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创城”只为惠民生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a0&A=14&rec=270&run=13

“不为创城而创城,创城只为惠民生。”威海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内在动力
绝不在于这块金字牌匾,而在于“创城”给市民带来实实在在的福祉。
“创建文明城市与每一位市民紧密相关,只有扎扎实实为市民办实事,使市民真
正得到实惠,文明创建才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和持久动力。我们力争把创城行动打
造成为民造福的平台。”威海市委书记王培廷说。

听民声知民意
春暖花开时节,在威海农村走访,看到一派新景象。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成为刷
新威海农村的德政工程。把好事办到市民心坎上,威海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
问计于民,把市民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作为工作重点。
许多市民建议对农村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在充分论证、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市委、
市政府决定,以市县两级财政投资带动社会投入,分期分批对全市2532个村庄进
行以清理秸秆垃圾,清理乱搭乱建,清理漫流污水和硬化主街道,绿化村庄,亮
化干道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2009年和2010年,全市完成了698个村
的整治, 其中400个市级重点整治村,财政投入1.43亿元,带动社会各方面投入
2.7亿元。今年又开始了300个村的整治。
他们开通市长热线、行风热线等市民参政议政信息平台,动员机关干部走千家、
访万户,不定期就某一问题开展多种形式的专题征集活动等,多渠道、全方位收
集民情。听民声不能作秀,叶公好龙式地对待市民的意见和建议,只能带来市民
的反感。威海对来自市民的意见和建议,不论提出者地位高低,所涉问题大小,
以何种方式提出,都认真对待,仔细研究,能够采纳的认真采纳,做到件件有回
音。对于群众反映强烈、带有普遍意义的问题,作为文明创建活动重点,使创建
活动体现市民意愿。

解民需惠民生
在文明创建活动中,许多工作牵涉到利益分配。每当遇到这种情况,威海首先考
虑市民利益,力求让市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威海市从2007年开始用3年时间对所有77个城中村拆迁改造。改造涉及31339户家
庭、 10万市民,拆迁面积342.2万平方米。在拆迁补偿方案制定上最大限度让利
于民, 2分宅基地上的4间平房能够换成133平方米的楼房, 大多数居民都可以
“拆一还二”,房产增值数倍。回迁房建设,要求按高档社区标准设计,周边要
全部绿化、美化、亮化、硬化,公共服务设施要全部配套,力求拆一个旧村,建
一个精品小区;土地出让收益,在扣除农业土地开发资金后,全部返还给村集体,
由此至少增加集体收入30亿元,集体用这些收益为市民办理养老、医疗保险,还
建设产权归属集体的商业设施260多万平方米,初步测算,年租金收入可达2.5亿
元,平均每个村400多万元、每户近万元。
以民为本,使大规模拆迁进展顺利,大部分村都在拆迁方案公示期结束后一两天
内签完协议,一两周内完成拆迁,当月就开工建设,最晚18个月完成回迁。到去
年底, 拆迁任务全部按计划完成,已回迁安置2.4万户。城中村改造真正成了民
心工程和幸福工程,也使城市环境、形象和品位得到全面提升。
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威海市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坚持情为民所系、利
为民所谋,常虑市民之难、体恤民生之艰,始终把市民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
作为评价工作的标准,不做表面文章,不搞形式主义,努力使创城过程成为为民
谋利、为民解忧的过程。在农贸市场搬迁、海上养殖场清理等工作中,他们都坚
持在耐心细致做好思想工作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市民利益。

汇民智聚民力
“威海中心城区70万人口, 创城考核总分100分,只要每位市民为城市加0.0002
分,创城就成功了。”威海市民代表、文明创城义务讲解员王新志,每到一处就
以这个形象的说法动员大家积极投身创城。诚如此言,在创城过程中,威海市认
识到,只有动员市民共同参与,让市民在参与中提高文明素养,创建活动才能更
有实效。
他们把提高公众文明意识放在首要位置。把市民在公共场所表现出来的种种不文
明行为,画成漫画,配上评论,在报刊上刊载,在宣传栏里张贴;编印了20多万
册市民文明手册,发放到每户市民家中;在城市公共场所、公交车和出租车上制
作了大量形象的、具有人情味的公益广告,随时提醒市民注意自己的行为文明;
开展评选“十佳文明市民”、“十大孝星”、“感动威海十佳人物”、“文明家
庭”、“道德模范”等活动,先后推出全国诚实守信模范杨正权、全省敬业奉献
模范邹树君、 助人为乐模范姚洪波等100多位先进模范人物,用市民身边的典型
教育市民。
2007年以来,各类企业和广大市民通过认购慈善基金、“慈心一日捐”等,捐款
总额超过20多亿元, 帮助了1万多户家庭克服困难、9800多名困难学生完成了学
业,全市没有一名学生因家庭困难而辍学,由企业和社团捐助的“威高光明行动”、
“福彩助行行动” 、“光威助听行动”帮助30500多名残疾人重树生活信心。汶
川大地震后,有市民捐出10万元不肯留姓名,市民刘小艳卖掉轿车支援地震灾区,
全市累计捐款捐物1.8亿多元。全市出租客运行业涌现出2万多件救死扶伤、见义
勇为的好人好事,拾金不昧金额350多万元。目前,50%以上的出租车挂上了“雷
锋车”、“敬老助残车”、“爱心车”、“拥军车”的牌子,成为展示“文明威
海”的流动风景线。
市民的自觉参与让美丽的滨海城市威海魅力倍增: 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始终保持在
100%,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始终保持在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森林覆盖率达到38%,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7.1%。
(《大众日报》2011年4月20日
任松高 彭 辉 孙建新 李学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