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90&A=23&rec=66&run=13

【概况】 2012年年末,市及县(市、区)有统计机构10个,其中市级机构2个(含国家统计局泰安调查队)、县(市、区)级机构8个(含国家统计局新泰、岱岳调查队),有乡、镇、办事处统计站87个;市县乡统计机构有专兼职统计人员523人,其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302人、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务者131人。年内,泰安市统计局被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统计局评为“全省统计系统先进集体”,被省委宣传部、省统计局评为“文化产业统计工作先进单位”,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妇女儿童工作先进集体”、“泰山先锋基层党组织”、“创建‘五型’机关先进单位”和“减排目标考核先进单位”,记集体二等功1次。连续五年被省文明委授予“省级文明单位”称号,连续16年被省统计局评为“先进市统计局”,连续三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科学发展先进单位”,东平县统计局继续保持“省级文明机关”称号,其他5个县(市、区)统计局保持“市级文明机关”称号。国家统计局泰安调查队连续两年被评为“市级文明机关”。

【第六次人口普查】 自2009年国务院、省政府作出开展第六次人口普查的部署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各级统计部门发挥牵头作用,超前谋划、精心组织,各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全市3.2万名普查员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普查任务,普查数据客观反映泰安人口发展实际。泰安市被省政府表彰为“山东省第六次人口普查先进集体”。自主研发人口普查资料转版程序,实现人口普查资料的计算机自动转换排版,得到省人口普查办公室肯定。编印出版《泰安市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开展普查资料开发应用,经公开招标、评标和专家评审鉴定,完成重点课题研究6篇,其中3篇在全省人口普查课题评选中获奖。

【四大工程建设】 各级统计部门把“四大工程”(基本单位名录库、企业一套表制度、数据采集处理软件系统和联网直报系统等互相联系、共为整体的四大工程)建设作为统计工作的重中之重,统筹安排,积极推进。对全市“三上”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企业、资质三级以上的建筑业企业)进行认真摸底调查,会同工商、税务、质监等部门完成基本单位名录库的补充、比对、核实和确认,建立全市统一的“三上”企业和房地产开发经营调查单位库。按照“四大工程”建设对统计信息化的要求,将市县统计网络升级为专线连接,提升联网速度和质量。各级、各有关企业结合各自实际,做好数据采集处理系统和联网直报的各项软硬件配备工作。成功实施企业一套表改革。建立健全各项保障机制,强化组织协调,加强业务培训,狠抓督导落实,确保一套表改革工作的顺利实施。全市3400家“三上”企业全部实现联网直报,企业上报率、直报率均达100%。通过实施“四大工程”建设,减轻了企业负担,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源头数据质量。

【统计方法制度改革】 ①服务业统计改革。重新修订服务业有关报表制度,开展服务业“103030工程”统计监测、重点行业调查和物流统计工作,及时反映服务业发展状况,为泰安市再次荣获“全省服务业发展先进市”做出贡献。②创新能源统计制度。探索新能源产业统计指标体系建设,在全省率先建立新能源生产和利用统计指标体系。实施季度能源核算,做好重点用能企业能耗监测和预警分析,为泰安市全面完成“十一五”节能降耗目标任务发挥作用。市统计局受到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经信委和市政府表彰,记二等功2次。③创新基本单位名录库管理工作。3月份,市统计局在全省率先建立部门行政登记资料月报制度,与编办、工商、税务等有关部门实现部门信息资料共享,有效推动名录库管理工作水平,得到省局普查中心的肯定,在全省普查中心会议上作典型发言。做好“三上”企业审批和上报工作,提高“三上”企业审批通过率,年内有168家企业通过国家局审批,审批通过率在全省名列前茅。④建立高技术和战略新兴产业人才统计制度。在全省率先建立《泰安市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资源统计报表制度》,全面、客观、准确反映泰安市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的总量、结构及发展趋势,为各级制订人才政策提供可靠依据。该项目在市直部门创新工作评比中获突出奖。

【统计咨询服务】 ①加强统计调查研究。将2012年确定为“调查研究年”,围绕党委政府工作重点和经济社会发展热点,深入到企业、基层等经济发展一线,采取多种形式开展调查研究,掌握大量真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全市统计系统完成调研报告70篇,提出的建议被有关方面采用,有4篇在全省优秀统计课题评比中获奖。②强化统计预警监测。全面加强月度、季度经济形势的监测分析,突出时效性,提前分析预警,提出对策建议,许多分析进入领导决策。2012年,泰安市统计局报送的政务信息被市以上领导机关和新闻媒体采用153篇次,完成统计分析148篇,采用108篇次,在市委、市政府“两办”信息采用中位居前列,被省统计局评为信息工作先进单位。③做好统计监测评价。参与全市科学发展综合考核的指标设计、数据提供、汇总审核等工作。开展工业运行、文化产业、农业产业化、城镇化进程等领域的监测评价工作。配合发改、经信、科技、经济合作等部门,做好对服务业、节能降耗、高新技术发展、招商引资等重点工作的考核评价。参与环保模范城和中国人居环境奖创建工作。④加强统计宣传工作。在《泰安日报》开辟“数说发展”专栏,在泰安电视台设立“数说发展”专访节目,定期报道和刊登全市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情况,宣传科学发展成就。及时整理编印统计月报、年鉴、摘要和“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回顾等资料,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欢迎。在省局评比中,泰安市统计局再次被评为全省统计宣传工作先进单位。⑤开展社情民意调查。受有关部门委托,圆满完成县(市、区)科学发展综合考核群众满意度、换届纪律知晓率、村两委换届情况、群众安全感、公安工作群众满意度等一系列社情民意调查,反映民声,促进工作,扩大统计工作的影响力。

