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a0&A=10&rec=96&run=13

【概况】 2006年末,全市农机总动力378万千瓦,农机固定资产总值21.84亿元,
农用拖拉机20.06万台,各种配套机具35.21万台(套),平均每公顷耕地占有农
机动力23.1千瓦、拖拉机1.22台,综合农机化水平达到84%,其中机耕98%、机播
87%、机收77%。小麦生产基本实现全过程机械化,并已向复式、联合等高层次机
械化作业方向发展; 花生生产机械化程度大幅度提高,机播、机收和机械摘果机
械化水平分别达到70.2%、76.5%和54.0%,机械化作业水平提升到58.8%; 玉米生
产初步实现了播种机械化,全年完成玉米机播4.90万公顷,占总播种面积的80.5
%,玉米机收水平提高到了15.1%,首次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地下块茎作物,如马
铃薯、大姜、药材方面的机械推广,也收到了显著成效;植保、脱粒、农田排灌、
农业运输、农副产品加工等环节基本实现了机械化。

【农机购置补贴】 2006年,全市争取到各级财政补贴270万元。其中,中央财
政补贴资金30万元, 省财政补贴资金60万元, 市财政补贴资金100万元, 各市
(区)配套资金80万元。为确保成效,市农机局首先在示范引导上下功夫,为农
户探索出良好的模式。 3月初,组织了20余家农机生产和经营厂家的50多名科技
人员、20多台(套)农业机械,开展了历时8天,途经8个镇的“农机送科技下乡”
活动,接受群众咨询4000人次,发放宣传材料5万份,参加活动的农民达3万人。
其次是加强了宣传和监管力度。通过电视、报纸等媒体,采取赶大集、发放明白
纸等方式,及时向农民宣传农机购置补贴相关政策,设立了监督和咨询电话,保
证了补贴工作的有序开展。注重后期培训工作。邀请生产企业技术人员对新购机
具的机手进行理论与操作技能的培训,保证财政补贴机具在促进农民增收、加快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应有作用。通过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引导,2006年全
市新增各类新机具1.1万台(套)。

【农业机械管理】 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山东省
农业机械管理条例》和《山东省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
从行政执法、服务行为规范化建设等方面入手,在全系统内开展农机队伍规范化
建设活动,农机管理工作向源头延伸。具体工作中,一是实行指标考核,制定了
《农机执法和安全生产千分考核办法》,下达职业技能鉴定指标,将能量化的指
标全部实行了量化。二是加强年度检验工作,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拖拉机集中检
验工作,并以年度检验为契机,深入开展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农业机械综合整
治活动,安全生产形式进一步好转。年内全市核、换发拖拉机牌照1.18万副,新
训驾驶员5360人。三是进一步规范农机修配管理,在对全市农机销售、维修行业
进行合法经营、提高维修服务质量再教育的同时,对无证的配件销售维修点依法
进行再理顺,发出《限期整改通知书》,要求其参加培训,取得从业“资格证”、
“技术合格证”。全市检审农机修配网点700个,发放农机职业资格证书100个。

【农机跨区作业】 本着早动手、早准备、争主动的原则,市农机局认真组织农
机跨区作业。一是组织开展农机春耕跨区作业。春节刚过,就组织农机技术人员
对全市农机具进行检修, 组织引导农民开展春耕跨市(区)作业。全市有100多
台拖拉机参与了春耕跨市(区) 作业,完成机耕面积1.4万公顷。二是组织“三
夏” 跨区作业。3月,组织各市(区)农机局相关人员赴江苏、安徽和山东西部
等地区实地考察, 洽谈“三夏”跨区作业有关事宜,签订接派机协议。4月下旬
召开了全市“三夏”跨区作业协调会,研究部署跨区作业具体工作,组织精干力
量,深入生产一线,为到威海收割小麦的机手提供咨询服务,对散机进行编队分
流。“三夏”期间,全市外派联合收割机1800余台,引进小麦联合收割机2000余
台, 实现机收面积8.03万公顷,占总收获面积的97%,其中,联合机收8.01万公
顷,占机收面积的99.7%。麦收结束后,市农机局又组织200余台机械开展了夏耕、
夏播等农机生产作业,着重加强了玉米和花生生产机械的作业组织工作,全市完
成玉米机播4.90万公顷,完成花生机播4.67万公顷。三是组织“三秋”农机生产。
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为契机,加大了玉米收获机械的推广,鼓励、引导农机户、
农机大户及各市(区)农机部门组建跨区机收作业队,并聘请玉米联合收获机生
产厂家的技术人员,对机手进行玉米收获机械的安装、操作、维修培训,提高操
驾人员的操作技术、服务意识和作业水平。依托示范基地、示范点和农机大户,
层层召开现场会,让农民群众亲身感受玉米联合收获机的优越性和先进性,提高
其用机的积极性,提升玉米机收机械化水平。年内,全市完成玉米机收9180公顷。
四是抓好冬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针对严重旱情,市农机部门认真组织, 合理调
度,努力发挥各类农业机械的作用,对受旱较重的麦田保墒增温。同时,利用冬闲
时机, 组织各类农业机械积极参加冬季农田基本建设。全市全年组织3500余台农
业机械参加各类跨区作业, 实现跨区作业收入5200万元, 完成农机服务总收入
15.08亿元。

