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泰市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90&A=6&rec=180&run=13

市中办事处加大发展工业力度
党委书记:孙庆华 主任:王永才

1995年,市中办事处采取切实措施,加大工业发展力度,一是建立产业龙头,
配合新泰市“电缆城”建设,加快市中办事处铜材冶炼、型材工业的发展,对现有
无氧铜材公司、青龙铜材公司、塑胶电线厂、马庄铜材加工厂等8家电线电缆生产
厂家和几十家经销单位实施宏观调度,形成了城内主导产业。二是投资3800万元,
新建了名公煤矿,加快资源工业的发展。该矿总储量565万吨,预计开采年限30年。
三是投资1300万元,建成山东赛特药厂,并推出格列吡嗪胶囊,替硝唑胶囊两种新
药品,年创产值9000万元。(组稿人:王功杰)

西周镇重视发展农村经济
党委书记:鲍曙光 镇长:王卫东

1995年,西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达8.83亿元,人均1986元。根据当地实际,党
委、政府制定了整体发展规划。镇专门调拨资金60余万元,银行协调贷款80余万元,
扶持农民规模经营。组建30余人技术服务队进村入户跟踪服务。聘请专家、教授讲
课指导,与农民签订了销售保护价。调整土地13.3公顷,发展中小拱棚500个,年
产新鲜蔬菜900万千克。西周南村依托化肥厂新上复混肥加工厂,东西周村依托水
泥厂建起“塑料袋”编织厂。北部山区,发展苹果、柿子、板栗基地1400多公顷,
利用山上饲草发展养殖业,全镇养猪、牛、羊专业户达1050余家,年存拦量3.8万
头。在库区,按照“沟沟建水库,库旁落户,库内养鱼,库外植树”的规划,新发
展养鱼专业户200家,年产鲜鱼380余吨。(组稿人:王玉博)

北师店乡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
党委书记:马士文 乡长:王京明

1995年,该乡党委、政府本着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的原则,制定了开
发总体方案,投资100多万元,修建了一条长120公里,宽6米的营林路;投资1040
万元,投工250万个,完成400公顷治山整地任务。同时,抓了水利设施建设,完成
水利项目88项。投工12万个,动用土石方10万方。在治山整地基础上,采取家庭承
包,联户开发,股份制开发等形式,发展林果生产,全乡发展林果面积1000公顷,
果品总产量1.5万吨,总收入1.5亿元,人均收入500元,占人均总收入的42.9%。
(组稿:党政办公室)

新汶办事处实施带动战略,膨胀经济规模
党委书记:万金伦 主任:刘清臣

1.培植龙头,带动壮大优势产业。新汶棉纺织厂系新汶办事处轻纺行业的骨干
企业,该处依托棉纺织厂,兼并了原新泰市第二染织厂,并以松散性联合的形式,
带活了毛巾厂,从而形成了纺、织、染一条龙,使轻纺成为这个处的一大优势产业。
该处还依托汶河煤矿人才、技术资金等方面的优势,投资1700万元,新上年产12万
吨的双高煤矿,并对碗窑头煤矿进行技术改造,壮大了煤碳支柱产业。
2.培植基地,带动外向型经济。以精密铸件、合力紧固件等合资企业为依托,
进一步扩大与美国、香港等客商的合作,投资120万美元,扩大高尔夫球头生产规
模,新上高尔夫球杆生产线,开发铆螺母、铆螺柱产品系列,增强了产品外销能力。
全处外贸出口产品达20余个品种,畅销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该处抓住蒙馆
路改线和引光明库水入汶的有利时机,兴建新汶工业园区,进区企业已达到8家,
固定资产原值累计达1.2亿元。
3.立足矿区优势,带动第三产业。该处立足新汶矿务局所在地这一优势,大力
发展第三产业。累计投资1.56亿元,完成了新汶商业城一、二期工程建设,总面积
达12.4万平方米,新增各类商贸网点1500处,从业人员达1.2万人。同时带动了建
筑建材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城区村组织了集体运输队,运输车辆达600余辆。
(组稿人:王红)

