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90&A=5&rec=9&run=13

【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总收支】 1994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84.6亿元,
比上年增长19.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8.3亿元,增长11.9%;第二产业增加值
86.5亿元,增长22.1%;第三产业增加值49.8亿元,增长22.5%,占国内生产总值
的比重提高到27.0%。
全年完成财政收入5.21亿元,占预算的112.5%,比上年增长35%(按老口径,
财政收入完成9.85亿元,增长30.7%)。中央及地方工商税收完成9.26亿元,增长
22%。财政支出9.83亿元,占预算的95.6%,增长18.1%。全年财政收支平衡。
社会经济运行中的主要问题:物价涨幅过高,农业基础仍较薄弱,企业经济效
益仍不够理想,需要在进一步深化改革和发展中加以解决。
【农业】 农业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促进了农村经济全
面发展。
1.种植业主要农产品产量:
━━━━━━━━━━━━━
项 目 产量 比上年
(万吨) 增长(%)
─────────────
粮食 234.02 2.5
#夏粮 95.64 2.1
秋粮 138.38 2.7
棉花 0.95 -21.4
油料 20.05 31.2
#花生 19.97 31.0
麻类 0.26 -50.9
蔬菜 198.86 9.3
瓜类 22.09 19.4
水果 24.43 52.4
蚕茧 0.56 5.0
━━━━━━━━━━━━━
2.林业生产。全市年末实有林地面积19.61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3.6%;当年
造林面积3.42万公顷,增长10.8%。森林覆盖率为25.6%。主要林产品中板栗7153
吨,增长18.5%;核桃775吨,增长32%。
3.畜牧业主要畜产品产量和牲畜存栏情况:
━━━━━━━━━━━━━━━━━
项 目 产量 比上年
增长%
─────────────────
肉类 30.60万吨 28.1
#猪肉 18.92万吨 14.0
牛羊肉 5.85万吨 65.2
奶类 2.68万吨 80.1
大牲畜年末存栏 61.11万头 16.0
生猪年末存栏 186.19万头 7.0
羊年末存栏 274.67万只 26.7
━━━━━━━━━━━━━━━━━
4.渔业生产。全年水产品产量1.98万吨,比上年增长41.7%。其中淡水产品1
.7万吨,增长42.5%。
5.农业生产经营条件。全市投入农田水利建设资金2.19亿元,增加有效灌溉面
积0.58万公顷,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9万公顷。年末,全市拥有农用机械总动力
161.7万千瓦,比上年增长4.5%。其中农用排灌机械总动力68.8万千瓦,下降1.9
%;农用拖拉机33558台,与上年持平。农业商品率达到69.3%,比上年提高1个百
分点。良种普及率达到95%以上。重点推广了模式化栽培、畜禽良种、水产品高产
精养等实用技术和食用菌大棚有土栽培、立体种植最佳模式等综合开发项目。扶持
了10个科技示范乡镇,建立了10个“两高一外”农业商品基地。有力地促进了农业
的发展。
【工业】 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加快第二轮技术改造步伐,大力开发新产品,
积极开拓市场,压库促销,强化内部管理,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实现了速度、
效益、后劲同步增长。
1.工业增加值与产量。全市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75.56亿元,比上年增长23.0
%。其中乡及乡以上完成增加值51亿元,增长18.9%。按经济类型分,国有工业实
现增加值32.5亿元,增长21.3%;集体工业为18.5亿元,增长14.7%。按隶属关系
分,省属工业增长18.2%,市属工业增长24.9%,县属增长12.5%,乡属工业增长
22.9%。按轻、重工业分,乡及乡以上轻工业增加值17.85亿元,增长23.0%;重
工业33.15亿元,增长16.4%;轻重工业的比例为35∶65。59家大中型企业实现增
加值28.5亿元,占乡及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55.9%。
全市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
项 目 产 量 比上年
增长%
────────────────
原煤 2043万吨 7.1
#市以下 419万吨 6.1
发电量 48.1亿千瓦时 -10.8
白酒 11.2万吨 8.7
啤酒 10.9万吨 47.3
纱 3.1万吨 -1.6
布 3059万米 -36.9
呢绒 149万米 3.5
皮革(折牛皮) 64万张 62.6
机制纸及纸板 11.5万吨 13.9
焦炭 13.4万吨 8.9
合成氨 20.0万吨 28.4
化肥 14.3万吨 27.0
轮胎 65万条 13.8
水泥 220万吨 1.9
内燃机 53万千瓦 81.8
电力电缆 3979公里 -61.2
电话单机 20.2万部 152.2
━━━━━━━━━━━━━━━━
2.工业产销。乡及乡以上工业产品产销率为96.2%,比上年提高了1.4个百分
点。其中,国有工业产销率96.6%,高于集体工业0.7个百分点;地方工业中,市
