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工资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90&A=5&rec=199&run=13

【概况】 1994年,全市劳动工作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按照市场经济要
求和改革目标,加快建立新型劳动制度,取得了新的成绩。
1.区域性劳动制度综合配套改革全面推开。全市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的企业达
到682户,职工17.2万人,占全市企业户数和职工总数的85.4%和86.1%;实行岗位
技能工资制的企业61户,职工5.4万人;实行工效挂钩的企业已达336户,职工14.9
万人。养老保险市级统筹进一步巩固完善,计发办法等项改革进展顺利;全市有36
万名各类企业职工参加了失业保险。建立了职业技能资格鉴定制度,培训职工14万
人,组织就业前培训2万人。全市技工学校发展到19所,在校生1.3万人,职业技能
开发工作迈出了新步伐。
2.加强劳动法制建设和劳动监察、劳动争议处理工作,建立稳定和谐的劳动关
系。1994年7月5日《劳动法》颁布后,本着“深入、扎实、有效”的原则,在全市
开展了学习宣传活动,参加省电视知识竞赛荣获二等奖和最佳组织奖,为《劳动法》
的正式实施奠定了基础。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劳动监察暂行规定》,组织开展了全
市劳动用工大检查,使劳动监察工作逐步走上了正规。加强劳动合同管理,共鉴证
劳动合同7.1万份,妥善处理劳动争议案件59起,依法维护了劳动关系双方的合法
权益。
3.加强劳动就业工作,保障困难企业职工基本生活,为改革、发展创造稳定的
环境。年内新安置就业2.3万人,输出劳务12万人,失业率为2.8%;按国务院、省
政府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本市实际,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为全市20.6万名职工和
2.4万名离退休人员增加了工资待遇,人均月增资分别为94元和90元。春节期间,
为全市185户困难企业的4.4万名职工和离退休人员发放救济金680.5万元,促进了
社会的稳定。
4.依法综合整治,全面推行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认真履行综合管理全市安全生
产工作和国家安全监察的职责,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和安全生产为
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服务的目标,全面推行了安全生产目标管理,不断强化对重点
行业和薄弱环节的执法力度,坚决控制重大事故,努力减少一般事故,使全市安全
生产工作在1993年创出十年来最好成绩的基础上,继续保持了健康稳定的良好势头,
1994年全市各类事故发生起数、死亡人数、重伤人数都较上年有所下降,连续两年
杜绝了一次死亡3人及3人以上的重大工业事故和重大非人身伤害事故,在全省名列
前茅,受到了省、市政府的表扬,为全市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创造了一个良好的
社会环境。1994年12月,《中国劳动报》在第二版头条位置,以“有为才能有位”、
“放权到位服务到家”、“发展才是硬道理”为题,连续三次报道了我市劳动工作
改革经验和做法。(张甲军、升承勇、徐宗明)
【职工队伍】 1994年末,泰安市职工人数542610人,比上年增加8142人,增长
1.52%。其中,全民所有制单位391326人(中央属单位136816人,省属单位15409人,
地市县属单位239101人),增加1110人,增长0.28%;集体所有制单位134244人,
减少6339人,减少4.5%;其他经济类型单位17040人,共增加13641人,增长4.01
倍。其中,联营经济单位176人、股份制经济单位11767人、外商投资经济单位4269
人;港澳台投资经济单位691人、其他经济单位137人。全市542610名职工中,长期
职工529863人,占97.65%;临时职工12747人,占2.35%。全市女职工184809人,
占职工总数的34.06%,比上年增长3.72%,增长速度高出全部职工增长速度2.2个
百分点。全市全年共增加职工31930人,其中:从农村招收6418人,从城镇招收
14227人,录用复员转业军人1952人,录用大中专、技校毕业生7848人,省外及省
内其他地市调入661人,其他824人。全年累计减少职工19673人,其中:离休、退
休、退职6527人,开除辞退3186人,终止解除合同8094人,调出到省外及省内其他
地市891人,其他975人。(常绪扩)
【泰安市全面推行区域性劳动制度综合配套改革】 1994年,为适应整个经济体
制改革进入整体推进、重点突破阶段的客观需要,在肥城市区域性劳动制度综合配
套改革试点取得经验的基础上,经市委、市政府研究确定,报省劳动厅批准,我市
