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区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90&A=6&rec=179&run=13

省庄镇加大镇村企业发展力度
党委书记:杨平刚 镇长:王景茂

1995年,该镇镇、村、户企业发展到1378处,务工人员1.8万名,完成新上、
技改项目29个,实现企业总产值8.7亿元,利税6525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6%和
40%。一是发展集约经营。为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以制鞋厂、棉纺厂为主体,联合
13个镇村企业组成轻纺化工集团;以镇建筑总公司、水泥厂为主体,联合86个镇村
企业组成建筑、建材集团;以电子集团、电子自动化设备厂为主体,联合9个镇村
企业组成远望电子集团。三大集团实行集约经营、宏观调控、独立核算,实现产值
占全镇企业总产值70%以上。二是向管理要效益。在全镇开展“管理效益年”活动,
强化企业的资金、财务、现场管理,旅游鞋、棉纱、小拖配件等产品成本下降7%
以上,产值利润率增长3.8%。三是坚持科技兴业。高薪聘请25名专家教授,先后
引进高科技含量项目28个,其中变频调速装置、反渗透复合膜、净水机三种产品,
填补省内空白,高科技产品率由过去18%提高到36%。四是扩大骨干企业规模。省
庄建安总公司投入1500万元,增加吊装、挖掘、运输大型设备86台(部),在泰安首
家晋升为建筑一级企业,15家镇村建筑企业在龙头的带动下,相继进军省内外建筑
市场,全镇建筑企业完成产值2.5亿元;水泥厂投资1100万元搞技改,生产能力由
年产6.4万吨优质水泥提高到年产15万吨,并带动30个行政村建起了水泥予制厂。(
组稿人:刘恒明)

金山口(集团)实业公司列入全省首批计划单列乡镇企业集团
党委书记:王宝岭镇长:杜继明

1995年,全镇有各类企业795处,其中镇村集体企业53处,固定资产4.5亿元,
从业人员1.12万人,占全镇劳动力总数的55%。完成工业产值12.06亿元,实现利
税9674万元,乡镇企业产值占全镇国民经济总收入的84%。金山口集团实业总公司,
被列为全省首批计划单列乡镇企业集团,在全国千家最大经营规模、最大利税总额
乡镇企业集团中,分列第177位和171位。
年初,该镇提出“二次创业”的口号,在镇村各企业实施了“四高一优”的发
展战略,一是人才战略。该镇通过自培、委培、引聘等形式,广揽各类专业技术人
才。全镇有高级工程师75名,大中专学历的毕业生1200余名。二是科技推动战略。
通过与山东工业大学、江苏工学院、清华大学等院校、科研单位的联合,加快高新
技术的应用和新产品开发步伐。几年来,全镇各企业共开发研制新产品650余种,
其中近百种获国家、省、市级优秀新产品奖和科技进步奖。三是外向带动战略。已
兴办合资、合作企业8处,累计引进外资1000万美元,同时,日用衡器、棉纱、针
织内衣等10余种产品出口韩国、日本、美国、香港等14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创汇
额1800万美元。(组稿人:禹廷胤)

下港乡蔬菜研究会获“全国优秀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称号
党委书记:周生德乡长:张庆镇

郊区蔬菜研究会下港分会成立于1987年,现有会员2100人,育种面积166.7公
顷,系山东省农科院、陕西省农科院、沈阳农科院蔬菜育种基地。几年来,先后被
评为山东省先进农研会、最佳农研会;1995年又荣获全国优秀农村专业技术协会、
全国农村科普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蔬菜研究会会长朱家印被授予“全国优秀农
村专业技术研究会理事长”称号。(见《人物》) 蔬菜研究会在全国著名蔬菜育
种专家何启伟、张书芳教授的指导下,坚持走科研、生产、示范、技术推广、成果
应用、物资供应、良种引进、销售经营“一条龙”发展之路、健全完善了种子繁育、
加工、检验包装一条龙制种操作规程。强化科技管理,使下港乡17个村发展成为蔬
菜育种专业村。该会先后参与了山东省农科院主持的萝卜雄性不育系课题和沈阳农
科院主持的大白菜雄性不育系育种课题研究,分别获得“全国发明二等奖”和“农
业部丰收奖”。该会先后培育成功了89-1、89-2两个大白菜良种、90-2大萝卜良种
等十几个蔬菜品种,并为日本、荷兰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繁育西瓜、黄瓜、黄秋葵
等蔬菜良种。自研究会成立以来,已累计向海内外提供蔬菜良种400余万千克,实
现经济效益1.2亿元。(组稿人:李功友 禹敦臣)

