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行政管理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a0&A=11&rec=92&run=13

【概况】 2007年,威海市工商局围绕“建设和谐工商,展示良好形象”年度主
题活动,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创建平安系统为主线,不断创新管理思路和执
法理念,进一步加大执法和服务力度,在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经济秩序、促进地
方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加强队伍自身建设等方面作出积极的贡献。在威海市
委、市政府组织的民主行风政风评议活动中,名列全市执法部门第一名,年终被
评为“全省工商系统先进单位”。《工人日报》、《中国工商报》、《大众日报》、
《威海日报》等媒体对威海市工商局的经验做法和主要负责人的先进事迹进行了
重点宣传报道。

【流通领域市场专项整治】 全面加强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进一步加大流通
领域商品质量案件查处力度,将食品、装饰材料、液化气、建材等关系国计民生
的重要商品列入全年监测工作重点,全年开展了面粉、糕点、食用油、肉制品等
11大类530个批次的食品监测, 65个批次液化石油气抽检,98个批次装饰板材抽
检, 35个批次的烟花爆竹抽检,确保“监测一类商品、查处一批案件、教育一批
企业、规范一个行业”。通过加大监测工作力度等手段,严厉打击流通领域商品
质量违法案件。 年内查处流通领域商品质量案件450起, 案值413万元,罚没款
304.54万元, 比上年分别增加10%、19.3%、35.7%。食品市场监管突出农村和城
乡结合部、旅游景区、车站码头等重点区域和小食杂店、摊点及批发市场、集贸
市场、商场、超市等重点对象,派出执法人员1.25万人次,检查各类食品经营者
1.53万户次,查处制售假冒伪劣食品案件92起,案值30余万元,罚没款34万余元。
在全市建立地市级示范单位9家,县市级示范单位21家,镇级示范单位291家,村
级示范点1132家,进一步规范食品市场秩序。

【注册登记管理】 截至2007年底,全市新设立内资企业411户,内资企业总数
6735户, 注册资金总额255.68亿元;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40户,外商投资企业
总数2339户,注册资本34.5亿美元;新设立私营企业3189户,私营企业总数1.91
万户, 注册资本总额276.5亿元;新设立个体工商户1.81万户,个体工商户总数
5.70万户,注册资本总额15.4亿元。市行政审批中心工商局窗口累计办理电子口
岸900余户次,办理冠威海市行政区划名称核准3500余户,累计办理设立、变更、
注销、备案等各类登记5500余户次,受理年检3000余户次,立案查处违反企业登
记法律法规行为52起,实施简易处罚14起,累计罚没款200余万元。

【公平交易管理】 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建设和谐工商为核心,突出工
作重点,创新执法模式,严格公正执法。年内查处各类经济违法案件8180起。其
中, 无照经营案件7818起,不正当竞争案件121起,商业贿赂案件69起,传销案
件5起。
一是联合公安等有关部门,严厉打击传销和变相传销违法活动。在威海电视
台发布公益广告,通过新闻报道、漫画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宣传活动,营造良
好的社会氛围。多次组织开展集中整治行动,派出执法人员1241人次,立案查处
案件5起, 捣毁窝点55处,清查遣散人员1328人次。深入开展创建“无传销社区
(村)”活动,不断加大打击传销的宣传教育力度,努力在基层建立打击、防范、
控制、管理“四位一体”的工作机制。9月底,全省打击传销现场会在威海召开,
威海3个“无传销社区” 试点居委会有2个获得命名表彰,有7幅作品在全省打击
传销好新闻好漫画评比中获奖。
二是深入开展商业贿赂专项整治行动, 积极查处各类商业贿赂行为。 修订
《威海市工商局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实施方案》和《威海市工商局举报商业贿
赂有功人员奖励办法》,进一步完善了全市工商系统治理商业贿赂的工作机制,
将工程建设、土地出让、产权交易、政府采购等领域作为整治工作重点,对性质
恶劣、影响极坏、严重损害人民利益和破坏市场秩序的商业贿赂大要案予以严厉
查处。年内,立案查处商业贿赂案件69起,案值近1000万元。
三是切实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强与有关部门的配合,联合新闻出版、
文化等部门开展了音像书刊和网络服务营业场所等文化市场整治行动,加大对驰
名商标、知名商标等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严厉查处侵犯知识产权的不正当竞争行
为,全力做好“扫黄打非”工作。坚决制止利用他人知名商品搭便车、淡化知名
商品的商标标识等制造市场混淆、损害他人知识产权的违法行为。
四是继续查处走私贩私和垄断经营行为。以严厉打击私货营销为重点,严厉
查处销售无合法来源进口商品的走私贩私行为。加大防范力度,做好企业经营行
为的规范工作。以旅游市场、科技市场、电子产品市场、汽车配件市场、码头、
车站、及各类物资仓储点为重点部位,先后开展了生产性原材料、大型进口医疗
设备和化工原料、计算机、数码相机等信息产品的专项检查。以全市爆破器材市
场为突破口,对全市爆破材料市场的违法垄断行为进行重点查处和整治。