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行了以劳动用工、工资分配、社会保险为主要内容的区域性劳
动制度综合配套改革。市委、市政府分别召开市委常委扩大会议和市政府常务会议
听取汇报,进行了专门研究。3月31日,在肥城市召开了全市劳动制度综合配套改
革经验交流暨动员大会,对整个综合配套改革工作进行了认真部署安排。各级各部
门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指示精神和全市的统一部署,都把综合配套改革作为1994年
深化企业改革的重大举措来抓,成立了改革领导小组,抽调精干力量组成工作班子,
加强了对改革的组织领导;各级大力开展宣传和思想发动工作,创造了良好的舆论
环境,唤起了广大职工的改革热情,为搞好改革奠定了较好的群众和思想基础;各
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好局面;特别是各级劳动部门把
改革放在突出位置来抓,精心组织,精心指导,保证了改革任务的圆满完成。到年
底,全市的区域性劳动制度综合配套改革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劳动用工、工资分
配、社会保险等项改革实现了较大突破,促进了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加快了建立
现代企业制度的步伐,对于推动全市的经济体制改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全员劳动合同制推行面达到85%以上】 1994年,全市各级劳动部门,把全面
推行全员劳动合同制作为深化劳动制度综合配套改革的重点和突破口来抓,采取有
力措施,狠抓落实,全员劳动合同

1994年全市职工人数及构成一览表
━━━━━━━━━━━━━━━━━┯━┯━━━━━━━━━━━━━━┯━━━━━━━━━━━━━━━
│序│ 职 工 年 末 人 数 │ 女职工年末人数
│ ├────┬─────────┼────┬──────────
│号│人数(人)│占全部职工比重(%)│人数(人)│占本行业职工比重(%)
─────────────────┼─┼────┼─────────┼────┼──────────
甲 │乙│ 1 │ 2 │ 3 │ 4
─────────────────┼─┼────┼─────────┼────┼──────────
总 计 │ 1│542610 │ 100 │184809 │ 34.06
─────────────────┼─┼────┼─────────┼────┼──────────
一、农、林、牧、渔业 │ 2│ 6274 │ 1.06 │ 1403 │ 22.36
─────────────────┼─┼────┼─────────┼────┼──────────
二、采掘业 │ 3│153402 │ 28.27 │ 34770 │ 22.67
─────────────────┼─┼────┼─────────┼────┼──────────
三、制造业 │ 4│126986 │ 23.40 │ 54432 │ 42.86
─────────────────┼─┼────┼─────────┼────┼──────────
四、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 │ 5│ 9638 │ 1.78 │ 2902 │ 30.11
─────────────────┼─┼────┼─────────┼────┼──────────
五、建筑业 │ 6│ 16797 │ 3.10 │ 2726 │ 16.23
─────────────────┼─┼────┼─────────┼────┼──────────
六、地质勘查和水利管理业 │ 7│ 4761 │ 0.88 │ 1106 │ 23.23
─────────────────┼─┼────┼─────────┼────┼──────────
七、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讯业 │ 8│ 12594 │ 2.32 │ 3647 │ 28.96
─────────────────┼─┼────┼─────────┼────┼──────────
八、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 │ 9│ 91930 │ 16.94 │ 44657 │ 48.58
─────────────────┼─┼────┼─────────┼────┼──────────
九、金融、保险业 │10│ 8261 │ 1.52 │ 3018 │ 36.53
─────────────────┼─┼────┼─────────┼────┼──────────
十、房地产业 │11│ 956 │ 0.18 │ 318 │ 33.26
─────────────────┼─┼────┼─────────┼────┼──────────
十一、社会服务业 │12│ 13423 │ 2.47 │ 6733 │ 50.16
─────────────────┼─┼────┼─────────┼────┼──────────
