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乡建设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90&A=5&rec=163&run=13

【泰山区建设事业】 1994年,泰山区采取各种强有力的措施,促进全区城乡建
设的发展。①面对建筑业市场疲软的困难形势,积极引导企业狠抓内部管理,提高
企业素质。全区预算员、施工员持证上岗率均达到60%以上,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
岗率达到1 00%;全区资质二级集体建筑企业达到5家,资质三级企业达到28家,
资质四级企业达到49家。②积极开拓建筑市场。全区有20多支队伍分布在国内外10
多个城市承建工程,外出施工产值达9000多万元;引导建筑企业兴办工业、第三产
业等,产值达800 0多万元;积极引导企业向建筑安装装饰业转移,使全区装饰企
业总数达到16家,实现产值6500万元。1994年,全区实现建筑企业总产值8.08亿元,
比上年增加101%,利税4010万元。③房地产开发。实现开工面积36万平方米,比
上年增加80%。开发改造了校场小区、五马小区、青山小区,回迁安置居民1000多
户,回迁安置面积达4.2万平方米,完善了长850多米的校场路,建成五马商业街、
青山商业街。新一代住宅小区利民小区已基本完善,总面积达10万平方米,容纳居
民800多户。向阳小区被评为“省级文明小区”,10月份正式举行揭牌仪式。④加
大工业项目的建设,高速度、高质量地建设了泰山野马毛纺织厂等大型工业项目。
⑤乡村建设坚持“以规划为先导”,狠抓村庄规划,全区乡村规划率已达70%。以
乡村城市化为目标,狠抓城区周边乡村的开发性建设,全区乡村房地产开发总面积
达9.18万平方米。以引导农民尽早奔小康为目的,狠抓“小康屋”建设,全区有27
个村建设了小康屋,建设总面积达21万平方米,其中粥店办事处堰西村成为全市小
康屋建设试点先进单位。⑥治理城市小街巷128条、30万平方米,同时进一步加强
环境卫生的监督、检查和指导,小街巷卫生保洁率达到90%以上,生活垃圾日产日
清,顺利通过了国家卫生城调研验收。(周民)
【郊区建设事业】 1994年,全区建筑业总产值15.5亿元,实现利税1.51亿元,
分别比上年翻了一番。房地产开发总面积突破3万平方米,完成产值1800万元,分
别增长20%和44%。全区小城镇建设全面铺开,小康村建设走上快步发展的轨道。
建筑业取得丰硕成果。全区已拥有二级企业7个,三级企业22个,四级企业31
个。施工面积、竣工面积、全员劳动生产率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35%、163%、21
%;竣工工程质量合格率为100%,优良率达35%以上,创省优工程30项,市优工
程57项,创优率居全市第一。区建委被评为全省建工系统先进单位,郊区被评为全
省“建筑业十强县”。
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全年完成开发量1800万元,共销售商品房0.7万平方
米,实现销售收入600万元,住房销售率达90%,比上年提高8个百分点,投资回收
率达90%,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
村镇建设进入新时期。全区建成各类公共基础设施、农民住宅约计77万平方米。
其中公共基础设施32万平方米,农民住宅35万平方米,生产设施10万平方米。新拓
宽道路265公里,硬化路面396万平方米。安装路灯712盏。修砌排水沟214条。新建
自来水21处,受益人口4万多人。14个乡镇安装使用了程控电话。6个乡镇的小城镇
框架基本形成,100个小康村的规划建设正逐步实施。据统计,1994年全区用于小
城镇建设的总投资为3.1亿元,其中乡镇驻地建设投资为1.8亿元。(李志远)
【东平县城乡建设】 规划编制工作。按照上级关于编制跨世纪新一轮总体规划
的要求,组织测绘了县城地形图,对水文、地质、人口、经济、社会发展等进行了
调查统计,为正式编制新一轮总体规划做好了充分准备。在此基础上,编制了两个
出口街建设规划、清河街建设规划、护驾村建设规划、黄山街旧城改造等控制性详
