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90&A=5&rec=121&run=13

【概况】 1994年,全市农业系统全面实施了政策启动、科技推动、市场拉动、
产业带动“四动”战略,农业夺得丰收,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农民人均收入大幅度
增长。据统计,全市粮食播种面积36.1万公顷,每公顷产量6483千克,总产234.02
万吨,分别比大丰收的1993年减少2.4万公顷,增加551千克和5.7万吨;花生播种
面积5.61万公顷,平均公顷产量3560千克,总产19.97万吨,分别比1993年增加0
.87万公顷,345千克和4.7万吨;瓜菜播种面积9万公顷,总产221万吨,分别增加2
万公顷和20.5万吨;种植业产值46.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83元,分别增长14.1
亿元和370元。
1.调整优化种植结构,推动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发展。各级依据市场和资源双重
因素,走双扩双增的路子,在粮食稳定增长的前提下,继续加大调整力度,逐步形
成了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种植业和林牧渔业协调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业生产
经营新格局。据统计,全市经济作物及瓜菜总面积达到17.9万公顷,比1993年增加
1.8万公顷;复种指数达到163.8%;土地产出率和农产品商品率分别达到每公顷
9510元、69.3%,分别增加1170元和1个百分点。
2.加大科教兴农力度,增加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各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以
丰收计划和沿汶平原百万亩“双千田”科技开发、地瓜(33333.3公顷)高产开发为
龙头,加大农作物新品种、地膜覆盖栽培、立体种植、配方施肥等实用先进、高产
高效农业技术的推广力度,使全市农业科技含量显著提高。据统计,全市主要农作
物良种普及率达到98%以上,高产模式化栽培达到20万公顷,“三作三收”以上立
体种植面积达到16万公顷,无公害蔬菜栽培1.07万公顷。推广应用新成果56项,面
积20万公顷,预计增加效益4.5亿元。科技进步在农业增产中的比重占45%,比
1993年增加3个百分点。同时,各级农业部门以“绿色证书”工程、“金桥”工程
为龙头,开展系统培训和农民的实用技术培训,共计举办培训班752期,培训51.5
万人次,有2000多名农民取得了绿色证书。
3.扩大开放,拓宽农业发展渠道。各级农业部门在大力引进国内外新品种、新
技术、先进工艺和资金发展“双创”农业的同时,积极参与大型农副产品展销活动,
促进了农业的外向型经济发展,全市农产品外贸出口交货值达7亿元,占全市出口
创汇额的33%。
4.抓好农业综合开发,提高农业生产能力。进一步优化生产要素组合,推行科、
物、政集团承包,切实搞好吨粮乡镇建设、商品粮基地建设,双千田科技开发及地
瓜等作物的高产开发活动。据统计,全市已建成吨粮田4万公顷,双千田4.14万公
顷,吨粮乡镇7个。
5.狠抓依法治农,创造农业发展的良好环境。一是深入贯彻落实农业“两法”,
加快了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的“三定”工作,稳定了全市农技推广体系。1994年全市
实有农技、农经人员比机构改革前增加333人。二是农业与工商、物价、质量监督
等部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种子、化肥、农药等执法大检查,查处假冒伪劣种子
11万千克,农药45吨,化肥650吨,净化了农业生产经营环境。三是狠抓了以“健
全规章制度,实施依法治本”为重点的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有效地维护了农民
的切身利益。(王者斌 孙先智 任德胜)
【全市夏玉米平均单产过千斤】 1994年,全市夏玉米喜获丰收,平均单产突破
了千斤大关。据统计,全市玉米播种面积11.96万公顷,比1993年减少0.46万公顷,
平均单产7710千克,增加465千克,总产922435吨,增加22847吨。
为挖掘玉米的增产潜力,提高单产,增加总产,在玉米生产中,坚持“农、科、
教”、“科、物、政”相结合,“试验、示范、推广”相结合,突出抓了“一换、
二增、五改革”关键技术措施的落实。“一换”即更换紧凑型玉米良种。重点推广
了掖单13号、鲁玉2号、鲁玉10号等,示范种植了掖单20号、西玉3号等,基本实现