十二、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 │13│ 15522 │ 2.86 │ 8032 │ 51.75
─────────────────┼─┼────┼─────────┼────┼──────────
十三、教育文化艺术和广播电影电视业│14│ 49464 │ 9.12 │ 15251 │ 30.83
─────────────────┼─┼────┼─────────┼────┼──────────
十四、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 │15│ 4280 │ 0.79 │ 1186 │ 27.71
─────────────────┼─┼────┼─────────┼────┼──────────
十五、国家机关、党政机关和社会团体│16│ 27097 │ 4.99 │ 4363 │ 16.10
─────────────────┼─┼────┼─────────┼────┼──────────
十六、其他行业 │17│ 1225 │ 0.23 │ 265 │ 21.63
━━━━━━━━━━━━━━━━━┷━┷━━━━┷━━━━━━━━━┷━━━━┷━━━━━━━━━━
(常绪扩)

制推行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在上半年肥城市全面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以后,泰山
区、郊区、新泰市、市机械局、市化工局、市交通局、市医药局、市建设委员会、
市供销社、市外贸局、市粮食局相继完成或基本完成这一改革任务。到年底,全市
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的企业达到682户,职工17.2万人,分别占全市企业户数和职
工人数的85.4%和86.1%,走在了全省的前列,提前一年实现了国家劳动部提出的
改革目标。通过改革,明确了企业是用人主体,劳动者是劳动主体,逐步建立起主
体双方互相选择、市场配置的劳动力市场机制,促进了劳动力市场的发育和完善。
企业普遍实行了考核竞争上岗,建立起了上岗靠竞争、竞争凭技能的用工新机制。
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新型用工制度已初步形成。(梁国言)
【企业工资制度改革继续深化】 年内,根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工资
工作的新要求,进行了三方面的工作。(1)加强了对企业工资总量的宏观调控。在
工资总额弹性计划指导下,对企业工资总量实行分级分类调控。继续完善并扩大工
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办法,积极进行工资总额增长低于经济效益增长、职工平均
工资增长低于劳动生产率增长“两低于”试点。(2)建立了职工工资随物价上涨而
相应增加的机制。1994年为解决物价对企业职工生活的影响,对市、地县属国有企
业、县以上集体企业按每人每月29元的幅度进行补偿,与1994年的调资额度并在一
起,用于调整企业职工技能工资标准。年内,还为市地县属国有、集体企业职工调
整了三种津贴、补贴(书报费15元/人,乘车补助10元/人,洗理费男15元/人,女17
元/人)。(3)企业内部分配改革继续深化。优选总结了十二户代表性强、效果显著
的企业内部分配经验材料,以召开经验交流会的形式进行推广,同时,实行岗位技
能工资制试点企业也增加到61户,职工5.4万人。

1994年泰安市各行业职工人数工资对比表
━━━━━━━━━━━━━━━━━━┯━━━━━━━━━━━┯━━━━━━━━━━━━━━━━━━━┯━━━━
│ 工资总额(万元) │ 平 均 人 数 │平均工
行 业 ├───┬───┬───┼───────────┬───┬───┤资(元)
│合 计│国 有│集 体│其 它│合 计│国 有│集 体│其 它│
│217841│184992│ 27105│ 5744│531635│386932│128737│ 15976│ 4098
──────────────────┼───┼───┼───┼───┼───┼───┼───┼───┼───
一、农、林、牧、渔业 │ 2290│ 2079│ 211│ │ 6196│ 5633│ 563│ │ 3696
──────────────────┼───┼───┼───┼───┼───┼───┼───┼───┼───
二、采掘业 │ 89533│ 81516│ 8017│ │154867│127390│ 27477│ │ 5781
──────────────────┼───┼───┼───┼───┼───┼───┼───┼───┼───
三、制造业 │ 37401│ 27234│ 6053│ 4114│122909│ 81977│ 28701│ 12231│ 3043
──────────────────┼───┼───┼───┼───┼───┼───┼───┼───┼───
四、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 │ 4461│ 43141│ 120│ │ 9430│ 8944│ 486│ │ 4731