东都镇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科技
党委书记:王启峰 镇长:张同美

1995年,该镇以境内祝福流域、赵家沟流域、凤凰山三大林果基地为依托,实
施青石山区经济林开发工程,其中祝福流域被省林学院列为青石山经济林开发实验
基地;利用汶河沿岸水资源丰富、土壤肥沃、交通发达等条件,大力发展蔬菜种植
和立体农业,实现间作套种,五种五收;在南部山区10余个村大力发展脱毒地瓜与
糖地瓜种植,公顷产量6万千克,畅销东北三省及河南、河北等地;并在上炭峪村
进行山区生态农业建设试点,以淀粉厂、糖厂、酿造厂、酒厂沉淀池、饲料厂、养
猪场、养鱼池为主要生态链节,初步实现农副产品的8次加工、7次增值,年创利润
500余万元。科技的渗透推动了全镇农业的快速发展,至1995年底,全镇经济林已
达600多公顷;各类农业生产专业村达10余个,各类农业生产大户20余个;百头以
上的养猪场有13处,其中千头养猪场1处;养鸡场36处,其中万只养鸡场1处;大型
蔬菜弓棚60余个。(组稿:党政办公室)

小协镇加快镇驻地建设步伐
党委书记:赵正礼 镇长:苗丰平

1995年,该镇被列入全省“百新工程”试点镇,同时,被国家建设部列为全国
500家小城镇建设试点乡镇之一。为加快镇驻地建设步伐,镇党委、政府不断加大
措施力度:一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规划至2000年,镇区人口达5万人以上,城
市用地规模5.5平方公里;规划开发法云山与光明水库风景旅游区,建设集贸商城
和以中心大街为依托的“不夜商城”,建设电影院和体育场,建设樱桃园村民住宅
小区,形成由北向南连点成面,由东向西连片成面的新框架。二是强化基础设施建
设。自1992年至1995年,全镇累计投资2180万余元,完成基础工程项目13项,其中
先后拓宽或新修府前路、防汛路、连村路、营林路、两条南北大街等,总计49.7公
里。建成建筑面积4200平方米的光明大厦,省级标准的幼儿园,初级中学楼,计生
服务楼,种子服务楼,工业公司服务楼,建材管理和法庭等公共设施。(组稿:党
政办公室)

翟镇畜牧业跨入全省强镇行列
党委书记:王相玲 镇长:赵敬利

1995年,翟镇在发展畜牧养鸡、养猪生产中,走大户联合,规模饲养,集团经
营的新路子。一是采取股份制与承包制等多种经营方式,以户养为主,联合经营分
散管理的办法。提高全镇饲养数量和规模。二是制定优惠政策。在资金、厂房占地、
交通条件上给予优惠照顾。三是拓宽销售渠道,加快畜牧商品转化率。先后与泰安、
莱芜等地建立和完善了长期的供销关系。四是在屠宰、冷藏加工增值上做文章,建
立一套与畜牧业发展相配套的经营机制。年内全镇出栏肉鸡297.6万只,产鲜蛋450
吨。生猪出栏3.14万头。被评为全省畜牧业强镇。(组稿人:陈西焕)

泉沟镇获“泰安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冠军”称号
党委书记:阚立方 镇长:王立明

1995年,泉沟镇实施北水南调规划,麻峪小(一)型水库建设为其骨干工程,设
计库容153万立方米,总工程量46万立方米,总投资546万元。水库竣工后,将与原
有两座小(一)型水库和麦来河拦河截流工程在山区形成900万立方米的库容,通过
会流干渠,全镇受益村庄达到20个;扩大改善灌溉面积1600公顷,占全镇耕地面积
三分之一。水库工程施工采取机械化作业和人工会战相结合,至1995年底实现投资
140万元,工日15万个,完成土石12万方,控制流域面积4.6平方公里,荣获“泰安
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冠军”称号。(组稿:党政办公室)

羊流镇大力发展传统食品--豆腐皮
党委书记:李增生 镇长:万继续

羊流豆腐皮,远近闻名,具有薄、韧、嫩、鲜等特点。
为解决豆腐皮的保质、保鲜、产品定位、市场需求等问题,该镇成立了攻关小
组,派出人员到北京、济南、泰安、莱芜等地大中专院校、科研单位、食品、加工
企业学习,发扬传统配料优势,结合科学配方,采用脱水真空热包装技术,有效地
延长了产品贮存期。
发动镇、村、户联合办企业,走集约化、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的路子。为发展
这一特色食品,镇党委政府通过入股分红方式联合经营生产,产供销一条龙发展。
产品销往北京、济南、泰安、青岛、烟台等地。1995年,开发品种达30多种,人均
净增收40余元。(组稿人:牛其峰)

