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a0&A=15&rec=15&run=13


——在威海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2013年1月18日)
威海市市长 张 惠

一、2012年政府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市政府和全市人民一道,以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
八大和省第十次党代会、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现代化幸福威海建设,
坚持生态立市、科教兴市、产业强市,全力做好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
生、抓改革、促和谐的各项工作,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
(一)促进经济健康发展,转型升级步伐进一步加快。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
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千方百计化解发展难题,促进经济平稳运行。
预计全市生产总值增长9.5%左右,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6.1%,城镇居民人均
可支配收入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4%,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1.8%左
右,三次产业比重由8.1∶54∶37.9调整为8.2∶53.6∶38.2。强化科技兴农,建
立新品种、 新技术示范基地181处,推广测土配方施肥23 6.5万亩,粮食产量稳
定在100万吨以上, 渔业经济总产值预计增长8%。突出工业带动,促成38个产业
合作项目,完成技术改造投资440亿元,增长16%;预计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18
%, 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5.4%,提高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10.5%。 推动服务业上档升级,积极创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成功举办国
际食品博览会、国际渔具博览会、海峡两岸食品博览会、中日韩文化创意产业博
览洽谈会, 大力推进中心商圈建设,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旅游总收入
增长17.5%, 港口吞吐量增长12.7%。 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
171.2亿美元,其中出口106.6亿美元。深入开展自主创新年活动,促成产学研合
作项目133项,新认定各类创新型企业58家,引进各类人才1.8万人,成为国家知
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城市。
(二) 扎实办好民生实事, 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财政民生支出增长
22.7%,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达到60.5%,新增财力主要投向了民生领域。完善就
业扶持政策和困难群体就业援助制度,扶持创业1145人,带动就业4000人,被评
为全国首批创业先进城市。提高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的财政补助标准,城镇职
工医保年度最高支付限额由40万元提高到50万元,医疗卫生保障服务水平进一步
提升。健全城市“三无”人员政府供养保障机制和高龄津贴制度,提高城乡低保
标准、 困难群体医疗救助标准, 困难群众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实施棚户区改造
1.2万户,建设保障性住房4829套。创新校车运营模式,增加新模式校车186辆,
新建10所公办性质幼儿园, 全面完成校舍安全工程,建成5个职业教育示范实训
基地,实施教师素质提高工程,教育基础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积极为群众性文
化活动的开展创造条件,新开放4个文化艺术中心,新建文化大院106个。优先发
展公共交通,购置节能环保型公交车79辆,开通公交旅游观光专线。完成供热计
量和建筑节能改造786.4万平方米,改善6.4万户居民的供暖条件。中心城区拆除
违法建筑170处,规范清理户外广告,优化了城市综合环境。完成365个村的环境
综合整治, 新建和改造农村住房1.6万户,实施农村自来水工程38处,改善了农
村生活条件。
(三)大力推进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强化招商引资目标责任制,
不断优化投资环境, 推动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全年实际到账外资8亿美
元,规模再创新高,外资结构明显优化。实际利用内资481.6亿元,增长15%。百
项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30亿元, 威高骨科材料、豪雅光电、日月光半导体三
期等33个重点产业项目建成投产。青荣城际铁路、威海新港、江家寨立交桥、统
一路南延等基础设施项目扎实推进。金线顶区域整体开发、宝泉广场建设、环翠
楼公园改造等38项城建重点工程加快实施。预计全市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595亿元,
增长19%。
(四)统筹区域协调发展,重点领域改革进一步深化。以创新的思路和举措优化
空间布局,调整经济区划,实施东部滨海新城、双岛湾科技城、威海南海新区、
好运角旅游度假区、乳山滨海新区、里口山风景名胜区等六大重点区域开发建设,
拉开市域一体化发展大框架。设立市级蓝色经济区建设专项资金,争取37个项目
列入省重点扶持项目, 蓝色经济区建设9个重大事项取得实质性进展。启动10个
示范镇培育计划, 其中4个镇列入全省“百镇建设示范行动”示范镇。理顺城市
建设管理体制,建成城市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在中心城区99平方公里范围内推行
网格化、数字化的城市精细化管理模式。组建城市开发投资公司和水利建设投资
公司,加强国有资产运营管理。推动金融业态创新,成立融资仓储和融资租赁公
司,开展威海农村信用体系试验区建设,帮助企业破解融资瓶颈。医药卫生体制
改革、文化管理体制改革、事业单位改革及农村领域、社会领域的改革扎实推进。
(五)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资源环境保护进一步强化。健全生态环境规划,出台