──────────────────┼───┼───┼───┼───┼───┼───┼───┼───┼───
五、建筑业 │ 5838│ 3784│ 2054│ │ 17929│ 9293│ 8636│ │ 3256
──────────────────┼───┼───┼───┼───┼───┼───┼───┼───┼───
六、地质勘查业、水利管理业 │ 2748│ 2748│ │ │ 5227│ 5227│ │ │ 5227
──────────────────┼───┼───┼───┼───┼───┼───┼───┼───┼───
七、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讯业 │ 4324│ 3704│ 620│ │ 12321│ 9801│ 2520│ │ 3509
──────────────────┼───┼───┼───┼───┼───┼───┼───┼───┼───
八、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 │ 16936│ 8971│ 6972│ 993│ 87390│ 35012│ 49950│ 2428│ 1938
──────────────────┼───┼───┼───┼───┼───┼───┼───┼───┼───
九、金融保险业 │ 4013│ 2986│ 967│ 60│ 7923│ 5658│ 2160│ 105│ 5065
──────────────────┼───┼───┼───┼───┼───┼───┼───┼───┼───
十、房地产业 │ 474│ 474│ │ │ 942│ 942│ │ │ 5032
──────────────────┼───┼───┼───┼───┼───┼───┼───┼───┼───
十一、社会服务业 │ 3972│ 2595│ 800│ 577│ 13186│ 6407│ 5577│ 1202│ 3012
──────────────────┼───┼───┼───┼───┼───┼───┼───┼───┼───
十二、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 │ 8163│ 7311│ 852│ │ 15303│ 13569│ 1734│ │ 5334
──────────────────┼───┼───┼───┼───┼───┼───┼───┼───┼───
十三、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 22390│ 22111│ 279│ │ 46139│ 45484│ 655│ │ 4853
──────────────────┼───┼───┼───┼───┼───┼───┼───┼───┼───
十四、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 │ 1905│ 1905│ │ │ 4222│ 4222│ │ │ 4512
──────────────────┼───┼───┼───┼───┼───┼───┼───┼───┼───
十五、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 │ 12826│ 12750│ 76│ │ 26437│ 26300│ 137│ │ 4852
──────────────────┼───┼───┼───┼───┼───┼───┼───┼───┼───
十六、其它行业 │ 567│ 483│ 84│ │ 1214│ 1073│ 141│ │ 4671
━━━━━━━━━━━━━━━━━━┷━━━┷━━━┷━━━┷━━━┷━━━┷━━━┷━━━┷━━━┷━━━

【调整企业职工工资】 年内,根据省劳动厅鲁劳发(1994)368号文件规定,为
全市811户市地县属国有企业、县以上集体企业190945名职工调整了工资,即将现
行管理人员17级制,工人10级制统一调整为新技能工资标准40级。1993年末工资利
税率在100%以上,结存工资储备金在人均月标准工资2个月以上,企业可执行本产
业类别高档工资标准;工资利税率在100%以下,不亏损的企业,执行本产业类别
中档标准;亏损、停产、半停产企业执行本产业类别低档标准。这次调整企业职工
工资,使职工档案工资有了大幅度提高。全市职工档案工资月均211元/人,比原标
准提高92%;其中国有企业比原标准提高105元/人,提高93%;县以上集体企业比
原标准提高92元,提高90%。(许向群、张凯)
【企业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继续深化】 1994年,认真贯彻泰政发(1994)2号文件
精神,以养老保险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①扩大城镇企
业职工养老保险覆盖面,进一步完善市级统筹。除国务院授权劳动部和省政府批准
的企业外,凡驻我市境内的城镇国民和县以上集体企业、股份制企业的各种用工(
含临时工)及外商投资企业的中方职工、城镇县以下集体企业、私营企业的从业人
员和个体劳动者均纳入社会养老保险,初步实现了养老保险一体化。②改革基本养
老金征集办法。改企业按不同用工、多比例提取为按全部职工(固定职工、劳动合