旧关乡大力发展养猪业
党委书记:马绍乐 乡长:刘灿启

1995年,旧关乡实施“科技兴畜,畜牧兴乡”战略,以养猪为重点,大力发展
畜牧业,全乡畜牧业产值达到3000万元,人均收入750元,成为农民收入的支柱产
业。一是积极引进良种,乡政府规定了每购进一头良种猪,乡里补贴200元,同时
减免2个人的农建义务工,规模饲养所用土地不缴农业税等优惠政策。全乡共引进
“新长白条”、“大约克”等良种猪48头,实现生猪由二元杂交向三元杂交过渡,
良种普及率达到88%以上。二是引进了暖棚养猪法(俗称懒汉养猪法)。棚温常年保
持在14℃~24℃之间,以干食、生食、凉水以及自由采食的喂养方法,一次加食可
食用几天,省工、省料、清洁卫生。年末,全乡发展养猪大棚157处。三是在良种
引进,防疫治病、饲养技术,饲料加工,产品销售等环节上为群众提供全方位、系
列化服务,调动了群众养猪的积极性。(组稿人:刘玉增)

果都镇羊泉煤矿建成投产
党委书记:张清臣 镇长:张宏

羊泉煤矿系果都镇的骨干企业,有职工1100人,矿井建设占地5.06公顷,井田
面积为5平方公里。地质储量1860吨,可采储量679万吨,设计年产能力15万吨,服
务年限33年。矿井设计总工期为39个月,自1991年6月16日破土动工,1994年9月试
产。至1995年9月18日,经省煤炭局检查验收合格正式投产。并于当年12月被省煤
炭局命名为质量标准化矿井。矿建工程完成井巷4548米,土建19703米,主要设备
购置951台件,加上安装和其他工程投资累计4390万元。1995年产煤17.76万吨,产
值3060万元,销售收入2942万元。完成利税1315万元。(组稿人:王俊峰)

西张庄镇评为泰安市农业生产先进单位
党委书记:胡延海 镇长:和西乐

全镇有耕地面积2746.6公顷,其中粮食作物面积1733.3公顷,其他作物面积
1013.3公顷。近年来,该镇大力推广实用技术,加快了“两高一优”农业的发展。
1995年,推广小麦//大蒜/玉米//黄豆、小麦//菠菜///土豆/玉米//黄豆等粮菜、
粮经种植模式466.6公顷,每公顷增加收入7500余元;实施良种区域化种植,每公
顷增产小麦75千克,玉米每公顷增产150千克;以农技部门为技术核心,每村培养5
~10个科技带头户,建立健全了科技示范网络;镇政府投资100万元,分别用于农
业实用新技术推广,科技试验示范补助、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奖励等。该镇粮食总产
达到2.76万吨;调出良种25万千克;粮食公顷单产1.48万千克,比上年增加150千
克,每公顷收入3.12万元,农业增加值达到1200万元,被评为泰安市农业先进单位。
(组稿:党政办公室)

天宝镇荣获“新泰市粮食生产冠军”
党委书记:王兴敏 镇长:和辉

该镇是新泰市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全镇耕地面积3400公顷。1995年,全镇粮
食亩产417千克,总产3.14万吨,花生亩产246千克,总产4018吨。农业总产值1.51
亿元,农民人均1813元。(组稿人:苏伟)大东庄镇荣获新泰市农田基本建设特等奖
党委书记:张荣庆镇长:陈成文 1995年,该镇农田基本建设工程动手早,规模
大,质量高。全镇开工项目26项,其中新建工程90项,续建扩建77项,维修95项。
本着山、水、林、田、路统一规划,综合治理的原则,以治水改土为重点,以道路
建设为突破口,当年完工。累计投资380万元,投工45万个,动用土石方65万方,
水泥750吨,炸药105吨,钢材20吨,木材12万立方米。完成开发面积533.3公顷,
栽植各类果树42万株,新修扬水站5座,挖机井50眼,扩大改善灌溉面积100公顷,
修环山岭路80公里。(组稿人:张书勤)楼德镇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党委书记:高明春
镇长:高继苍 近年,楼德镇先后制定了《关于加快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意见》
和《关于吸引人才资金项目的优惠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加快第三产业发展。至
1995年,全镇形成以瓜干购销、农机修理、饮食服务、煎饼加工、汽车运输、信息
服务等为主的多门类多行业的“三产”运行体系,从业人员达2.5万人,年增加值
8000万元。 在发展第三产业过程中,该镇坚持市场建设为龙头,搞好硬件建设,
先后投资千万元,开通了驻地府前路、会馆路、徂阳路、文化路、力里路,建起2
处开发区,新上千门程控电话。完成综合贸易批发市场一期工程。建起5个高标准
全封闭式市场大棚,进市客户达100多户,年营业额达亿元以上。(组稿人:陈鹏)

