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a0&A=11&rec=117&run=13

【概况】 2007年,全市经贸系统围绕重点项目、技术创新、骨干膨胀、节能降
耗、机电进出口、市场建设等重点工作,精心组织经济运行,努力化解各种困难
和问题,工业经济运行态势良好。到年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990家,
全部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59.51万人, 资产总计1835.2亿元。2007年,全市规模
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976.59亿元 (当年价格) , 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3524.39亿元,实现利税总额254.85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66.66亿元。

【工业投资平稳增长】 2007年,全市在建项目1075项,总投资747.6亿元,完
成投资435亿元,比上年增长23.9%。完工项目294项,完成投资109.5亿元。
组织实施百项重点工业投资项目计划 按照“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项目投资规模
大、产品技术含量高、辐射带动作用强”的要求,市经贸委筛选了百项重点工业
投资项目, 项目总投资345亿元,与人民银行威海支行联合向全市各金融机构推
介,促进金融机构和大项目企业双向对接。有60多个项目与金融机构达成贷款意
向或签订了贷款协议,到位贷款23亿元。百项重点工业投资项目全部开工建设,
完成投资131.2亿元。三角集团华盛轮胎项目完成投资14.5亿元,新增900万套半
钢和20万套全钢工程子午胎生产能力;威海船厂搬迁改造项目完成投资6亿元,3
万吨船台陆上工程和6万平方米的厂房已完工,并已在新厂址开工建设新船3艘;
华泰汽车集团投资4亿元的冲压车间完工,新增汽车产能2万辆;总投资12亿元的
东安黑豹10万辆乘用车项目,一期工程完成投资7亿元,新增汽车产能5万辆;千
吨级拓展纤维项目已基本完工, 预计2008年初投产;投资7亿元的威海经济技术
开发区蓝星集团玻璃生产线搬迁工程已启动;乳山富豪皮革搬迁扩建项目投产,
年产高档箱包2000万件。对市政府确定的20个“三区一园”市级重点工业项目,
市经贸委成立了市区重点工业项目推进领导小组,实行领导分包制,对每个项目
确定分包领导和调度责任人, 全程跟踪调度服务, 加快了项目建设进程。20个
“三区一园”重点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当年完成投资35.3亿元。
加大外引内联工作力度 通过靠大联强,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多方筹措项目
建设资金。威海船厂与中远船务集团签订了合资合作框架协议书;与济钢集团合
作成立了威海济钢启跃船材有限公司,总投资6.88亿元,一期工程已竣工投产,
实现销售收入4.5亿元。 威高集团与美国最大医疗器械生产商美敦力公司达成合
资合作,筹措资金17.6亿港元。海达船厂与百步亭集团的合作也进展顺利。
城区企业“退二进三”搬迁改造工作 按照城市规划和工业布局的整体要求,市
经贸委积极引导企业充分利用“退二进三”政策,加快“退城进区”步伐。经市
项目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批准, 为蓝星集团、银洁绣品等8家企业落实了“退二进
三”相关优惠政策,加快了企业搬迁改造的步伐。至年底,全市有28家城区企业
实施了“退二进三”搬迁改造工程,项目总投资91.6亿元,累计完成投资47.7亿
元。
加强技术改造项目服务管理和政策资金争取 认真执行国家、省产业政策,
做好全市工业投资的宏观指导和协调服务,引导企业用足用好技术改造项目进口
设备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国产设备投资抵扣企业新增所得税等优惠政策。
全年办理国产设备抵扣所得税项目36项,为企业抵免新增企业所得税4.79亿元,
办理进口设备免税项目35项,为企业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1.32亿元。
积极争取省重点产品结构调整专项资金,为百圣源集团、威海船厂等企业争取扶
持资金5000万元。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 2007年,全市完成技术开发项目1062项,其中省级
