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工作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90&A=5&rec=201&run=13

【基层政权建设】 全市基层政权建设和村(居)民自治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在
全市推广了新泰市村委会建设的组织、制度、场所、职责四落实的经验,并确定泰
山区、新泰市为村民自治示范单位,有30个乡镇、1000多个村开展了村民自治示范
活动;95.8%的村建立了村民会议制度,61.4%的村制定了村民自治章程;25个乡
镇、办事处被评为模范乡(镇)政府。为鼓励发展居办经济,9月份市政府制定了《
扶持居委会发展居办经济的意见》,11月份召开了全市居办经济社区服务工作会议,
表彰了8个居办经济先进单位。全市居办经济总收入突破4亿元,年上交利税2000多
万元。年内新成立居委会15个,其中郊区4个、东平县7个、肥城市4个,全市共有
居委会64个。
【城市社区服务】 1994年,全市民政部门把社区服务纳入城市建设和发展第三
产业的总体规划,逐步向产业化、实体化、社会化方向发展,在立足为民政对象服
务的同时,向社区文化、康复、医疗、卫生等服务领域扩展,走出了一条适合泰安
特色的社区服务路子。全市拥有社区服务设施11640处,成立社区服务领导小组93
个,成员558名,社区服务队伍总人数达85600人,其中专业人员占70%以上;社区
服务有偿收入达1135万元;表彰社区服务先进单位12个。泰山区、肥城、新泰相继
建成一批综合型、窗口式的社区服务中心,郊区、宁阳、东平也积极探索新路子。
全市基本形成服务群体网络化、多样化,服务资金来源多元化新格局。(尹勇)
【地名研究成果有7项获奖、地名档案全市进入先进行列】 1994年上半年,泰
安市参加全省地名优秀成果评选有7项成果获奖。即《宁阳县地名志》、《新泰市
地名志》获二等奖;《泰安市地名词典》、《肥城市地名集锦》获三等奖;郊区地
图、宁阳县地图分别获二等、三等奖;肥城市张成生主任的论文获三等奖。地名档
案建设在改革中创新,提供咨询1030次,为社会提供了方便,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
和经济效益。全市7个地名档案室都进入了先进行列,成为省级先进单位。1994年,
还为1160条地名命名更名提供了咨询服务和审批、审报。(李红梅)
【农村地名城市化管理有新进展】 建制镇驻地路街巷门牌实现城市化、标准化,
是1994年地名工作的主要任务,全市107个乡镇中已有59个乡镇实施了城市化管理,
农村地名全部设置了花岗石村碑6250块;县市区驻地及乡镇驻地设置路街巷牌
137108块,农村共设门牌1189654户,占总农户的81%。在上海召开的华东六省一
市地名工作会议上市以《农村地名城市化管理初探》为题,作了经验介绍,受到与
会代表的好评,会议决定1995年华东六省一市会议在泰安市召开。(田纪公、李红
梅)
【宁阳县《地名志》出版发行】 本志由文、图、表、录等构成,以图为先导,
以文为主体,表录为辅助,照片穿插其中。内容主要有全县概况,历史沿革考证,
政区沿革,县城今昔,乡镇概况,境内各类地名。共收入地名1050条,其中行政区
名称21条,县城街道21条,乡镇村落816条,专业单位64条,人工建筑33条,名胜
古迹33条,自然地理实体62条。(李红梅)
【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大幅度提高】 为保证优抚对象生活水平与人民群众同
步提高,1994年市及各县、市、区政府共投入102万元提高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
全市烈属、因公牺牲军人家属月定期抚恤标准为:居住农村的65元,居住城镇的75
元;病故军人家属月定期抚恤标准为:居住农村的60元,居住城镇的70元。“三属”
抚恤标准高于国家标准,达到省规定标准的上限。在乡复员军人月定期补助31元,
高于国家标准20%。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款项均及时发放到优抚对象手中。
【烈士褒扬工作迈出新步伐】 为落实中央《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结合全