规范土地利用、海域使用管理办法,强化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实施威海湾养殖清
理、黄垒河综合整治、海域海岸整治、河道生态治理工程,优化了水生态环境。
继续整治建筑垃圾、 工地扬尘、 机动车尾气等问题,市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
96.4%。 治理规模化畜禽养殖场372家。实施道路绿化工程,成片造林8.1万亩。
预计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7%,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顺利通过国家环
保模范城市群复核验收。
(六)加快推进文化建设,各项社会事业进一步加强。坚持全民参与、共建共享,
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年度城市文明指数位居69个新参评地级城市首位。开展
幸福威海文化活动,扎实推进“十艺节”筹备工作。成功承办长距离铁人三项世
界杯赛和亚太霍比帆船锦标赛。深入推进“平安威海”建设,安全生产、食品药
品安全监管、应急管理、社会管理等工作得到加强,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国防动
员、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工作进一步加强,人口计生、民族宗教、妇女儿童、
残疾人、外事、侨务、对台、档案、史志、地震、气象、仲裁、慈善等事业也取
得新成绩。
(七)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行政服务环境进一步优化。扎实开展机关作风建设年
活动,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廉洁政府。修订政府工作规则,出台重
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和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推行行政复议委员会试点工作,政
务运行更加规范有序。开展“千家企业大走访”活动,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1380
个; 精简行政许可事项,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23项,减轻企业负担1.6亿元。自
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和群众的社会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
和政协委员提案238件, 办复率达到100%。扎实推进科技防腐,廉政建设不断深
入。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仍存在一些矛盾和
问题,主要表现在: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层次有待提升,企业做大做强的能力
不强,经济稳定增长的基础还不够稳固;稳定外需的难度较大,扩大内需的动力
不足;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不多,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比较少;产业结构、财税
结构都有待优化,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仍需提高;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工作仍需
加强,完成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的压力比较大;城乡区域发展还不够平衡,城镇
化质量仍需进一步提高;一些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有待解决;少数政府工作
人员推诿扯皮、效率低下,行政服务环境有待优化;消极腐败现象在一些领域仍
然存在,廉政建设有待加强。对此,我们一定认真对待,不回避矛盾,不推卸责
任,采取逆向切入的方法,从解决问题入手推动各项工作,让政府工作更加扎实、
更富实效。
二、2013年政府工作的目标要求
按照市第十四次党代会和市委十四届二次、三次全体会议精神,2013年政府工作
的总体要求是:深入学习和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主题主线,以提高经济增长质
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生态立市、科教兴市、产业强市,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
强化创新驱动,优化经济结构,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培育形成新活力、新
动力、新体系、新优势,推动市域一体化发展,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
谐稳定,加快建设现代化幸福威海。
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0%,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3%,固定资产投资
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外贸进出口增长5%,实际利用外资稳定
增加, 实际利用内资增长1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
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1%,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人
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以内,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7%,化学需氧量、氨氮、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下降0.5%、2%、3.5%、5.5%。
上述预期目标的确定,充分考虑到经济形势的复杂性、严峻性和多变性,考虑到
我市的发展基础、现实条件和实际需要,力求积极稳妥,切实可行。在实际工作
中,我们将继续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落实“有条件的地方在现代化建
设中继续走在前列”的要求,尽可能加快发展步伐,追求尊重经济规律、有质量、
有效益、可持续的速度;全面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更加自觉、更加坚定