属工业产销率为96%,县属工业为95.8%,乡属工业为95.6%。生产与销售基本同
步增长。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完成销售收入136.5亿元,比上年增长31.9%;
市属重点调度的产品,销售大于当期生产的占36.1%;期末库存少于上年同期的占
66.7%。
3.工业经济效益。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00.4
%,比上年提高6.18个百分点;实现利税13.2亿元,增长73.4%。其中,247户市
县属企业实现利税5亿元,增长1.8倍;市属工业在全市工业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
进一步增强,实现利税2.94亿元,占市县属工业实现利税总额的58.8%。乡及乡以
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资金利税率为9.97%,比上年上升2.25个百分点;成本费用
利润率2.9 5%,提高0.3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13527元/人,增长20.5%。扭
亏增盈已见成效,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亏损面比上年下降8.05个百分点,
亏损企业亏损额减少73.5%。
4.技术进步。全市地方工业完成新产品开发项目416项,新产品产值率为10.2
%,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新产品实现利税1.2亿元。其中,45项重点开发项目
中,通过鉴定并已批量生产的15项,完成样机样品的7项;14个技术开发中心(中试
基地)健康运行。全市地方工业安排的技术改造项目,已有501项竣工投产。产品质
量继续提高,国家、省、市三级监督抽查的753个产品,合格率为86.19%。
5.企业改革。全市纵抓集团、横抓联合,以名优产品为龙头,以大中型企业为
依托,组建40家企业集团。积极推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程,市县属工业已有170
户进行股份制改造;企业内部三项制度改革进展顺利,劳动用工制度改革企业已发
展到1 84户,职工达26.9万人;企业并、卖、转、租、破稳妥进行,其中9户被兼
并和拍卖,9户实施破产。
【固定资产投资及建筑业】 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加大,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
1.投资总量。全市完成全社会投资额为58.5亿元,比上年增长38.1%。固定资
产投资率为31.6%。国有单位投资28.3亿元,增长31.6%,其中,基本建设投资16.
8亿元,增长61.5%;更新改造投资6亿元,下降3.2%。集体单位投资20.4亿元,
私人投资6.9亿元,分别增长39.7%和23.2%。
2.投资结构。国有单位用于第三产业投资11.5亿元,比上年增长51.3%,投资
比重为40.6%,比上年提高5.1个百分点。在第三产业投资中,基础设施、基础产
业得到加强,全市交通运输、邮电业投资5.5亿元,比上年增长2倍。随着投融资体
制改革,预算外投资居于主体地位。预算外投资中,贷款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17.7%;自筹资金13.9亿元,增长61.6%。预算内投入资金比上年减少56.5%。
3.重点项目建设。10个重点技改项目全面开工建设,其中4个竣工投产。9个重
点基建项目中,池窑拉丝和盐酸洛美沙星等6个项目开工建设,其中2个已投产。盐
化工项目为全省第一个基建项目股份制试点。另外,后石坞、桃花源两条空中索道
投入运营,古老的泰山登天保护建设工程全面完成,程控电话增扩容工程、煤气二
期工程、热电联产工程均已竣工投入使用,城西外环路建成通车。
4.商品房建设。全市商品房建设投资2.96亿元,比上年增长9.7%;竣工面积
41.7万平方米,增长22.6%。其中用于住宅的投资1.86亿元,增长24%;竣工面积
27万平方米,增长8%。
5.固定资产投资。国有单位全年投产项目276个,新增固定资产2 1.9亿元。固
定资产交付使用率为77.4%。新增主要生产能力:原煤开采24万吨/年,变电设备
能力2万千伏安,水泥30万吨/年,化学农药500吨/年,白酒0.6万吨/年,啤酒5万
吨/年;新建公路67公里,改建公路373公里,新增日供气能力8万立方米。
6.建筑业。随着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和建筑施工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建
筑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建筑施工企业共完成建筑业增加值10亿元,增长24.2%。
其中县以上集体建筑施工企业增加值增长9.7%。全年房屋施工面积44.3万平方米,
房屋竣工率32.2%。
【交通邮电】 1.交通运输业。全市加强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京沪公路泰化段
建设进展顺利,老油路改造全面完工。乡镇全部通达沥青路,86%的行政村通达公
路。公路通车里程2586.6公里,比上年增加243.1公里,其中高级次高级路面里程
2314.4公里。年末公路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33.7公里。全市完成公路货运量3482.
