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体系建设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a0&A=1&rec=81&run=13

  1997年,威海市在加强生产要素市场建设,加快商品流通体制改革上取得了新
的进展。
  商品市场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各类商品市场从经营规模、市场覆盖、辐射能力
等方面都在不断扩大,上了一个新档次。积极培育和发展金融市场。强化金融监管,
努力拓宽融资渠道,增加存贷款额。进一步完善证券市场,利用股票、债券等方式
直接融资。劳动力、人才、科技市场建设加快。人才市场实现了与省计算机信息联
网,与全省各地市实现了人才信息资源共享。不断规范市场行为,积极做好开办人
才市场、企业经营者人才市场和大中专毕业生人才市场的准备工作。各职业介绍机
构在强化硬件建设的同时,都普遍建立了劳动力供求信息收集、发布制度等,增强
服务意识,实现了职业介绍、培训、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合同签证等“一条龙”
服务,充分发挥了调剂安置功能。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逐步规范,信息市场初步建
立。流通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全市流通领域改革新发展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企业
9家,累计46家,改制面达70%,股本总额达2936万元。以抽本承租为重点的小企
业、小门店改革取得了新突破,由上年的815个增加到2200个,占小企业、小门店
总数的90%以上,抽回本金3908万元,收取租金3695万元。大力推行了总经销、总
代理和连锁经营等现代流通方式。全市实行总经销、总代理的企业达260家,发展
连锁超市281处,分别比上年增加了15家和50处。建立了肉菜配送中心,加强了生
猪定点屠宰管理,保证了市民生活的需求。

               商品市场
  1997年末,威海市商业网点总数发展到34057个,比上年增长6.23%。其中,
营业面积5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商场15个,增加2个。全市最大的商场威海华联商
厦二期工程建设完工,新增营业面积2.5万平方米,总面积达到4.37万平方米,全
年完成销售额2.65亿元,实现利润2021万元,分别增长8.5%和4.4%,规模和效益
均列全省同行业前列。全市发展连锁超市281处,增加50处。各类商品交易市场210
处,增加3处,其中专业批发市场29处,增加10处;市场成交额30.6亿元,增长15
.56%,其中文登市贸易市场等3处市场成交额超过1亿元。
  年内,以专业批发市场建设为重点,突出抓了威海农用汽车中心批发市场、威
海市果品批发市场、威海旧货调剂市场的建设。其中,汽车市场和旧货市场被国内
贸易部分别确定为“国家级农用汽车中心批发市场”和“全国旧货调剂试点市场”。
威海汽车交易市场由威海市物资总公司所属机电公司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合作建设,
工程占地2.67万平方米,已完工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威海市果品批发市场由威海
市供销社负责建设,新建市场大棚1700平方米,并利用原供销社国贸公司的冷风库
等设施。威海旧货交易市场由威海市供销社再生资源公司负责建设。3处市场年内
都开始了试营业。确定市区只建1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将原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向
东西两面扩展(已完成盖河工程),按照封闭型、正规化,集交易、储藏、加工、出
口为一体,综合服务功能强的目标发展,使之起到市区蔬菜供应枢纽作用。
  市区市场退路进厅建设取得新进展。由威海市纺织工业集团公司建设的威海大
世界市场,设计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一期工程1.6万平方米建成营业,原占用马
路建设的光明路农贸市场和体育路工贸市场退路进厅,还路于城市交通。
  市区企业围绕结构调整,积极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人民商场利用后院闲置场
地,投入少量资金建设了和平路市场;市土产公司在原仓库院内建设了西北山农贸
市场,为西北山小区居民生活提供了便利;市木材公司在院内建起了装饰材料市场;
市外轮供应公司把友谊商场改造成友谊韩国商品市场,吸引个体工商户进场经营,
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全市仍缺乏大型批发交易市场,全部市场平均成交额较低,仅有1457万元,过
亿元的市场仅3处,需要集中力量培育具备相当规模和辐射带动力的大型批发市场。