地推进改革开放,加快实施蓝色经济区建设、六大重点区域开发等重大战略,促
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坚持把实干精神贯穿于政府
工作始终,健全有利于科学发展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和奖惩机制,转变作风,
真抓实干,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使政府工作更加符合科学发
展的要求,更加符合人民群众的期待。
三、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坚持产业强市,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
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促进经济增长速度与质
量效益相统一。
(一)突出工业带动。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
传统产业改造与新兴产业培育双轮驱动,稳定工业经济增长。实施工业转型跨越
工程,改造提升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纺织服装、食品、橡胶制品等传统优势产
业,巩固工业经济基础;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工业结构层次;培植20
家领军企业、50家骨干企业、30家高成长性企业,壮大优势企业群体;提高医疗
器械、数控机床、智能终端及打印设备、船舶、汽车及零配件、海洋食品、轮胎、
地毯、家纺、渔具等10大类优势产品的竞争力,集聚关联产品,增创规模优势;
打造军民结合产业基地,拓宽企业市场空间。实施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培育
10家“两化”融合示范企业。支持工业企业技术改造,重点实施威高集团高端医
疗用品、海鑫新材料、新北洋专用打印机等45个高新技术项目,抓好三角集团高
性能全钢载重子午胎、中航威海船厂扩建、蓝岛科技新材料、海之宝海藻食品深
加工等58个升级改造项目,确保当年开工一批、竣工一批,以有效投入夯实工业
经济基础。工业增加值力争增长11%。
(二)发展现代农业。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创新农业经
营体制机制,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培育
30个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提高农业组织化和规模化程度。加快国家现代农
业示范区建设,继续开展农业科技结对活动,实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良种工程,
建成土壤肥料院士专家工作站,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落实“菜篮子”负责制,
推进27个粮油高产创建示范片建设,稳定粮食产量。建设20个现代渔业特色园区,
新增专业性远洋渔船80艘以上。加强绿色生产,从源头上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三)壮大现代服务业。把加快服务业发展作为优化产业结构的突破口,推进服
务业标准体系建设,支持企业剥离非核心业务,大力培育新型业态,促进服务业
增量扩容。深化中韩陆海联运业务,支持发展现代物流业和临港产业,港口吞吐
量增长13%。培育现代信息技术产业,推动新北洋等5个省级重点服务外包企业加
快发展,支持物联网、软件产品开发应用。培育融资仓储、融资租赁等新型金融
业态,加快多层次金融体系建设,金融机构存贷款增长10%以上。发展楼宇经济,
打造特色商圈,提升商贸服务业发展层次。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培育新型文化业
态, 鼓励创意产业发展。推进雨润北海湾等6个旅游重点项目,完善旅游公共服
务设施,扩大旅游整体形象宣传,创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旅游总收入增
长13%。 加快推进环翠区省级服务业综合试点工作。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
比重确保提高1个百分点,力争提高2个百分点。
(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落实各级鼓励科技创新的政策,完善以企业为主体、
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增强核心竞
争力, 争取全社会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0.1个百分点。更加注重协同
创新,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与金融紧密结合,稳妥开展国家知识产权
质押融资试点工作。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出台科技成果转化和专利扶持政策,启
动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工程, 发明专利授权量增长15%。推进产学研创新示范
工程和“特聘专家”资助计划,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专家团队。省级以上研发
平台增加11家, 高新技术企业力争新增20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提高1
个百分点。
(五)强化招商引资。把招商引资作为增强发展后劲的有效途径,坚持内外并重、
上下联动,落实招商引资目标责任制,强化各市区和经济园区的招商主体责任,
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创新招商方式,实行小分队跟踪、专业化促进,瞄准
重点区域、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开展合作。实施差异化招商战略,积极推进定向
招商。强化以商招商,鼓励龙头企业引进配套企业、关联企业,推动企业增资扩
股。支持企业境外上市,加强与境外股权基金、投资公司、私募基金的合作,促
进利用外资方式多样化。推动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提高利用外资整体效
益。
(六)加快项目建设。把项目建设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举措,发挥好投资对经济
增长的关键作用。今年组织实施100项市级重点项目,年内计划投资389亿元;实
施103项重点工业投资项目,年内计划投资180亿元;中心城区实施六大系列36项
城建重点工程, 年内计划投资295亿元。在谋划项目建设中,既通过政策扶持引