【商标管理】 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大力实施“品牌兴市”战略, 进一步推动全
市新农村建设,帮助企业做大做强。进一步加大地理标志商标保护与注册工作的
力度,坚持“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的工作方式,通过专业协会、农业龙头企业
带头、广大农户积极参与的模式,推动全市农产品商标工作的发展。组织专人深
入开展实地调研,了解农产品商标注册、使用和管理情况。采取“内外结合、典
型示范”的方法,组织规模以上农产品企业、相关协会负责人,实地学习“安溪
铁观音”、“日照绿茶”、“荣成海带”、“荣成大花生”等商标运作经验。组
织召开座谈会、研讨会,邀请专家进行授课,进一步增强申报地理标志商标、创
建农产品品牌的积极性。加强与各级新闻媒体联系,与威海日报社联合发起成立
“建设威海品牌联盟”,在《威海日报》开设“品牌威海”专栏,借助媒体的力
量宣传“商标兴市”战略,扩大地理标志商标的影响力。积极推动“商标兴农”
战略,组织人员深入全市农村开展调研,积极挖掘历史悠久、具有地方特色的地
方农产品,对威海苹果、威海大花生、乳山牡蛎、威海无花果、威海海参等农产
品重点扶持培育地理标志商标。2007年10月14日,全市第三枚地理标志商标“威
海无花果”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经过国家商标局初审公告,使威海市成为全省第一
个拥有3枚地理标志商标的地级市。 严厉打击各类商标侵权违法行为,年内,立
案查处各类商标违法案件122件, 案值68.11万元,其中商标侵权案件105起,侵
犯境外商标注册人(含港澳台)权益案件15件。没收、销毁侵权商品1091件(套)。
积极实施品牌战略,开展驰(著)名商标争创活动,根据威海产业发展特点,将
农产品加工、机械制造、海洋食品、旅游、渔具等优势骨干产业作为重点,实施
“商标梯次发展”战略,帮扶企业搞好商标策划和注册,引导一批上规模、有影
响的企业申报驰名(著名)商标。全市有100多家有竞争力、市场前景好的企业,
参与到争创驰名商标和著名商标活动中。2007年,文登云龙绣品有限公司“云龙”
商标被国家商标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山东蓝星玻璃集团有限公司“蓝星”
商标、 威海恒大电机(集团)有限公司“文宝”商标被司法认定为“中国驰名
商标”,山东黄海造船有限公司、山东颐阳酒业有限公司等11家企业的商标被省
工商局认定为山东省著名商标。至2007年底,全市共有“中国驰名商标”10件、
“山东省著名商标”67件。

