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a0&A=14&rec=17&run=13

——在威海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2012年4月15日

威海市代市长 张惠

一、第十五届政府工作回顾

2008年本届政府组成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市政府和
全市人民一道,突出科学发展主题,克服国际金融危机不利影响,抓住山东半岛
蓝色经济区建设战略机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
进社会和谐稳定,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可喜成就。
——稳增长、提质量取得新成效。全市生产总值由2007年的1375.5亿元提高
到2011年的2111亿元, 年均增长12%;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36.4亿元,年均增长
13.6%;税收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提高4.35个百分点,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进
一步提升。
——转方式、 调结构取得新突破。三次产业比重由9.3∶58.2∶32.5调整为
8.1∶54∶37.9;新口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达到33.6%,高于全省6.3个百分
点;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19.9%,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转型升级步伐
进一步加快。
——惠民生、 促和谐取得新进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万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万元, 年均分别增长11.6%和12.4%;居民消费价格涨
幅低于全国1.1个百分点,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
四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强化民生保障,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财政民生投入占预算支出的
比重达到52%, 年均增长29%。扶持4127人创业,转移农村劳动力8.6万人,新
增城镇就业20.6万人,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6%以内。实施新型农村和城镇
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城乡居民适龄人口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7.2%。城镇职工医
保、 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最高支付限额分别提高66.7%、30%和166.7%。
政府办基层医疗机构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基本药物价格平均下降45.7%。社
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20%和65%,荣获“中国爱心城市”
称号。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实施校舍、校园、校车安全工程,强化素质教育,
被评为“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地区”。中心城区77个城中村实现整体
拆迁改造。 新建改造农村住房19.1万户。 提供经济适用房7480套、公共租赁房
3736套、 廉租住房556套,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1809户,城镇保障性住房覆盖
率达到19.7%。
(二)强化产业培植,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制定实施《蓝色经济区发展
规划》 , 加快建设海洋经济六大基地, 统筹发展涉海产业, 造船完工量达到
143.8万载重吨,增长3.9倍;港口吞吐量达到5501万吨,年均增长14.7%;渔业
经济总产值达到718亿元, 年均增长8.7%。 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打造
“威海刺参”等特色品牌,新增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19个,粮食产量连续四年稳
定在100万吨以上, 被评为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市。实施八大产业调整
振兴规划,规划建设十大高端产业聚集园区,连续四年开展“自主创新年”活动,
建立13个产学研战略联盟, 创建8家国家级、75家省级企业创新平台;获得国家
科技进步奖6项, 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年均分别增长24%和29.9%;新增中国驰
名商标14件, 三角、威高、金猴3家企业获得省长质量奖;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达到5248亿元,年均增长14.8%。实施旅游文化产业发展行动,旅游总收入年均
增长18%,打响“千里海岸线,一幅山水画——走遍四海,还是威海”的旅游形
象品牌;引进永旺、乐天、银座、苏宁、天虹等大型商贸企业,社会消费品零售
总额年均增长19.5%, 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4%,高于生产总值增幅2.4个
百分点。实施保护中小企业发展行动,采取促进银企合作、设立科技支行、成立
小额贷款公司、引进金融机构等方式,帮助企业化解融资难题,银行贷款余额年
均增长17%。5家企业实现上市。个体私营企业由7.4万户增加到11.1万户。主营
业务收入过10亿元的工业企业由51家增加到76家,过50亿元的由2家增加到6家。
三角、威高、家家悦3家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亿元。缴纳税收过亿元的企业
由11家增加到23家,威高集团突破10亿元。
(三)强化改革开放,经济发展活力不断增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调
整取消行政收费项目263个, 争取降低工商业用电价格,切实为企业减负让利。