同制工人、临时工、下同)工资总额统一比例提取。全民企业按全部职工工资总额
的20%缴纳;集体企业按职工工资总额加离退休费用之和的24%缴纳;外商投资企
业按中方职工工资总额的25%缴纳。职工个人实行缴费,城镇各类企业职工均按个
人工资总额的2%缴纳。实行新的征集办法,促进了劳动力合理流动和现代企业制
度的建立。③改革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将现行按标准工资一定比例计发养老金的
办法,改为养老待遇与社会平均工资和在职的缴费工资挂钩、与社会发展成果相联
系的适用于城镇各类企业和各种用工形式的基本养老金新计发办法。④继续抓了企
业职工大病医疗、女工生育和工伤保险等改革的普及推广工作。
【增加企业离退休人员待遇】 根据省政府《关于调整企业离退休人员离退休金
的通知》精神,市社会保险处积极稳妥地做好企业离退休人员增加待遇工作,为全
市2.4万名离退休人员提高待遇,月人均提高90元,月人均离退休费增加到330元,
全市月增离退休费216万元。这次增加企业离退人员待遇,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
群众的关怀,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保险制度改革。1994年春节期间还为133户困难企
业的4000多名离退休人员补发和调剂发放养老金300万元。(周庆舜、刘仰军)【在
全省率先出台《劳动监察暂行规定》】 1994年4月20日。泰安市政府发布《泰
安市劳动监察暂行规定》。《暂行规定》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了职工招聘、
劳动合同订立与履行、工资分配、劳动时间、社会保险、职业技能开发、劳动安全
卫生等九个方面的劳动监察内容。要求市、县(市区)劳动行政主管部门配备专职和
兼职劳动监察员,并由同级政府颁发《劳动监察员证》,同时对监察范围、监察对
象、监察程序等都作了规定。《劳动监察暂行规定》的发布,为开展劳动监察工作
提供了法律依据。
【开展全市劳动用工大检查】 1994年4至7月份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劳动用工大
检查。检查中做到“四个结合”,即把大检查与宣传劳动法律、法规相结合,与深
入用人单位调查研究相结合,与稳定社会相结合,与督促整改相结合。按照“认真
组织、积极稳妥、严格纪律、依法办事、突出重点、讲求实效”的二十四字要求,
采取企业自查、企业主管部门检查、劳动部门抽查的方式,对全市414户企业进行
了检查。通过检查,摸清了全市企事业单位劳动用工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补办用工
手续11325人,务工许可证10188个,补发拖欠职工工资231万元,加班工资23万元,
纠正有问题劳动合同3054份,补签劳动合同1679份,补缴职工养老保险基金235.5
万元。通报批评企业20个,责令整顿企业42个,有力地维护了劳动法律法规的严肃
性和职工的合法权益,维护了劳动力市场运行秩序。(田纪宏、范本文)
【组织开展《劳动法》学习宣传活动】 7月5日,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八次会议
审议通过《劳动法》。为使《劳动法》真正走进车间班组,走进店堂柜台,走进千
家万户,使每一个劳动者了解、掌握、运用《劳动法》,市及各县、市、区都成立
了《劳动法》学习宣传领导小组,本着“深入、扎实、有效”的总要求,7─12月
份,先后组织开展了《劳动法》宣传日、宣传周、全市《劳动法》电视知识竞赛、
《劳动法》万名职工答卷等活动,并参加了全省《劳动法》报刊有奖知识竞赛和电
视知识竞赛,分获最佳组织奖和二等奖。整个学习宣传活动中,全市共印发《劳动
法》单行本10万册,宣传材料30多万份,出动宣传车80台次。还组织了多种形式的
《劳动法》学习培训,为《劳动法》正式实施做了充分准备。
【举办全市《劳动法》电视知识竞赛】 由市劳动局、市总工会、市委宣传部、
市司法局、泰安电视台、泰安日报社等6部门于10月14日联合组织了泰安市《劳动
法》电视知识竞赛。市属6个县市区,新汶、肥城矿务局共8个代表队参加了竞赛。
竞赛结果,肥城市代表队荣获一等奖,新泰市、新汶矿务局代表队分别获得二等奖,
肥城矿务局、泰山区、郊区、东平县、宁阳县代表队分别获得三等奖。市五大班子
领导和部分优秀企业家,劳动模范代表到竞赛现场指导,并为获奖单位颁奖。(孙
承勇、徐宗明)
【劳动就业】 全市介绍安置城镇失业人员就业2.3万人,比上年增长3.5%,失
业率2.8%,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围绕市场竞争就业机制的形成,各级就业
服务机构努力扩“大服务范围,建立了师专、师范家庭教师基地;东平、宁阳、郊
区、新泰、肥城劳务输出基地;一建、二建公司基建维修基地;在泰城沿街的6个
劳服企业设立了职业介绍登记窗口;聘请有关人员,成立了信息员队伍,创办了《
劳动力市场信息》并及时发布;在求职、招聘登记、发布简章、办理有关手续等方
面实行“一条龙”办公。通过制定有关政策、法规,加强监督、检查,对劳动力市