导民间投资,鼓励各类市场主体扩大投资,又注重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适
度加大公共投资力度,使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项目结构进一步优化。落实项目
推进责任制,强化对项目签约、开工、投产、膨胀、储备各环节的联动服务,以
项目高效实施促进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
(七)扩大消费需求。落实各项鼓励消费政策,适应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需
要,积极发展社会养老、家政服务、体育健身、文化娱乐等消费性服务业,加快
培育网络购物等新型消费业态,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完善流通网络,
不断提高本地农产品的超市化、品牌化经营程度。实施“百展市场开拓计划”,
办好国际食品博览会、国际渔具博览会等展会,帮助企业开拓国际国内市场。加
强城乡消费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宝泉广场、九龙城休闲购物广场等商
贸项目,新增大型商业设施面积40万平方米。强化市场监管,规范市场价格和收
费秩序,进一步优化消费环境。
(八)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加快转变对外经济
发展方式。优化出口结构,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争创国家纺织品、渔具出口
基地,加快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培育进出
口一体化企业,增加先进设备、能源资源、适销消费品进口比重。支持优势企业
安全高效“走出去”,购买国际知名品牌和先进技术,设立研发中心、设计中心,
推进境外资源开发和工程承包,提高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积极推进出口加工区
转型升级,打造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新载体。
(九)激发企业发展活力。坚持把培育市场主体作为增强经济发展活力的根本基
础,按照“抓大不放小”的思路,支持企业发展,鼓励全民创业。研究出台扶持
政策,助推骨干企业做大做强,新增6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展“品牌提升年”
活动,支持企业实施质量和品牌战略,争创省级以上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22个。
扩大科技支行试点,助推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实施中小微型企业“百千万”梯
次成长计划,启用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中心,壮大中小企业群体。落实小额担保
贷款贴息、 税费减免等创业扶持政策,建设2处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不断催生
新的市场主体。
四、统筹区域协调发展
坚持市域一体化发展,以蓝色经济区建设为引擎,深入实施重点区域带动战略,
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提升区域资源配置和要素集聚功能,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区域联动发展。
(一)加快重点区域开发建设。六大重点区域是市域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节点,是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的战略选择,也是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的重要载体。坚持“规划
引领、产业强区、创新驱动、生态优先、联动发展”,加快打造区域发展的新板
块、现代产业的隆起带。按照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思路,对重点区域实施统一
规划,突出战略重点,统筹利用空间资源,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和前瞻性。强化生
态、生产、生活“三生”共融的理念,科学规划功能分区,搞好土地储备,预留
发展空间,推动有序开发。坚持基础设施先行,统筹推进各类公共设施建设。鼓
励先行先试,扩大各区域的管理权限,探索建立市场化管理与服务的新机制。研
究出台专项扶持政策,引导各类资源向重点区域聚集。推动重点区域间加强合作,
实现优势互补、产业互动、资源共享。
(二)深入推进蓝色经济区建设。强化园区、基地和企业的载体作用,着力构建
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培育海洋经济发展新优势。大力培植海洋新兴产业,支持发
展海洋药物、海洋保健品和海洋生物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支持船舶工业调整
产品结构,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推动海洋生物产业园建设,打造特色海洋经
济园区。充分发挥蓝色经济区建设的集聚效应,用好专项资金和扶持政策,支持
蓝色经济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国家海产品质检中心、山东船舶技术研究院、
海洋商品国际交易中心等14个重大项目建设,不断增强海洋经济发展的保障能力。
(三)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坚持以提质加速、城乡一体为目标,以人的城镇化
为核心,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实施市域规划编制工程,完善城镇化发展规划。
突出内涵提升,促进中心崛起,不断提高中心城市的建设管理品质和辐射带动能
力。突出产业支撑,落实以市为单位整体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要求,促进荣
成、文登、乳山城市建设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次中心城市的竞争力。突出
示范带动,全面推进示范镇和中心镇建设,增强小城镇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
纳就业、人口集聚功能。促进园区规范有序发展,增强城镇集聚功能,拓宽城镇
发展空间。深化户籍、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四)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强化以城