【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 2006年,市农机管理部门把玉米生产机械化和保护性
耕作作为农机化工作的重点,确定了“玉米机收是前提,机械化秸秆还田是基础,
保护性耕作是重点”的思路,将保护性耕作技术以明白纸的形式印发,并通过新
闻媒体和农机化网站发布,全面推广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结合科技
下乡和科技入户行动,组织农机科技人员进村入户,宣传实施秸秆还田保护性耕
作的意义、效果和有关政策,帮助农民搞好机具调试,掌握操作要领,加大示范
推广的力度。 市农机局于9月12日组织技术人员对全市农机系统中层以上干部和
部分业务骨干60多人进行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培训。各市(区)也相继举办了
培训班,重点对乡村干部和农民进行保护性耕作知识培训,全市举办各类培训班
6期, 培训人员1000人次。根据自然条件、耕作模式和机手的接受能力,在全市
成立了8个较为典型的具有一定辐射示范作用的保护性耕作示范基地, 培育出一
批科技示范带头户,推动了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机械化的快速发展。以农机购置
补贴为契机,加大了政策扶持力度,将免耕播种机、深松机等保护性耕作机械列
为购机补贴的重点,优先报名,优先补贴,调动了农民的购机积极性,保护性耕
作机械由上年的1台猛增到87台, 全年完成作业面积1.81万公顷, 实现作业收入
1000万元,实施小麦免耕播种面积40公顷,是上年的85倍,为农民增收节支60多
万元。

【示范服务基地建设】 市农机局着力加强了基地建设,尤其是狠抓了玉米机械
化生产试验示范基地和保护性耕作机械化试验示范基地等的建设。在农机购置补
贴资金的分配上,优先考虑保护性耕作机械化试验示范基地的建设, 充分发挥示
范基地试验推广阵地、示范辐射中心和成果转化平台的作用,率先运用一些急需
推广,对农业生产确实有利,而农民尚没有接受的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真正做
到了“做给农民看,领着农民干”。年内,全市建立各类农机化试验示范基地15
个。

【农机“三村”建设】 2006年,市农机局在总结往年“三村”建设经验的基础
上,以农机安全为主题,以实施农机化创新示范工程为重点,以开展农机跨区作
业为载体,加大了“三村”建设工作力度,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三村”创建工作
的新模式,努力扩大“三村”建设成果。工作中充分发挥镇农机管理站和村级农
机管理员的作用,深入开展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农业机械综合整治活动,积极
引进和推广适合于威海地域特色、生产特色的农业生产机械,增加农业科技含量,
以科技促发展, 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增加农民收入。年内,
全市创建“农机安全镇” 4个,市级“农机安全村”36个,“农机致富模范村”
17个,“农机科技推广示范村”8个。

【农机化学校建设】 市农机局把加强农机化学校建设, 抓好农民培训作为一项
重要任务来抓。一是抓好制度建设。各市(区)农机化学校和农机培训机构都严
格根据鲁农机科字〔2004〕28号文件要求开展工作,各种登记材料及学员学籍档
案齐备。二是抓好教师队伍建设。上岗的理论教员和教练员都分别持有“农机校
教师岗位培训合格证书”或“拖拉机教练员派教证”,市农机局每年对两证进行
严格审核,确保教师队伍素质,提高培训质量。三是抓好衔接协调工作。凡是到
农机监理机关审领驾驶证的,必须经培训合格后持“农机技术培训结业证书”和
“拖拉机驾驶培训记录”办理,否则不予受理,有效地杜绝虚领、假领和不培训
就领证等严重违规行为。在山东省统一组织的农机化学校评估检查中, 威海市的
四所农机化学校全部通过验收。其中, 乳山市农机化学校被评为山东省农机规范
化示范学校,荣成市农机化学校、文登市农机化学校、环翠区农机化学校均被评
为山东省规范化学校。
(王忠太)
责任编辑 李洪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