推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制度。调整市属重点国有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
理体制。推进集体林权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改革。开展城市精细化管
理行动,出台支持小城镇建设、城市管理体制创新等意见,完善城市社区、公交
运营等管理体制。强化产业招商和项目建设,引进美敦力、史丹利、法液空、希
斯庄明、华润、雨润、神飞、中航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实际到账外资23.6亿美元,
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2.3%。创建船舶、海产品两个国家级出口基地,外贸进
出口总额达到169.2亿美元,年均增长12.1%。
(四)强化生态建设,资源环境保护不断加强。健全土地、海域、海岸线、
山体等资源的管理机制,推动各类资源统筹保护利用。实施城乡河道、饮用水水
源地综合整治工程,建立农村垃圾集中处理机制,建成56处镇级、23处村级污水
处理设施,城市环境考核保持全省第一。实施干线公路和乡村道路绿化工程,成
片造林4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0%,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集中治理道路破
损、停车秩序、散流物体运输、建筑垃圾、工地扬尘、机动车尾气、违章建筑等
市民关心的问题, 完成800个村的环境综合整治任务,被确定为全省农村环境连
片整治示范市。
(五)强化区域统筹,城乡建设水平不断提升。中心城区启动“两城两区”
建设,威海工业新区快速崛起,石岛管理区健康发展,南海新区成为山东半岛蓝
色经济区的重点海洋经济新区。高区科技新城、经区临港产业园、环翠区五渚河
流域生态休闲度假区、双岛湾生态科技新城加快建设。实施新型城镇化建设行动,
荣成市、文登市、乳山市和各中心镇的发展水平全面提升,城镇化率达到58.5%。
青烟威荣城际铁路、 石岛湾核电站、胶东调水列入国家重点工程,完成358座大
中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建成长会口跨海大桥,改造升级干线公路480公里、农
村公路990公里。在全国率先开通中韩陆海联运业务,新增万吨级以上泊位11个,
威海港新港泊位等级达到10万吨。 建成机场国际航站楼,新开通7条航线,旅客
吞吐量由60万人次增加到93万人次。铁路客运量由219万人次增加到309万人次。
中心城区实施宝泉广场、金线顶、环翠楼公园、江家寨立交桥等重点工程,新建
改造城市道路90条,整治河道17条,文化艺术中心等公益设施投入使用,衡量城
市市政公用设施水平的主要指标均居全省前列。
(六)强化社会建设,各项社会事业不断进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深入
推进“平安威海”建设,健全安全生产监管制度、食品药品质量安全管理体制、
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和应急管理体系。实施五大文化惠民工程,刘公岛成
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农村文化大院建设入选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
项目,被评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地区”。成功举办国际人居节、霍比帆船
世界锦标赛、长距离铁人三项世界杯赛、接收台湾长鬃山羊和梅花鹿等重要活动。
人口计生、妇女儿童、民族宗教、广播电视、外事、侨务、对台、档案、史志、
气象和防震减灾等工作取得新成绩,完成对口援川、援青等帮扶任务,国防动员、
民兵预备役和优抚安置等工作进一步加强,被评为“全国人民防空先进城市”,
连续六次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
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同时,我们坚持依法行政,不断强化政府
自身建设。实施市县镇政府机构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
监督、 政协的民主监督和群众的社会监督, 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
878件,办复率达到100%。强化目标绩效管理考核,完善电子监察网络,健全责
任追究机制,机关作风有新转变。推进政务公开,加强社情民意调查,倾听群众
呼声,竭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在全省科学发展综合考核群众满意度调查中,
连续四年位居第一。

二、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设想

今后五年是我市推进科学发展的重要时期。综观国际国内形势,世界经济复
苏进程艰难曲折,国际金融危机还在发展,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很大,区域经
济竞争日益激烈。但我国发展仍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工业化、城镇
化和农业现代化快速推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都为我市今后
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我们必须抓住机遇,迎难而上,在应对挑战、化解危机、
破解难题中开创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按照市十四次党代会绘就的宏伟蓝图,结合“十二五”规划,今后五年政府
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危机意识,树立赶超思想,
激发发展活力,提高发展质量,坚持生态立市、科教兴市、产业强市,坚持民生
为重、改革推动、开放引领,着力推进转方式、调结构,促进扩内需、稳增长,
统筹城乡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促进城市文明和谐,在建设现代化幸福威海的道
路上迈出坚实的步伐。
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力争突破4000亿元,年
均增长11%;地方财政收入翻番,年均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
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1%;城镇化率力争达到65%,规模速度与质量效益同步
快速增长,区域生活品质、城乡文明程度、社会管理水平、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提
升。
(一)坚持产业强市。围绕蓝色经济区建设,以提高质量效益为中心,加快