祝阳镇列为省蚕茧出口基地
党委书记:丁永峰 镇长:赵学林

植桑养蚕是该镇发展“两高一优”农业的突出棱角。1995年,全镇有新老桑园
266.7公顷。该镇为进一步发展蚕茧生产,镇政府制定了《关于加快发展蚕茧生产
的规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同时,强化配套服务和管理。一是抓培训,促
提高。镇蚕茧站通过聘请专家授课、播放录像、现场指导等形式,举办各种类型的
培训班,针对各个生产环节及时发放明白纸,提高蚕农素质。二是抓管理,促发展。
镇、管区、村层层建立健全了以蚕茧站为龙头的科技推广服务组织,在全镇普遍推
开了小蚕共育、大蚕稀放、蚕药配套供应等技术措施,并对技术人员定指标、定任
务、定奖惩,实行效益工资。三是抓服务,促效益。全镇共建起28处小蚕共育室,
对蚕茧生产所需蚕具、蚕簇、蚕药、桑树专用肥、专用农药等实行统一进货,严把
质量关;对资金困难的蚕农实行赊欠服务。四是抓典型,促平衡。先后培养了一大
批蚕茧生产专业村、示范户,其中,南高北村、北高北村平均亩产达到225千克,
姚官庄、大路官庄村仅此一项人均纯收入近千元。
1995年,全镇蚕茧总产量首次突破50万千克大关,总收入800万元,平均亩产
168千克,亩产值2486元;平均张产量38.2千克,最高张产63.4千克。该镇被列为
全省蚕茧出口基地,保持了省、市、区“蚕茧生产先进单位”称号。(组稿人:王
增军)

范镇农业生产协调发展
党委书记:张志勤 镇长:苗汝田

一是稳定粮食生产。全镇播种小麦1916公顷、玉米2613.3公顷、地瓜33.3公顷。
小麦、玉米实行全镇统一供种,浇水、施肥、耕耙、收割实现四统一服务。1995年,
全镇粮食总产38.2万吨,公顷单产1.67万千克,创历年最好水平。二是蔬菜生产初
具规模。全镇发展中小拱棚1.5万个,冬暖式大棚85个,形成了以孟庄、戚台为中
心的南北两大蔬菜生产基地,蔬菜生产11.53万吨,蔬菜生产已成为全镇农民发家
致富的重要途径。三是畜牧业生产全面发展。坚持规模饲养与千家万户一齐上相结
合的原则,牛、猪、鸡、羊全面发展,并成立了养牛、养鸡、养猪、养羊4个专业
协会和医疗防疫小组、咨询小组、购销小组,为群众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
服务。肉类年产量达到4180吨,蛋类1780吨,奶类857吨。四是桑蚕生产坚持一手
抓管理,一手抓发展的方针,加强对全镇83.4公顷桑田管理,引进高产、优质桑苗,
全年蚕茧生产达到107吨。五是林果生产。全镇果园面积达166公顷,形成马庄、后
杨、东张、江庄、郑家寨子五大果园基地,全年推广新技术、新品种12项,嫁接幼
林28公顷,果品总产1250吨。(组稿人:唐炳军)

