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阳县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90&A=7&rec=175&run=13

宁阳镇培植骨干企业
党委书记张瑞东 镇长胡胜利

1996年,宁阳镇围绕造纸和建筑建材业,实施重点培植。①光明造纸厂投资1100多万元,
进行黑液提取和中段污水处理工程,在保证企业生存的前提下,又投资2500万元,新上一条
1760长网26缸造纸生产线,年产中、高档纸8000吨,新增产值5000万元,实现利税800万元。
②以镇建筑公司为龙头,带动四关、邢庄等12处建筑公司、16处砖窑和运输、建材业发展。
镇党委、政府对该企业进行重点扶持,除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外,还帮助培训技术队伍、增添
施工设备、强化内部管理、协调外部关系。镇建筑公司工程市场发展到泰安、济南等地,全
年完成产值2200万元,实现利税100多万元。(组稿人陈连弟)

磁窑镇被评为全省小城镇建设示范镇
党委书记伍令基 镇长李昌元
年内,磁窑镇充分发挥交通发达,工业聚集的优势,把加快城镇建设作为振兴全镇经济
的工作重点,邀请市建筑设计院专家,编制完善了城镇新一轮整体规划,将发展城镇建设标
准与磁窑本地实际融为一体,确定了“四区三带三基地”的布局,四区即:住宅小区、魁星
文化娱乐园区、 工业小区、旅游渡假区;三带是:104国道两旁各50米宽的商业开发带、府
前街和车站街两旁各50米宽的商业及文化开发带;三基地是:化工基地、铸造加工基地和货
场集散基地。 按规划要求,1996年筹资300万元,开通并硬化长1230米、宽50米的矩平路,
长980米、 宽30米的太平路,实现府前街、车站街、文化路的硬化、绿化、美化达标;完成
生姜、花生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商城面积达到2平方公里,同时加大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建成110千伏双回路专用输电系统, 开通容量3000门的程控电话交换机,建成自来水公司,
实现城镇统一供水。该镇年内被评为全省小城镇建设示范镇。(组稿人 王建军)

泗店镇积极发展粮食生产
党委书记徐兴虎 镇长张文友

年内,泗店镇在发展粮食生产中,一是实行了“六统一”,即:统一良种、统一包衣、
统一耕耙、统一种植规格、统一播种、统一浇水和管理。二是全面推广了立体栽培、科学化
种植和精播半精播技术。三是依据土壤养分含量,实施了最佳配方施肥方案,指导农民科学
种田。年末,全镇粮食面积达4453.89公顷,总产量3.29万吨,总产量比上年增长2.9%。(组
稿人 王腾华)

东疏镇成为宁阳县养猪基地
党委书记张桂香 镇长纪维瑞

年内,东疏镇充分发挥土地肥沃、饲草饲料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发展规模养猪。一是
镇党委、 政府制订优惠政策:建1处万头养猪场,镇里提供贷款30万元,奖金2000元,并提
供技术,帮助销售;建百头以上养猪场,提供贷款1万元,奖金200元,并安排场地,帮助建
圈, 减免10个义务工。年底,全镇万头养猪场达到3处,百头以上的养猪大户16个,全镇猪
饲养量达到5.8万头, 畜牧业产值3800万元,人均收入1100元。二是培植养猪加工企业,投
资300多万元,新建饲养、屠宰、加工、运销于一体的综合加工厂1处。生猪运销广东、广西、
江苏等地。该镇被宁阳县委、县政府定为养猪基地。(组稿人 崔克朴)

西疏乡积极发展桑蚕生产
党委书记张峰 乡长孙晶

年内, 西疏乡采取桑棉统算办法,鼓励发展桑蚕生产专业村,对户均达到1亩桑园村不
再分配棉花生产任务。 同时,村村制定了扶持政策,对桑园户,每亩扶持桑苗款100元;对
建100平方米的养蚕大棚,每平方米补助4元;并采取集体统一挖壕、统一栽植、统一品种等
措施,调动群众植桑养蚕积极性。为搞好生产服务,乡政府加强了桑茧生产指导站的基础建
设, 以蚕茧站为龙头,开展系列化服务。一是优化桑苗品种,全乡桑园更新品种95%;二是
统一小蚕共育,各村均建起小蚕共育室,确定专人喂养,提高了成活率和健壮率。三是推广
大棚养,全乡建起养蚕大棚10个。年底,全乡桑园面积达到233.33公顷,蚕茧总产30万千克,
总收入520万元。(组稿人 王庆福)