培育更具特色、 更具竞争力的产业体系,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4.5∶52∶43.5,
促进三次产业在更高层次上协调发展。强化蓝色产业的优势地位。坚持陆海统筹,
大力发展现代渔业、船舶修造、港口物流、海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培育海洋生物、
海洋新能源、海洋高端装备制造等高技术产业,进一步打响“威海海珍品”系列
品牌,建成北方重要的海洋食品、药品、保健品等精深加工基地和交易集散中心,
将国家船舶出口基地建设成为船舶工业科技创新基地。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落
实渔业、果业、畜牧业三大产业振兴规划,加强品牌建设和质量安全管理,提高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持
续增收。强化工业的主体地位。坚持传统产业改造与新兴产业培育“双轮驱动”,
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促进新信息、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高端装
备制造产业加快发展, 打造机械制造、电子信息、食品医药、纺织服装4个主营
业务收入过千亿元的产业集群。巩固壮大骨干企业,新培育主营业务收入过50亿
元的工业企业14家、过100亿元的7家。强化服务业的战略地位。坚持扩大总量与
优化结构并举,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业并重,鼓励发展服务业新型业态,
重点发展金融、会展、文化、旅游休闲、商贸物流、商务服务产业,突破发展软
件及服务外包产业,促进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良性互动。加快建设滨海休闲
旅游度假目的地,新增8家AAAA级以上景区、6家五星级酒店。中心城区建成宝泉
广场、 高新商贸广场、乐天世纪广场、九龙城等重点工程,商业面积超过150万
平方米。开工建设华润中心、绿轴商务金融中心。引进培育带动力强的服务业大
项目,扶持重点服务业企业快速发展。
(二)坚持科教兴市。大力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推动经济走上创
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强化创新驱动。更加注重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
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2%,创新
型城市建设取得新突破。更加注重发挥创新服务体系的作用,加快公共服务平台
和孵化器建设,依托企业再创建50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建成山东船舶技术研究
院。更加注重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强化产学研合作,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力争
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制订专利扶持政策,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明显提升。强化教育基础。合理配置教
育资源,促进各类教育全面发展。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
展。健全政府主导的学前教育办园体制。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相结合,根据
产业需要调整专业设置和培养方式。加强与山大、哈工大校地共建,支持山东交
通学院海运学院异地扩建,促进威海职业学院突出特色、内涵发展,加快建设威
海海洋职业学院,提高各类高职院校办学水平。推进民办教育规范发展。强化人
才支撑。全力破解制约威海发展的人才瓶颈问题,全面落实人才引进和奖励政策,
营造人才创业发展的良好环境,统筹抓好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实用技
能型人才队伍建设。建设高校毕业生创业孵化基地。
(三)坚持生态立市。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倡导低碳增长模式和消费方
式,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成国家生态市,进一步打响“蓝色休闲之都、世
界宜居城市”的品牌。实施最严格的规划控制制度。设立“产业红线”,任何项
目都要以环保约束为条件,严格控制“两高一资”和产能过剩行业投资扩张,决
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发展。实施最严格的总量控制制度。持续降低能
耗水平和污染排放总量,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下
降6%、 8%、13%和15.5%。全面消除劣五类水体。将PM2.5纳入常规空气质量
监测体系,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6%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42%以上,中心城
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8.5%。实施最严格的资源管理制度。坚持严格保护、
规范管理、集约利用的导向,进一步健全自然资源管理体制。
(四)坚持改革开放。用改革的办法破解发展难题,用开放的思路拓展发展
空间,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深化行政管理体
制改革,规范再造服务流程。加强市场化政府投融资平台建设,建立地方政府债
务规模控制和风险预警机制,提高城市经营水平。加强公共资源交易的统一规范
管理。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推动农村人口向城镇有序转移。
实施更加积极的开放战略。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更
加注重优化结构和提高质量,以更大的力度推进项目引进和建设,切实提高投资
强度。深入实施科技兴贸、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战略,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
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强区域合作,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五)坚持区域带动。强化规划引导,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城镇