以上立项219项,新产品实现销售收入占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达到28.6%。
积极推进企业技术中心建设 在全市工业企业中广泛开展“创新企业”活动,积
极推荐申报国家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组织认定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引导建立县
级企业技术中心,努力构建国家、省、市、县四级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经积极争
取,广泰空港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被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海王旋流器有限
公司、海马集团、荣成华泰汽车、乳山力久电机4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技术中心。
成山集团、威高集团、威力工具技术中心被列入山东省百家重点技术中心名单。
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的建设步伐加快,有14家企业被认定为威海市第七批企业技术
中心。全市拥有市级以上技术中心91家,其中国家级5家、省级27家、市级59家。
大力推进产学研联合 针对产学研活动的新特点,组织企业参加各类专题性产学
研展洽会,引进最新的技术研究成果,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组织近百家企业参
加了2007年山东省产学研展洽会, 达成合同、协议(意向)53项,总金额4.8亿
元,其中技术转让、技术服务费4300万元。组织华东数控等10家装备制造业企业
参加制博会;组织有关企业参加山东省产学研小分队分赴云南、浙江等地走访大
专院校,进行难题对接。为进一步加强和清华大学的合作,市政府与清华大学研
究生院续签了共建研究生社会实践威海基地协议书, 接收9名清华博士生到威海
实习。
抓好百项重点技术创新项目计划的组织实施 加大技术开发投入,大力实施
“百项重点技术创新项目计划”,开发了一系列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的新产品。
威海广泰开发的WG100PQ3型航空地面电源,填补国内外空白,各项技术指标达到
国际领先水平;威高集团开发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金属锁定接骨板系统、北洋
集团开发的RFID打印机研发等一批新产品达到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
宣传和落实各级技术创新扶持政策 利用技术创新网络平台,将各级关于支
持技术创新的政策、办法汇总成册,通过网络、培训班、研讨会的方式广泛宣传。
配合省经贸委组织企业技术创新工作人员参加各类政策、技能、项目申报、材料
编写等专项培训10余次, 参加人员300多人次,对企业了解政策、用好用足政策
起到极大促进作用。 经积极推荐争取,成山集团、威高集团、威力工具3家企业
技术中心获得省专项扶持资金400万元;为双轮“ZY系列井下直线往复潜油(水)
泵” 、海大塑胶“氯化聚乙稀弹性体”2个项目争取省产业技术研发专项资金40
万元。全市2007年度节能减排及技术创新资金1600万元已拨付99家项目承担单位。

【品牌建设成效显著】 引导企业开展品牌经营,放大品牌效应, 着力培养自己
的民族品牌,培养有自主知识产权、有综合竞争力的知名品牌。做好落实品牌奖
励政策的有关工作,协调财政、税务部门对符合奖励范围的企业缴税情况进行调
查, 确定了最终奖励企业名单,对市财政负担的380万元资金,一次性完全拨付
给企业。2007年,全市新增3个中国名牌产品、2件中国驰名商标、18个山东名牌
产品、 11件山东著名商标和4个山东服务名牌。全市拥有中国名牌产品19个、中
国驰名商标9件、山东名牌产品91个、山东著名商标68件。

【节能降耗工作成效显现】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的原则,大力发展资源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一是抓试点工作。威海市、威海经
济技术开发区和全市14家企业分别被省政府列入山东省重点培育的循环经济城市、
循环经济园区和循环经济企业。为切实推动威海市的循环经济发展,搞好试点示
范,委托哈工大(威海)编制了《威海市循环经济城市实施方案》,并指导威海
经济技术开发区和14家企业编制了循环经济实施方案,这些方案已通过省专家论