鹤山乡走劳务输出新路子
党委书记李雪 乡长邵林祥

近年,鹤山乡党委、政府坚持以人为本,外学外干,以外促内,依外带内的原则,合理
开发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一是针对乡村企业基础差、底子薄、吸收消化劳动力少的实际,
提出了走出去学本领的思路。二是为保证剩余劳动力合理有序稳妥的流动和转移,成立了乡
劳动服务站,负责农村富余劳动力的统筹管理,对全乡30个行政村富余劳力的年龄、文化程
度、技术特长及家庭状况等逐一调查登记,实行档案管理。三是充分利用与苏、浙、沪等地
区联姻结友的关系优势,在对用工单位进行咨询和考察的基础上,由乡劳动服务站与用工单
位签订用工合同,经过考试和体检,统一送工人到用工单位。四是在输出劳务人员较集中的
地区设管理站,负责对输出人员的组织、管理、联络和对用工单位劳动合同的监督执行,既
有力地配合了用工单位对工人的管理,又保护了工人的合法权益。该乡的劳务输出遍及苏、
浙、沪、闽、粤等地。大批富余劳力通过外出打工学习,怀技携资返家乡发展经济。至1996
年末,全乡乡村企业达到15处,个体工商户355家。(组稿党政办公室)

王卞乡解决驻地居民统一供水
党委书记王义立 乡长胡启来

王卞乡地处宁阳县西北部, 乡驻地有3个行政村992户,常住人口4306人。中、小学各1
所, 在校学生820人,长期以来,由于地质条件复杂,造成居民生活用水困难。1995年乡党
委、 政府投资75.3万元,用工2.5万个,打深井1眼,铺设主管道3000米,支管道1.2万米。
1996年乡驻地基本完成统一供水工程。(组稿人 李德鲁曹明)

伏山镇建成鲁西南最大蔬菜制种基地
党委书记李承金 镇长李为群

近年,伏山镇合理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蔬菜制种基地。1996年底,全镇蔬菜制种面
积达到866.66公顷,其中黄瓜制种600公顷,其它蔬菜制种266.66公顷,制种品种达20余个。
①为发展蔬菜制种基地,形成规模效益。镇里建立健全了科技服务网络,聘请天津市黄瓜研
究所教授进行现场技术培训、指导。镇财政和镇多种经营办公室拿出50余万元资金扶持,发
展蔬菜制种村、户,并无偿为广大制种专业户传授技术知识和实地指导,全镇蔬菜制种形成
了区域化种植、 产业化生产。主要制种品种包括黄瓜系列津研1-7号、津杂1-4号、津春1-5
号,西红柿、辣椒、豆角、茄子等。②镇党委政府立足本镇,制定了向外辐射、借地生金,
壮大自身发展战略。制种基地辐射到肥城、东平、汶上等县(市)农村。为扩大菜种销路,该
镇先后与天津、北京、厦门等26个大中城市建立菜种供销关系,并且逐步扩大到日本、台湾
等国家和地区。其中大棚黄瓜种远销法国、巴基斯坦等10多个国家。全镇年产蔬菜种子65万
千克,产值4000万元,人均增收1050元。该镇被评为全县农村经济蔬菜制种先进单位。 (组
稿人 邵俊根)

白马镇蔬菜及制种成为主导产业
党委书记邵林振 镇长崔贻春

年内,白马镇把蔬菜种植和蔬菜制种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一是落实各项政策,
镇里筹集资金300万元, 为群众解决发展蔬菜和蔬菜制种困难。二是实行区域布局,连片生
产。围绕白马蔬菜批发市场,发展蔬菜生产专业村13个。以纱网覆盖黄瓜制种为主,逐步形
成区域经济特色。三是立足实际,分类发展。依据各村经济、技术等基础条件的不同,分蔬
菜大棚(寿光改良式)、蔬菜中棚、双膜覆盖陆地菜三个层次发展。四是改革种植模式,实行
菜、种结合,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单位面积产出率。五是充分发挥白马蔬菜批发市
场带动作用, 进一步强化管理, 搞好产后服务,市场蔬菜日销量高达20万千克,年交易额
5000万元, 全镇56%的蔬菜通过批发市场销往北京、天津、济南、泰安等大中城市。同时,
发挥白马蔬菜良种有限责任公司的带动作用,促进蔬菜制种、销售的较快发展。
年底,全镇蔬菜及蔬菜制种面积达到1133.33公顷(其中蔬菜面积666.66公顷,蔬菜制种
面积466.66公顷),占全镇耕地面积46%,年产蔬菜8000万千克,蔬菜制种50万千克。两项收
入9000万元,占整个农业总收入70%,人均蔬菜和蔬菜制种纯收入1700元。(组稿党政办公室)

