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90&A=5&rec=32&run=13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 1994年末,全市行下放区划面积1933.02平方公
里,辖27个乡(镇、办事处),912个行政村,总人口131.69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
29.97万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681人。全年降雨量为816.8毫米,平均气温为
14.4℃。
全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45亿元,比1993年增长19.5%;工农业总产值128.2亿
元,完成财政收入11797万元,增长36.11%;财政支出17230万元,增长27.47%。
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99亿元,其中全国所有制固定资产投资49283万元,城镇集体
固定资产投资2112万元,分别增长13%和-40%。
一、第一产业
全市农村社会总产值达120.8亿元,比1993年增长20%;农村经济总收入89.8
亿元,增长45.2%;农业总产值17.5亿元,增长15%;农业商品产值12.31亿元,
增长50%。
1.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10.6万公顷。通过种植业结构调整,全市新增经济作物
面积1.12万公顷,总面积达到2.6万公顷,其中冬暖式大棚4000个,中小棚9.5万个
,增加5.3万个。粮食生产获得全面丰收,总产5.17亿千克,增长5.6%。
2.林果业生产。经济林面积达2万公顷,开发优质果园0.7万公顷,干鲜果品总
产3018.4万千克,增长21%;花生总产5300万千克,增长5.1%;桑蚕茧产量31.8
万千克。
3.畜牧业生产取得较大突破。大牲畜存栏16.18万头。其中,牛饲养量15.42万
头;生猪存栏44.82万头,羊存栏79.63万只,肉、蛋奶产量分别增长51%、35%和
1.8倍。
4.农业基本建设成效显著,完成水利工程3600多项,治山治陵5066.7公顷,被
省政府授予灭荒先进单位,农建工程被泰安市评为第1名。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
达到32万千瓦,增长8.1%。
二、 第二产业
1.工业。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110.7亿元,其中市属工业产值34.99亿元;乡村
工业产值75.71亿元。全市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9亿元,利税3.8
亿元,分别增长38.8%和21.6%,产销率达96%以上。市属乡以上企业安排各类技
改项目145项,当年完成投资5.6亿元,完成项目104项,开发新产品108种。市属乡
以上工业亏损企业和亏损额分别减少31.2%和52.8%。
2.乡镇企业。乡镇企业总产值达19.23亿元,增长18%。年内有110个重点项目
开工建设,技改、扩建项目78个。全市与外商洽谈项目89个,协议外资额3819.8万
美元;合同利用外资205.7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额3102.9万美元,完成年计划10
0.22%;三资企业利税总额4988.95万元,增长270.2%;15家三资企业相继投产,
完成年计划100%,高出全省平均数12.2个百分点。
3.城乡建设。年内,主要抓了城市综合开发和村镇建设。城市综合开发工程总
投资3.36亿元。开发建设了东关新村二期工程、榴园住宅小区、金斗商城、不夜城
延伸、新汶商业城、经贸走廊等11项工程,拆迁房屋7.5万平方米,开发面积20万
平方米;完成了小协、楼德等6个乡镇驻地的总体规划编制,拓宽建设乡镇驻地道
路27.5公里,面积53万平方米,安装路灯88盏。通过城市综合开发,城市容貌、环
境、卫生和交通秩序有了新的改观,通过省级卫生城市复查,齐鲁杯城市“三上”
活动获“里程”奖。全市完成建安产值10.86亿元。外出施工企业26家,外出人员
8000余人,创产值3.1亿元。

新泰市岙阴乡为加快荒山绿化步伐,立足乡情,大胆尝试,3月17日在全市敲
出了荒山拍卖的第一声锣响,拍卖荒山1座、荒场26处,面积达70公顷。(曲建春
摄)

三、第三产业
全市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11.29亿元,比1993年增长28.7%,占国内生产总值
26.4%。
1.交通事业。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035公里。全市完成老油路改造80公晨,建设
地方道路160公里,被省政府授予公路建设先进市。公路养护综合好路率96%。年
内,翻新和购置各种运输车辆516辆。全年累计完成社会货运量531万吨,货运周转
量3.8亿吨公晨,分别增长6.1%和63.6%。