角峪镇林果业成为支柱产业
党委书记:李玉文 镇长:杨玉荣

角峪镇山区丘陵面积占78%以上,发展果品生产得天独厚。1995年,全镇林果
面积发展到733.3公顷,果品总产达5250吨,总收入3960万元,占全镇农业收入30
%。一是全镇形成以镇林业站为龙头,以村科技组织为骨干,以科技示范户为补充
的科技推广服务网络;利用镇成教中心,常年举办果树技术讲座,并从山农大、省
果科所等单位聘请专家教授传授林果生产知识,90%以上的果农掌握了果树管理先
进技术。二是先后引进推广了红富士、红乔纳金、北海道九号、藤木一号等十几个
优良品种,优化了果树品种结构。三是大力推广栽培管理新技术,新植果园一律采
取开挖标准条带、覆草、追施底肥等方法,选用矮化、脱毒苗木,适度密植;老龄
果树采取嫁接改造、高接换头技术,年内,完成良种改头嫁接166.7公顷。果树管
理普遍推广纺锤整形修剪、起垅栽培、地膜覆盖、树盘盖草穴贮肥水、疏花疏果、
环割环剥、果实套袋、铺反光膜等先进实用技术。四是把林果业开发纳入农业综合
开发总体规划,1995年,全镇投工39万个,投资369万元兴修水利,果园灌溉率达
到90%。(组稿人:丁兆君)

化马湾乡加快乡镇企业发展
党委书记:王世文 乡长:李锡增

1995年,全乡实现工业总产值9870万元,比上年增长94.1%,其中乡办工业
5370万元,增长75.2%;实现利税1332万元,增长61.2%;被区委、区政府评为发
展乡镇企业先进乡镇。一是培养新的增长点。全乡共铺开20万元以上的新、技、扩
建项目8个,实际投入资金3360万元,当年竣工投产11个。其中长安村特种火花塞
项目获国家专利,并竣工投产。二是在乡办企业中广泛开展了“管理示范工程”活
动,有4处企业达到标准。三是与大中专院校等科研单位联姻,提高企业技术含量。
继1994年化工厂与国家安全部合作、微生物(BT)农药厂与国家核工业部合作之后,
1995年又与兵器工业部合作,新上防静电特种包装材料项目,水泥厂挂靠省建材学
院共同研制开发了活化剂项目。(组稿人:刘合利 赵永茂)

徂徕镇突出林果生产
党委书记:张国栋 镇长:刘学刚

徂徕镇充分发挥南依徂徕山的优势,突出林果棱角,1995年林果面积达到2433.
3公顷,其中年内新发展433.3公顷,果品产量8.1万吨,林果人均收入850元,成为
全镇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一是坚持高起点,大力开发林果新资源,把好优良品种
关、栽植质量关和栽后管理关。二是做到购苗、浇水、施肥、打药、修剪五统一。
三是加强老果园更新改造,推广优良品种,全镇共调进各种优质接穗4500千克,改
接果树533.3公顷,嫁接成活率达95%以上。四是实现三个转变,即实现林果生产
由重栽轻管转向栽管并重,由求数量转向求质量效益、由冬管为主转向全年管理。
1995年被评为“郊区林果生产先进乡镇”。(组稿人:程武)

邱家店镇个体私营经济向规模化、专业化发展
党委书记:陈秀凤 镇长:唐仲长

该镇交通方便,位置优越,自古以来就是商贾云集之地,群众商品意识强,有
禽肉、花盆、小成衣等传统庭院加工项目。近几年,镇党委、政府立足这一传统优
势,把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作为全镇经济发展的突出棱角来抓,制定了“两放”(放
宽登记条件、放宽经营范围)、“两活”(办证灵活、注册灵活)、“三动”(组织发
动、市场拉动、典型带动)的工作思路,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帮助解决资金、场地等
方面的难题,鼓励、支持、保护发展个体私营经济。至1995年,全镇商业网点达到
2500个,营业面积6.5万平方米。其中姚家坡村378家、农户有80%从事小成衣加工,
有50多种产品畅销省内外,户均年纯收入6000元以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针织加工
专业村。该镇养殖、皮货、花盆、建材等生产以及交通运输业也都向规模化、区域
化、专业化方向发展,“一村一品”、“多村一业”的发展格局已经形成。
(组稿人:赵永斌)