化由注重规模速度向注重内涵质量转变。完善空间布局,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
按照“中心崛起、两轴支撑、环海发展、一体化布局”的思路,做大做强中心城
区,培育带动区域发展的龙头;以中心城区为枢纽,以东西拓展、向南延伸为两
轴,集中培育两条产业隆起带;沿千公里海岸线,将中心城区、三市城区、沿海
城镇串连成线,形成组团发展的城镇群,构建一体发展新格局。推进城市现代化,
促进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社会管理、政府管理等领域的应用,构建精细化城市
管理格局。统筹区域发展,做大做强县域经济。中心城区加快建设双岛湾生态科
技新城,适时启动城市东部新区规划建设。环翠区、高区、经区要提升现代服务
业发展水平,打造相对集中的金融、商务、商贸聚集区和科技服务区。荣成、文
登、乳山既要注重外延扩张,更要注重内涵发展,勇于赶超先进,壮大特色产业,
提高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强化园区建设,增强产业承载和聚集功能。推动高区、
经区深化“二次创业”,实现提速增效;力争出口加工区升级为国家级综合保税
区;强力推进工业新区建设,打造先进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板块;扶持南海新区尽
快崛起,促进生态、生产、生活共融,建设现代化生态科技新城,培植威海发展
的新增长极;引导各类园区突出特色,打造支撑有力的开放窗口、创新高地、项
目聚集区。统筹基础设施建设,破除发展的瓶颈制约。完成青烟威荣城际铁路建
设,推进桃威铁路资产重组。实施荣威、文莱、烟海高速乳山段等高速大通道项
目,抓好重点港口疏港公路建设,全线贯通滨海旅游景观公路,基本完成“九纵
三横一环”干线公路建设。科学确定港口发展定位,强化资源整合与战略合作,
抓好威海新港、石岛港、南海新港建设,大力发展临港物流园区。推动机场改扩
建,优化航线航班网络。围绕城际铁路威海站和威海北站建成两大综合性交通枢
纽。规划论证中心城区轨道交通体系。实施泊于水库、智能电网、供排水、燃气
设施等建设改造工程,打造更加完善的基础设施保障体系。
(六)坚持民生为重。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构
建普惠型公共财政体系,提高民生投入占财政支出比重,切实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扩大各项社会保险覆盖面,完
善城乡社会保险制度衔接办法,实现各项社会保险跨区域、跨险种转移接续,努
力让人人享有充分的社会保障。健全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
养老为补充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努力让老年人得到更多关爱。深化医药卫生体
制改革,完善覆盖城乡的基层医疗网络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努力让群众看病更
方便、 负担更轻。构建更加合理的住房保障体系,建设保障性住房1.8万套,努
力让更多的低收入群体住有所居。推动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
盖,建立农村公共服务设施长效管护机制,加强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提高
农村饮用水质量,实施1152个村的环境整治工程,全面完成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任
务,让农村居民享受更多的均等化服务。全面完成中心城区1500万平方米的老旧
居民住宅节能改造。完善社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城乡社区文化体育活动场
所建设,努力让群众享受更加便利的综合服务。坚持公交优先发展,新增节能环
保型公交车300辆, 优化公交场站布局,提高建成区公交线网覆盖率,努力让居
民出行更加方便。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完善公共安全体系,强化安全生产管理,
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优化社会治安环境,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努
力让群众更有安全感。及时了解和回应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做好困难群体和低
保边缘家庭的帮扶工作,努力让人民群众的生活年年都有新改善,一年更比一年
好。
(七)坚持文化繁荣。以文化为城市灵魂、文明为城市追求,加强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化文明城市、文明行业、乡村文明行动等群众性精神文明
创建活动,倡树文明新风,努力争创全国文明城市。进一步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
系,实现农村文化大院和城市社区文化中心的全覆盖,让群众享受更多文化福利。
发展壮大文化产业,培育文化市场,打造一批优势文化产业基地,培植一批龙头
文化企业。坚持传承传统文化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统一,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强化
城市品牌营销,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彰显城市文化风采,培育特色城市文化,提
升文化软实力。

三、2012年政府工作安排

今年是新一届政府的起步年。我们一定认清当前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做好
应对更大困难的准备, 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 紧紧围绕主题主线,全面贯彻
“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扩大内需,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加快推动
改革创新,竭尽全力改善民生,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1%,地方财政收入
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外贸进出口
增长10%,实际利用外资和内资稳定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
纯收入增长11%,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