土罡城镇把棉花生产作为支柱产业
党委书记车孟涛 镇长张运成

年内, 城镇把棉花生产作为农业支柱产业。一是加强领导。镇与管理区、管理区与村
层层签订了责任书,并实行机关干部分片包村。二是搞好技术服务。成立了镇科技推广领导
小组, 举办培训班30多期,印发科技明白纸2.5万份,建立科技带头户57户。推广自繁自育
泗棉三号、中十六等优良品种3万千克,推广地膜覆盖133.33公顷。三是搞好棉油间作套种,
全镇棉油间作113.3公顷, 棉花公顷单产1050千克,花生公顷单产3900千克,实现棉油双丰
收。 全镇完成棉花种植486.7公顷,总产达到52.6万千克,向国家交售皮棉26.5万千克。该
镇被评为全县棉花生产先进单位。(组稿人 谢清瑜)

茅庄镇加快镇村企业发展
党委书记朱绪河 镇长李福生

茅庄镇镇村企业发展迅速。 到1996年底,村镇企业发展到47家,其中镇办企业7家,村
办企业20家。年产值达到5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泰隆公司、建安公司、皮革厂、金马钢球厂、
拉丝厂、花岗石厂、清真食品厂、华阳机械厂、木器厂、保温材料厂等10多家。主要有煤矿
开采、建筑建材、钢铁加工、食品加工、皮革加工、农机铸造、交通运输七大产业,产品达
80多个系列, 500多个品种。其中金马钢球、清真食品、宁舒牌皮衣、花岗石材等产品享有
盛名。年底,全镇实现企业总产值1.2亿元,利税总额1262万元。(组稿人柳昭活)

蒋集镇积极发展花生生产
党委书记杨广民 镇长张立民

年内,蒋集镇坚持因地制宜,不断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大力发展花生生产。一是镇、管
理区、村三级建立健全了领导网络和科技推广体系,把推广应用农业科技成果作为促进花生
生产的一项重要工作,先后推广了花生地膜覆盖、配方施肥、化学药品控制等技术,全镇花
生面积达2433.3公顷,总产量949.6万千克。二是镇里投资680万元建起了宁阳县花生制品厂,
年加工烤果、果仁1万余吨,利税680万元,产品销往10多个大中城市及日本、韩国、俄罗斯
等国家。(组稿人 王业清 刘自银)

南驿镇组建企业集团
党委书记任绪斌 镇长胡房亭

年内,南驿镇从本镇实际入手,以新扩建的饲料公司、种鸡场、服务中心、宏泰火腿加
工厂、 棉籽饼脱毒厂5处企业为核心层企业,组建了泰安宏泰集团公司,围绕养鸡业搞育、
养、加、销等系列服务;以农工商总公司、商场为依托,以新建的绣品厂、地毯厂、粮油果
菜贸易公司、农副产品集散地、农副产品加工贸易公司为骨干项目,组建了泰丰集团公司,
围绕农产品深加工和蔬菜不变性冷冻真空微波脱水搞出口创汇项目,泰丰集团年创产值4000
万元,利税350万元,成为农产品产业化生产的龙头企业。(组稿人 宁方毅)

华丰镇重视发展畜牧业
党委书记耿克华 镇长杜圣宝

年内,华丰镇党委、政府把发展畜牧业作为振兴农村经济的一项重要工作,集中人力、
物力和财力,大力发展畜牧业生产。镇里制定了扶持政策:凡养牛30头以上的户,每头牛补
贴300元, 提供贷款300元;每建一个500立方米的青贮池,补助水泥5吨;每购大型铡草机1
台,补助现金2000元;青贮饲草1000立方米以上的村(户) ,奖励1000元,青贮500立方米以
上的村(户)奖现金500元。并对养殖大户优先提供场地。同时,镇政府争取贷款160多万元,
用于发展畜牧业。 年底,全镇大牲畜存栏达7200头,其中牛6200头,生猪3.05万头,羊1万
多只, 家禽75万只。各类饲养专业户480个,规模养殖场12处,完成畜牧业产值4700万元,
占农业总产值45%以上。完成畜牧业人均收入1300元。被评为全县畜牧业生产先进单位。(组
稿人李传锋 张孝明)

灵山乡被授予全市扶贫开发先进单位称号
党委书记陈忠印 乡长李少华

灵山乡大部分土地瘠薄、干旱缺水,受自然条件制约,农业产量低而不稳,农村经济发
展缓慢。1996年,被市委、市政府确定为经济欠发达乡,有10个村被列为重点贫困村。为加
快脱贫步伐,乡党委、政府确定立足优势、挖掘潜力、兴修水利、解决扶贫的总体思路。一
是投资128万元,投工76万个,动用土石30多万立方,完成各类农田水利工程107项。其中修
建引水上山、 上岭工程23项, 建蓄水池20个,打大口井20眼,打深井10眼,埋设地下管道
2500米, 扩大改善灌溉面积560公顷。其中翟庄水库灌溉配套工程,评为市、县优质工程。
全乡粮食总产达到1850.3万千克, 公顷单产1.03万千克,人均占有粮食487千克。二是投资
11万元, 帮助贫困村发展淡季蔬菜187.73公顷,开发栽植石榴树200公顷,花椒树20万株,
扩大玉米制种面积57.87公顷。年末,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760元,比上年增加321元。圆满
完成了贫困村脱贫任务。该镇被评为1996年度全市扶贫开发先进单位。(组稿人 张凯)

