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就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90&A=24&rec=184&run=13

【概况】实施就业精细化服务,推动就业服务向基层下沉,向逐村逐户延伸,向实名制管理过渡,全市就业局势保持稳定,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全市新增就业67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73%,低于3.5%的控制目标。创新就业政策体系,出台全市扶持创业和农民工工作的专门文件,从2014年起,市政府每年从失业保险结余基金中安排1亿元,作为市级创业带动就业扶持资金,从小额担保贷款、示范基地园区建设等多个方面扶持创业就业。

【推动创业带动就业】巩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创建成果,实施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提升工程,改造创业孵化单元5000平方米,新入驻大学生创业企业15家。推动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向县(市、区)延伸,年底,宁阳县、东平县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初具规模。鼓励大学生成立自发性创业互助组织,宁阳县在全省率先成立大学生创业协会,在全省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工作会议上介绍经验;山东农业大学成立大学生创业联盟,并发起成立驻泰高校大学生创业联盟。推动在高校成立大学生创业培育中心,探索“高校内培育—基地内孵化—园区内做强做大”的大学生创业全程助推服务模式,被省就业和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专刊推广,市委副书记、市长王云鹏作出重要批示:“市人社局这项工作有创新、有实效,并继续总结,进一步完善规范,为全民创业提供服务”。泰安市自主创业大学生张守权荣获“山东大学生十大创业之星”称号,梅强、赵志强荣获“山东优秀大学生创业者”称号。新泰市、宁阳县探索通过政策引导、土地流转方式建立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分别在《人民日报》《大众日报》上介绍经验。

【就业政策宣传“千村万户”行动】针对就业工作在基层深不下、入不了户的情况,在全市部署开展就业政策宣传“千村万户”行动。组织市、县(市、区)、乡镇(街道)三级人社干部,实行包保责任制,对全市87个乡镇,逐村逐户进行“地毯式”宣传,人民群众对就业政策和就业服务的知晓率和满意度明显提升。全市累计有2244名就业工作人员参加走访,走访3363个村、107万户,发放宣传材料200万份,提供就业服务140万人次。改变招聘活动浮在上面,局限在人力资源市场的状况,把“就业服务直通车”直接开到乡村、社区、集市和群众家门口,为老百姓送岗位、送政策、送技能、送服务。举办基层招聘会160场,提供培训信息1.8万条,为3.5万人推荐就业。

【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全面实施高校毕业生实名制跟踪服务,登记接收毕业生1.7万人,就业率96.4%;特困家庭毕业生实现就业811人,就业率99.3%。实行毕业生就业服务精细化,对未就业毕业生开展“菜单式”就业服务。9月,组织开展2013年泰安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月活动,活动月期间,就业人数增加1353人。承办全省2013年秋冬季高校毕业生就业集中招聘专场,进场招聘单位326家,提供就业岗位9684个,达成就业意向3242人。建立完善毕业生就业见习服务管理系统,市直新建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10家,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达20家,形成专业门类比较齐全的就业见习体系。建立完善特困家庭毕业生数据库,加强就业帮扶。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实施农民工返乡创业回归工程,根据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过程中、进入企业在岗期间和返乡自主创业”三个阶段的不同特点,开展不同形式的针对性培训。年内,全市组织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3.15万人。将返乡创业农民工、失地农民纳入创业培训范围,全市免费组织农民工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培训8154人。国务院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第七次农民工工作督查组对泰安市农民工返乡创业和农民工培训给予充分肯定。

【就业公共服务】加强基层平台建设,4个县级综合服务中心通过省厅验收,超额完成省厅规定的年底50%县级综合服务中心通过验收的目标。采取明查暗访方式,对乡镇(街道)基层平台建设进行督导,促进基层平台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实施“360°就业精细化服务”,实现对就业服务对象、就业过程、就业手段、服务内容360°无缝覆盖。市、县两级全部建成基础设施先进、运行机制完善、制度建设规范、服务功能完备、服务理念人本化的新型人力资源市场,通过组织“就业政策惠民生”“一帮一爱心促就业”等服务活动,形成泰安就业服务的特色和优势。完善“日常招聘+委托招聘+专场招聘”工作模式,开辟“求职热线电话”“招聘电子快件”“泰山就业信息基地”“远程视频招聘”等特色服务。全市组织用工洽谈会490场,提供用工岗位12.4万个次,10.5万人次进场招聘,推荐介绍就业9.1万人次。建立培训机构认定机制,通过政府采购的形式对定点培训机构进行公开招标,确定就业培训定点机构60家,创业培训定点机构29家。全面推行“企业订单、劳动者选单、培训机构列单、政府买单”的“四单式”培训模式。全市拨付培训资金3506万元,组织就业能力培训7.3万人,创业能力培训1.8万人,培训后成功创业1.3万人,创业成功率达75%,带动3.9万人实现就业。落实困难群体就业扶持政策,全市享受灵活就业补贴8104人,发放社保补贴1813万元。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1万人,其中公益性岗位安置83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