北集坡镇评为全区初中教育教学先进单位
党委书记:刘科学 镇长:李振昌

1995年,北集坡镇初中教学质量名列全区第一,有90人升入重点高中,104人
考入中专,总升学率78%。其中艺体教学成绩显著,有11人通过音体美专业考试,
升入中等专业学校深造,被评为全区“教育教学先进单位”、“初中教学质量先进
单位”、“初中艺体教学先进单位”。该镇党委、政府加大教育投入,财政拨款
130万元,社会各界自愿捐款480万元,全年共建成教学楼9座,教工宿舍楼1座;投
资80万元配齐教学内部设施;教委自筹资金10万元,建成了3处高标准幼儿园。个
体私营企业主宋均昌自愿捐资25万元,建成教学楼1座。全镇中小学普遍建起品位
较高的德育室,开展以“五要”教育为主要内容的系列德育教育,德育教学成效显
著。3处中学均有校办企业,各小学设有服务项目,1995年,全镇勤工俭学收入达
到30万元,成为全区勤工俭学先进单位。(组稿人:张家栋)

满庄镇敬老院进入全国百强
党委书记:王仲东 镇长:马玉超

满庄镇有135名“五保”老人,为解决他们的“养、乐、医、为”问题,镇党
委政府把办好老年事业放在了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要位置。从1988年至1995年,
投资200万元建设敬老院。先后建起3652平方米的住房、办公、伙房、浴室、活动
室等设施,为老人安装了电风扇、暖气设备,购买了彩电、象棋、扑克、康乐球、
健身器等文化娱乐保健用品和器材。敬老院配备了16名管理、服务人员,每天为老
人们铺床、叠被、打扫卫生,对年老体弱生活不能自理的安排专人住在一起照顾。
伙房每周安排一次食、菜谱,老人的饭菜既多样化,又符合老年人的营养所需。在
吃不愁、穿不愁的条件下,一些身体状况好的老人自愿到生产区内参加种菜、喂猪
等劳动,既锻炼身体,又丰富了自己的生活。敬老院积极兴办经济实体,增加收入,
以副补院。自建院以来,先后兴办面粉加工、副食品加工、鞋厂等8个工副业项目,
并以租赁、承包等方式进行经营。1995年,敬老院工副业项目实现产值180万元,
利税25万元,敬老院中76名老人人均消费达到2100元。满庄镇敬老院被评为“全国
百家模范敬老院”称号。(组稿人:陈文洪)

夏张镇坚持增粮保棉,发展三场三园
党委书记:苏有森 镇长:孙志刚

1995年,该镇结合农田基本建设,加快了中低产田开发,建成吨粮田2680公顷,
改造中低产田2000公顷,提高复种指数,改进粮棉品种,粮食总产达到5万吨,亩
产940千克,棉花交售总量3000担。在坚持增粮保棉的同时,突出发展养牛、养猪、
养鸡业,把培植畜牧专业村和饲养专业户作为重点,扩大饲养规模,全镇建成畜禽
饲养场168处,其中,百头养牛场2处,全镇饲养量达到1.7万头,猪饲养量8.1万头,
肉鸡饲养量249.7万只。畜牧业总产值1亿元。在林果生产上,把重点放在优质果园
建设和老果园嫁接改造上,4个村建成标准样板园,7个村发展为林果专业村,全镇
果品产量达到1000万千克,收入1600万元。桑园建设围绕万亩桑园建设任务,按照
规模开发、集中连片、合理密植、快速丰产的原则,蚕茧总产21万千克,总收入
300万元。蔬菜生产以连片、规模发展为重点,取得了较好经济效益。1995年,全
镇农业总产值实现2.6亿元,比上年增长23%。(组稿人:张玉峰)

