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爱威海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a0&A=14&rec=275&run=13

——威海倾力打造“最具爱心城市”

建设爱心威海,打造“最具爱心城市”。“大爱威海”的城市品牌越来越靓。

情暖民心
“揭开锅看一看群众吃的什么,打开衣柜看一看穿的什么,坐上炕头看一看铺的
盖的什么,拉拉家常看一看盼的忧的什么。”这是威海集中开展“深入群众大走
访”活动的要求。
活动开展以来,全市干部走访群众超过10万户,收集群众意见和建议2万多条。5
万多名因灾需要救济的群众得到了相应的口粮、 衣被、医疗、取暖救助;9万多
名城乡低保对象、 农村五保对象、享受国家抚恤补助的优抚对象,获得每人100
元一次性价格补贴以及100元至180元不等的一次性生活补贴;40余处敬老院以及
4000多户重点优抚对象、困难五保对象收到了慰问品和慰问金……
针对不同类型的社会困难群体,威海制定了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临时救助等专
项救助制度,逐步建立起以城市低保和农村五保供养为主体,其他社会救助、临
时救济为补充,医疗、住房、灾害等专项救助相配套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
自1996年建立起城市、农村低保制度以来,威海逐年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不
断完善提高城乡标准,保障标准位居全省前列。到2010年底,全市共保障城乡低
保对象258399人次, 发放低保金19012.3万元。2011年,威海再次提高城乡低保
标准。 城乡低保救助范围全面扩大,覆盖面分别提高到1%和3.58%,低保对象中
老、 幼、病、残等特殊人员,在已核定的低保金基础上,每人每月再增发10%的
补助金。

威海模式
2007年5月28日, 威海市召开“慈善月”活动动员大会,三角集团、威高集团率
先在捐赠形式上创新,采用认捐基金的方式,即通过签订协议,将企业认捐善款
作为慈善基金,本金留在企业,企业每年将本金的增值部分分两次交付市慈善总
会。短短10多天,企业认捐基金突破10亿元。这种一次认捐、逐年付息的“威海
模式”,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肯定,并对威海的做法进行推广。
“威高光明行动”是威海市慈善总会、威高集团于2004年联合开展的、针对全市
白内障困难群体的爱心救助活动,至今已让全市8700多名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
威海由此成为“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市”。如今在威海,像威高集团一样,市直部
门各尽所能,纷纷开展慈善活动,共青团组织开展的“希望工程”、妇联组织开
展的“社会妈妈”和“救助贫困母亲”等活动,以及市慈善总会实施的“慈善助
学”“夕阳扶老”“情暖万家”等救助项目,已成为威海的慈善品牌。
早在10年前,威海就开展了“慈心一日捐”活动,市委书记、市长带头捐出自己
一天的工资,各种义演、义赛、义拍、义诊等形式的慈善活动蓬勃开展,开展了
助医、助老、助学、助残、助困、赈灾等活动。全市捐款总额、人均捐款额,连
年走在全省各地市前列。“慈心一日捐”“慈善月”“爱心不找零”等多种形式
的募捐活动,已募集善款5.9亿元,共投入救助资金4.3亿元,救助困难群众25万
多名。

善行天下
2008年5月12日, 汶川发生大地震,威海人民在第一时间为灾区捐款捐物,组织
医疗队和志愿者奔赴灾区抗震救灾,对口支援灾区青片乡重建,接收来威治疗的
灾区伤员和来威就学的灾区孩子,援建读者希望小学……四川扶贫基金会绵阳分
会秘书长陈健感慨地说,威海是绵阳分会启动灾区特困生“一对一”帮扶行动以
来,全国各地行动最迅速、参与者最多的城市。
威海第一时间为灾区人民送去急救物资、建起临时性安置房、开建市政工程和永
久性住房。投资4.6亿元援建及承建的北川6个项目,全部通过了山东省和四川省
“安全文明工地”评选,获得“四川省优质结构工程”称号。援建的安昌镇市政
基础设施改造工程成为全国十八个援川省市第一个通过四川省“天府杯”评审的
项目,获山东省援建项目第一个绵阳市“绵州杯”优质工程奖。为纪念和感谢威
海人民的帮助,安昌镇将援建人员改建的一处广场命名为“威海广场”。威海还
出资60万元重组北川羌族民间艺术团。
在威海, 每当自然灾害发生时, 无不呈现出一人有难,八方支援的感人景象。
2008年南方发生大范围冻雨,家家悦集团向灾区捐赠了价值30万元的蔬菜;2010
年舟曲泥石流和玉树地震发生后,“爱心基金”“爱心超市”“爱心窗口”“爱
心学校” “爱心团队” “爱心大使” 等爱心载体, 共为玉树和舟曲灾区募款
261.4万元。
(《大众日报》2011年11月9日
任松高 彭 辉 田宏耀)
(市委宣传部提供)
编辑 闫拥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