【广告管理】 坚持综合治理、标本兼治的原则,继续深入开展以医疗、药品、
保健食品为重点的“打虚假树诚信”广告专项整顿行动,全市广告监管部门共查
处各类广告违法案件82起,其中虚假违法广告案件2起,违法药品广告6起、违法
医疗广告24起、违法房地产广告3起,罚没款50.81万元。
制定并印发《关于开展媒体广告专项治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加强与卫生、
食品、药品等相关监管部门的配合,严厉查处制作发布各类违法广告经营行为,
积极探索和建立规范化、制度化的长效监管机制,形成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广
告监管局面。在全市范围内实行广告审查备案制度、广告定期监测制度、违法广
告告知制度和违法广告公告制度等4项广告监管制度, 规范广告行业行为,对新
闻媒体、医疗机构、药品经销商实行全方位的动态监管。督促广告公司健全和落
实广告管理制度,规范医疗、药品广告设计、制作和代理行为,督促媒体单位完
善广告审查制度,落实发布违法广告责任追究制。要求媒体在发布医疗、药品、
化妆品、 保健食品和医疗器械等5类广告时,必须向各级工商机关审查备案,防
止出现私自篡改审批内容和未经审批擅自发布广告行为。
定期对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媒体广告进行监控,进一步加大对各类虚假
违法广告的查处力度,将医疗机构、药品经销商和广告公司作为重点监管对象,
将医疗机构、药品经销广告发布行为作为监管重点,加大对医疗、药品广告的日
常监测、检查和案件查处力度,对虚假违法广告及时发现、及时查处。年内检查、
监测各类广告6024条, 其中监测保健食品、药品、医疗等5类广告1152条,发现
涉嫌违法广告130条, 实行限期整改行政告诫39条。对严重违法违规广告向社会
公告,通过新闻媒体或工商自办报刊、网站等,对典型虚假违法广告案例予以曝
光。对查处的虚假违法广告,及时报送告知卫生、食品药品监督等有关主管部门,
实现信息互通。
积极加强对户外广告、房地产广告及其他领域广告的监管力度,按照《户外
广告登记管理规定》,对辖区内的各类户外广告媒介进行全面排查治理,重点查
处未经登记擅自发布户外广告、擅自改变规格发布户外广告、已登记广告未标明
户外广告登记证号等违规行为。
发挥广告协会组织协调作用,积极组织协会会员参加各项活动。先后组织全
市15家广告企业参加在青岛举行的第十四届中国广告节和山东省第十一届广告节,
共筛选各类广告作品48份参加广告评选,其中12件作品获奖。

【合同管理】 以信用建设为中心,充分发挥合同监管职能,强化服务意识,把
加强信用建设作为合同监管工作的长效措施来抓,进一步建立完善企业信用管理
体系, 建立长效监管机制, 积极开展合同帮扶工程,大力开展合同法制教育和
“守合同重信用”企业评选活动,在全市积极营造诚实守信用的经济环境和社会
环境。 全年举办企业合同法律法规培训班13期,培训人员810人次,对企业负责
人和合同专管员选取符合实际、贴近企业的教材、案例,进行强化培训,增强其
防骗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指导企业建立健全合同管理机构,根据改制企业多的
特点,不断修订完善合同管理制度,规范企业签订和履行合同的行为。编印《致
全市企业负责人的一封公开信》,向广大企业宣传参加守合同重信用企业评选的
重大意义,在全社会营造诚实守信的良好氛围,提高了企业参加“守合同重信用”
企业评选活动的积极性。 至2007年底,全市有“守合同重信用”企业460家,其
中国家级11家,省级137家,市级312家。
开展“合同帮扶”工程,积极为经济建设服务。充分发挥工商职能,以实施
“合同帮扶”为切入点,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优化合
同管理, 规范合同履约行为, 在各乡镇设立合同管理办公室,在各村、联系点
(生产基地)设立合同联络员,形成点面结合,上下联动的市(区)、镇、村三
级农产品合同管理网络。全市有25个农产品购销公司与农户签订了购销合同,全
年有近7万农户种上了“合同菜” 、 “合同果” ,订单农业主体初具规模。至
2007年底, 全市发展粮食经纪人1100多人,培育发展兼职及季节性农村经纪人1
万余人,为农户落实订单农业1.17万公顷(含水产养殖)。与往年传统农业相比,
订单农业的发展为农民每亩增收近千元,有力地推动了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
制定推广《威海市家居装饰装修施工合同》示范文本,从合同文本的签订入手,
引导诚信经营。立足自身合同监管职能,把打击合同欺诈专项治理与推动地方经
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深入开展打击合同欺诈行动,积极营造诚实信用、公平竞
争的市场环境。 派出执法人员1022人次, 检查各类经营单位632家, 检查合同
6700份,立案34起,查处调解合同纠纷52起,对19家企业下达了责令改正通知书,
为企业挽回损失500多万元。
积极发挥合同抵押登记服务企业职能,为企业解决融资难题。在合同抵押登
记过程中,对当事人的主体资格、产权确认和债务的承担进行严格审查,对因企
业改制债权、债务转移,产权不明等不符合条件的坚决不予办理。2007年,全市
办理动产抵押登记118份,抵押物价值24.1亿元,帮助企业解决贷款8.9亿元。
坚持服务与监管并举、指导与规范结合的原则,加强对拍卖活动的监管。建立健
全拍卖物档案,进一步规范17家拍卖企业的主体资格,严把拍卖程序关和拍品质
量关,加强执法监管。年内,监拍278场次,委托拍卖书388份,合同金额12.7亿
元,成交确认书274份,成交金额2.8亿元。

