提升了发展能力,更吸引了更高素质人才加盟,演出节目不断
推陈出新,发展道路也越走越宽。

对韩交流:闯出一片新空间
在威海,有一个特别的去处:韩文化主题商业公园——韩乐坊。这里融入了原汁
原味的韩国文化因素,街边上陈列的是大大小小的韩国泡菜坛子,以及众多的韩
式料理店、韩国服饰店等,处处显示与众不同。这是一个商业地产项目,更是一
个文化产业项目,开启了威海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模式。
韩乐坊只是威海对韩文化交流成果的一个代表。
借助与韩国隔海相望的地理优势,搭建一个国际性文化交流平台,加快文化产业
发展,威海一直不遗余力。自中韩建立外交关系以来,在威海民间,对韩书画、
体育等文化交流从无到有、由小到大,逐步形成声势。顺应这种发展趋势,威海
市采取政府牵头,变民间个体对韩文化交流的单打独斗为整体作战,以期提高洽
谈合作的成功率。2010年8月23日至9月30日,威海举办2010中韩文化交流月活动,
以第三届山东文化博览交易会分会场的身份亮相,引起广泛关注。期间,举办的
文化创意展览、城市形象展示、文化鉴赏、文体演艺等,均以独特的视角、巧妙
的方式展示了中韩两国丰富多彩的文化积淀、文化成就和发展前景,吸引了众多
文化企业参与,一大批文化产业项目因交流月活动成为双方进一步洽谈的对象。
特别是威海的丝绵立体新画、金丝贴等,都为进一步洽谈合作留足了空间。
主动赴韩国宣传推介自己的文化产业项目,以全省民间手工艺品整体力量开拓韩
市场,提高发展能力,2011年7月,威海市承办了山东省民间手工艺品赴韩大展,
组织全省53家企业的38类共700余件产品参展, 签订意向代理金额1500万美元。
一大批具有特色的鲁锦、陶艺、炭雕、绒绣、烙画、漆画、五谷画等传统手艺品
首次走出国门,为全省文化产品走向世界开辟了新途径,一举扭转我省多年来文
化产品出口逆差的局面。
如今的威海,正在文化体制改革发展的巨大推力下,快速发展,涌现出一批具有
强劲竞争力的文化特色品牌:围绕甲午、刘公岛、英租历史文化资源,兴起刘公
岛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围绕秦、汉历史文化资源,兴起好运角文化产业园区;围
绕中、日、韩历史文化资源,兴起赤山法华院文化产业园区;围绕特色鲜明、得
天独厚的滨海文化资源,兴起乳山“三花”、文登中韩影音等影视基地和金石湾
中国当代国际美术馆群等文化艺术项目。
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润泽下,威海在实现科学发展的征途上,正焕发出前所未
有的生机与活力。
(《支部生活》2012年第4期 李学波 王小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