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90&A=26&rec=104&run=13

【概况】 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960.9万亩。其中,粮食作物面积561.4万亩,总产276.8万吨,单产500.46公斤;油料作物面积77.84万亩,总产23.37万吨,单产300.2公斤;棉花面积9.14万亩,总产8300吨,单产90.4 公斤;生麻面积600亩,总产78吨,单产122.5公斤;烟叶面积140亩,总产25吨,单产181.4公斤;药材类面积1.85万亩;蔬菜及食用菌面积205.8万亩,总产806.81万吨,单产3920.4公斤;瓜果类面积4.29万亩,总产13.45万吨,单产3136公斤;其他作物9.35万亩。

【粮食生产】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577.78万亩。其中,小麦收获面积273.94万亩,亩产480.33公斤,总产131.58万吨;秋粮收获面积303.84万亩,单产518.6公斤,总产157.57万吨。开展粮食高产创建,小麦十亩高产攻关田和万亩示范片平均单产分别达728.1公斤和626.76公斤。玉米十亩高产攻关田和万亩示范片平均单产分别达916.43公斤和709.91公斤。整乡整建制高产创建项目四个乡(镇、街道)小麦平均单产628.8公斤,玉米平均单产683.72公斤。建设15个省级粮食高产创建示范点,面积45.8万亩,年底都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复核。

【蔬菜生产】 全市蔬菜及食用菌面积205.79万亩,总产806.81万吨,单产3920.4公斤。有机蔬菜面积达35.3万亩。岱岳区、新泰市、宁阳县承担农业部四个蔬菜标准园项目创建工作,全面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的领先模式。肥城市承担的全国粮食高产创建活动万亩马铃薯示范点,平均亩产量5691.7公斤,超额完成任务指标。
【茶业生产】 新发展茶园5000亩,全市茶园种植面积达3.5万亩,其中可采摘茶园2.5万亩。2015年泰山茶干茶年产55万公斤,产值4亿元。加大品牌创建工作,提高泰山茶知名度、美誉度,成功举办首届泰山国际茶博会,参展企业签订意向协议32个,签约额620万元,现场销售各类产品30万元。

【植物检疫】 ①植物检疫宣传培训。开展农业植物检疫宣传月活动,活动期间,全市设立宣传点24个,组织张贴、悬挂标语、条幅380条,发放宣传资料1.6万份,现场咨询3770人次,在农贸市场设置植物检疫宣传栏128块,举办培训班7期,培训人数479人次。②检疫性有害生物和重大植物疫情调查防控。全市先后出动120人次,分别对500个冬暖式大棚、10万亩陆地大田作物开展扶桑绵粉蚧、瓜类果斑病和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等疫情普查。③检疫登记管理。先后对五岳泰山种业有限公司、农大种业、山农种业、鲁中种业等单位的小麦、玉米、黄瓜、萝卜、大葱制种田进行产地检疫,产地检疫面积2.15万亩;签发植物检疫证书988份;新办理和换发检疫登记证8家。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 年内,全市病虫草害共发生3798.37万亩次,防治3582.57万亩次,占发生的94.32%,比上年提高0.23个百分点。其中,病害发生1145.05万亩次,增加179.76万亩次;虫害发生1822.42万亩次,增加16.25万亩次;杂草发生795.9万亩次,减少6.32万亩次;飞蝗发生20万亩次;农田鼠害发生15万亩次。通过防治,全市共挽回粮食损失46.26万吨,棉花1422.80吨,油料3.05万吨,水果10.9万吨,蔬菜164.44万吨。①病虫害监测预警。完善县级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与控制区域站和乡村基层测报点相结合的监测预警网络,组织全市监测预警技术培训,提高测报人员的素质。规范开展病虫害系统调查和大田普查,加强对小麦、玉米、蔬菜、花生等作物病虫害的规范调查,突出对东亚飞蝗、条锈病、麦蚜等突发性、暴发性、流行性重大病虫害的监测预警。全年编发病虫情报96期,电视预报10期。②病虫害防控。针对麦蚜、条锈病等重大病虫害,在防治关键时期及重点区域,通过组织现场技术指导和发布技术意见等方式,指导农民适时开展防治,严防突发性、迁飞性、流行性重大病虫暴发成灾。全年共发布技术意见48次。③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发展壮大植保合作社、植保协会、农资经营大户等专业化防治组织。至年末,共有植保专业化防治组织168个,其中在工商局登记注册63个,从业人员3521人,装备植保机械3949台,统防统治面积498万亩次。④推广植保绿色控害新技术。加大以杀虫灯、性诱剂、色板诱杀为主的理化诱控等多种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应用,建立以花生、茶树、马铃薯、绿菜花、毛豆等作物的核心绿色防控示范区。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新技术试验。充分利用电视台、电台、宣传车、农村广播、培训班、印发宣传资料等形式,宣传安全使用农药的知识,逐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降低施药对环境的污染。(张洪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