               金融市场
  积极拓展金融市场。在加快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制的基础上,合理调整金融
机构布局,积极引导、督促各金融机构大力筹措、合理运用各种资金,努力优化金
融环境。截至1997年底,全市各类金融机构达803家,全年发放短期融通资金74.89
亿元,发放贴现贷款4.11亿元,发放再贴现贷款2.17亿元,信贷投向和投量得到较
好控制。同时,发展和完善了外汇市场,积极为三资企业融通资金,有力地增强了
合资企业的后劲。证券市场已形成本地证券交易报价系统与青岛证券报价系统和经
营异地股票业务的深、沪证券经营机构联网的格局,二级市场初具规模。在不断强
化监管措施,保证证券市场规范发展的基础上,1997年有8家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权
证上柜交易,使上柜交易权证只数达12家,权证交易额达13.7亿元。1997年新增深、
沪两市股民16246户,累计达到26200户,完成股票交易额达66.5亿元,比上年增长
121%。

               人才市场
  人才调查  1997年,发放调查问卷1400份,召开不同行业和层次的各类座谈
会23次,听取了240个部门、企事业单位的30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和负责人的意见和
建议,摸清了全市科技队伍基本情况和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围绕人才引进和非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分配工作,对市直属企事业单位进行了2次
专业技术人员、大中专毕业生、硕士以上研究生和留学回国人员需求情况调查,编
制出各种人才需求情况统计表,拟定了详细的人才引进计划。
  人才引进招聘  人才引进注意提高层次,保证质量,重点引进紧缺的较高层
次专业人才。先后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大众日报》、《齐鲁晚报》
等新闻媒体发布招聘启事,组团到北京、上海、济南等地招聘人才。全年调入引进
各类专业技术人才889名,其中具有中高级职称的463名,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807
名。审批各类人才招聘启事62份,其中在省级以上新闻媒体刊登12份。全市先后有
116个单位到人才市场招聘人才,有1092人进入市场自主择业,达成聘用意向311人。
  人事代理  各级人才服务机构与368个单位签订了人事代理协议,管理流动
人员档案4562份,为1400多人代办了职称评聘、转正定级、档案工资调整等手续。

               劳动力市场
  1997年,各级劳动部门以完善国家政策指导下的市场就业制度,充分发挥市场
机制在劳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为目标,切实加强了对劳动力市场的统筹规划
和管理。在强化劳动部门职业介绍机构主体作用的同时,鼓励社会团体和个人兴办
职业介绍机构。截至年末,全市有劳动部门开办的职业介绍机构7个,乡镇劳动管
理服务站57个,民办职业介绍机构7家,且运行健康。连接城乡、覆盖全市的职业
介绍网络初步形成,市场机制在劳动力资源配置中发挥着主渠道作用。1997年,全
市劳动部门职业介绍机构共办理求职登记16176人次,11897名劳动力通过市场竞争
实现了就业;共接收失业职工2615人,其中1202人实现再就业,有下岗职工10250
人,6150人得到分流安置。全市劳动部门新增劳动就业服务企业10家,安置失业下
岗职工1177人。出台了《威海市城镇用人单位招用农村劳动力实行按工作岗位(工
种)分类管理的意见》,加强了进城务工农村劳动力的证、卡管理,为跨区域就业
的34292名农村劳动力发放了《就业证》,有效地控制了进城务工人员的流速和流
量。

               技术市场
  1997年底,全市技术贸易机构发展到169家,从业人员2840人,其中,科技人
员占66%。技术市场网点遍布城乡,全年签订技术合同339项(技术开发合同105项、
技术转让合同83项、技术咨询合同35项、技术服务合同116项),技术合同金额2906.
37万元。其中技术交易额2703.87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了1.21、1.31、1.45倍。(
详见《科学技术·技术市场》)

              房地产市场
  1997年,在全国房地产市场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保持了良好的发育势头。全
市办理房地产转让总额10亿多元,其中中心城市办理房地产转让额6亿元,办理租
赁总额4000多万元,抵押登记总额4.4亿元。威海市房地产交易市场成立于1994年,
总投资900多万元,总面积2800平方米,内设46个摊位,配备了电脑多媒体网络信
息系统、广告制作系统和电子大屏幕,从房源信息储存、检索到房地产行情展示、
广告制发、交易过户、费用结算全部实行微机操作。在房地产转让的基础上,又相
继开展了房地产预售、外销、抵押、拍卖等新业务,促进了全市房地产交易市场的
繁荣。