市上下普遍开展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1994年烈士褒扬工作在陵园建设、烈士事迹
编纂、英烈事迹宣传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1.陵园建设不断加强。全市共有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8处,其中泰安革命烈士
陵园和新泰革命烈士陵园为省级重点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郊区革命烈士
陵园为市级重点革命烈士纪念建设物保护单位。为进一步加强陵园基础设施建设,
1994年市政府拨出专款53.8万元续建泰安革命烈士陵园。在一期工程的基础上,修
建了黑色大理石贴面的高标准陵园尾碑,改造墓区甬道,镌刻了纪念碑碑文,对园
区进行了绿化。郊区革命烈士陵园对园内348座烈士墓进行改建,砌成青砖墓,使
陵园面貌大为改观。全市争取省专项拨款5万元,争取同级政府财政拨款14万元,
用于陵园建设、管理。全市各陵园结合各自实际,开辟以副补园新路子。新泰革命
烈士陵园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开发经营性公墓新项目,泰安、东平、郊区、肥城
等地陵园开展丧葬服务、种植、养殖等经营活动,1994年全市陵园创收11.65万元。
2.清明节祭扫活动气氛浓、规模大。清明节期间,全市各地充分利用时机,对
人民群众尤其是广大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从4月1日至4月10
日,全市共计30万人参加祭扫活动。4月4日,泰安市五大班子领导与泰城各界群众
3000余人在泰安革命烈士陵园举行祭扫大会。此间,泰安各机关、社会团体、企事
业单位、学校纷纷到泰安革命烈士陵园举行形式多样的祭扫活动。各县、市、区政
府还主动为优抚对象办实事、解困难、送温暖。新泰市为优抚对象补助医疗费11万
元,郊区乡镇领导登门走访优抚对象,送去面粉2500斤;东平县筹集8万元专款,
为优抚对象解决生活困难;全市各地的“学雷锋、学徐洪刚小组”、“义务帮工队”
为优抚对象做好事1500多件。3.烈士事迹整理、编纂有较大进展。根据朱洪瑞、吴
勇、曹淑霞三位烈士的事迹,整理编写了专题文章《泰山志士,血沃天山──记楼
德化肥厂总工程师朱洪瑞烈士》、《碧血洒昆仑、丹山昭边陲──记“边陲卫士”
吴勇》、《全国“先进少年”曹淑霞》,这三篇文章入选山东省民政厅编辑、黄河
出版社出版的《当代英魂--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烈士事迹选》,入选篇数居全省之冠。
全市各级配合清明节祭扫、八一建军节、新年春节双拥活动,印制各类烈士事迹材
料4万余份,送发《英烈与泰山共存》、《泰安先驱》、《光照千秋》等烈士事迹
资料1.1万册,宣传了烈士精神,教育了广大群众。(鹿锋)
【农村五保供养工作上新台阶】 1994年,全市把改善五保老人的生活条件当作
党委政府密切与人民群众联系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乡乡镇镇建立起了初具规模的、
标准较高的敬老院,94年新增入院人数239人,集中供养人数达到4734人,占五保
对象总数的48%。五保老人的生活费用全部实行了乡镇统筹,确保五保老人的生活
与当地群众生活水平同步提高。管理工作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基本实现了
“庭院花园化,住宿旅馆化,饭菜多样化,服务系列化”的要求,涌现出一大批象
郊区邱家店镇、满庄镇等窗口敬老院,仅邱家店镇敬老院就接待国外参观团10多次。
院办经济各敬老院在抓好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的同时,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大力
兴办工副业项目上,实现了院院有项目、有收入,在发展传统的种植养殖业的基础
上,已有10多处敬老院兴办起初具规模的加工业。1994年以副补院总收入达到180
万元,有效的改善了五保老人的物质文化生活,增强了敬老院自身发展活力。(宁