证验收。二是抓清洁生产。已有24家企业完成了清洁生产审核。三是抓资源综合
利用。全市有59家企业被认定为省、市级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年综合利用固体废
弃物150万吨。
加强重点节能工程建设 围绕“十大节能工程”和山东省三个“节能100项”,
选择技术水平高、节能效果好的项目给予重点扶持。全年争取国家和省无偿拨款
资金5074万元。其中,蓝星玻璃综合利用废旧塑料生产塑木包装材料、三角集团
硫化工艺余热利用列入了国家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项目, 争取国家预算内投资
720万元; 为威海船厂等6家企业争取山东省节能节水专项资金970万元;东山宾
馆等12家企业被列入山东省太阳能集热系统财政补贴资金项目计划,可获奖励资
金1108万元; 山东华力电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被列入2007年山东省重
大节能技术产业化奖励项目,争取奖励资金650万元;成山集团等5家企业被列入
国家2007年节能技术改造财政奖励项目计划, 可获奖励资金1526万元;5家企业
获得省节能奖,其中2家企业获得优秀节能奖10万元;新力热电循环水采暖节能、
威海船厂供电系统节能改造等3个项目被列入省重大节能示范项目。 认真做好节
能灯推广工作,全市推广节能灯28.5万只。
抓好节能降耗管理 建立了节能指标、考核体系。落实了能耗公报制度,每
半年通报一次万元GDP能耗情况,每季度通报一次重点企业节能情况。按照市委、
市政府的部署,落实目标责任制考核。加强了执法检查, 对41家重点用能企业进
行了能源审计。加大节能监察工作力度,组织了两次全市范围内的督导检查,完
成了对重点用能企业的专项节能监察,并对不合格的企业下发了限期整改通知书。
淘汰落后生产能力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产业政策,组织开展了对水泥、钢铁、造
纸、酒精、味精等行业落后产能的调查,重点淘汰水泥立窑产能,按照国家、省
统一部署,市政府下发了《威海市淘汰落后水泥产能的意见》。另外,还制定了
小火电机组、小锅炉关停计划。

【机电产品进出口平衡增长】 2007年,全市完成机电产品进出口总额52.5亿美
元,比上年增长11.5%。其中,出口32.7亿美元,增长13%,占全市外贸出口的比重
为47%;进口19.8亿美元,增长8.8%,占全市外贸进口的比重为49.7%。
创新服务形式 一是建立全市重点进出口企业联系制度。重点抓好对被列入
国家汽车目录的9家汽车生产及零配件企业、 被列入山东省30家机电产品出口重
点企业、 22家以进促出重点企业和出口过500万美元以上企业的重点调度和协调
服务,培育一批机电产品出口大户。二是建立重大政策通报制度。对国家出台的
新政策及法规,积极进行宣传,编制了《机电产品进口管理服务指南手册》,使
企业了解和掌握国家政策。三是建立机电产品进出口情况交流制度。定期召开机
电产品进出口工作交流会,宣传推广先进市(区)的典型经验,促进全市机电工
作健康发展。
抓好“以进促出”工作 抓住当前人民币升值和商务部自2007年4月1日起取
消338个税目进口许可证的有利时机, 鼓励企业以“大进”促“大出”,扩大先
进技术和先进设备的进口,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和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审批效率,
年内为印刷机械等58家机电进口企业办理网上进口申报注册手续,为企业争取机
电产品进口额度2.47亿美元。
积极争取机电产品进出口扶持政策 根据商务部和省机电办的统一部署,对
2004年度以来全市所有享受国家机电产品技改专项贴息项目执行情况进行调度,
黄海造船厂2个机电产品出口技改贴息项目通过国家审计组的检查验收。 为华力
电机等3家企业争取国家优化机电产品进出口结构资金拨款170万元。筛选了33家
企业申报2007年度机电产品进口贴息资金项目,累计进口额达6200万美元,可争
取专项贴息资金2000万元。新北洋公司的薄膜热打印头出口产品研发资金项目通
过验收,扶持资金已全部到位。

【加大市场开拓力度】 按照省、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组织企业开展了一系列
国内行业招商和经贸洽谈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承办威海(哈尔滨) 经贸合作洽谈会 6月14~19日,第十八届中国哈尔滨
经贸洽谈会暨威海(哈尔滨)经贸合作洽谈会在哈尔滨举行。哈洽会期间,威海
市经贸代表团组织开展了产业推介、名优产品展销、对口经贸洽谈等系列活动。