细规划,详细规划覆盖率由过去的50%提高到60%。
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北出口改造工程、7条道路的拆迁和部分土路基工
程,大修路面5万平方米,小修16.5平方米,改造供水主管道6000米,新增深水井
一眼,修泄洪桥涵三处,整修排水沟2000米,建苗木花卉基地两处共95亩,修花池
花坛2 150平方米,对县城东、西出口、龙山街等主要街道进行了绿化,绿化面积
5700平方米,城区人均绿地面积比上年增长0.5平方米。
城市管理。认真贯彻执行《城市规划法》,严格“一书两证”制度和选址意见
申报表制度,查处违法建设三起,处理率为100%。同时,积极开展城市综合整治,
清理沿街摊点250个,查处销毁不规范广告560份,治理卫生死角,清运垃圾2300吨,
整治了城区秩序。
村镇建设。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意见》,完成了10个乡镇
驻地的规划,对182个村庄规划进行了调整,指导州城、彭集、银山三个小城镇试
点建设。村镇建设中,严格报建审批手续,完成公共设施、公益建设项目214项,
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居民建房3200户,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拓宽道路124条,
硬化路面11000米。有3个乡镇,20个村分别达到了新型乡镇和明星村标准。
房改、房地产管理和综合开发。制订了《东平县住房制度改革方案》,出售公
有住房4700户、24.8万平方米,收缴应付款1566万元。完成私房确权2.38万平方米,
维修直管公房4541平方米。投资760万元,完成开发面积2.5万平方米。查处乱占乱
建项目21起。
建筑业。组建了建筑安装集团公司,承接外地施工任务8000多万元。整顿建筑
市场,制止8起违法建设,清理了4个外来未登记队伍,给6个企业申报了资质升级。
坚持一业为主、多种经营,形成了混凝土预制、木材加工、机械制造、装饰装璜、
工程塑料、铝制品制作、饮食等多种行业,创产值120多万元。全年完成建安产值1.
2亿元,创利税7.2万元,比上年增长10%,受监工程面积1180万平方米,完成设计
面积4.1万平方米,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100%,优良品率20%。(张照民)
【宁阳县城乡建设】 1.县城建设。年内,投资24万元与上海同济大学、市规划
设计院联合进行了新一轮县城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已完成初步设计。市政建设投
资500万元,开通连桥至保安路段,硬化了杏岗路、健康路和东关路等,完善了河
滨公园,拓宽改造城区路面,东关东路完成硬化面积3.23万平方米;修补路面3.5
万平方米;更新路灯87盏,拓宽道路35.9万平方米,城区主干道设置了交通护栏;
完成县城二级供水和磁窑经济开发区的供水工程规划,县城年供水量达576万立方
米。建成液化气生产车间,新增用户1500多家。到年底,绿化覆盖面积达到80.5公
顷,园林绿地面积4 1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4平方米。投资3500万元,重点进
行了住宅、商业用房的建设,已出售房屋146套,面积2.5万平方米。
2.村镇建设。结合蒙馆公路的拓宽改造,沿线各乡镇投资8000多万元,新修和
拓宽道路300多万平方米,搬迁安置农户593家、面积计5.93万平方米,垒砌排水沟
2.34万米,安路灯330盏,新建各类商业用房364户、2.61万平方米,新建改建各类
农贸市场5处、各类公共设施12万平方米。县设立了村镇建设服务中心,各乡镇设
立了村镇建设服务站,组建了600余个农村建筑队,从业人员1.2万人。按照省政府
“十百千”活动评选标准,各乡镇进行了考评自查,其中20个乡镇和60个村庄通过
了县级综合考评,全县有2个乡镇和7个村庄分别跨入省市新型乡镇和明星村行列。
3.建筑业。全年完成建安产值3.7亿元,比上年增长48.6%;全员劳动生产率2.