东庄乡加大企业技改力度
党委书记桑华 乡长朱玉吉

年内, 东庄乡加大企业技改力度,强化重点企业内部管理。一是投资200多万元,对泰
安东盛金属颜料公司和骨胶厂进行技术改造,开发出2501飘浮型、非浮型银浆产品,年增产
值2400万元,产品畅销全国。骨胶厂经过技术改造,生产出了高质量的骨胶、骨油、骨粉、
羽毛粉、 蹄角粉等系列产品,畅销全国。二是投资120万元,对煤矿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和改
革挖潜,年增产原煤14万吨。三是投资100万元,为建筑安装公司增添设备,培养技术骨干,
增强了市场竞争能力,该公司建筑年产值达到1000多万元。(组稿党政办公室)

崔解乡农田基本建设成果显著
党委书记王永庆 乡长董光恩

年内,崔解乡党委、政府继续坚持以治水为中心,治岭为重点,开源与节流并重,抗旱
与防涝并举,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一是银铺岭治理工程。投资50万元,用工32万个,动用
土石34万立方米。建栏河截流坝1处,打大口井2眼,引水上岭工程4处,建蓄水池4处,挖卧
龙沟20万米,其中埋设地下暗管4条1500米。修建生产路7条5600米;开发经济林面积133.33
公顷, 栽板栗8万株。二是陈村岭治理工程。投资85万元,用工18万个,动用土石15万立方
米,修建砌石防渗渠2条6000米,其中埋设地下暗管5条4720米,建拦河截流坝3处,小〈二〉
型水库1座,库容量60万立方米,引水上岭工程4处,建蓄水池4座,扩大灌溉面积333.3公顷。
修生产路8条8400米,建桥涵5座。(组稿人于师义)

葛石镇研制开发大枣系列产品
党委书记桑逢田 镇长李 伟

年内,葛石镇围绕大枣资源优势,与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上海
食品研究所等科研单位联合研制开发了大枣露饮料、金丝密枣、脱皮枣罐头、枣脯、泰山牙
枣等品种,先后建成了以镇罐头食品厂为骨干的镇、村大枣加工企业23处,中小型冷库7座,
贮藏能力1200吨。年加工量2000吨。产品远销北京、上海、河北、黑龙江等10多个省市,其
中金丝蜜枣出口日本、 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全镇大枣种植面积达2800公顷,年产鲜枣500
万吨,产值2000万元。农民人均增收600元。(组稿人 胡坤岭)

石集镇因地制宜发展林果业
党委书记赵成明 镇长张林

近年,石集镇党委、政府因地制宜,加快发展苹果、大枣、梨、杏、柿子等果品生产。
一是制定政策措施,鼓励农民发展林果生产积极性。至1996年全镇林果面积达到2300公顷,
果品总产1750万千克, 产值3000万元,人均增收780元。二是为发展林果生产,搞好对山水
林田路综合治理,全镇共建环山路9万米,营林路7.5万米。做到树栽到哪里,水浇到哪里。
三是为搞活流通,全镇发展各类林果服务组织36个,运销队伍2500人;在镇驻地和林果集中
产区建起3处4公顷的果品批发市场, 形成了批零兼营的市场销售体系;先后投资200万元,
建起中型冷风库3座, 简易冷风库56座,储藏能力100万千克,扩建和新建食品综合加工厂1
处,蜜枣加工厂68处,累计加工250万千克。(组稿人王祥森)

乡饮乡发展传统食品--粉皮
党委书记王琦 乡长杜长全

乡饮乡粉皮以其色泽透明、薄、耐煮等特点,深受用户青睐。年内,为加快粉皮生产,
乡党委、政府制定了激励政策:加工粉皮专业户购买淀粉、煤炭等所需资金,乡基金会优先
提供贷款;新上粉皮加工户,乡、村分别扶持资金500元;年加工粉皮纯收入达2万元的户,
年终给予表彰奖励。为解决粉皮加工原料问题,乡建起年产500万千克的地瓜淀粉厂3处。各
村成立了4~8人的购销服务组织,为粉皮加工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产品远销北京、
济南、青岛、济宁、泰安等地。
年末, 全乡发展粉皮生产专业村15个, 专业户1200户,从业人员3600人,年加工粉皮
800万千克,收入3200万元。(组稿人 刘瑞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