禹村镇发展以养羊为主的畜牧业
党委书记:尹燕鸣 镇长:丁立成

1995年,该镇在稳定发展养牛、养猪、养鸡的前提下,重点实施养羊“五六一
五”工程,即在全镇建起5个500只以上的种养场,6个1000只以上的种养场,一个
鲁西小尾寒羊繁育基地,羊饲养量近50万只。为提高发展规模养殖的积极性,镇党
委、政府在场地、资金、技术、服务、奖励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筹集资
金250万元,用于发展畜牧业;颁发奖金3万元,激发养羊积极性;投资60多万元,
引进鲁西小尾寒羊518只;培养技术骨干400名,带出1万名畜牧技术员;建立健全
畜牧防疫网络,实行畜牧防疫目标责任制;成立了畜产品综合开发公司,并投资50
万元对羊毛衫厂进行了技术改造;新建1处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促进畜产品的流
通和畜牧业的发展。1995年,全镇畜牧业实现产值6700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60%。
牛饲养量1.7万头,羊饲养量44万只,猪饲养量6.8万头,鸡饲养量150万只,肉蛋
奶总产量8840吨。(组稿人:仉哲)

宫里镇获新泰市桑园发展规模奖
党委书记:刘安贵 镇长:张富财

宫里镇自古就有植桑养蚕的传统。该镇以植桑养蚕为突破口,大力调整农村产
业结构,努力提高土地产出效益和农副产品的商品率,1995年,粮经作物比例达到
5∶5,其中建成规模连片桑园400公顷,年产鲜茧15万千克,增加农民收入230多万
元。桑园面积和蚕茧产量占新泰市桑园面积和蚕茧产量的一半以上,成为新泰市最
大的桑蚕生产基地,获新泰市桑园发展规模奖,被泰安市政府列入“八五”期间发
展“两高一优”农业示范乡镇之一。为了搞好桑蚕基地建设,镇党委政府实行统一
规划,统一调整土地,规定桑园承包期30年不变。实施资金、苗木、技术、销售系
列化服务,有效地促进了桑蚕业的发展。(组稿人:王贵州 朱峰)

谷里镇实施“富民工程”
党委书记:王光峰 镇长:刘慎忠

1995年,该镇党委、政府围绕“富民工程”,建设四大基地:一是蔬菜基地。
全镇发展冬暖式大棚700多个,蔬菜大棚300多个,黄瓜、油菜产量达到100万千克。
地膜覆盖面积13.3公顷,粮经比例为6∶4。二是畜牧基地。建成千只母羊繁育场4
处,培育放养100只羊以上专业户126户,年收入4000万元。养鸡专业村7个,专业
户220户,其中高庄村120个专业户,养鸡达40万只,人均增收700元。三是林果基
地,投资60万元,栽树20万棵,面积466.7公顷。其中店子村人均果树46棵,仅此
一项人均增收900元。四是桑园基地,在蒙馆路沿线发展桑园666.7公顷,发展养蚕
专业村12个。(组稿人:范硕)

石莱镇发展瘦肉型猪
党委书记:薛宝良 镇长:张恒武

石莱瘦肉型猪基地,是泰安、新泰两级畜牧局十多年来培植的新型瘦肉型猪基
地,1995年获农牧渔业部丰收二等奖。
几年来,镇党委政府投资发展瘦肉型猪基地,聘请畜牧专家指导培育优良品种,
健全防疫网络,搞好饲料加工、销售等服务。在培育出莱芜黑与大约克杂交的第一
代白猪种后,又经二次、五次杂交,培育出三元长白猪种。其特点色泽纯白,生长
快,正常饲养条件下日增重量1~1.5千克,瘦肉率比通常猪种提高十几个百分点,
有较强的抗病能力,适合圈养和放养。全镇户均饲养母猪达到1.5头,年出栏猪仔
30头以上,出栏肥猪6头。石莱集贸市场年成交仔猪100余万头,肥猪10万余头。远
销浙江、河南、河北、青岛、临沂、淄川等地区。(组稿人:李元虎)