06万元,比上年增长67.4%;施工面积9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9%;竣工面积43
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9%。全年工程合格率100%,优良率20%,竣工工程成优率
比上年提高4个百分点。建筑业从业人员由上年的1.6万人发展到3万人,有1个企业
晋升为二级企业,有4个企业晋升为三级企业。有45家企业分别在济南、东营、威
海、大庆、杭州等地建立了施工基地,城关建筑公司还在俄罗斯承建工程。全县常
年在外施工人员达6200多人。各建筑企业坚持一业为主、多业发展,其中县建筑五
金厂新上轧钢生产线,西关建筑公司投资100万元建起“泰山兽药厂”,东关建筑
公司有416人从事第三产业。(邵中存)
【肥城市建设事业】 1.城市规划。年内编制完成了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大纲和
龙山河带状公园等3项规划;完成了济兖公路以东地段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完成了
井楼居民小区等9项修建性详细规划,使详细规划覆盖率达到70%,编制完成了城
市热力等6项专业规划。
2.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近3000万元,完成城区集中供热一期工程,解
决了54个单位、69处家庭、31万平方米的集中供热,供热率达到38%。投资400多
万元,完成了济兖路南北雨污水工程、向阳街道路工程和雕塑至看守所非机动车道
硬化工程。投资87万元,在龙山河上增建3处游乐景点,两岸形成多处绿地广场,
提高了观瞻效果。城区绿化面积达到181.26万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6.5%,
绿地率3 1.5%,人均占有公共绿地13平方米。城市供气1994年又投资170多万元,
完成煤气直供工程,城市气化率达到95%以上。新开工建设了储量万吨的水场,并
完成了33个村的自来水设计施工任务。
3.房地产综合开发。在继续开发河西等4个生活小区的同时,又新开发建设了
占地38公顷的井楼居民小区,投资20多万元修建了河西小区3条高标准路面,并进
行绿化美化。城市新开工程10.0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45.5%,住宅开发面积累
计已达到23.6万平方米,住宅综合开发率达到85%。城市综合开发面积达到4.5万
平方米。1994年有133个单位、5942套、建筑面积40.2万平方米的公房出售给干部
职工,分别占城区参改总数的82%和85%。
4.村镇建设。全市16个乡镇驻地进行总体规划,同时编制了6个乡镇商业一条
街和集贸市场的规划。完成5个压煤搬迁村建设详细规划。规划设计了24套小康屋
建设方案。村镇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村村通柏油路、通自来水、通程控电话和自然
村全部通电。有188个村按照规划拓宽并硬化了街道,新安装路灯1642盏,新建水
冲式公厕24座。乡镇驻地共新增绿地1.7万平方米。1994年全市建安业充分发挥“
建筑之乡”的优势,完成建安产值18.8亿元,实现总收入6.5亿元。被省评为“全
省建筑业十强县”,城市建设荣获省政府颁发的“齐鲁杯里程奖”。
【新泰市建设事业】 1994年,新泰市荣获省政府颁发的“齐鲁杯里程奖”,新
泰市建委被评为省建设系统先进单位。
坚持规划先行,编制了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并于8月份通过规划大纲论证。
完成了11条路段详细规划的编制,使各项建设按规划健康发展。
加强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开工建设12条路段,全长34公里,是前10年所建道路
总长度的一半。安装路灯220盏。新汶城区开工建设了汶中路,全长13.65公里,跨
越两个镇、一个办事处;开工建设了新汶城区光明水库供水工程,设计日供水能力
3万吨。到年底,城市日供水能力达9.6万吨。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7.25%,比上
年增长1.15个百分点,人均公共绿地7.2平方米。城市供气,年供煤气量1540万立
方米,供液化石油气1280吨,受益人口12.8万人。集中供热面积80万平方米。
综合开发。开发建设了东关新村二期工程、榴园住宅小区、金斗商城、新汶商
城等11项工程,共拆迁房屋面积7.5万平方米,建设面积20万平方米。住房制度改
革,共出售公房3900套,面积28万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达10.8平方米。
村镇建设。编制完成了小协、楼德、沈家庄、西张庄、翟镇、北师、汶南7个
镇驻地的新一轮总体规划。乡镇驻地道路总长117.8公里,面积176.7万平方米;路
灯总量3550盏;自来水、卫生水普及率100%。认真实施小康新村工程,市委、市
政府颁发了《关于建设小康新村工程的实施意见》。
建筑业。认真实施外向带动战略,全市建筑企业达86个,从业人员6.8万人。