场的有序运作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围绕市场竞争就业,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就
业前培训力度,提高了求职者市场竞争就业能力。加大失业保险工作力度,使失业
保险工作在加快市场就业机制形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宿奉君、王启河)
【开展市劳动服务公司创立十五周年庆祝活动】 4月5日,是市劳动服务公司创
立十五周年纪念日.十五年来,全市劳动就业服务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全市劳动
就业服务机构开办职业介绍所7处,在107个乡镇建立了劳动服务站,累计介绍安置
各类待业人员32.2万人次,建立就业训练中心7处,累计培训各类人员21.33万人;
全市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已发展到1118家,累计实现产值营业收入18.1亿元,利税7
.2亿元;建立失业职工生产自救基地5处,累计为417个关停企业和长期发不出工资
的企业计9.8万名职工发放救济金951.4万元。为庆祝劳动服务公司创立十五周年,
市及各县市区召开了庆祝大会,组织上街宣传和便民服务活动;在各类报刊、电台、
电视台刊播稿件和图片36件;制作、播放电视专题片4个;悬挂宣传横幅480余幅;
张贴宣传标语口号4800余幅;散发传单15000余份;并对全市16个劳动就业服务工
作先进集体,21个先进劳服企业,30名劳服企业先进管理干部,20名劳服企业先进
工作者进行了表彰。(宿奉君、李涛)
【全市劳务输出逾12万人】 1994年,各级党委、政府和劳动部门针对全市劳动
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大工作措施,把劳务输出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来抓。落实目
标责任制,加强乡镇劳动服务站建设,建立统计报表制度,从全国部分省市、地区
聘请信息员(顾问)120多人,在输出劳务比较集中的地区设立了劳务输出管理站,
形成了京、津、沪、珠江三角洲、辽东半岛和胶东地区6个输出基地。同时,先后
派出40多人次,联系考察输出业务。12月份,邀请全国、全省部分用工单位,召开
了劳务合作洽谈会,劳务输出工作经验交流会,达成新的用工意向8.6万人。全年
共向市外输出劳动力12.1万人,实现劳务收入3.5亿元,并有1500多人走出了国门,
到俄罗斯、澳大利亚、以色列、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打工。劳务输出收入已成为部分
乡镇的重要产业收入。(沈维进、栗志伟、于金山)
【春节向困难业业职工发放救济款390万元】 根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部
署,为保证1994年春节期间让困难企业职工过一个欢乐祥和的节日,在深入细致调
查摸底和测算的基础上,从失业保险基金中拿出390万元对142户困难企业的4.2万
名职工进行了救济。1994年1月21日,省长赵志浩到郊区装饰织物总厂与干部职工
座谈情况,研究发展生产大计,深入职工家庭问寒问暖,将救济金送到职工手中。
(宗德勇)
【安全生产保持较好水平】 市劳动局认真履行综合管理全市安全生产工作职责,
全面推行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强化劳动安全监督监察;标本兼治、齐抓共管,控制
了重大伤亡事故的发生。①广泛开展安全生产法规的宣传和技术培训。深入组织开
展了“安全生产周”、《矿山安全法》、《劳动法》的宣传,使广大职工普遍受到
了安全知识和法规教育,增强了安全意识,②抓好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考核工作,
全年共复审、培训各类特种作业人员1.3万人,提高了职工的安全技术水平。③狠
抓重点行业的安全管理与监督检查,先后对化工、建筑、矿山、易燃易爆危险品生
产、储存、使用单位进行安全检查,查出事故隐患1945条,对38处重大事故隐患进
行督促整改。④严肃事故的调查处理结案工作。按照“三不放过”的原则,对全市
发生的47起死亡事故进行调查处理,全部按规定结案。⑤加强了矿山企业的安全监
察。组织开展了对乡镇煤矿及越界开采的清理整顿。⑥加强了锅炉压力容器的安全
监察,开展了气瓶充装及检验站的认证,纳入了规范化安全管理。检测检验锅炉压
力容器6000余台,保证了锅炉压力容器的安全运行。⑦推进了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
生设施“三同时”的开展,对14个新建项目进行了“三同时”审查验收,⑧各类事
故发生起数、死亡人数和受伤人数分别比去年下降5.0%、5.3%和1.1%;其中交
通肇事次数、死亡人数和受伤人数分别下降7.58%、7.29%和3.72%,火灾事故发
生起数,死亡人数和重伤人数分别下降22.5%、75%和37.5%。工业企业杜绝了一
次死亡3人及3人以上重大事故和重大非人身伤害事故,安全生产名列全省前茅。(
马方漠、薛俊峰、杨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