了良种化,并普遍推行了区域化种植。“二增”即增加玉米密度和投入。推行玉米
开沟条播,套种耧播种等措施,以增加玉米种植密度;市、县都成立了玉米技术顾
问团,加强技术指导和培训,共举办培训班200余期,受训4万多人,印发技术资料
10万份,有效地促进了增产技术的落实。“五改革”即一改点播为开沟条播;二改
重氮轻磷不施钾肥为增施磷、钾肥、配方施肥;三改前重后轻管理为前后并重管理;
四改早套种为适期套种;五改早收为适时晚收。(齐田锋 杜春莲)
【完成首批吨粮乡镇建设任务】 1991年至1994年,全市首批安排的泰山区上高
乡、郊区大汶口镇、马庄乡、新泰市果都镇、宁阳县伏山镇、肥城市边院镇、东平
县沙河站镇等7个吨粮乡镇共计2.41万公顷耕地,平均公顷产值达到22106.4元,粮
田1.27万公顷,平均单产达到15988.35千克,与同范围项目实施前的1988年至1990
年平均数相比,粮食单产提高4500千克,耕地公顷产值增加12771元,增加1.37倍,
比全市平均公顷产值高6000元左右。1991年至1994年累计增产粮食13729.05万千克,
超额完成了计划中规定的实现整建制乡镇亩产吨粮、亩产值千元的计划指标。同时,
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①水利设施进一步完善配套、抗御旱涝灾害能力明显提
高。7个乡镇有效灌溉面积达到2.3万公顷,占总耕地面积的95.6%,比全市平均数
高25个百分点。②机械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农机总动力达到14.78万千瓦,平均每
个乡镇2.11万千瓦,比全市平均数高0.66万千瓦,增长45%。吨粮乡镇建设对全市
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产生了辐射效应。1994年,全市吨粮田发展到6.4万公顷,
双千田4.15万公顷,公顷产值7.5万元以上的高值田1.21万公顷。(齐田峰 吴爱荣)
【花生面积、产量均创历年最高水平】 1994年,全市播种花生5.61万公顷,单
产356 0千克,总计19.97万吨,分别比1993年增加0.87万公顷,345千克,4.73万
吨,超额完成了市委、市政府确定的80万亩(5.34万公顷)花生种植计划。主要措施:
领导重视,制定鼓励扩种花生的扶持政策,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突出服务,广
泛搜集花生的市场信息、价格信息和市场畅销的品种信息,通过各种方式及时送到
农民手中;帮助农民购买良种、化肥、农膜分别占总需量的90%、30%和60%,良
种普及率达到8 5%以上。推广花生专用肥面积近4万公顷,增产效果显著。(李泰
同 吕守忠)
【地瓜旋花天蛾病严重发生】 1994年8月上旬、9月中旬,泰安市地瓜旋花天蛾
连续两次严重发生,持续时间30余天,发生面积3.47万公顷,主要集中在东平、宁
阳、肥城、新泰等县市。一般地块每平方米30至40头,重地块每平方米100头以上。
根据市政府组织全力治虫救灾的要求,农业部门制定了综合治虫方案,组织30余名
农业专家和400余名农业技术人员分赴各受灾乡镇指导当地群众灭虫,及时向灾区
提供有机磷、菊酯类药剂等多种杀虫农药30余吨,药械200余部,调集机防队50多
个,集中喷药防治和人工捕杀结合,有效地控制了虫害蔓延,灭虫率达90%以上,
挽回经济损失近5 000万元。(王泮泉 孔繁华 尚涛)
【争项目、争资金成绩显著】 1994年,全市农业系统共争取全国粮食大县4个(
肥城市、郊区、新泰市、宁阳县);以工补农粮食基地县项目2个(东平县、泰山区);
全国棉花良种生产基地1个(东平县);农技推广中心1个(市农业局);农作物专用肥
厂1个(市种子公司);共争取世界银行种子商业化贷款和省科技推广贴息贷款(市种
子公司)及其他小项目共计10余个,总计资金2.5亿元,其中新争取世界银行贷款折
合人民币36 00万元。争取的项目、资金数额为历年之最。(王者斌 张树岗)
【加快实施沿汶平原百万亩“双千田”科技开发项目步伐】 1994年,为提高种
植业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加快沿汶平原百万亩“双千田”高产高效技术开发
步伐,市农业局协调财政、供销、科委等有关部门成立了开发领导小组和中心课题
组,由市、县两级技术推广部门负责人和技术骨干组成技术小组;由山东农业大学、
泰安农校、农科所和农口有关部门的专家、教授组成开发顾问团,对开发工作实施
决策、协调、技术操作、技术指导、技术论证等,保证了项目开发正常进行。开发
面积达到7.35万公顷,涉及全市6个县市区,30个乡镇。其中泰山区开发面积0.13
万公顷,郊区2.57万公顷,肥城市1.48万公顷,宁阳县1.14万公顷,新泰市0.7万
公顷,东平县1.33万公顷。年末,全市“双千田”开发面积达到4.14万公顷,超过
原定计划309%。(孙先智 任德胜)