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以内,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7%,化学需氧
量、氨氮排放量均下降2.5%,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均下降3%。
(一)突出战略重点,加快推进蓝色经济区建设
落实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做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改革发展试点工作方
案》 涉及我市的5大领域65项具体工作,设立蓝色经济区建设专项资金,推进国
家海产品质检中心、海洋商品国际交易中心和山东船舶技术研究院建设,完善各
项配套设施,促进各类要素集聚。
加强蓝色经济园区建设。落实加快推进南海新区跨越发展的政策,调整园区
规划,找准产业定位,为尽快实现突破打好基础。推进荣成好运角旅游度假区建
设。做好省级海洋特色经济园区和大乳山国家海洋公园的申报工作。推进威海港
战略合作和规划建设,威海港国际客运中心投入使用;扩大中韩陆海联运业务,
提高口岸通关效率,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长12%。
推进蓝色产业发展。制订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出台促进水产种苗业健康发展
的意见, 扶持30家龙头企业、100家成长型渔业企业发展,提高海产品精深加工
能力。 加强渔船管理,争取已申报的141艘远洋渔船尽快获批。支持船舶配套企
业发展,加强高附加值船型开发,帮助企业化解市场风险。强化海洋科技开发,
规划荣成海洋生物产业园,推进传统临海、涉海产业改造升级。
(二)突出创新驱动,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发展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强化科技兴农,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完善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网络,实施农业良种工程,建好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切实
落实惠农政策,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实施新一轮“菜篮子”工程,推动农超对
接, 新建超市直供基地3万亩。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培育特色农产品品牌。推行
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加快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建设。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发
展农业节水灌溉工程13万亩。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提高
农业的产业化、组织化水平。
调整振兴工业经济。健全经济运行监测调控机制,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
难,保障工业生产经营稳定,全年工业增加值增长11%。研究制定促进工业转型
升级和第二轮扶持企业做大做强的政策,推动骨干企业、重点行业突破发展,增
强中小企业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健全煤电油运保障机制,切实保证市场供应。强
化战略合作,促进优势企业与国际国内知名企业攀亲结缘,引进战略投资、先进
技术、关键设备、优势品牌和优秀人才,培植行业领军企业,提高产业集中度。
强化科技创新支撑,全年完成新产品开发1500项。强化项目带动,加强综合协调
服务,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抓好100个重点工业投资项目,年内完成投资430亿元。
强化优势产业集群培植,支持发展关联配套企业,拉长产业链条。实施电子商务
“十百千”计划,以信息技术提升传统产业。实施质量振兴、品牌带动战略,新
增省级以上品牌26个。
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落实促进服务业发展的40条政策和各项推进机制,抓
好环翠区全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建设。引导企业剥离非核心业务。鼓励发展
各类中介服务机构。大力发展家庭和农村服务业。落实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促
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加快建设社区连锁超市和便
民服务设施,全市新增商业面积97.6万平方米。办好国际食品博览会、国际渔具
博览会、海峡两岸海洋食品展销会等展会。大力发展旅游休闲产业,加强特色旅
游产品开发,实施11个旅游重点项目;推进旅游信息化建设,启动旅游公共服务
中心建设;强化政策支持,做好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城市工作,加强旅游市场综
合管理,优化旅游整体环境,全年旅游总收入增长15%。
科技和人才是产业优化升级的基础。今年我市连续第五年开展“自主创新年”
活动,重点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产学研合作,创建全国蓝火计划试点
城市和中国高校威海技术转移中心,启动企业产学研战略合作特聘专家资助计划,
全年签署实质性产学研合作项目60个以上。加强科技创新平台、科技中介服务机
构和孵化器建设, 创建8个省级以上创新平台。推动科技与金融结合,扩大科技
支行试点,启动知识产权质押试点工作,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引导企业积
极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用好用活研发费用加计抵扣等优惠政策,提高企业科技经
费支出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全年专利申请量突破4800件。
组织实施国外引智项目和人才培养计划,为各类人才创造更加优越的环境,让各
类创新要素加快向企业集聚、加快与产业结合。
(三)突出招商引资,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创新招商引资机制。调整充实专业招商机构,提升专业招商队伍水平。坚持
内资、外资并重,建立重点项目协调推进机制,组织好20个境内外重点招商活动,
优化外资来源结构。充分发挥企业的招商主体作用,强化以商招商、定向招商、
配套招商和集群式招商。依据产业规划确定招商引资导向,制订制造业和服务业
