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a0&A=15&rec=168&run=13

【概况】 2012年,威海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58.4亿元,完成预算的101.0%,
比上年增长16.1%。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加地方政府债券收入、各项税收返还和
转移支付补助、上年结余收入等106.15亿元,收入共计264.55亿元。全市公共财
政预算支出244.31亿元, 完成预算的122.3%,增长21.8%。其中,农业、教育、
科技支出按可比口径分别增长37.4%、 25.2%、23.7%,均达到法定增长要求。公
共财政预算支出, 加上解省级支出及结转下年支出等20.06亿元, 支出共计
264.36亿元。收支相抵,累计净结余1846万元,当年净结余59万元。
市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86亿元, 完成预算的79.7%,增长0.3%。市级公共财政
预算收入,加地方政府债券收入、各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补助、各市(区)上
解收入及上年结余收入等51.56亿元,收入共计57.42亿元。市级公共财政预算支
出48.46亿元,完成预算的109.7%,增长21.9%。其中,农业、教育、科技支出按
可比口径分别增长24.5%、 12.2%、20.3%,均达到法定增长要求。市级公共财政
预算支出,加上解省级支出、补助各市(区)支出及结转下年支出等8.93亿元,
支出共计57.38亿元。收支相抵,累计净结余358万元,当年净结余20万元。

【加快经济发展】 一是健全政策扶持体系。制定实施第二轮扶持企业做强做大
政策,投入2400万元,加快重点骨干企业发展;设立工业企业技术改造专项扶持
资金,对符合要求的重点技改项目给予贴息扶持,鼓励企业更新设备、转型升级;
将市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规模扩大到1000万元,为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
发展提供更多支持;出台招商引资奖励办法,加大奖励力度,提升威海市引进外
资项目的层次和水平。在产学研合作、工业产品销售、出口信用保险、旅游业发
展、蓝色经济区建设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为企业发展提供多方面的支持。
二是强化资金引导作用。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市级投入2000万元,支持
创新平台、技术开发、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等65个项目;以发展战略新兴产业为
目标, 市级投入2400万元,支持新材料、医药、电子信息等218个项目;以推进
产学研合作为目标,市级投入1550万元,支持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工程项目12个,
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与地方开展战略合作,建立产学研合作“特聘专家”资助制
度, 支持“特聘专家”项目5个;以促进出口结构优化升级和外贸发展方式转变
为目标,筹集资金6350万元,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推动农产品、高新产品和机电产品出口;以发展特色中小企业集群为目标,争取
文登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等三个产业集群项目列入省重点扶持范围,获得补助资
金1600万元。三是打造优质发展环境。通过落实新设金融机构奖励、县域金融机
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银行业发展奖励等政策,加快促进地方金融业发展。综合
运用信用担保奖补、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创业投资引导、科技支行试点等多种
政策手段,帮助企业开辟融资的绿色通道。市级投入4800万元,认真落实各项发
展激励政策,在全市营造提升发展质量、加快发展步伐的良好氛围。全面落实国
家降费减负政策,对威海市23项涉企收费项目予以取消、暂停或降低标准征收,
减轻企业负担1.6亿元。