【农业科技成就硕果累累】 1994年,全市农业系统科技工作者,认真贯彻‘科
教兴农”的战略方针,加强农业科技研究,积极推广农业先进技术,取得显著成绩。
年内,共获成果奖励64项。其中,部、省级奖4项,厅、市级奖14项,县级奖46项。
特别是丰收计划项目,获得部、省丰收奖7项,成为全省获部、省丰收奖最多的市(
地)。全市“百万亩夏玉米平均单产过千斤栽培技术”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
奖。
在农业科技项目管理上,一是抓好选题立项。把立项的重点放在以市场为导向,
优先考虑与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关系密切、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的项目,提高了
立项的准确性和课题申报质量。二是抓好项目实施质量的管理,采取切实可行的制
约措施,督促项目承担单位把工作做实做好。三是抓好项目的验收鉴定和奖励成果
评定工作,提高科技人员承担项目,完成课题计划的积极性,确保了项目的顺利实
施和完成。(邵景萍 于秀英 尚涛)
【小麦“一二五”工程繁种体系建设】 小麦种子“一二五”工程,即按一个推
广小麦品种面积的万分之一、千分之二、百分之五的比例分别建立原种田、一级种
子田和二级种子田,实行县乡分级繁育,乡镇统一供种,村及户不再留种。该工程
是一项确保种子纯度,提高种子质,加速新品种推广,促进小麦均衡增产的重大措
施。各级农业部门科学规划,积极采取措施,共建立小麦原种田16.87公顷,一级
小麦种子田34公顷,二级小麦种子田0.85万公顷,乡镇统一供种面积达到85%。
(李文明)
【泰安绿州专用肥开发中心建立】 为满足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各种农作物对
肥料的不同需求,泰安市绿州专用肥开发中心于1994年上半年正式建立,该中心位
于泰城东郊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内,占地近1公顷,总建筑面积3900平方米,总投
资400万元。主要从事各种农作物专用肥的研制、开发和生产,设备先进,年生产
能力3000吨。8月份试投产以来,已生产小麦、地瓜、果树、西瓜等专用肥500余吨,
经推广使用增产效果显著,增产幅度达15%。(刘培元 许桂梅)
【微肥推广应用成效显著】 1994年,全市推广微肥面积7.76万公顷,分别在小
麦、玉米、花生、瓜菜、棉花、果树等20余种作物上进行了试验。主要微肥品种有
锌肥、硼肥、光合微肥、生物钾肥等10多个品种,平均增产率在9%至18%之间,
增产粮食、蔬菜、水果共计5万吨。(张迎春)
【全市56名乡镇农业技术人员分获省、市级荣誉称号】 1994年,全市有56名基
层农技人员分别获取“省、市级优秀乡镇农业技术人员”荣誉称号。其中,省级7
名:周广营、徐在泉、续春花、王世金、宿安亭、王协萍、乔金亮;市级49名:安
士玉、李国泰、王均华、王广文、张焕亮、周尚义、陈绪彪、靳月华、戚兆才、薜
家忠、侯衍禄、韩景连、李强、王慎田、王茂华、康有果、李彬泉、申来平、徐加
春、王西生、李安勇、陈洪才、姜盛秋、孙衍波、阴法雨、孔宪生、张之全、高桂
芝、陈兰宝、梁乙华、李久祥、王宗山、韩玉喜、马甲营、刘清水、林凡来、赵书
生、曾昭灿、李树平、董传芳、张可敏、张玉娥、王占魁、张英纯、唐家龙、李树
端、吴同友、傅弘、陈云福。对获得荣誉称号的农技人员管理期为3年(1995年至
1997年)。获省级荣誉称号的每人每年400元奖励,获市级荣誉称号的每人每年360
元奖励。(李贵学 张明洲)
【依法治农步入正常化】 1994年,各级农业部门为维护农业生产的正常秩序和
经营环境,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认真组织开展了依法治农系列活动。
1.广泛开展农业法律法规宣传活动。各级农业部门,先后采用多种形式和利用
报纸、电视和广播等新闻媒体,对《农业法》、《农业技术推广法》、《农民负担
管理条例》、《种子管理条例》等15部农业法律法规和条例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宣传。
全年共举办宣传月活动6个,市和县(市、区)人大、政府领导人发表电视、广播讲
话33次,出动宣传车256台,张贴宣传标语3万幅,发放农业法律法规手册1.2万本,
印发宣传材料15万份,进行法律巡回演讲100余场次,受教育农村干部群众5万余人
次,设立法律

1994年泰安市农业科技成果获奖项目表
━━━━━━━━━━━━━━━━━━━━━━━━━━━━━━━━━━━━━━━
授奖单位 项目名称 主要完成单位 获奖等级
───────────────────────────────────────
农业部 泰安市100万亩夏玉米单产过千斤综合技术推广 泰安市农业局 2
市科委 小麦新品系8641012开发试验研究 泰安市农科所 1