带乡,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产业向农村拓
展,服务向农村覆盖。实施农村公路网化工程,改造2046公里乡村路。实施新一
轮农网改造工程,新建电气化村85个。加快实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完成
50座病险塘坝除险加固。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14.5万人口的饮水安全问
题。
(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青荣城际铁路工程进度,推进城市内环路、城市
综合交通枢纽、威海港疏港公路、文莱高速公路、威石辅路等项目,江家寨立交
桥竣工通车;规划论证国际航运服务中心建设,推进港口资源整合,抓好重点港
口建设, 威海港国际客运中心投入使用;开工建设16个电网项目;实施9个燃气
工程和10个热力工程;推进泊于水库、南水北调续建配套工程等水利项目;中心
城区加快推进金线顶、五渚河、九龙湾等区域整体开发,启动市民中心、海源公
园建设,新建改造37条城市道路,进一步增强基础设施保障能力。
五、强化生态文明建设
坚持生态立市,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加强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加大资源环境保护力度,争创国家生态市,促进生产空间集
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努力成为“美丽中国”的示范
区。
(一)加强自然资源保护利用。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推进城乡建设用地
增减挂钩和工矿废弃地复垦调整利用,有序拓展用地空间。严格执行建设用地投
资强度标准,加大用地用海批后监管力度,提高集约利用水平。出台海域使用权
转让出租管理办法,培育、规范海域资源市场。推行海岸带网格化管理,实施海
域海岛海岸带修复工程,严厉查处盗挖海砂、非法养殖、排污倒废等违法行为。
(二)大力推进节能减排。严格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按照控增量减存量的
思路,控制能源消耗强度,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严守产业红线,从源头上控制
“两高一资”项目,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强化重点用能企业能源审计和清洁生产
审核,提高工业固体废物、餐厨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加强对重点排污企业的监
管,引导企业落实环境保护主体责任。推进污水处理厂建设和升级改造。建立区
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加强重点燃煤企业脱硫脱硝设施改造和运行管理,加
快淘汰“黄标车”。
(三)持续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扎实开展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加大对建
筑施工噪声、工地扬尘、散流物体运输、危险废物等重点领域的整治力度,切实
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环境问题。 加强城乡水源地保护,实施237条农村河道生态
化治理,推进现代水利示范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深入开展农村环境保护综
合整治, 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加强水土保持和湿地生态保护,推进3个山体治理
修复项目。实施水系、道路、村庄等绿化工程,提高森林防火和病虫害防控能力,
成片造林7万亩。 完善海洋功能区规划,提高海洋防灾减灾能力,争创首批国家
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
六、扎实推进重点领域改革
坚持改革创新,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定不移、不失时机地
深化各项重点领域改革,最大程度激发体制机制活力,不断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
(一)健全公共资源管理机制。按照集中交易、管办分离的原则,整合各类公共
资源交易市场,建立统一规范的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加强监督管理,实现规范运
行。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发挥国有投资公司的作
用,强化国有资产管理和运营。加强经营性国有资产监管,规范机关事业单位合
同管理,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二)推进财税管理体制改革。落实结构性减税措施,大力加强财源建设。依法
规范收入管理,创新税源管控机制,加强非税收入管理,努力提高“四税”比重,
促进财税收入总量质量双提高。继续推进预算制度改革,健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
和投资评审机制,规范公务支出行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三)创新金融管理服务方式。引导和鼓励信贷资金投向实体经济,加大对中小
微型企业和“三农”的服务力度,切实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创新企业抵质押担保
方式,开展保险基层服务体系建设试点,提升金融服务效率。推动债券融资和三
角轮胎等重点企业上市,扩大直接融资规模。规范民间融资,开展民间融资服务
公司试点工作。
(四)完善城市管理体制。拓展城市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范围,建立城市管
理督导巡查制度,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积极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规划建设
公共服务云平台,启动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建设,提升城市智能化、信息化水平。
扎实推进城乡社区建设,创新社区管理机制,推广“12349”社区居家服务模式,
增强社区服务功能,方便群众生活。
(五)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深化“平安威海”建设,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
体系,强化司法基本保障,依法防范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大力推行安全生产网
