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工作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90&A=5&rec=94&run=13

【计划体制改革】 1994年,泰安市计划工作继续以转变职能为中心,加快计划
工作的重点转移步伐。①改进年度计划。按照加强计划的指导性、政策性、预测性
和可操作性的要求,压缩、合并计划种类,将24种计划调减为10种,合并为一本下
达;专项计划大幅度消减产品产量计划,扩展了产品生产、流通导向分析等内容,
将计划指标体系以表格计划为主,改为以文字计划为主、文字与表格相结合的新格
式;改进年度计划报告,增加投融资体制改革和计划体制改革两个专题报告。②初
步确立宏观调控目标体系和预期指标体系,将经济增长率、城镇失业率、通货膨胀
率、人口自然增长率等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目标具体管理,在专项计划中分解下达,
而其他指标则作为预期指标,不分解下达。③改革投融资体制,将建设项目分为基
础性项目、公益性项目和竞争性项目3大类,建立完善项目登记备案制度,推行建
设项目法人责任制。④对新汶、楼德、山口、大汶口、石横、汶阳、磁窑、州城等
8个镇(办事处)实行计划单列,赋予其县一级的经济管理权限,在资金、投资等方
面制定优惠政策,为加快发展速度创造宽松的环境。
【争资金,上项目】 市计划委员会向上跑,向外跑,争取到一大批项目和资金。
①农业方面,突出抓好粮食大县和贸工农一体化项目,全年共上报项目26个,已批
复17个,承诺投资1.2亿元。郊区、新泰、肥城、宁阳等4县、市、区被国家列为粮
食大县,连续5年给予1000万元的专项扶持贷款。②工业方面,上报项目11项,已
批复3项,承诺投资5900万元。同时,筛选上报13个大项目作为“九五”期间重点
项目,得到省计委的初步许可。③外经外贸方面,上报利用国外贷款项目12个,已
批准11个,利用国外贷款578 1万美元;上报利用国际商业贷款项目6个,批准利用
国际商业贷款1196万美元;上报扶持台商投资企业专项贷款3项,争取贷款450万元。
④城建方面,上报项目2个,已批复2个,承诺投资600万元。争取到国家用于信息
高速公路建设的第三期日元贷款,省已批准使用40万美元。争取到以工代赈项目3
个,无偿资金86万元,社会事业项目投资180万元。
全年累计争取到上级投资4.1亿元,其中无偿拨款1.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加
900 0万元、3900万元。同时,还审批下达自筹基建项目110个,其中有76个项目已
下达年度投资计划,计划投资2.87亿元;批准外商投资企业12家,利用外资4519万
美元。
【重点项目建设】 市计划委员会把抓好重点项目建设作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一是研究制定项目实施的年度计划,对关键环节和重点、难点,分别提出相应的对
策措施。二是加强对项目建设的具体领导,实行一月一调度,一月一检查、一月一
简报制度,及时召集有关部门研究解决重点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保证项目的顺
利实施。实行重点项目企业法人责任制,建立新的项目建设责任机制,项目法人对
项目建设从筹划到投产运营实施全过程负责;三是及时为重点项目合理安排资金,
全年共安排前期工作费用2200万元。其中池窑拉丝项目国家承诺投资由年初的6000
万元,增加到17750万元,已到位5200万元,列入1995年计划9000万元。盐化工、
池窑拉丝两个大项目均已开工建设。金属表面处理中心、齿轮箱厂、泰山航空游乐
中心和大麻纺织服装分厂已经建成并投入生产。亚太药厂盐酸洛美沙星项目已完成
车间主体工程。其它项目均有较大进展。
【搞好协调服务】 ①为保证盐化工、池窑拉丝两个项目年内顺利开工建设,协
调有关部门解决了定点、地质勘探、环保、征地、青苗补偿等问题。②协调银行解
决贷款7 50万元,使金属表面处理中心、齿轮箱厂项目顺利竣工。③协助航空游乐
项目解决办理营业执照中的关键性问题,已经国家批准运营。④协调泰山大麻纺织
集团总公司与外商签定建设5000锭大麻纺织的协议,促成五八○八厂项目、亚太制
药厂项目分别就合资建厂、产品外销等与外商达成协议;帮助市污水处理厂、新泰
饲料公司等5家企业研究制定偿还外国政府贷款和省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贷款的详细
计划,促进贷款的及时偿还,为争取新的贷款创造了条件。⑤争取到大量的农用柴
油、农药、钢材、聚乙烯、外汇等,有力地支持了工农业生产。⑥搞好压煤搬迁工
作,争取到搬迁资金400 0万元,完成肥城老城镇9个村的搬迁收尾任务,新搬迁农
户680户;协调签订肥城五里垢煤矿102户搬迁协议,落实资金300万元;解决新泰
南包村、神东村、东都农药厂生产区、肥城杨庄蹋陷等多年没有解决的问题。
【大中专委培生分配和“农转非”工作】 年内,市计划委员会会同有关部门与
115所省内外大中专学校签定委培合同7238人,比上年增加近千人。1992~1994年
累计共送出委培学生1.2万人,超额完成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三年培养1万人的目标。
落实市属中专招生计划2022人,比上年增长10%;接收分配大中专毕业生6500余人,
增加200 0多人;选拨145名优秀毕业生到基层任职。年内被评为全省毕业分配先进
单位。制定“农转非”管理程序,理顺关系,提高办事效率,全年办理农转非4万
多人。(杨承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