尚涛)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取得突破性进展】 1994年全市6个县市区,107个乡、镇、
办事处,3015个行政村,23164个乡镇企业,213.5万农民参加了投保。收取保金
4011万元。超额完成了省下达的收取保金3700万元的任务。泰安市农村社会养老保
险工作从1992年开始至1994年底累计收取保金1亿元,已有2000多名农民群众开始
按月领取养老金。在全省保持了“东有烟台经验,西有泰安率先”的光荣称号。(
徐恒悦)
【退伍义务兵安置】 全年共接收退伍义务兵2904人,其中城镇退伍义务兵1349
人,农村退伍义务兵1554人。今年在隐性待业严重,机关事业单位冻结编制,安置
难度增大的形势下,充分利用全市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的有利时机,把城镇退
伍安置作为巩固国防、拥军优属的政治任务来抓,强化“按系统分配任务、包干安
置、各系统各单位保证完成”的办法。拓宽安置渠道,广开安置门路,继续实行了
用人单位与个人双向选择的补充办法,全市于六月底前按时完成了任务。农村退伍
军人安置主要抓了重点、解难点、多形式、多渠道地开发利用两用人才,开发使用
率达到97%。在安置中并着重解决孤儿单身、病残、特困户的生活、生产、住房、
医疗等方面困难,使他们的生活基本有了保障。
【转业志愿兵、复员干部安置】 1994年,共接收安置转业志愿兵411人,接收
复员干部1人。转业志愿兵安置主要实行了个人联系、用人单位挑选、安置办公室
保底安置的办法,双向选择率达到60%,保底安置率达到40%。全市于八月底完成
了安置任务。复员干部按国家规定由安置部门办理了落户供粮手续,有关单位和部
门落实了复员干部在生产生活医疗住房等方面应享受的待遇。(汪新海)
【军休安置工作】 1994年,军休安置工作以发展生产经营为重点,促进了军休
所服务管理等各项工作全面开展。①全市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军休所生产经营经验
交流会”会议精神,生产经营工作在巩固好原有项目的基础上,1994年又开发建设
了2个新项目,生产经营项目达到了14个,年获纯利62.9万元,人均2016元,比
1993年翻了一番,超额20.6万元完成省里下达的任务指标,壮大了军休所的经济实
力,集体经济有了发展,老干部个人也得到了实惠,增加了经济收入。②认真落实
军休干部的政治和生活两项待遇,加强了政治学习,保持了军休干部的相对稳定。
根据鲁财行字(1994)第125号文件规定,12月份对316名军休干部进行了工资改革。
其中离休197人,退休96人,1980年前民政局管理的23人,人均增资额295.7元。接
收无军籍职工21人,与驻军单位及地方房产部门联系办理了第四批军队离退休干部
的建房工作。完成了第五批45名军休干部的审查定点工作。③狠抓了军休所工作人
员自身素质的培养,服务管理的质量和水平有明显提高,受到军休干部的好评。④
进行了军休所达标检查和先进军休所评比工作。经评比,市军休所、新泰军休所、
东平军休所为先进军休所上报省厅审批,先进所的比例比1993年上升了20%。(闫
永符)
【民政部推广泰安市解决优抚对象治病难的经验】 全市各级民政部门,建立初
级优扰医疗保障制度,解决在乡部分优抚对象治病难,使优抚工作这一难点问题得
到初步的缓解。这一经验,1994年8月在厦门召开的全国解三难会议上受到了民政
部领导的肯定并在全国推广。泰安市建立初级优扰医疗保障制度是根据全市部分优
抚对象的身体状况和各地医疗实际总结出的,其主要内容是“三个一”即一个医疗
档案、一个医疗本、一间病房。各乡镇普遍对优抚对象的身体状况进行检查,建立
医疗档案;根据优抚对象身体状况、贡献大小、八五时期确立医疗报销比例或医疗
补助费数额,发给一个医疗本;各乡镇在卫生院专辟优抚对象病室、优先保证他们
入院看病。为保证优抚对象医疗费及时到位,各地还普遍采取了“三个层次五个渠
道”的办法筹集资金,“三个层次”是县乡村各担部分资金;“五个渠道”是乡镇
统筹多提留一点,地方财政拨一点,优抚自然减员拿一点,社会各界捐一点,乡镇
企业挤一点,1994年全市共筹集资金120多万元。各地根据实际,从看病、拿药、
门诊等方面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以此约束医疗双方,尽量减少不合理医疗支出,