1万吨,增长33.7%;货运周转量13.5亿吨公里,增长24.5%。客运量1714.9万人
次,下降14.8%;客运周转量7.25亿人/公里,下降15.8%。
2.邮电通信。全市形成了“一局、三网、三化”邮电通信新格局,提高了综合
通讯能力。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5亿元,比上年增长44.1%。年末,长途电话
247 5路,增长29.9%;电话自动交换机容量10.6万门,增长56.4%。其中市话程
控交换机容量6.8万门,增长1.3倍;农村电话交换机容量4.5万门,增长15.4%。
全市通电话的行政村达到70.2%,比上年提高7.1个百分点。
【国内贸易】 全市按照搞活大流通、发展大贸易、建设大市场的思路,逐步构
造起各种经济成份和经营形式并存、城乡紧密结合的市场体系,货源充足,销售旺
盛。
1.消费品零售。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4.9亿元,比上年增长36.4%,扣除物
价因素实际增长11.5%。各种经济成份共同参与市场,全市国有经济实现19.5亿元,
增长18.4%;集体经济实现16.7亿元,增长35.1%;个体私营经济实现消费品零售
额1 8.4亿元,增长42.1%;其它经济实现10.3亿元,增长77.6%。
2.城乡集市贸易。全市城乡集贸市场478处,比上年增加21处。城市市场的辐
射带动作用加强,农村市场逐渐实现规模化、专业化经营,集市贸易成交额为57.5
亿元,比上年增长1.3倍。其中城市为25.7亿元,农村为31.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
长1.8倍和1倍。集贸市场在发展农村“菜园子”、丰富城市“菜篮子”中发挥着日
益重要的作用。
3.商业网点建设。全市商业网点发展到8.79万个,从业人员达24.12万人,分别
比上年增长47.5%和34.2%。网点布局合理、密度增大,年末千人拥有商业网点16.
7个,比上年增加6.2个。
【对外贸易和经济合作】 全市实施外向带动战略,提高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
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三外”齐抓,配套联动,外向型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
1.利用外资。全市新批利用外资项目137个,合同利用外资额1.32亿美元;实
际利用外资8504.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5.3%。其中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16家,合
同外资额6867.9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额6959.3万美元,增长12.2%。
2.外商投资企业经济效益水平。全市已有170家外商投资企业建成投产,实现
销售收入15.7亿元,利税2.1亿元,出口总值7173万美元。投产企业中,盈利企业
147家,占86.5%,盈利过百万元的15家;出口企业74家,出口总值过百万美元的
有16家。
3.外贸出口。对外贸易实施“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的战略,出口商品发展
到16个大类、350多个品种。全市出口供货值达到20.8亿元,比上年增长36.9%。
其中工业品出口达300多个品种,供货值14.52亿元,增长32.6%,占全部出口总值
的比重为69.2%;农副产品出口供货值6.47亿元,增长28.4%。自营出口创汇1063
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1倍。全年消化外贸挂亏3128万元。 4.非贸易创汇和外
经工作。全市接待境外客商2.1万人,比上年增长3%。外派劳务1112人次,对外承
包工程、劳务合作合同金额3727.73万美元。
【金融与保险】 1.信贷规模。各项存款余额97.18亿元,比年初增长39.2%,
其中企业存款增长49.4%。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71.59亿元,增长41%,其中城
市为48.5 5亿元、农村23.04亿元,分别增长43.7%和35.6%。贷款增长较多。各
项贷款余额9 4.51亿元,比年初增长20.6%。其中短期贷款、中长期贷款分别增长
21.8%和17.6%。存贷比为1∶0.95。
金融市场。泰安金融市场正式开业,与国内100家大中型金融市场建立了长期
稳定的业务关系,并进入全国融资网,拓宽了融资渠道;建立了城市信用社中心社
和交通银行泰安支行;与上海、深圳证券所联网,并分别在泰安建立了交易厅。
2.保险事业。保险公司承担保险总额93.59亿元。全市共有779户企业参加了企
业财产保险,102.8万户居民参加了家庭财产保险,37.4万人参加了各种人身保险。
保险公司业务总收入1.32亿元,保险业务总支出1.04亿元。
【科技与环保】 1.科技事业出现新局面。全市大力开展“科技年”活动,形成
了重视科技、发展科技的良好局面,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更加显著。据
测算,1 994年科技贡献率达到43%,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科技投入迅速增加。
全市科技投入(拨贷款)总额2.06亿元,比上年增长1.1倍;企业在销售收入中提取
的新产品开发费已超全省平均水平,科技三项费用比上年增长80%。全市共取得省
以上科技成果2 46项,达到国际水平的6项,国内先进水平的135项,省内先进水平
的105项;其中获省、市科技进步奖、星火成果奖137项。科技力量日益壮大。年末,
全市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2.3万人;有685位科技人员分别荣获国家、省、市科技进
步奖和发明奖;全市有县及县以上国有独立科研和开发机构21所。有民营科技企业
356家,从业人员1.8万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较快。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起步区
基本实现“六通一平”,进区项目12个;农业新技术开发区道路基本贯通,15个进
区项目已有12个投入运营;全市有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2家。
2.环境保护。全市重点治理污染源150个,关停并转迁17个重点污染企业。完
成限期治理项目48个。泰城累计建成烟尘控制区30.2平方公里,环境噪声达标区14.