木厂峪乡引进刺梨发展堰边经济
党委书记:魏志珂 乡长:姜永征

刺梨属蔷微科植物,多年生灌木,原系贵州、四川等地野果,形似小石榴,果
多芒刺,色金黄,营养丰富。据北京医科大学和贵州农学院分析测定,刺梨中含有
14种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其中,每百克成熟果中含VC2500毫克、VP2900毫克。近
几年,木厂峪乡党委政府,根据刺梨生产特点,结合本地山区、丘岭沙质土壤,在
泰安刺梨所和山东农业大学教授的指导下,引进种子,培育实生苗栽植,发展堰边
经济。至1995年全乡种植面积达到1333.3公顷,鲜果产量30万千克,产值200万元。
该乡投资50多万元,建起刺梨加工厂生产刺梨系列产品,其中,刺梨保健茶于1995
年10月,在第九届全国发明展览会上获铜牌奖。(组稿人:秦树暖)

放城镇发展香椿、红蜜桃为主的特色农业
党委书记:徐祗瑞 镇长:李志鲁

该镇党委政府以市场为导向,突出发展了名优特产香椿、秋红蜜桃为主的特色
农业。在1994年香椿333.3公顷、秋红密桃100公顷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目标,制
定措施。1995年香椿、秋红蜜桃面积分别达到666.7公顷,林果面积400公顷,果品
产量100万千克,香椿30万千克,农业产值75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25元,其
中林果收入占38%。加快了特色农业的发展步伐。年初,确定了“开发两条线,搞
好三大片”的香椿、秋红蜜桃基地建设规划。同时,在政策、服务上加大了工作力
度。(组稿人:刘善永)

刘杜镇发展高效畜牧养殖业
党委书记:刘选校 镇长:鲍济玺

该镇本着“稳定养牛,重点养羊,抓好养鸡,带动养猪,库区突出养鹅”的方
针,1995年养牛1200头、羊3万只,生猪存栏1.9万头,鸡存养20万只,鸭鹅存养3
万只,巩固发展养鸡大棚30处,新建养鸡场20个,建成母羊良种繁育场2处,发展
养鸡专业村2个。在养猪方面,重点推广暖室科学饲养法。光明水库有二分之一库
面在该镇境内,该镇依据这一优势,大力发展养鱼、养鹅、养鸭、种芦苇,搞好水
库的综合利用开发。1995年,镇党委政府多方筹措资金50万元,建成2个综合养殖
场,发展网箱30个,放养成鱼20多万尾、鱼苗10多万尾,直接经济收入80万元。并
试验成功循环配套、综合利用的生态养殖方法,即用桑叶养蚕,蚕粪喂鱼,塘泥肥
田,鸡粪喂猪,猪粪还田的养殖模式。(组稿人:刘渊东)

岳家庄乡农业实现区域化规模化经营
党委书记:胡延河 乡长:鲁法平

1995年,岳家庄乡党委政府本着“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生产,农
科教一体化”的原则,实施农业产业化发展战略,初步形成种植、林果、畜牧三大
支柱产业,推进农村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的转变。在西部平原地区,重点发展以
花生地膜覆盖为主的高效种植业。政府实行“多覆盖多补助,优惠政策,扶持资金
11万元,帮助农民购买地膜、农药、除草剂等物资。全乡落实花生覆膜866.7公顷,
占总播地面积的68%,平均单产4500千克,比常规种植增加1500千克。在南部砂石
丘岭地区重点发展林果业。初步建成以涝南、涝西、辉德三大密植样板园为中心的
万亩林果生产基地,全部推广“红富士”、“新红星”等优质品种;以北邱村老果
园为主,实施挖潜改造。并成功地引进了苹果套袋、贴艺术字、喷果形剂、铺反光
膜4项高新技术。在东部山区,以推行“小规模大群体”模式为主,发展畜牧业。
重点抓了瘦肉型猪养殖基地建设,引进优良品种,开展三元杂交,此项技术获全国
农牧渔业丰收奖;投资20多万元,建起了马头村综合养殖小区和扬家庄、东邱、涝
南3个养殖繁育场。全乡生猪存栏4万头,大牲畜存栏7000头,羊存栏12万只,畜牧
业产值达到3100万元。 年末,全乡农业总收入9816万元,比上年增长41%,农
民人均纯收入1450元,增长24%。(组稿人:陈传峰)