全年完成建安产值10.86亿元,年创利税1.04亿元;市外、省外施工创产值3.1亿元;
竣工工程合格率100%,优良品率22.3%,创优良工程26项;创省级标准化工地3项。
(岳公夏)
【村镇建设】 1994年,全市的村镇建设工作坚持以小城镇和基础设施建设为重
点,全面加速乡村城市化、城乡一体化进程,村镇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取得新进
展。据统计,全市村镇建设总投资达8.7亿元,新建农民住宅1.69万户,占总户数
的1.4%;新增公共建筑面积80万平方米,生产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新修乡村道
路953公里,其中硬化路面209公里,新增自来水受益人口50.8万人。
1.科学编制跨世纪的新一轮村镇规划。年内,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的
要求,全市共安排完成31个乡镇的新一轮规划编制工作,占应编制数的32%,村庄
规划完善率达到81%。
2.“小康屋”试点建设。为适应农村奔小康的需要,年内在全市开展小康屋试
点建设,市、县、乡三级都建立各自的试点。一批造型新颖、功能齐全、经济实用
的样板房竣工后,全市统一组织了验收评选,其中肥城市穆庄的二层楼房和郊区东
良父村的平房获省建委表彰,泰山区堰西村的二层楼房获市建委表彰。
3.建立和完善村镇建设服务体系,加强管理人员培训。为积极开展村镇建设系
列化服务,年内各县市区都建立了“服务中心”,各乡镇建起了“服务站”,开展
各项建设服务。在1993年县乡机构改革的基础上,全市各乡镇普遍建立了“建设土
地环保办公室”。为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落实国务院关于“持证上岗”的规定,
年内在市建委培训中心开办了“村镇建设管理人员上岗培训班”,培训各乡镇的建
设办公室主任等52人,并获得上岗证书,提高了各乡镇的管理水平。(任洪全)
【郊区加快小城镇建设和农村城市化进程】 郊区实施企业带动、商业驱动、外
向推动和多方启动的“四动”战略,加快农村产业化、农业工业化、乡村城镇化和
城乡一体化的小城镇建设和农村城市化进程。企业带动就是走依靠乡村企业来带动
小城镇建设的路子。山口镇把发展乡镇企业与小城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连片开发,
配套建设,以工兴城,把80%以上的镇村企业集中在镇驻地,使该镇成为泰城周围
最具现代城镇特色的小城镇,镇驻地常驻人口已达1.7万人,占全镇人口的33%以
上。商业驱动就是走改善市场,拓宽流通,靠商业带动小城镇建设的路子。大汶口
镇先后投资1090万元,实施旧城镇改造工程,并投资2800万元,新建一处商业城,
初步形成了一个新型商业城镇。外向推动就是走通过利用外资建设开发区来推动小
城镇建设的路子。范镇吸引外商投资办企业、上项目,由此带动了范镇的小城镇建
设,镇驻地常驻人口已超过1万人。多方启动就是走综合开发建设小城镇的路子。
省庄镇充分发挥近郊优势综合开发,先后规划了工业、商业、文化和生活四个小区,
并投资7000万元,完成了工业、商业两区的一、二期工程,区内实现水、电、路、
讯四通,吸引了包括全市“八五”重点建设项目--金属表面处理中心在内的一大批
企业来该镇建厂办企业,使该镇常驻人口达到2.3万人,占全镇人口总数的39%。
到年底,全区城镇驻地常驻人口已达20多万人,占全区人口总数的五分之一以上,
二、三产业产值40多亿元,占全区工农业总产值的40%以上。其中,有6个乡镇驻
地常驻人口超过1万人,二、三产业产值3亿元以上;有12个乡镇驻地常驻人口达到
5000人以上,二、三产业产值1亿元以上。全区农业工业化、农村产业化、乡村城
镇化和城乡一体化雏形已经形成。(彭国胜)
【肥城市小城镇建设五化并举】 肥城市采取措施,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全市
小城镇建设呈现新特点:①规划科学化。该市认真贯彻国务院《村庄和小集镇规划
建设管理条例》,对城镇建设超前规划,因地制宜,认真考察论证,使规划设计达
到了科学化,为搞好实施提供了依据。②投入多元化。该市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
则,采取鼓励政策,拓宽筹资渠道,国家、集体、个体、外资多轮驱动,广泛吸收
社会闲散资金。已完成投资1.8亿元。③建设标准化。该市对各建设项目坚持着眼
于未来,按照现代化小城镇建设的要求,严格质量标准,高起点起步,不搞低层次
重复建设,避免造成人、财、物力浪费。全市已建成的项目全部达到了国家规定的
标准。④开发配套化。该市把小镇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统盘考虑,配套建设,
在搞好重点项目建设的同时,突出抓好水、电、路等各项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以提
高综合服务功能,同时,搞好以地产为主的综合开发,增强小城镇的吸引力。⑤管
理制度化。全市各乡镇成立了小城镇管理委员会和市政护卫队,建立健全了管理制
度,落实管理责任,明确管护任务,搞好绿化美化,形成街街有绿树、院院有花园
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