2.邮电通讯。程控电话扩容1万门,有20个乡镇实现了程控联网,全市行政村
通话率58%。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750万元,增长2.8%。
3.城乡市场。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1亿元,比上年增长45.1%;集
市贸易成交额7.9亿元,增长57.2%;新建改造商业网点300处,市场9处,增加工
农业面积3.5万平方米。全市注册登记的个体工商户达2.6万户,私营企业302户,
分别增长55%和3.6倍。完成商品出口供货值4.6亿元,增长37.7%。1994年全市利
用外资项目89个,协议外资额3819.8万美元;合同利用外资额205.7万美元,实际
利用外资1302.9万美元,完成年计划100.22%。
4.金融事业。年末,各类存款余额、贷款余额分别比年初增加6.2亿元和2.9亿
元,融通资金3亿元。保险业承保资金达27.8亿元,完成保费收入3600万元,增长
16.34%。
5.科技工作。年内,共实施科技攻关项目19项,引进推广新技术新成果52A面
,实施星火计划18项,科技培训16000人次,发展民营科技企业6处。全市共取得科
技成果43项,获国家、省和泰安市科技成果28项,其中达到国内先进水平4项,省
内先进水平8项;获国家专利26项。全年共获科技进步奖17项,其中省级6项;获各
类奖牌6枚,其中国际奖牌1枚,全国性奖牌5枚。开发新产品18种,其中填补国内
空白4项,省内4项。建立科技示范乡镇2处,建立泰安市级高新技术产业生长点5处。
在工农业总产值中,农业科技进步含量达36%,工业科技进步含量达40%。
6.教育事业。教育事业加快实施九年义务教育步伐,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巩
固率均达100%;初中入学率99.9%,巩固率均达100%;初中入学率99.9%,巩固
率99.7%。本年度向全国大中专院校输送新生2458人,比上年增长19.6%。其中本
科上线人数、上线率、录取率和录取总人数均列泰安市第一。15处城镇中学校改通
过市级验收。年内,职业高中、中专学校培养专业技术培训班2400期,培训12.8万
人次。全市27个乡(镇、办事处)均办起了乡镇成人教育中心校,其中9个乡(镇)达
到省级示范学校标准;912个行政村都建立了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其中136个村达到
泰安市级示范学校标准,成人教育工作被泰安市评为先进单位。
7.文体事业。年内,全市共有电影、录像放映队(点)82个,建成乡镇文化中心
16处,532处村文化大院达到市级标准。市广播电台二级节目获省二等奖,泰安市
一等奖。每天播音时间由1993年7小时15分钟增加到9小时45分钟。农村通播率为
33%。体育工作,年内,举办了中学生长跑运动会、第十一届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
和新泰市第二届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和新泰市第二届全民运动会。在参加泰安市以
上的比赛中,共获金牌82枚,银牌51枚,铜牌28枚;其中省级以上金眚46枚,银牌
39枚,铜牌18枚;获团体冠军5项,亚军3项,其中获全国冠军1项。市体操队代表
泰安市参加省“希望杯”体操比赛暨省第十七届运动会上,新泰市运动员共获金牌
19枚,银牌12枚,铜牌5枚,占泰安市所获金牌总数76%。
8.卫生事业。全面实施了合作医疗制度;农村共有72万人用上了自来水,比上
年增加5.4万人;乡镇卫生院建设,市财政拨款24万元,乡镇投资278.1万元。农村
卫生3项建设被省政府授予先进市,通过省复查验收,保持了省级卫生城市荣誉称
号。全市有12个乡镇卫生院达到一级甲等医院标准;655个村级卫生室达到甲级卫
生室标准。
四、人民生活与计划生育
1.全市职工总数19.05万人,比1993年减少0.7%。职工工资总额85634万元,
年平均工资4495.2元,其中全民所有制职工工资总额71894万元,增长10.3%。城
镇职工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人均居住面积10.2平方米,增加1.2平方米。农民人
均纯收入1390元,增加385元;农民居住面积人均16.2平方米,增加0.8平方米。年
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79967万元,增长43.45%,其中城镇居民存款119553
万元,增长455;农村居民存款增长61%。城乡居民人均储蓄1366.6元,增加237
.6元。
2.社会福利事业。全市共有31处乡镇敬老院,其中11处达到省级标准。农村社
会养老保险适龄农民投保率达60%,收取保险费2000万元。“双拥共建”活动被省
委、省政府和省军区授予“双拥模范市”称号。
3.计划生育。全市晚婚、晚育率分别为100%和99.96%,符合政策生育率达9
9.8%;年末总人口131.69万人,比上年减少4201人。年内出生3466人,出生率2
.63‰,死亡人口6155人,死亡率4.6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