格化管理,加强渔船作业、道路交通等领域专项整治,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健
全应急管理体系,增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和救援能力。不断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
估、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群众利益诉求表达等群众工作机制,加强行政调处中心
规范化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抓好双拥共建和优抚安置工作,加强国防动员、
民兵预备役、打击走私和人民防空建设。做好民族宗教、妇女儿童、外事、侨务、
对台、档案、史志、地震、气象和对口支援等工作。
(六)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严格控制机构编制规模,健全部门职责体系,分类推
进事业单位改革。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清理和规范审批事项,优化行
政审批和服务流程。大力推广电子政务,完善电子审批系统,增强网上办事功能。
完善政务服务体系,在较大的村居推广建立便民服务代办点,推动便民服务向基
层延伸。
七、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坚持以人为本,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思路做好
民生工作,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
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群众过上
更好生活。
(一)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力提高
教育质量。推动学前教育公益普惠发展,公办及公办性质幼儿园比例提高到60%,
提高幼儿教师持证上岗率。实施学生素质提高工程,培育50所市级特色学校,培
养学生创新精神。加强与驻威高校共建。促进威海职业学院内涵式发展。加快山
东交通学院海运学院、威海海洋职业学院建设。支持民办教育规范发展。建立市
平安校园防范监控中心,提升校园安全防范水平。实施“四名工程”,建立教师
素质持续提高长效机制,切实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
(二)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鼓
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加强就业培训和就业
援助,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
员、退役军人就业工作,新增城镇就业3.3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5万人。健全
劳动争议预警、调解和仲裁机制,依法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三)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要求,深化医药卫
生体制改革,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完善新农合大病保险制度,提升基础保障能力。
城镇居民医保大额医疗费用年度支付限额由10万元提高到17万元,大病报销比例
达到70%, 进一步减轻群众医疗负担。积极推进支付方式改革,推广家庭医生式
服务模式,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质量。做好乳山市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
开展“中医中药进万家”活动。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加强食
品药品安全监管,提高食品抽样检测和风险检测覆盖率,开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
和药品安全示范市建设。实施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争取目标人群覆盖率
达到80%以上,进一步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四)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做好青少
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加强“诚信威海”建设,集中开
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完善社会征信体系。深入开展全国文明城
市创建活动,扎实推进乡村文明行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推动学雷锋活动、学
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推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实施文化惠民工
程,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完成“十艺节”承办和参赛任务,办好第七届国
际人居节。全面完成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现村村配备健身器材;建设市乒羽健
身中心,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举办长距离铁人三项世界杯赛、全国帆船冠军
赛等体育赛事。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继续实施老洋房保护工程。
(五)统筹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制度,继续扩大各类
社会保险覆盖面,稳步提高保障水平。完善城乡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制度,支持发
展慈善事业。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大力发展养老事业,鼓励社会
资本兴办养老产业,建设2处老年人福利中心,新建改造120处老年人日间照料中
心。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切实保障残疾人权益。实施福利化殡葬,
免除764元的基本费用。 认真执行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
