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建设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a0&A=13&rec=75&run=13

【概况】 2010年,全市拥有电子信息企业4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278家,从
业人员7万余人,电子信息产品已发展到12大类100多个品种。全市电子信息产业
实现销售收入1100亿元,比上年增长18.9%;实现利税52亿元,增长19.2%;实
现利润38亿元,增长18.8%。威海市先后成为山东省和国家信息化试点城市、国
家地理信息系统建设试点城市、国家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建设试点城
市等。2010年,威海蝉联“中国城市信息化50强”之一,并继续名列“中国信息
化最受关注城市榜”,威海市应急指挥系统获得“2010中国城市信息化成果应用
奖”、“山东省计算机应用优秀成果一等奖”、“威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软件产业】 全市软件企业90多家,从业人员1400多人。到2010年底,通过认
证的软件企业有16家, 通过认证的软件产品有107个,产品涵盖工业控制软件、
企业管理软件、通信软件、能源软件等应用软件和嵌入式应用软件、信息安全软
件等领域。 全市软件产业实现销售收入9.6亿元,比上年增长15.7%;实现利税
1.56亿元,增长20%。

【系统集成】 全市通过认证的系统集成企业12家,其中,三级系统集成资质企
业6家,四级系统集成资质企业6家。2010年,系统集成企业完成销售收入1.54亿
元,比上年增长21%;实现利税2400万元,增长22%。

【产业园区】 全市已有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园区1个,省级电子信息产业园区5
个(其中省级软件产业园区1个) 。产业园区企业各项经济指标均占到全市电子
信息产业80%以上份额,成为威海市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的主要载体,也是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平台。

【信息化工业化融合】 “十一五”末,全市实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重点技术创
新项目120项, 引导、 带动企业信息化建设直接投入达5.8亿元。2010年,投入
500万元重点扶持6个制造业信息化专项技术与服务平台建设, 带动了100家制造
业信息化示范企业和信息化技术供应与服务企业,推动信息技术在工业企业中的
普及,促进了企业管理的划时代变革。建成“威海市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
推动了威海市电子商务应用。

【电子政务】 先后建成电子政务网、药品生产和流通监管平台、房地产网上交
易和监管平台、劳动保障业务网、财政管理业务网、网上税务局、金盾工程等一
批重点业务网络和系统,电子政务系统在95%以上党政部门推广应用,80%以上
的审批事项可以实现部分或全部网上办理, 全市政务效率和透明度显著提升。
“中国威海”政府网站连续多年跻身国内、省内政府网站优秀行列,电子政务建
设经验被国家行政学院在全国推广,电子监察工作成为全国纪委系统典型。

【农村信息化】 升级完善林业防火指挥系统,建成“三电合一”(电话、电视、
电脑)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肉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启动森林资源监测、林
业灾害防控系统和平安渔业工程。建成农村饮水安全、农产品贸易、农产品价格、
农业政策法规、农村能源与环保、海洋渔业、水产养殖等涉农数据库,形成一批
有重要价值的农业农村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成果。市级农业部门、90%以上的县级
农业部门、80%以上的乡镇建立了农村信息化管理或服务机构,农村信息员队伍
已达2万余人。 威海被确定为“农村管理信息化研发推广基地”和“农村信息化
培训基地”。

【社会信息化】 建立无线城市和物联网应用推进机制。建成应急指挥信息系统,
市区应急指挥业务实现网络化、可视化、智能化。建成覆盖全市域、多尺度、多
类型的“数字威海地理空间基础框架建设与应用”国家示范项目,满足多领域、
跨平台的地理信息应用需求。市区中小学全部实现了“班班通”,全市教育工作
实现网络化管理。“数字化社区”建设初见成效,实现了远程教育、社区管理、
社区服务的职能整合和资源共享。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金保工程(劳动保障
信息系统)、非接触式智能停车管理系统、网上“人才大集”等一批民生信息化
项目相继投入应用,提高了百姓生活质量。
(杨启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