市科委 泰安市百万亩夏玉米高产开发 泰安市农业局 2
市科委 小麦花生两熟制丰产栽培技术开发试验 泰安市农业局 3
市科委 中低产田小麦玉米氮磷钾用量试验研究 泰安市农业局 3
市科委 种衣剂的推广应用 泰安市植保站 3
市科委 黑籽南瓜引种技术研究 泰安市郊区良庄种子站 3
市科委 中产田综合技术开发 肥城市王瓜店镇政府 3
省农业厅 泰安市100万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泰安市基地办 2
省农业厅 泰安市30万亩助壮素在农作物上推广作用 泰安市科教管理站 3
省农业厅 肥城市10万亩地瓜综合增产技术推广 肥城市农业局 3
省农业厅 宁阳县15万亩小麦低产变中产综合增产技术 宁阳农技推广中心 3
省农业厅 新泰市农业“丰收计划”管理 新泰市农业科教站 3
━━━━━━━━━━━━━━━━━━━━━━━━━━━━━━━━━━━━━━
咨询服务站66个,接受咨询农民群众2700余人。
2.层层开展农业干部和农技人员的法律培训。各级农业部门全年共举办各类农
业法律法规培训班80余个,参加学习和培训的农业干部、农技人员1800余人,经严
格考核,颁发了合格证;对其中的750人颁发了《农民负担监督管理》、《种子质
量检验》、《植物检疫》等执法证书。
3.积极开展了农业执法检查活动。各级农业部门依据《农业法》和《农业技术
推广法》,检查了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的“三定”(定性、定员、定编)工作,稳定了
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和队伍。全市乡镇农技、农经人员比机构改革前增加了333人。
对农民负担开展了执法大检查,全年共组织乡镇统筹费提取使用情况大检查和“三
提五统”资金审计情况大检查3次,共查出违纪金额250余万元,依法取消不合理负
担项目8个,金额126万元。全年组织对种子、农药、化肥质量大检查活动6次,查
处假种子11万千克,假农药45吨,假化肥650吨,取缔违法经营户56个,使农民免
受经济损失2亿多元,有效地打击了不法经营。全年共开展植物检疫执法大检查3次,
查处违章案件27起;开展农业环境保护执法检查2次,上报处理农业污染事故6起,
杜绝了传染性流行性病害的侵染,保护了农业生态环境。
4.狠抓了农业法律法规的配套制度建设。各级农业部门结合各地实际,年内,
全市共建立健全了农民负担“三提五统”审核审批,农民负担专项审计、农民负担
卡、种子“三证一照”、耕地保养、土地流转等各项配套制度15个。(任德胜)
【全市评出18家市级种子质量信得过单位】 1994年,根据各县(市、区)推荐,
经市农业局、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审核评选,评出了18家市级种子质量信得过单位,
分别是:市种子公司、市蔬菜公司良种站;泰山区种子公司;郊区徂徕镇农技种子
站;新泰市种子公司、新泰市种子管理站门市部、新泰市谷里镇种子站;肥城市种
子公司、肥城市良种场、肥城市桃园镇种子站;宁阳县种子公司、宁阳县蒋集乡农
技站、宁阳县光和种子有限公司;东平县种子公司、东平县农业综合服务部、东平
县宿城镇农技站。(王朝亮)
【’94中国泰山种子农药科技交易会召开】 1994年4月2日,首届中国泰山种子
农药科技交易会在泰安召开,来自中国科学院、北京农科院、山西农业大学、山东
农业大学的科研人员及甘肃、新疆、广东、天津等全国20多个省市的农药、种子、
食用菌等共300多家科研、推广、生产单位的代表参加了大会。通过各类作物种子、
农药、植物激素、果树苗木的现货交易、期货预约、承繁洽谈,新品种、新产品、
新技术、新设备的展示,共转让新技术、新产品、新成果420多项,达成协议、签
订合同980多项,协议合同成交额1300多万元。(李文明 王民)
【市农业局与农业部实现信息联网】 1994年,市农业局通过微机与农业部信息
中心、山东省农业厅进行了信息联网,并创办了《联网信息》刊物,在全省市地级
农业局中尚属首家。通过信息联网,发挥部门“信息引导”职能,架通农民走向市
场的桥梁,为农业服务,为农民服务,为农村建设服务。《联网信息》自创办以来
共发送信息近200条,取得经济效益近千万元。(尚涛)
【全市农民专业技术协会、研究会迅速发展】 1994年,全市各类农民专业技术
协会、研究会已达1700多个,会员15万余人,涉及农作物栽培、蔬菜果树、良种繁
肓、土肥、畜禽饲养、水产品养殖、花卉苗木、食用菌开发、农副产品贮藏加工流
通等20多个专业,全年引进推广应用各类农业新技术、新成果240多项,其中推广
优良品种92个,高产栽培新技术80项,畜禽水产养殖技术25项,农副产品加工新技
术15项,推广面积近20万公顷,帮助农民加工和推销农副产品130余万吨,产生经
济效益8.7亿元。(任德胜 尚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