【运输市场监督管理】 深入开展货运市场整治工作, 在客货运站、停车场、洗
车场、检测站以及运输业务较集中的企业等地方加大查处无照经营和其他违法违
章行为。严格对营运公司的清查、整顿和规范工作,依法查处无行驶证、无道路
运输许可证、无营业执照非法从事营业性道路货物运输的货运车辆(俗称“黑车”)
和从事营业性道路货物运输相关业务的经营者(俗称“黑户”),对“私车公挂”
依法剥离重新登记。全市登记个体运输业户2万余户,登记个体渔船1493条。
依据《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全面规范汽车品牌销售行为,全市有70多
家汽车销售企业登记为汽车品牌销售企业。经营范围全部变更为具体名称的品牌
汽车销售,这些汽车品牌经销商名单已经国家工商局发布,涉及60多个著名汽车
品牌,并为这些汽车销售企业颁发了省工商局统一制作的品牌汽车销售牌匾。按
照《二手车流通管理办法》的要求,加强对二手车经营市场的监管,检查企业证
照是否齐全、开办条件是否具备、有无违法经营行为、企业内部管理规章制度和
购销货台账是否健全等,坚决杜绝不合乎交易条件车辆进入市场,维护了旧车交
易和汽车、摩托车配件市场的交易秩序。

【消费者权益保护】 进一步加大消费维权工作力度,加强“12315”的舆论宣
传。以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为重点,积极开展校园周边环境专项整治。对校园周
边的食品经营户严格证照审查,并加大日常巡查和专项检查力度。中考、高考期
间对2B铅笔等文化用品市场进行了专项检查,努力在考场周边营造规范有序的经
营环境。深入开展反欺诈、反仿冒专项整治,加大对假冒、仿冒和虚假宣传等违
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先后组织对威海百货大楼、华联、振华、大润发、利群、家
家悦等7家商场的服装、鞋帽等商品进行专项检查,重点打击利用广告虚假宣传、
销售假冒名牌商品的行为, 确保消费者明白消费、 放心消费。 继续深入开展
“12315”遍布城乡活动,树立“12315”品牌形象,提高消费者的维权意识。利
用各种新闻媒体和广告宣传牌等形式大力开展“12315” 品牌形象宣传,全年制
作“12315” 公益广告牌2000块,在全市城区主要经营场所悬挂。通过新闻媒体
积极宣传消费者投诉维权典型案例,增强经营者和消费者的维权意识,曝光违法
典型案例,有力地提升了“12315”形象。在每个“12315”工作人员中进行“个
个是品牌、人人是形象”教育,要求“12315”工作人员做到热心、耐心、细心,
全面提高服务水平。 2007年,“12315”申诉举报系统受理电话1.51万个,其中
咨询1.39万起,申诉828起,举报341起,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79.97万元。申
诉举报案件处结率达到100%,调解成功率达到97%。