招商指南,健全招商选资综合评价体系,优化资金投向。创新利用外资方式,力
争在引进战略投资、推进外资并购、加大增资扩股、推动境外上市等方面实现新
突破。优化招商服务,健全更加周到的全过程服务机制。完善招商引资考核评价
机制,更加注重考核真实投资强度,提高招商引资实效。各市区、经济园区是招
商引资的主要力量,必须结合各自产业实际强力推进,力争招商项目规模和质量
都取得新突破。
强化重点项目建设。健全跟踪服务和督查机制,落实项目推进责任制,对重
点项目实行闭环全过程服务,确保招商引资项目及时落地,各类在建项目加快推
进、尽快投产见效。今年实施100个市级重点项目,年计划投资318亿元,主要集
中在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基础设施等领域。认真落实促进
民间投资的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各类企业多上项目、上好项目,促进投资规模
稳定增长、投资结构持续优化。
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大力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范围,
推进跨境人民币业务,组织好重点经贸展销活动,巩固扩大出口市场份额。抓好
国家级出口基地建设和省级出口基地创建工作。调整优化贸易结构,扩大高技术、
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提升一般贸易比重,提高加工贸易档次和水平。扩大先进技
术、关键设备和短缺资源进口。支持优势企业“走出去”,拓展发展空间。
(四)突出机制创新,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健全财税管理体制。牢固树立健康财政的理念,进一步提高公共财政管理水
平。深化社会综合治税,加大信息管税力度,保证财税总量稳定增长、财税结构
稳步优化。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完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健全银企对接长效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支持实体经
济力度,健全服务小微型企业和“三农”的体制机制,力争年末信贷增长超过13
%。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推进农村信用环境和支付环境建设,全面
推行银行卡助农取款业务。加强金融风险控制,确保金融稳定。有效利用资本市
场,积极培育上市资源,引进风险投资和创业投资基金,鼓励企业利用债券、票
据、私募基金等方式多渠道融通资金。
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分领域组建规范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探索经营城市的有
效途径。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合同管理,完善资产公开处置规程,切实规范公共资
产管理。健全企业国有资产出资人制度,完善经营业绩考核机制,加强对国有企
业签约履约行为的监督,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深化价格改革。落实价格调控政策,健全价格监测预警和信息反馈机制,强
化市场价格监管,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疏导部
分公用事业产品价格矛盾。完善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
强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及
监管体制等领域的综合改革,扩大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推进基层医疗机构综
合改革,开展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实行医药分开、管办分开,破除以药补医机制,
加快形成人民群众“病有所医”的制度保障。
深化农村改革。加强农村集体资源、资产、资金管理,做好农村集体产权制
度改革试点工作。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
转,依法保障农民土地权益。
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继续做好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工作,制订完善机构编
制、财政管理、人事制度等配套政策。进一步理顺部门职责关系,探索政府购买
服务的机制,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优化全民创业环境。全面落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两个36条,出台支持
小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实施扶持中小企业“四项计划”,打好支持各类企
业发展的“组合拳”。调整现行涉企收费项目,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强化创业
服务平台建设,加快培育市级小企业创业基地。落实创业扶持政策,调动和保护
大学生、归国留学人员、个体工商业主等创业活跃群体的积极性,激发全社会的
创造活力,让更多的人在威海实现创业梦想。
(五)突出生态建设,严格保护资源环境
加强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完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健全海岸线控制和集中集
约用海制度,严格控制填海项目,严厉查处违法用地、违法取水、破坏山体、非
法采砂、私搭乱建等行为。加强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依法解决批而未供、供而
不建问题。健全资源回收利用网络,提高中水回用率,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大力推进节能减排。严守“产业红线”,严格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加
大节能技术改造力度,加强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领域用能管理,完成
省下达的淘汰落后产能计划。持续推进工程减排、结构减排和管理减排,实施污
水处理厂建设改造工程、燃煤电厂脱硫脱硝工程、燃煤锅炉和燃油机动车改用天
然气工程;强化机动车尾气治理,加快淘汰“黄标车”;加强自动化环境安全防
控平台建设,确保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续削减。