杜绝漏洞,从而保证了初级医疗制度的健康有效运转。1994年全市共为15320人次
的优抚对象解决了看病治疗难的问题,受到好评。(付振民)
【全市普遍开展了婚前健康检查工作】 泰安市卫生局、民政局经省卫生厅、民
政厅批准,指定全市7个妇幼保健站作为婚检单位开展了婚前健康检查。据14个试
点乡镇统计,94年,全市受检总数为2747对,患者总数男145人,女149人,其中患
肝炎者最多,男75人,女73人,其次是生殖器官畸形,男42人,女41人,另外,患
有性病、肺结核、精神病等病症。在登记时,婚姻登记机关都给予了严格把关,对
有些因病暂时不宜结婚的予以暂缓登记,对检查出不能结婚的拒绝登记,从而有利
地保证了人口的生育质量。(隋旭光)
【殡葬改革】 1994年,全市各级民政部门加强了殡葬管理法制建设,采取积极
措施,保证了火化率年年稳步增长,火化率达98%,比上年提高了5个百分点。全
市九处殡仪馆连续几年全部实现盈余,盈余额达184.1万元,比上年增加了56.1万
元。根据民政部《公墓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制订了全市公墓建设规划,1994年,
全市共筹建经营性公墓5处,经省厅批准已开展业务的3处,同时,市政府为加强泰
山管理,停建了泰山园林公墓和长生林公墓。(杨树金)
【优抚法制建设初具雏形】 1994年优抚法制建设继上年市县优抚法规普遍出台
的基础上,各地又把这项工作向乡镇延伸,年底全市共有2/3的乡镇出台了优抚法规
实施办法。至此,全市形成了以县乡两级优抚法规为主,各种专业拥军优属文件、
规定为辅的优抚法规制度雏形。乡镇一级建立优抚法规实施办法,旨在适应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增强人们以法优属的自觉性,加速优抚工作走向法制化轨道。
各乡镇把重点放在上级文件和各自实际“结合”上来,保证实施办法的政策性、原
则性和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付振民)
【自然灾害与救灾救济工作】 1994年,全市自然灾害频繁,干旱、风雹、洪涝、
病虫等自然灾害相继发生。5月份全市平均降雨仅有20毫米,比常年减少39毫米,6
月初至22日,全市滴雨未降。地上蓄水比常年减少2亿立方米,2500座水库、塘坝
干涸,1100处扬水站因干旱无水不能利用,大小河道全部断流。地下水位平均下降
2─3米,山区、丘陵下降5─10米;1.5万眼机井上水量不足,1.3万眼无水可提。
全市农作物受旱面积达26.67万公顷,重旱16.67万公顷,其中旱死2.47万公顷,有
634个村、68.9万人、36万头大牲畜无水吃。6月29日,郊区下港、祝阳、范镇、黄
前等乡镇又遭受特大暴雨袭击,平均降雨量达200毫米以上,农作物受灾面积4333
公顷,成灾2800公顷。损坏各种树木125万株,毁坏房屋9750间,其中倒塌1500间,
伤28人,死1人,伤亡牲畜8237头(只),道路、通讯、输电线路等损坏严重,造成
经济损失1.8亿元。8月6日至7日,东平县遭受特大暴雨袭击,平均降雨量188毫米,
最大降雨量284毫米,积水最深处达70公分以上。农作物受灾面积1.93万公顷,成
灾1.24万公顷,伤13人,死2人,倒塌房屋6057间,经济损失达1.13亿元。肥城、
宁阳的部分乡镇也遭受到暴风雨袭击。新泰、东平两市县的1.47万公顷地瓜遭受严
重的病虫害。严重的自然灾害给农业生产造成很大损失,全市农作物受灾面积23
.47万公顷,成灾15.6万公顷,因灾减产粮食19233万公斤,减产棉花424.5万公斤,
减产油料2605.5万公斤,损坏、倒塌民房32408间,总经济损失58617万元。因灾缺
粮80万人,缺粮8097万斤。各级党委政府对抗灾救灾工作及时作出部署,市政府多
次派出工作组深入受灾乡、村,慰问受灾群众。为安排好灾区群众生活,全市广泛
开展了为灾区贫困地区捐款捐物活动,募集衣被38万件,捐款54.3万元、面粉30.5
万公斤,解决灾区群众御寒过冬问题。帮助984户新建房屋3100间,共发放救灾款
430万元,确保灾区群众的生活,维护了灾区的社会稳定。
【救济与扶贫工作结合取得显著成效】 1994年,全市各级民政部门继续深化农
村救灾救济工作改革,变单纯生活救济为生活救济与生产扶持相结合,全年发放扶
贫款160万元,扶持16个福利厂和敬老院发展工副业项目,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