道朗镇形成林果、建材、运输三大支柱产业
党委书记:葛业森 镇长:徐树水

道朗镇地处山区,且交通方便,几年来,该镇党委、政府立足地理位置和资源
优势,发展经济,逐渐形成林果、建材、运输三大支柱产业。一是林果生产。至
1995年,全镇经济林面积达到166.7公顷,人均0.06公顷,果品总产2万吨;完成造
林200公顷,林果覆盖率36%。全镇林业人员达到1万余人,占农业总人口的23%,
其中里峪和南大圈村成为该镇两大林果生产基地,形成产、销、储、运一条龙服务
体系。二是建材生产。全镇拥有磕石机131台,年产石子62万方,实现产值620万元,
成为泰城建筑石子主供地。泰山水泥厂年产量达到20万吨,被列入全省水泥产品质
量50强,生产的325#和425#普通硅酸盐水泥荣获省优质产品称号和第二届中国农业
博览会银质奖。三是运输业。全镇拥有汽车172辆,运输拖拉机1300余台,全年货
运总量50万吨,比上年增长16.3%,其中果品、石子、水泥运量占货运总量90%以
上,货运周转量达到1300万吨/公里,比1994年增长18%,从事运输人员6037人,
年创经济效益1300多万元。(组稿人:刘延伸 华玉山)

黄前镇进入全国造林绿化百佳乡镇行列
党委书记:张树仲 镇长:王淑成

黄前镇有宜林山滩7007公顷。1995年,全镇林木覆盖率达到75%,木材蓄积量
16.2万立方米,实现果品总产25万吨,果品收入4827万元,占全镇农业总收入60%,
人均林果收入过千元。年内,被评为“全国造林绿化百佳乡镇”。一是搞好造林规
划。1982年,在省科委山区开发试验小组的指导下,对全镇山丘资源进行认真调查
分析,制定了山区开发治理计划和近远期规划,确定“山顶松槐带帽,山中果树拦
腰,山下粮田铺底”的治理模式。二是制定优惠政策。镇党委、政府规定:大片山
林开发,由集体统一经营,固定专人管护,实行效益分成;小片山林先治后包,落
实管护责任制;按规划由户投资开发,若干年内不交提留。鼓励农民在已开发承包
的山地上建塘坝、水渠、水井等设施,同时层层签定了绿化责任状。三是改善林果
生产条件。自1991年以来,共修筑环山路230公里,建水库、修塘坝,发展微滴灌
溉666.7公顷,山地果园灌溉率80%。四是坚持“科技兴林”战略,建立健全科技
服务网络,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引进推广果树优良品种30个。(组稿人:户平科
鲁瑞森)

大汶口镇集贸市场评为“省级文明市场”
党委书记:裴孝秋 镇长:张义仁

1995年9月,大汶口镇集贸市场被省工商局授予“省级文明市场”称号,成为
全市第一家省级乡镇文明集贸市场。该市场占地80万平方米,设蔬菜、建材、茶叶、
牲畜和副食品批发5个专业市场,固定摊位1200多个,流动摊位5000多个,日上市
商品品种达2000多种,可同时容纳10万余人上市交易,月成交额达800万元以上。
为创建文明市场,该镇投入7500万元开拓了利民街、新城街、昌盛路、泰汶路、汶
河路等5条大街,全长4000米,新建各类商品房3500余间,修建水泥货台1100多米,
为经商者提供了良好的硬件服务。同时,大汶口工商管理分局严格执行《山东省城
乡集贸市场管理条例》,实行“三定”(定人员、定岗位、定职责)、“五包”(包
管理、包卫生、包服务、包收费、包秩序)和“三公开”(市场管理制度公开、市场
收费标准公开、管理人员职责范围公开)服务管理制度,对固定摊位实行编号定位、
对号入市,保证市口清楚,市场清洁,经营有序,公平交易,物价平稳。此外,在
市场上设立了4处公用电话亭、1处信件邮寄处、3家储蓄服务网点;协同驻地公安
分局组成联防小组;配备了微机和专职物价统计员,每周向中央政策研究室和农业
部报送市场信息行情,为经商者提供了良好的软环境。(组稿人:董辰宏 王自挺)