1平方公里。“三废”处理和综合利用能力水平提高。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38.8%,
工业重复用水率91%,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52.1%。
【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 1.教育事业。全市拥有各类大专院校12所,
在校学生2.7万人,其中普通高校7所,在校生1.6万人;中等专业学校46所,其中
普通中专16所,在校生1.4万人。全市共有中学375所,在校学生31.3万人,其中普
通和职业高中分别为37所和25所;小学2897所,在校学生52.2万人;特殊教育学校
7所,在校生59 7人。学龄前儿童入园率为93.2%,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7%,
小学毕业生升学率为93%,残疾儿童入学率为73.7%。全市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人
口覆盖率达到77%。年内,民办教师全部转为公办教师。 2.文化、广播电视、
新闻出版事业。全市乡及乡以上共有各类电影放映单位132个,市级艺术表演团体3
个;公共图书馆7个,藏书量45万册;档案馆7个,馆藏总量2 5.8万卷(册)。全市市
级广播电台3座、电视台3座;全市广播电台平均日播时间达到2 7小时10分,电视台
平均周播时间98小时55分;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为85%和65%。全年共出版
各类图书115种、35万册,杂志42种、6万(册)份,报纸36种、21万份。 3.卫生
事业。全市各类卫生机构574个,拥有病床10822张,增加231张。各类卫生技术人
员16652人,增长2.3%,其中医生6804万人,增长4.8%。初级卫生保健工作进展
顺利,86%的乡镇卫生院完成了改貌任务,已有88个乡镇恢复建立了农村合作医疗,
受益人口占农业人口的89.7%。卫生防疫得到加强,“四苗”全程覆盖率达到87.7
%。泰安已通过国家卫生城市正式预检。 4.体育事业。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高。
在省以上比赛中,有17人18次进入全国单项比赛前8名,其中1人获世界冠军、1人2
次打破亚洲纪录、6人获全国冠军;省运会获金牌58枚,总分列第六名。群众性体
育活动又上新台阶,全市组织市级体育比赛8次,参加活动达1万人次。成功地组织
了第八届登山节体育竞赛,参赛的国内外运动员达1.11万人。
【市场物价】 物价总水平有较大幅度上升,但由于宏观环境改善,货源充足,
居民消费心理基本稳定。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升23.9%,商品零售价格总水
平上升2 2.4%,比上年分别高出8.5个和12.2个百分点。从调查的八大类居民消费
价格看:食品类上涨29.2%,衣着类上涨13.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上涨16.9%,
家庭设备及用品上涨13.3%,医疗保健上涨14.4%,居住上涨45.8%,交通和通讯
工具类上涨16.6%,服务项目上涨25%。从基本生活品消费价格看;粮食上涨43.7
%、肉禽及制品上涨47.4%,水产品上涨20.9%,鲜菜上涨86.2%,食用植物油上
涨60.6%。但价格水平在全国和全省仍属中下位次。
【人民生活】 1.城乡居民收入。泰城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3241元,比上年增长
34.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2%。农民人均纯收入1383元,增长36.5%,扣
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1%。
2.城乡居民生活。泰城居民人均生活费支出2575元,增长32.4%,扣除价格因
素实际增长6.9%。农民人均生活费支出821元,增长32.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
长8.6%。住房质量普遍改善,城、乡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为10.9平方米和22.1
平方米。
每百户城乡居民家庭耐用品拥有量:
━━━━━━━━━━━━━━
项 目 城镇 农村
──────────────
电视机(台) 123 93
#彩电(台) 90 8
录音机(部) 91 25
家用电冰箱(台) 83 2
洗衣机(台) 86 3
电风扇(台) 174 105
缝纫机(台) 66 63
照相机(架) 19 1
━━━━━━━━━━━━━━
3.职工队伍与工资水平。年末全市职工人数54.26万人,比上年增加0.81万人,
其中国有单位职工39.13万人,增加0.11万人。在国有单位职工中,合同制职工15
.63万人,增长43%,合同制职工占国有单位职工比重由上年的28%提高到39.9%。
全部职工工资总额21.78亿元,比上年增长34.8%;职工平均工资4098元,增长33
.9%。
社会保障福利事业。农村养老保险进一步扩大,保险金累计1.2亿元;
职工养老保险初步实现了国有、集体企业一体化;全市已有36万名职工参加失业保
险。年末全市共有各种社会福利事业单位186个,收养4734人;社会福利企业289个,
安置5856残疾人就业。全年发放救灾扶贫款430万元,扶持3.7万个贫困户。(据《
1994年泰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