益和社会效益。由国家民政部投资45万元扶持的东平县戴庙乡养牛基地、新泰市木
厂一峪乡荒山开发两个项目已初见成效。作为农村基层社会保障组织的救灾扶贫储
金会得到巩固、发展、壮大,全市已有各级储金会3064个,储金2225万元,入会农
户61.3万户,当年投放储金515万元,扶持贫困户7000户,脱贫4200户。在扶持方
式上,由单纯扶户发展到扶户与扶经济实体相结合,全市共创办扶贫经济实体82个,
从业人员3318人,其中贫困对象687人,残疾人1156人。扶贫经济实体的兴办和发
展,已成为发展农村社会保障事业的重要基地。(宁尚涛)
【社会福利生产】 1994年全市社会福利企业又取得较快发展,新建企业37处,
企业总数达到289处,新增资产6342万元,在职职工13300人,安置四残人员5856人,
全年实现产值5.12亿元,利润3721万元,分别比1993年增长24.9%和61.1%,产值
和利润在全省各地市中仍居第七位,产值利润增长幅度在全省各地市中居第四位。
县以上民政直属福利企业16处,1994年实现产值2089万元,利润250.7万元,分别
比1993年增长89%和41.9%。全市福利企业出口创汇50万元,为企业减免税金955
万元。全市每个街道和乡镇都有了福利企业。市民政局与税务部门按照民政部和国
家税务局、省民政厅和省税务局的要求,联合对全市福利企业进行了年检认证和检
查清理。通过检查,全市285处福利企业中,合格248处,限期整顿21处,因破产等
原因被吊销《福利企业证书》16处,确保了企业的福利性质。全市福利企业技术改
造,列入省计划二项,投资800万元,贷款250万元;列入国家星火和火炬计划各一
项,总投资2353万元,贷款1457万元。全市90%的福利企业进行了产权改革和企业
内部三项改革。(刘希和)
【社会福利有奖募捐受到省里表彰】 在彩票市场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认真总
结前几年销售奖券的经验,借鉴外地的先进方法,在销售形式、奖品设置和市场范
围等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在销售形式上,采取大数额(一般100万元一组)、大场
面(选择容纳500人以上的场地)、大奖品(最高奖品一份4至6万元),大宣传的“四
大销售法”,形成了较大的舆论氛围和社会影响;在奖品设置上,针对不同的消费
对象设置符合各层次心理和不同需求的实物或现金,提高群众的购买欲望;销售地
点由城市延伸到农村,在4个乡镇驻地进行了试点并取得了成功,扩大了奖券市场。
1994年共销售奖券500万元,筹集社会福利基金110万元,圆满完成了省民政厅下达
的任务指标,受到省募委的表彰和奖励,新泰市和泰山区被省命名为“百万元市(
区)”称号。(崔传义)

泰安市复页退伍军人精神病院的医护人员以辛勤的汗水和忘我的奉献精神使病患者
的身心得到良好的护理。(李明摄)

【泰安市被国家民政部、解放军总政治部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城】 1994年7月
22日,全国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民政部、总政治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命名
大会,泰安市被授予“双拥模范城”。泰安市在开展创建双拥模范城活动中,党政
军民齐心协力,携手并肩,积极参与,把抓实际、求实效作为活动的着力点,紧紧
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促进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同步发展。
1.发挥优势,相互支援,军地双方动真情;办实事。驻泰部队先后主动参加了
泰山索道、泰莱高速公路、泰安黄前水库引水入城、泰安有线电视台等多项重大工
程和公益事业建设,上阵官兵达184000多人次,出动各种机械车辆17200多台次,
参加抢险救灾37000多人次,救出群众2300多人。泰安市为改善驻泰部队训练和生
活条件,先后投资800多万元用于部队征集训练用地、兴建部队农副产品生产基地、
营房修缮、扶持部队经济实体上项目、修建战士乐园等,有关部门还克服政策性亏