【加大财力保障力度】 一是全力保证收入稳定增长。强化财税联动,共同加强
税源控管,深入开展税收稽查;完善非税收入征管方式,加强河道采砂、地下水
资源管理,挖掘国有资源(产)有偿使用收入的增收潜力。加强预算执行分析,
及时把握财政运行中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收入调度和政策调整。全市公共财
政预算收入稳定增长,收入质量进一步提高,全市税收收入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的比重达到80.3%,在全省17个市地中排第2位。二是着力提高支出管理水平。加
快预算执行进度,完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机制,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效率
和效益。严把政府采购、投资评审两大支出关口,将工程当中的货物和公共服务、
劳务派遣等纳入政府采购范围,市级完成政府采购2.47亿元,节约资金3900万元;
完善投资评审工作机制, 不断推动关口前移,市级完成评审总额17.76亿元,审
减资金1.86亿元。三是不断增加科学理财收益。通过偿债资金提前列支专户、协
定存款等方式,增加国库资金理财收益,市级实现利息收入3800多万元。灵活运
营公共资产,进一步规范资产出租和处置行为,取得收益4800万元。牵头组建城
市开发投资公司和水利建设投资公司两大融资平台,盘活闲置资产,破解政府融
资难题。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多方筹集资金,切实增加民生投入,全市民生支出达到
147.7亿元,占财政支出的60.5%。三农方面:投入5000万元,加大对农业科技研
发、成果转化、技术推广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的支持力度。投入2.33亿元,积极
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和水利设施建设,增强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抵御自然灾害的
能力。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市级安排1000万元,支持海参、苹果等五大产业发展;
筹集3000万元,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多渠道筹集资金,
投入4亿元,高标准完成了全市365个市级重点村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任务。全面
落实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玉米良种补贴等财政支农惠农补贴政策,发放补
贴资金2.75亿元。教育方面:统筹各项收入,进一步加大教育支出保障力度,全
市财政教育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达到19.3%。 安排3666万元,落实各项教育
奖励扶助政策,进一步扩大中等职业学校免学费政策覆盖范围。强化资金保障,
全面完成校舍安全工程, 建成5个职业教育示范实训基地,四中迁建和中小学生
综合实践基地等重点工程建设顺利推进。积极推行“政府购买服务、专业公司运
营” 的校车运营新模式,增加新模式校车186辆。社会保障和就业方面:落实积
极的就业政策,市级安排1495万元,通过实施创业就业补贴、组织劳动力培训、
建设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完善小额担保贷款政策等方式,努力提升城乡就业困难
群体的就业能力。对城市“三无”(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抚养义务
人)人员全部实行政府供养,实现了城乡福利化政府供养保障制度全覆盖。进一
步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对
象集中和分散供养等政策的财政补助标准, 全力保障困难群众生活。 各级投入
3.8亿元, 通过保障房建设和货币化补贴等多种形式,积极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
房困难问题。医疗卫生方面:大力实施基层医疗卫生人才能力提升工程,稳步推
行基本药物制度,不断提升城乡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农合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40元, 基本医
疗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市级安排1552万元,实施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支
持市中医院创建三级甲等医院,推进全市中医药事业发展。制定实施新的医疗救
助办法,提高救助标准,扩大政策覆盖范围,为困难群体就医提供保障。公共事
业方面:继续落实文化场馆免费开放政策,扎实推进图书馆集群网络服务体系建
设, 不断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市级安排894万元,保障铁人三项世界杯赛、
亚太帆船锦标赛等重要体育赛事举办,打造良好城市品牌。市级投入1000万元,
支持更新节能环保公交车79辆, 改善市民出行条件。投入近5亿元,完成供热计
量和建筑节能改造786.4万平方米,改善6.4万户居民的供暖条件。坚持生态立市,
加大节能减排投入,积极支持威海湾养殖清理、河道生态治理等环境治理工程,
支持渔业、林业资源修复与保护,提高威海市生态环境质量。

【强化财政管理】 一是深化改革,增强发展动力。进一步扩大国库集中支付范
围,拟定市直预算单位公务卡消费目录,出台集中核算单位公务卡强制结算管理
办法,公务卡改革逐步向县乡覆盖。加快县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推进步伐,逐步
建立覆盖全市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体系。结合市(区)城建体制调整和经济
区划调整,对财政体制予以调整完善,理顺市及市(区)之间财政分配关系,促
进区域财政经济协调发展。二是强化监督,确保合法合规。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
展了“财务管理年”活动,通过系统培训、建章立制、检查评比等措施,提高行
政事业单位的用财、管财水平。积极开展非税收入、政府采购、专项资金、会计
信息质量等专项检查,查找问题,严格整改,切实维护财经秩序。三是规范管理,
做到严格精细。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拟定年度债务收支计划,严格履行审核、
审批程序,控制单位融资行为,切实防范债务风险。编制市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
配置计划和市直大型医疗设备配置计划,做好处置、出租收益的清算上缴工作,
开展市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和所办企业的财务审计工作,规范资产管理,避
免政府收益流失。着力加强基层财政建设,积极开展规范化财政所创建工作,34
个镇(街道办) 财政所达到省级规范化财政所标准,其中8个财政所达到省级示
范型财政所标准。
(戴钟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