马庄镇建成全市第一个“双千田”乡镇
党委书记:赵明华 镇长:王安平

近几年,镇农业科技人员在市区科技、农业部门的指导下,大力开展农业科学
研究,筛选出立体种植模式20多个,推广粮菜间作技术18项;1000公顷粮田,有60
%实现三作三收,30%四作四收,10%五作五收,年公顷收入15万多元。建立起21
个科技示范村,8个种子繁育村,5个立体农业专业村,科技覆盖率达90%以上。全
镇3333.3公顷土地,平均产粮1.76万千克,产值2.18万元(亩均产粮过千斤,亩均
产值过千元)。高效农业综合技术开发实验通过省科委鉴定。主要做法是:一加强
技术培训。先后培训技术人员5万多人次,与山东农业大学、泰安农校等单位协作,
聘请专家、教授讲课,利用“科技活动日”等形式进行现场指导。二是建立镇、管
区、村上下贯通的科技服务网络。三是投资70万元建立了集技术指导、咨询服务于
一体的科技服务大楼。四是培养科技示范户1400户,建立科技示范园6.67公顷,充
分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组稿人:李延恩 武文明)

房村镇跨入全省畜牧强镇行列
党委书记:刘太荣 镇长:侯存木

1995年,房村镇把发展畜牧业作为振兴农村经济的重点,认真开展“兴牧年”
活动,走规模化经营、科学化饲养的路子,推动了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全镇畜牧业
产值达到9000万元,人均肉蛋奶占有量、人均牧业产值及农民纯收入三项指标超过
省规定的畜牧强镇标准,被省政府命名为全省畜牧强镇,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全市
畜牧冠军。一是实施“三个三分之一”规划,即养牛、养猪、养鸡的村各占三分之
一。二是坚持“规模化、科学化、工厂化、管理手段现代化”的原则,以兴建规模
饲养场为主,全镇建起百头以上规模养牛场17处,千头以上养猪场10处,50万只规
模养鸡场17处。三是制定了《关于发展规模养牛养鸡的奖惩制度》等优惠政策,在
资金、物资、场地等方面给予扶持。四是把全年养殖任务分解落实到管区、村、组,
层层实行包保责任制,把畜牧业发展列为各级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组稿人:
张增强)

良庄镇成为全市蔬菜生产冠军
党委书记:李秋高 镇长:纪成柱

十几年来,该镇充分发挥紧靠柴汶河、土地肥沃、水源充足的优势,制定优惠
政策,合理调整种植业结构,大力发展蔬菜生产,到1995年底,全镇蔬菜面积达到
2666.7公顷,建冬暖式大棚5500个,中小拱棚2.8万个,95%以上蔬菜实行保护性
栽培。全镇种植各种名、优、稀、特等蔬菜30多个系列、130多个品种,其中土豆、
甘兰、黄瓜、西红柿、菠菜等品种产量大、销路广。全镇年产蔬菜2.5亿千克,产
值达1.98亿元,人均增收1100元。
在发展蔬菜生产基地的同时,建立蔬菜批发市场,为菜农提供产后服务。自
1992年以来,投资500万元,建起了北宋蔬菜批发市场,占地6.7公顷,交易大棚70
间,容纳3000多个摊位同时进行交易,日销售量最高达100万千克,年交易额达
8000万元,全镇60%的蔬菜通过批发市场销往北京、天津、河北、内蒙、东北三省、
江苏等20多个省、市和地区,部分远销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国家。市场内外各种
服务设施齐全,融购销、食宿、娱乐、金融、出租、邮电等服务功能于一体,并与
全国30多个大中城市建立了信息联系。1995年,良庄镇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全市
蔬菜生产冠军”称号。(组稿人:李延兑)

天平店乡村企业形成12大行业格局
党委书记:徐淑然 乡长:宋洪润

1995年,该乡把乡村企业的发展放在经济工作的首要位置来抓,突出新上、技改、
扩建项目重点, 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全乡实现增加值3480万元,利税300万元。全乡
企业发展到450家,其中乡办企业16家,村及村以下企业(包括个体工商户)434家,从
业人员达到6400人,占全乡总人口38%;全乡已初步形成耐火材料、水泥制品、建筑
建材、煤矿机械、医疗器械及化工、机电、橡胶等12大行冶惶彩凶岳此景。(组稿人:
庄全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