优化生态环境。加强城乡水源地保护,实施重要水体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抓
好塘坝整治、河道治理和沿海防潮堤工程建设,构建更加安全的水生态环境。规
范处置有害固体废弃物,做好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工作。强化工业垃圾和餐
厨垃圾回收处置管理。加强湿地保护,抓好水土流失区、破损山体及海域海岛海
岸带的生态修复,推进荒山、水系、道路绿化,提高森林防火和病虫害防控能力,
成片造林7.5万亩。
(六)突出城乡统筹,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
加强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做好城乡统筹规划、产业园区配套设施规划、中心
城区建筑形象引导规划的编制工作。中心城区组织实施30项城建重点工程,宝泉
广场、 环翠楼公园、江家寨立交桥等8项重点工程主体完工;研究出台城市精细
化管理标准细则和考评办法,推行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提升次中心城市的规划
建设管理水平,协调推进省级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省级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
改革试点和市级扩权强镇试点工作。
大力发展公用事业。健全公用事业单位的融资机制、运营管理机制和政府支
持机制,不断提升基础保障能力。加强地下空间规划利用,搞好城市路网和公共
停车场建设,中心城区修建城市道路30条,逐步缓解交通拥堵和停车难问题。加
大对城市公交的财政支持力度,更新30辆节能环保型公交车,增加公交线路和营
运车辆,改善群众乘车环境。抓好燃气热力配套管网建设,完成供热计量和建筑
节能改造600万平方米。加快推进12项输变电工程建设,完善城乡电网结构。
开展和谐城乡建设行动。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建设农村社区服务中心,
做好农村规模化集中供水工程试点工作,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开展“农村公
路管理养护年” 活动,新建和改造511公里连村路。完成20项国省干线公路的升
级改造工程。 深化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完成365个村的环境综合整治工
程。开展城市环境专项治理行动,加大对户外广告、室外摊点、违章建筑、工地
扬尘、噪音污染等方面的整治力度。加强物业管理,规范房屋租赁行为。推进旧
居民区综合治理,改善居住环境。
(七)突出文化建设,推进文化繁荣发展
提高城市文明程度。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加强社会公德、职业
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围绕《全国文明城市测评
体系》,加强基础工作,开展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活动。推动学雷锋、志愿服务活
动社会化。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建设,健全社会征信系统。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规划
建设威海图书馆新馆、群众艺术馆新馆。推动公共文化设施免费或优惠向社会开
放。加大对各类公共文化活动的支持力度,积极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推动全民
健身活动深入开展。促进新闻出版、广播电视事业健康发展。加强文艺精品的创
作生产,做好“十艺节”相关筹备工作。加强“老洋房”等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
大力振兴文化产业。完善扶持文化产业的政策体系,推进文化与相关产业互
动融合,支持文化创意、影视制作、演艺、动漫等产业发展。加大文化产业招商
引资力度,强化文化产业园区、文化产业基地等平台建设,引进培植骨干文化企
业,激发文化产业发展活力。举办亚太霍比帆船锦标赛暨黄海国际帆船赛、国际
铁人三项赛、国际青少年网球巡回赛,促进体育产业快速发展。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深入实施文化市场规范化建设工程,健全文化市场综合
管理机制。按时完成一般性国有文艺院团转企改制任务,培育合格市场主体。创
新公共文化设施管理运行机制,推进公益性文化单位内部制度改革,提高公共文
化服务效能。
(八)突出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积极扩大就业。加强就业服务和就业援助,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帮助
农民工、 城镇就业困难群体和退役人员就业,新增城镇就业3万人,转移农村劳
动力1万人。 组织实施各类就业培训项目,推进素质就业。继续提高企业最低工
资标准和工资指导基准线。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改善企业用工环境,加强对
劳务派遣的规范管理,妥善处理劳动争议,坚决依法查处拖欠职工工资、侵犯劳
动者合法权益的行为。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继续推进各类社会保险扩面提标,提高新农合和城镇居
民医保的补助标准,提高大病医疗保障水平,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
伤保险参保人员分别新增1万人。 加强公益性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建立财政保障
的高龄补贴制度。继续增加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平均增长10%以上。建立
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保障标准自然增长机制。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
系建设。做好扶贫开发工作。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全市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18.5%。实施学生
素质提高工程,建设市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积极培育体育、艺术、科技等特
色学校,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坚持政府主导,扎实推进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