【统计基层基础建设】 全市统计系统以市政府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统计工作的意见》为契机,加强乡镇、企业和部门统计基础建设。通过开展文明统计站、示范统计站创建活动,促进乡镇统计工作水平的提高。结合开展“一套表”试点,加强对企业统计工作的业务培训和指导,“三上”企业和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统计基础进一步强化。推进部门统计向全社会、全行业过渡,建立完善GDP核算、服务业统计、能源统计、文化产业统计等部门协调机制,加强对部门统计的业务指导,不断提高部门统计工作水平。加强统计规范化建设,9月份,由市政府督查室牵头,统计、编办、人社等部门联合组成督查组,对各县(市、区)和市直部门落实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统计工作的意见》情况进行现场督查,并将督查情况和存在问题在全市进行通报,促进全市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基层统计网络、统计力量、统计管理、统计环境以及统计工作质量得到提升。

【统计法制建设】 以“四大工程”建设为重点,研究制订全市统计“六五”普法规划,把统计普法渗透到统计工作全过程,提升普法效果。11月份召开全市统计法律法规暨执法检查员培训会议,邀请省局专家授课,对市、县、乡三级统计法制业务骨干和乡镇政府分工领导计200余人进行培训,取得较好效果。(张 涛)

·链接·
泰安市区发展三年回眸
1.城市经济日益繁荣。2012年,生产总值达到726.3亿元(含泰山区、岱岳区、高新区,下同),三年年均增长11.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7.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18.9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19.9亿元。人均生产总值40375元。
2.城市规模持续扩大。市区常住人口由2010年的173.6万人增加到2012年的183.3万人,年均增长1.8%。建成区面积扩大了7.2平方公里,其中公共设施用地面积年均增长14.1%,公园绿地面积增加87公顷。城市道路增加350万平方米,人均拥有道路面积达到8.8平方米;排水管道增加731公里,人均174.4米;供气总量增加1.4亿立方米,年均增长21.6%,用气人口增加4.1万人,人均用气172.1立方米,增加73.5立方米;用自来水人口增加4.2万人,用水减少187万吨,人均节约用水2.0升;工业和居民生活分别年均增长2.4%和4.5%,低于全市1.9个和1.7个百分点;公共汽车由668辆提高1025辆,增长53.4%。
3.各项社会事业继续增强。泰城有高等院校8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1所、普通中学61所、小学172所,分别占全市的100%、55.0%、35.1%和28.2%,分别拥有专任教师5383人、927人、6201人和4671人,在校生10.1万人、3.2万人、10.0万人和10.5万人。三年间,初中毕业生升学率提高0.7个百分点,达到96.7%,小学毕业生升学率达到100%;新建医院1个,医院、卫生院床位数达到7667张,医生数达到4218人,注册护士达到4525人;新建体育场馆1处。图书馆馆藏总量达到758千册,定销报刊杂志达到4187.6万份,比2010年增加102.1万份;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100%,比2010年提高1.4个百分点;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8.6%,提高2.0个百分点;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63.4%,提高22.7个百分点。全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由2010年的90人下降到2012年的78人,损失额由101万元下降到69万元;2012年实现火灾事故零死亡,损失额由35万元下降到26万元;青少年犯罪由229人下降到106人。
4.市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2012年,市区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9991元,年均增长14.5%。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659元,年均增长13.2%,人均总收入达27479元,其中工资性收入占66.8%,年均增长13.0%。市区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6734元,年均增长10.7%,其中衣着、医疗保健、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年均增长18.2%、14.2%和13.4%。每百户居民分别拥有家用汽车26辆、家用电脑98台、移动电话208部、电冰箱103台、洗衣机95台,分别比2010年增加7辆、25台、10部、11台和16台。三年间,泰城新增社区服务设施3处、社会福利院2家、床位786张。2012年,养老、医疗、失业三大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49.4万人、100.9万人和24.8万人,年均分别增长12.8%、12.9%和9.6%。市区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32.03平方米,比2010年增加0.43平方米。累计完成保障性住房投资10.2亿元,是2010年的23.2倍;施工面积93.7万平方米,是2010年的9.2倍。2012年,泰城从业人员达22.3万人,比2010年增加3.3万人,年均增长8.5%。增加的从业人员中,第一产业人员有所下降,二、三产业分别增加1.8万人和1.6万人,制造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业服务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是市民从业的热门行业,从业人员年均分别增长13.6%、11.1%、34.0%、16.7%、92.1%和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