               土地市场
  1997年,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不断加大土地使用制度改革
的力度,推动了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促进了城乡统一土地市场的发育
和规范运行。
  强化政府垄断、统管土地职能,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  对新增国家建设
用地,除按法律规定允许划拨的项目用地外,全部实行有偿使用。年内,全市对新
增用地办理出让手续525宗,面积400公顷;对集体非农业建设用地,继续采取“转
权让利,有偿使用”的做法,办理出让手续191宗,面积187公顷,让利给镇、村集
体或企业金额3280万元。同时,进一步强化了政府垄断、统管城乡土地的职能。对
国家、集体建设用地,一律按规定由土地所在市人民政府按权限审批和出让,由政
府土地管理部门办理用地手续,并做到“五不批”,即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不批;
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建设规划,未纳入土地利用计划的不批;没有用地
计划指标的不批;不落实资金的不批;不符合节约用地、保护耕地原则的不批。
  扩大土地使用权有偿使用范围,引进市场机制,积极培育和发展土地市场  
一是对存量行政划拨土地使用权发生转让、改变用途、翻新改造等经营行为全部纳
入规范的有偿使用管理轨道。全年共为行政划拨土地流转办理出让手续40宗,面积
82公顷,补交地租502万元。二是以企业改革为契机,进一步强化土地资产管理。
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强改制企业土地资产管理的试行意见》,根据企业改制的不
同类型和土地使用权的权属类别,主要采取出租、出让、作价入股等土地资产处置
方式。为了推动企业改制,减少或消除改制企业在起步阶段的实际困难,市政府在
土地出让金、租金等方面制定了具体优惠政策:对改制企业在改制时资不抵债的挂
帐部分,可用上交政府的土地收益弥补;对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企业,土
地出让金一次性支付困难的,经政府批准后可在3年内分期付款;对国家以土地使
用权作价入股的企业,经营困难的,经政府批准后,可免交3年的红利或将3年的红
利转为国家股;对以租赁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企业,经营困难的,经政府批准,
前3-5年可按租金标准的60%交纳租金,特困企业经政府批准后可免交3-5年的租金。
年内,共为改制企业评估土地200宗,面积289公顷,并对14家改制企业的土地资产
依法进行了处置。三是探索供地方式改革,开展了新增用地年租制试点。为了解决
土地使用权出让中存在的企业受让土地使用权一次性支付几十年出让金与企业经济
承受能力低的矛盾和低价出让土地与政府土地要保值增值的矛盾,市土地局下发了
《关于开展新增用地年租制试点的意见》,在全市开展了国有土地使用权租赁制试
点。试点的范围主要是不以转让为目的的生产和经营性用地。从试点的情况看,实
行年租制不仅适应了大多数企业的经济承受能力,还能保证政府每年获得稳定的土
地收益,防止了土地资产流失。四是引进市场机制,开展土地使用招标、拍卖工作。
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长为组长,市土地局、市规划局、市计委、市财政局等部门领导
为成员的威海市国有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领导小组。1997年,在房地产市场疲软
的情况下,以小城镇商业、服务业用地作为招标、拍卖的突破口,在各市(区)进行
试点,取得明显成效。全市拍卖土地33宗,面积7320平方米,拍卖成交的最高地价
达到每平方米786元,比底价高出465元。五是加强地价管理,建立了土地评估机构,
完成了市区国有土地定级估价工作,制定了基准地价,强化了政府对地价的调控。
  以产权管理为核心,强化执法监督力度,规范土地市场  一是建立了土地交
易审查签证、登记制度,对土地使用权转让、出租、抵押,严格按照国家规定进行
审查签证和依法登记。市政府下发了《关于限期申请办理变更土地登记的通告》,
对未经审查签证、依法登记的土地使用权交易行为,依法严肃处理。二是强化执法
手段,搞好监督检查。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对1991年以来的非农业建
设用地进行了全面清查,对土地隐形市场进行了治理整顿,逐步建立了良好的土地
市场管理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