损,开设了通往市郊军营的两路“拥军车”,免费为驻扎在偏远山区的部队安装上
了程控电话,保证部队的水、电、煤、粮油及副食品的供应。同时还妥善接收和安
置了转退军人,认真解决好部队家属子女的就工、入学和住房间题。
2.深入开展军民共建活动,把基层的双拥工作落到实处。加强军民共建是深化
基层双拥工作的重要形式,也是动员和组织广大群众参与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活动
的有效途径。注重从一厂一校一村一街抓起片,扎扎实实打基础抓落实,在已有183
个军民共建点的基础上,扩大共建面,建立双拥网络,开展各种活动,促使共建活
动上档次、上水平,共建活动由单纯的走访慰问向排忧解难、扩大在经济领域的合
作方面发展,涌现出了军民共建加油站、军民共建蔬菜大棚等多种共建形式。1994
年,泰安市军民共建点已发展到230个,其中70%以上被军地县(团)以上领导机关
评为双拥和精神文明先进单位。
3.从制定落实政策入手,切实扶持优抚对象解三难奔小康。市里结合实际,在
完善和制定了《解三难工作制度》、下达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扶持优抚对象解三难
奔小康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地方性配套法规的同时,狠抓了政策的落实。1994年
全市兑现优待金达1534万元,比1993年增加184万元;采取群帮、公助筹措资金350
万元,为优抚对象建房、修房7100多间;对治病难推行了初级医疗保障制度和逐步
开展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实行“四个一”即一张体检表、一本《在乡复员军人医疗
证》、一间专为优抚对象开设的医疗室、一定补助比例,年内共为在乡复员军人补
助医疗费130万元,在全市优抚对象三难问题基本解决的基础上,各级政府积扶持
优抚对象勤劳致富,帮助他们上项目,发展种植、养殖等庭院经济,与群众一道奔
小康。
【泰安市隆重表彰双拥模范单位和个人】 1994年7月30日,市党政军民1600多
人欢聚泰山影剧院,隆重召开庆祝建军67周年暨泰安市双拥模范单位和个人表彰大
会。省双拥工作领导小组、省民政厅和市党政领导、驻泰部队首长、原地、市老领
导出席了大会。大会授予泰山区、郊区为双拥模范区;新泰、肥城为双拥模范市;
宁阳、东平为双拥模范县。授予102个单位为双拥模范单位,授予80人为爱国拥军
模范,授予30人为卫国爱民模范。(穆曙明)
【社团管理】 ①进一步制定完善了社团管理的法规政策。为规范社团活动,促
进社团发展创造了条件。年内分别与市科委、卫生局、教育局签发了《关于社会团
体兴办经济实体问题的通知》、《关于社会团体兴办医疗机构有关问题的通知》。
《关于社会团体办学问题的通知》,另外还制定下发了《关于社会团体实行经费自
筹的通知》、《泰安市社会团体财务管理暂行规定》等。②严格社团管理制度,增
强对社团的宏观调控能力。坚持社团负责人培训制度,坚持年检制度,市直社团参
检率达90%。评选出了31个社会团体予以表彰。建立健全了社团重大活动重要情况
报告制度。③严肃查处违法社团,维护社会稳定。查处了“宇宙信息功”和“山东
名人书画展联谊会泰山分会”的问题,并作出了相应的处理。④围绕市委市政府的
中心工作和各阶段重点工作组织社团开展工作。在第八届泰山国际登山节期间,组
织了100多个社会团体开展了“社会团体登山节系列宣传服务活动”,在社会上造
成了很大反响。受到市委市政府的表彰。在全市民政会议期间,社团管理办公室和
泰山摄影研究院共同举办了“蓬勃发展的泰安民政事业”大型文字图片展,宣传了
泰安民政事业。⑤积极引导社团走自我发展的道路,支持社团兴办经济实体和第三
产业。已审批市直社团办实体63家,有三分之一以上的社团实行了经费自理,1994
年社团总收入达800多万元,为市直各单位、部门减少了200多万元的财政支出。⑥
做好新成立社团的审批工作。1994年批准新成立社团16个,全市性社团已发展到
254个。社会团体通过发挥自身优势,在宣传改革、提供决策咨询、进行重大课题
讨论、普及科技知识、开展学术交流、举办经贸洽谈等方面,为泰安市经济建设和
各项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陈贞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