管理,完善阶梯式住房保障体系,努力满足城镇中低收入家庭、新就业职工和进
城务工人员的基本住房需求。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群众的需求,就是政府的工作方
向。我们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顺应人民的期待,回应群众的呼声,今年集
中力量办好12项民生实事:(1)利用三年时间,购置711辆节能环保型公交车,
全部淘汰中心城区现有611辆“黄标车”、老旧公交车,其中今年购置230辆,中
心城区智能化公交车比重达到40%以上;开通经区至高区大站快线等公交新线路3
条、 62.7公里,优化调整公交线路5条;开工建设公交停保场2座。(2)资助生
活困难学生2万人;免收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农村学生及涉农专业学生学费。(3)
新建公办和公办性质幼儿园10所;建成并启用市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发展农
村中小学新模式校车100辆以上。(4)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由每人每月60元
提高到70元。(5)提高困难群众保障标准,城市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400元提高
到450元, 农村低保标准由每人每年2400元提高到2600元;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
养和分散供养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年4500元和2700元。 (6)新农合统一筹资
标准由每人每年300元提高到350元以上。(7)建设农村标准化卫生室179处;中
心城区新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个;完成市中医院外科综合楼扩建主体工程。(8)
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 新建2000套公共租赁住房、180套经济适用房,新增廉租
住房租赁补贴150户, 实施棚户区改造1.4万户。(9)中心城区综合整治旧生活
区16个, 整治楼宇353栋、面积107.48万平方米;完成既有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
改造941.8万平方米; 完成270个村的环境综合整治任务;集中建设农房1万户,
补助改造农村危旧房2000户。(10)开工建设市图书馆新馆和群众艺术馆;完善
300个农村文化大院服务功能; 培训基层文化辅导员及文艺骨干3400余人;为全
市农村和城市社区免费送戏500场次。 (11)建设市级示范“放心粮店”56个,
组建放心粮油配送中心3个,改造居民主食厨房3个,为农户提供储粮示范仓5000
个。(12)新建改造农家店100处、社区便利店40处;启用市农副产品批发市场,
推进农超、农批对接,受益农户新增1.2万户。这些民生实事是政府的公开承诺,
我们将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接受群众评议,把实事办实、好事办好,努力通过政
府的工作,一点一滴地改善群众生活,实实在在地提高群众的幸福感。
八、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建设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和廉洁政府,是政府对全市人民的庄严承诺。我们将
一以贯之,把这一根本要求贯穿于政府工作的各方面和全过程,认真落实中央关
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和省委、市委的实施办法,持续开展
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不断提高施政能力和服务水平,努力建设为民、务实、清
廉的人民满意政府。
(一)坚持依法行政,深化法治政府建设。组织开展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活
动,加强公务员队伍培训,增强学法、遵法、守法、用法意识。坚持按程序议事、
按制度办事,全面加强政府工作各领域、各环节的制度建设,切实规范政务运行。
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健全规范性文件公示制度,
扩大公众对政府决策的有效参与。完善行政执法程序,切实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
明执法。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复议权工作,支持群众通过合法途径理性表达诉求,
切实保障人民群众权益。
(二)坚持高效施政,深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坚持以公众需求为导向,加快
转变政府职能,使行政服务更加贴近民心、符合民意。政府工作人员要增强群众
观念,增进群众感情,利用市长公开电话、市长信箱、行风热线、社情民意调查
等各种形式主动倾听群众呼声,根据群众需求开展工作。建立群众监督员制度,
聘请基层群众及时反映社情民意,帮助政府改进工作。着力整治慵懒散奢等不良
风气,切实解决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等问题。坚持服务下沉,完善服务承诺
和限时办结制度,提高工作效率和办事透明度,让企业和群众不托人也能好办事、
快办事、办成事。健全督查督办制度,完善绩效考核体系,以实打实的工作为群
众谋利益。
(三)坚持从严治政,深化廉洁政府建设。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按照
“一岗双责”要求,加强对干部队伍的教育、管理和监督。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
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和群众的社会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
案。加大政务公开力度,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健全岗位廉
政风险防控管理机制,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公共资源交易、财政资金使用等方
面的跟踪审计。力戒奢靡之风,反对大手大脚、铺张浪费,从严控制“三公”经
费支出规模和比例。严肃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
之风,以优良的政风凝聚民心,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市政府办公室提供)

责任编辑 闫拥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