本次洽谈会, 全市组织30多家企业100多人参加,累计达成合同、协议和意向24
个,达成贸易合同意向9.6亿元,与10余家经销客户建立产品代理关系。
承办第四届国际人居节暨威海国际新型建筑装饰材料博览会 接到承办博览
会的任务后,市经贸委高度重视,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进行了具体分工,确
保责任落实到人。中国建材工业协会和中国建筑装饰装修材料协会冠名作为主办
方,提高了博览会的档次。加大宣传力度,《中国装饰报》、《齐鲁晚报》等10
家省内外媒体进行了宣传报道。实行分组招展,即分省外、省内和市内组3个组,
有国内外150多家企业报名参展,达成协议、合同销售额1亿多元,直接成交1000
多万元。
举办建市20周年(工业)成就展 按照威海市举办建市20周年成就展的统一
部署,为做好工业展区的组织工作,市经贸委成立了成就展筹备工作领导小组,
聘请了专业展览公司进行设计。展览采用多媒体手法,文字、图片、图表与实物、
模型相结合的方式,展示建市20年来工业发展的主要成就,受到广泛好评。
另外,还组织企业参加了第十一届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2007中国
食品博览会、第十四届天津国际商品交易会、2007中国民族商品交易会、首届中
国国际汽车零部件博览会、中国(大连)国际服装纺织品博览会、第十三届鲁台
经贸洽谈会、2007(国际)糖酒副食品交易会暨酒文化博览会等一系列展销展览
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搞好经济运行组织与协调】 搞好经济运行的组织和行业管理 起草了《2007
年工业经济运行调控指导意见》,修改完善了《关于实施百企登峰攻坚计划的意
见》,对实施“登峰攻坚”计划重点企业制定了发展规划,建立了百企“登峰”
企业直报制度和重要生产要素监测制度,在企业生产、市场供求、能源原材料供
应、价格变化等方面设立监测点,密切关注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对重点区域、重
点行业、重点产品、重点企业的影响,做好跟踪监测。进一步做好行业管理工作。
补充调整了轻工、纺织、机械、化工、建材等重点行业的“十一五”发展规划,
重新编制了船舶、汽车零部件、重化工、食品医药、海洋工业等行业的发展规划。
配合市安监部门,抓好市直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协助市安监局对市直40多家企
业进行安全生产大检查。抓好禁化武工作,做好国家禁化武办新版数据采集系统
的应用培训及数据采集、填报工作。
抓好电力安全稳定运行和煤电运供应保障 制定了《威海市2007年有序用电
实施方案》,对迎峰度夏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确保迎峰度夏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部署了全市电工进网作业持证上岗工作,制定了《威海市进网作业电工持证上岗
工作实施方案》。加强地方电厂发电量管理。在全省发电装机容量大幅增加、平
均发电利用小时急剧下降的情况下,积极赴省经贸委、省电力集团汇报争取,帮
助华能威海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新增发电量计划5亿千瓦小时, 增加企业收益1.18
亿元;威海热电厂新增发电量计划7000万千瓦小时。协调华能威海发电有限责任
公司与威海博通热电公司做好发电量替代工作,替代电量9000万千瓦小时。同时,
抓好电力、煤炭的调度,实行“煤电油市场动态”周报制度;协调电力运行负荷,
做好电力保障,在电力负荷大幅上升的情况下,保证了电网、电厂安全稳定运行。
做好电力安全管理。认真落实《威海市电力设施保护办法》和《用户配电室管理
办法》,组织开展了对电厂生产、煤电运供应及厂用电接带负荷等方面进行检查,
并对地方电厂热电联产机组进行了在线监测和审核。
做好成品油市场监管与供应保障 组织各市(区)成品油市场管理工作人员
和成品油经营企业认真学习贯彻实施《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成品油经营企
业指引手册》等法规,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企业自觉依法诚信经营的意识。做
好成品油市场的监管工作。按照国家新的《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的要求,对全
市438家成品油经营企业进行了年检。 为16家企业办理了新、迁建加油站预核准
手续,为28家企业办理了成品油零售经营批准证书的变更手续。做好成品油市场