划,公办及公办性质幼儿园比例提高到55%,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新建
4个中等职业教育市级示范实训基地。 加强校园安全工作,在全省提前一年全面
完成校舍安全工程,推进校车国家改革试点,探索建立校车运营新模式,筑牢学
生的平安防线。
加快发展医药卫生事业。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加强镇村和社区
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规范医疗机构诊疗行为,加强
医疗技术准入管理工作,诊所规范化建设率达到85%。强化医德医风建设,提高
医疗服务水平。完善第三方调解机制,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抓好保障性住房建设。健全保障性住房政策体系,完善住房保障准入退出机
制,扩大住房公积金制度保障范围。重视解决特殊困难群体的住房问题,针对不
同收入群体的需求, 提供不同层次的保障性住房,年内提供经济适用房600套,
建设公共租赁房3000套,努力使低收入家庭住得上房、租得起房。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深入推进“平安威海”建设,加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
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探索建立新型社区管理体制,强化社区基础设
施服务功能。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强化年”活动,强化属地管理和行业
管理责任,全面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健全食品药品安
全综合协调机制,推行信用档案制度,强化环节监管,开展专项整治,提高抽检
率,严肃查处食品安全事件。完善应急管理体系,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和救援
能力。充分发挥信访、仲裁、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机构的作用,加强人民调解、
行政调解与司法调解的衔接联动,妥善化解社会矛盾,保障群众合法权益。
统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稳定低生育水平,
提高人口素质。抓好双拥共建和优抚安置工作,加强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人
民防空和打击走私等工作。做好民族宗教、妇女儿童、外事、侨务、对台、档案、
史志、气象、防震减灾和对口支援工作。

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建设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和廉洁政府,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和保障。各
级政府和全体政府工作人员要对人民群众抱有敬畏和感恩之心,切实增强责任意
识和服务意识,按照“转作风、重规范、提效能”的要求,扎实开展作风建设年
活动,加快推进制度建设,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努力建设行为规范、务实高效、
清正廉洁的人民满意政府。
(一)依法行政,努力打造法治政府。牢固树立法制观念,扎实开展“行政
程序年”活动,进一步理顺政府的议事程序和办事规则,促进政府运转更加规范
有序。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严格执行重大决策听证、重要事项公示、重点情
况通报等制度,加强行政决策的合法性审查、风险评估和跟踪问效。完善政务公
开制度,扩大群众参与度,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提高政府
工作透明度。严格规范行政执法程序,按照职权法定、程序合法的要求,依法公
开部门职责、执法依据和办事程序,细化量化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减少行政执
法的随意性。健全督查督办制度,完善目标绩效管理考核体系,加强行政效能监
察和责任追究,健全“决必行、行必果”的工作落实机制。做好行政复议委员会
试点工作,建立健全独立于执法部门之外的投诉受理机制,让企业和群众受了委
屈有地方说理,让滥用权力者得到应有的惩处。
(二)为民务实,努力打造服务型政府。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
民,始终从群众利益出发谋划推动工作。充分利用市长公开电话、市长信箱、行
风热线、社情民意调查等互动平台,高度重视网络舆情,广泛了解社情民意,努
力做到民有所求、政有所应。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清理审批事项,减
少审批环节,压缩审批时限,推行审批流程再造,提高审批效率。加强电子政务
建设,完善网上审批系统,扩大网上办事范围。在重点社区和村居设立便民服务
点,方便群众办事。加强各级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全面理顺办事流程,尽量避免
企业和群众“两头跑”。切实转变作风,以治庸强素质,以治懒提效能,以治散
正风气,严肃整治行政审批和行政服务中的不正之风,让企业和群众不托人也能
好办事、快办事、办成事。
(三)从严治政,努力打造廉洁政府。坚决执行市委的决策部署,依法接受
人大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虚心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人民团体的
意见,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加强审计、监察等内部监督,让行政权力始终在阳光
下运行。加强政府廉政建设,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
体系,强化电子监察等科技防腐手段,深入推进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加强对
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促进政风行风建设。坚持勤俭节约,严格控制会议、节
庆活动经费支出,严格控制“三公”经费的规模和比例。大力推进专项治理,严
肃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打造风清气正的
政务环境,以良好的形象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责任编辑 闫拥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