【威海市消费者协会】 2007年,威海市各级消费者协会组织在加强自身规范化
建设的同时,围绕“消费和谐”年这一主题,认真履行法定职能,从宣传教育、
消费指导、组织建设、受理投诉和社会监督等几方面积极开展工作。在受理消费
者投诉过程中,全市各级消协组织严格落实受理程序、立案程序、首问负责制、
分管领导负责制等7项制度, 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年内,全市各级消协受理消
费者投诉4519件, 已解决4517件,处结率占99.9%,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500
多万元。接受消费者咨询服务13.8万人次,支持消费者司法诉讼27人次,参与行
政执法监督检查131次,在各级媒体发布消费警示76次。
消协组织建设 坚持“形式上达标、内容上创新、服务上优化”的工作思路,
全面加强消协组织建设。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服务,积极完善
和规范“一会两站”,加快消协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为广大消费者构筑快捷、
便民的消费维权平台。在基层组织建设中因地制宜,统筹兼顾,合理设置消费者
协会投诉站,抓住重点区域、兼顾薄弱部位,努力实现“零距离”维权和“无盲
点”维权。全市有消协分会66个,两站联络点1431个,初步形成了横到边、纵到
底的消费维权网络。结合信息化发展的新形势,提出打造“数字消协”的理念,
通过电子政务建设提高基层消协工作层次,促进维权事业的发展。按照自查考核、
分级考核与抽查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分级、分批对分会和“两站”建设进行验收,
并根据组织建设、硬件配套等方面评出优秀、良好和一般三个等级。全市“一会
两站”达标率达100%,完成了省消协制定的“三年规划”目标。
国际消费者权益纪念日宣传活动 在“三一五”国际消费者权益纪念日宣传
活动中,市消协与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威海日
报社等在威海市人民广场联合举行威海市“三一五”宣传咨询服务活动和“消费
和谐”年主体宣传活动,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的相关领导,市商检、物价、
质监、卫生、法院等职能部门和部分文明诚信企业代表等参加了活动。全市各级
消协分别在159 处地点先后组织开展宣传咨询服务活动266次, 提供行业法律专
家咨询服务6200人次,提供消费者咨询服务7800人次。在活动期间,通过表彰威
海市消费维权十大贡献人物、举办“消协和谐”论坛、公布2006年十大消协维权
案例和消费警示等形式,在论坛、电视、广播等多种媒体上进行广泛宣传报道,
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以来的维权成果向全社会展示,进
一步提高了活动效果。
“消费和谐”年主题活动 在日常工作中,围绕“消费和谐”年主题,加强
对与消费者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用品的监督检查。各级消协组织密切配合各级工
商部门开展节日市场专项检查活动,向检查中发现问题的企业发劝谕函,劝谕其
进行整改。进一步发挥职能优势,助推消费品牌建设,全方位延伸消费维权工作,
结合“消费和谐”年主题活动,联合市工商局、威海日报社开展“2007威海消费
者满意品牌”评选和推介活动,积极寻求消费维权工作与企业品牌建设的最佳结
合点,有37家企业获得“2007威海消费者满意品牌”称号。《威海日报》、威海
电视台等多家媒体专门开辟专版、专栏、专题,进行广泛宣传。市消协还联合威
海广播电台在每周推出一期消费节目,在《威海晚报》开辟法制周刊“三一五”
专栏,在威海消费者信息网设立了消费维权网页、法律法规、消费警示、消费知
识、消协快讯等板块,宣传消费知识。
(孙明 苏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