监测与供应保障工作。由于国际原油价格持续大幅上涨,国内成品油市场特别是
柴油供应出现大面积短缺。为此,市经贸委多次协调成品油经营企业按照保公用
事业、保重点工程的要求,积极争取资源计划,加强油品外采,最大限度地增加
市场供给,缓解了市场供应紧张的矛盾,成品油供应基本稳定。同时,加大对成
品油市场的监测分析力度,实行成品油市场供应情况日报制度,随时掌控成品油
市场动态,为领导决策提供资料。
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按照《2007年全省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
要点》,制定了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明确了整顿规范工作目标和重点。与工商、
公安、质监、卫生、药监、烟草、建设、盐业等部门积极协调配合,对重点领域
进行了整治,进一步净化了市场环境。集中开展了生猪屠宰加工行业专项整治和
肉品质量安全整治行动。 启动了生活必需品市场信息日报送制度,针对4月份以
来部分副食品价格涨幅较大的情况,加大对肉、菜等主要副食品的供应和调控力
度,没有出现断档、脱销的现象,确保了市场平稳运行。规范完善了煤炭、拍卖、
二手车等市场监管,维护了市场流通秩序。

【加强企业党建工作和机关建设】 加强基层党建工作 按照“质量建党、开放
建党、科学建党”的要求,在市直经贸系统内不断完善工作制度,加强目标考核,
指导基层党组织扎实开展党建工作。深入学习贯彻中共十七大精神,通过开展专
家讲座、知识竞赛、心得体会交流、理论骨干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增强学习效果。
不断推进“人才强企”战略,做好建市20周年威海功臣推荐初评工作。进一步加
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积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纪委关于严格禁止利用职务上的
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若干规定》和全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制定
了《关于落实全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的实施方案》,明确了责任分
工,确保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到位。积极参加全国文明城市创建,通过开展
荣辱观教育、文艺汇演等活动,提高了市直工业系统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积极参
与“慈善月”活动,市直工业系统认捐慈善基金近2亿元,职工捐款60万元。
做好市直经贸系统稳定工作 深入开展“平安企业”创建活动,严格执行国
家用工制度,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健康和谐发展。加强对企业社会矛
盾调解组织的指导和管理,制定社会矛盾调处制度,使其规范化运作, 畅通民意
反映渠道,将大量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解决了原市地毯二厂17名内退职工历史
遗留问题、威海市锦昌染织公司拖欠职工的“三金”及内退工资问题等,与有关
部门共同处理了市网丝厂100余名职工、 三角集团60余名退休职工上访事件。
2007年, 受理群众来信来访144件(起)314人次,其中来信13件,来访91起261
人次,处理市长热线及市长信箱转来的信访事项40项。
积极推进和谐机关建设 开展创建和谐机关活动,坚持以人为本,优化服务
流程,实现机关建设上档升级,编印了《发展·责任·和谐——建设和谐机关手
册》,在机关工作人员中不断进行和谐文化渗入,提高大家用和谐理念指导实践
的自觉性,市经贸委被评为机关文化建设先进单位。按照“企业创造财富,政府
营造环境”的要求,进一步转变作风,切实加强和改进服务。围绕经济发展的热
点、难点问题,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全年撰写调研报告近50篇, 其中在《中国
经贸导刊》 、 《威海通讯》、《威海发展研究》等市级以上刊物上刊登21篇,
《威海市船舶制造业发展研究》获威海市第十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于晓 杨启玉 原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