汶南镇实施“三项经济战略,加快企业发展步伐”
党委书记:巩庆山 镇长:刘文志

1995年,全镇共有“三资”企业3家,镇办企业15家,村办及个体私营企业
1210家。从业人员4568人。实现增加值2827万元,同比增长20%,利税2749万元。
①实施外向带动战略,优先发展龙头企业韩国工业园区技术,制定出台了《关于引
进人才、项目、资金等优惠政策的规定》,投资870万元,为签订投资合同的3家外
商企业,修建厂房6735平方米。配套了通电、通水、通路、通电话等设施。当年该
工业园创产值500万美元,出口额370万美元,实现利税80万元。②实施技改推动战
略。1995年,全镇投资300万元,安排各类技改项目18项,引进新技术新工艺22项;
投资1000万元,新建1处深318米的汶南煤矿新立井,年设计生产能力由原来的9万
吨提高到15万吨,经济效益增长30%。③实施能人带动战略,发展个体私营企业。
采取联合、合资、租赁等办法,扩大生产规模,并在土地使用和户籍管理等方面实
行优惠政策,全镇个体私营企业达到895家,其中百万元以上的个体企业4家。(组
稿人:刘北和)

沈家庄镇做好果菜文章农民快速奔小康
党委书记:郭信真 镇长:高丽丽

1995年,该镇党委、政府大做果菜文章,促进农民奔小康。在长岭山、李仙岭、
双山岭三大林果基地的基础上,又新开发果园133公顷,补栽优质苗木8万侏,完成
高换头改良品种13公顷,使全镇果园总面积达800公顷。在果园的管理上,靠政策
启动、典型带动、行政驱动,狠抓政策落实,抓样板,抓服务,推动管理经验16项,
举办培训班8期,培训技术人员300多人次,奖励管理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2.6万元,
大大的调动了果农的积极性。当年果品总产量达到160万千克,总收入300万元。
在蔬菜生产上,实施“四季青菜篮子”工程,以北鲍西红柿、借庄黄芪菜、南
辰草莓为三大拳头产品生产基地,利用各种先进技术狠抓特色种植,使一年四季都
有新鲜蔬菜上市。是年,全镇蔬菜面积达1000公顷,保护栽培333公顷,大中小塑
料棚6000个,蔬菜专业村12个,专业户865个,蔬菜总产量2.25万吨,总收入3000
万元。畅销新泰、泰安、莱芜、临沂、淄博、济宁等地市县区。(组稿人:沈国平)

龙廷镇依靠科技发展林果业
党委书记:吕现才 镇长:王忠臣

1995年,全镇林果总产350万千克,总收入1860万元,占人均总收入31.5%。
一是实施科技教育。镇里投资30万元,建起农民技术培训中心,30个行政村普遍建
起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全镇2500多人接受了系统培训,其中286人获得林果技术员
职称。二是加强科技推广应用。镇政府成立了林果研究会,培植科技示范村3个,
科技示范户20个,科技示范园30处;实行果园覆草、穴贮肥水、地膜覆盖、新法修
剪、以花定果、综合防治病虫害等技术。改造嫁接各类果树15万株,引进优质果树
苗木125万株。三是实施科技服务。镇政府组成12人科技服务组,定期到村向果农
提供技术信息服务。年末,全镇共改造果园426.7公顷,占80%,其中发展新品种
果园400公顷。苹果板栗、杂果基地初具规模。(组稿人:贾峰 李西刚)

岙阴乡实施科技兴林富民兴乡工程
党委书记:王义洪 乡长:李兆平

1995年,全乡开发治理荒山丘岭2266.7公顷,修营林路150公里,兴修水利工
程168项,栽植板栗、柿子、苹果214万株,初步建成林果基地2000公顷,年产果品
680吨。在实施科技兴林富民兴乡工程中,突出两点:一是科学规划。高山林果区,
按照山顶松柏戴帽,山间果树缠腰,山底林果堰边花(黄花、金银花)的规划模式开
发,低山丘岭区结合治岭改土发展堰边经济建设优质林果园。二是科技兴林。在凤
凰山流域建立千亩板栗科技示范园;聘请林果专家教授培训技术骨干250多人;采
取高接换头技术嫁接改造劣质果园80公顷,利用老资源嫁接大枣、柿子11万株。
(组稿人:李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