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工作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a0&A=14&rec=192&run=13

【概况】 2011年,市地震局围绕监测预报、震害防御和应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
以重点实施六项基础性建设工程为主线,增加投入,探索创新,完善软硬件设施,
加大管理考核力度,推动了全市防震减灾工作的发展。年初,市政府将防震减灾
工作正式纳入政府年度目标绩效考核内容。 6月,市地震局在全省地震业务考核
竞赛中夺得第一名。11月,在全省“十一五”重点建设项目综合考核验收中,威
海市承担的10个项目获得了9个优秀、1个良好,优秀率居全省之首。威海市地震
局被山东省地震局评为全省地市级防震减灾工作先进单位、全省地震监测预报工
作优秀单位。

【地震监测预报】 市政府拨付41.8万元,完成搬迁升级改造台网监控中心工程,
纳入了大连、 青岛等周边9个台站监测信息,对全市区域及近海的地震监控能力
达到1.2级, 地震监控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建成了畜牧防疫宏观观测网,利用镇
村畜牧队伍网络,实现了动物地震异常宏观观测城乡全覆盖,畜牧兽医地震观测
员队伍达到154人, 创建实施了网络化管理系统,建立了零报告制度。与市水文
局签订了技术交流合作协议,借助已有的水文观测设施、资源优势,勘选了73口
符合地震宏观观测条件的水井,建成了地下水动态观测网,开发研制了地下水动
态观测网自动化处理管理系统,实现了信息跟踪、登记、出图、水位变幅阀触发
上传数据全自动化,有效提高了地下水动态异常信息的把握能力。

【震害防御工作】 将全市抗震设防要求管理纳入基本建设并联审批程序,在政
府审批中心开设服务窗口。 年内,全市完成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审核227项,
重大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68项, 省外地震安全性评价资质单位登记备案5项。经
市政府批准, 依托市科技馆建成了市级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于6月26日正式
对外开放。

【地震应急救援体系】 投资 94.1万元升级改造了地震应急指挥中心,具备监
测监视、综合分析、决策指挥三位一体的综合保障能力,实现了与省地震局、市
政府及各市(区)应急指挥系统的音视频互联互通。会同民政、安监、公安等部
门制定了突发事件信息相互通报制度,明确了应急联动的职责、程序。与市委宣
传部及各新闻媒体建立了地震信息发布联动机制,保障了震情、灾情信息的及时
准确发布。会同市城乡建设委、行政执法局等部门将城区公园、广场、绿地等改
建成应急避难场所20处,统一设立了标志牌,其中主城区12处,可容纳80万人同
时避难,与常住人口数量相当。会同教育部门将所有学校操场改建成应急疏散避
难场地。 会同团市委、市教育局、文登市政府建立了7支县级地震志愿者队伍,
全市地震志愿者数量达到2000人。与市政府相关部门和环翠区协同联动,成功应
对了“7·26”市区3次强有感地震事件。

【防震减灾知识宣传】 市地震局与教育、科协等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
强化学校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的通知》,建立了学校防震减灾宣传教育长效机制,
举办地震科普讲座300余场, 开展避震逃生模拟演练活动1300余次。市地震局、
应急办、人防办等部门利用“5·12”防灾减灾日和“5·24”防空警报试鸣日,
督导全市所有学校开展了2次避震逃生模拟演练活动。 与安监部门联合督导相关
企业开展了地震应急救援模拟演练活动。 5月,与市委宣传部、市妇联等部门联
合举行了防震减灾宣传月的启动仪式,组办地震科普知识和自救互救知识讲座20
余场,开展农村地震科普宣传活动10余次,创建社区防震减灾宣传栏10余期。与
市普法办合作,将防震减灾法律法规纳入“六五”普法内容。
(林郁芊)
编辑 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