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办公室 市政府办公室 关于泰山茶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摘要)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90&A=23&rec=202&run=13

市委办公室 市政府办公室
关于泰山茶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摘要)
(泰办发〔2012〕18号 2012年7月31日)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中发〔2012〕1号)和国务院《关于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意见》(国发〔2012〕10号)精神,加快泰山茶产业发展,现按照有关规定,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科学推进、突出特色、品牌引领、融合发展的思路,建立政府引导、企业带动、科技推动、茶农联动的工作机制,以加快生态茶园建设为立足点,以打造泰山茶知名品牌为着力点,以发展龙头企业为突破口,以建设茶产业园区为总抓手,拉长泰山茶产业链条,膨胀泰山茶产业规模,提升泰山茶产业知名度、美誉度,促进泰山茶产业与旅游文化产业融合发展,使泰山茶产业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区域特色产业、泰山茶园成为泰山大旅游一道亮丽的风景、泰山茶文化成为中外游客普遍认同的泰山文化元素。
二、发展原则
(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立足现有基础,合理规划布局,改造提升老茶园,高标准建设新茶园,集中发展生态茶园、有机茶园,适度扩大茶树种植规模。
(二)市场引导,品牌引领。加大泰山茶市场开发力度,突出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坚持标准化、集约化发展模式,全面开发大众市场,突出开发高端市场,着力发展精品茶、名优茶,创建知名品牌,引领市场消费,逐步形成规模效益。
(三)以游促销,良性互动。把泰山茶产业发展纳入到旅游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立足旅游、文化优势,鼓励发展与旅游业相结合的茶文化园区和泰山茶专销市场,建设具有泰山文化特色的茶艺基地,实现泰山茶产业与旅游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
(四)政府引导,多元投入。实施以企业、茶农多元化投入为主,政府引导扶持为辅的产业化经营模式,通过政府的引导,集聚社会资金,打造泰山茶培育、种植、加工、销售及茶园观赏、茶艺表演、茶文化研究于一体的发展格局,促进产业做大、做强、做优。
三、发展目标
到2015年,全市新建规模化、标准化茶园1.8万亩,茶园总面积发展到3万亩,其中,获得认证的绿色茶园1万亩,有机茶园0.5万亩,与旅游业结合的生态观光茶园0.5万亩;实现茶产业年产值7亿元以上,其中,种植业产值2亿元,加工业产值5亿元;茶叶龙头企业快速发展,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达到2~3家,10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3~4家,5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10家左右;着力打造“泰山绿茶”地理标志公共品牌,力争创建1个全国驰名商标、2~3个省级著名商标;建立1~2个集种植、加工、贸易、休闲、旅游和茶文化体验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茶产业园区。
四、工作重点
(一)加快茶园基地建设。把新植茶园建设作为加快泰山茶产业发展的关键,尽快扩大种植面积,努力提高规模效益。继续鼓励新茶园建设,抓好低产低效茶园改造,鼓励茶叶龙头企业、各类合作组织等通过租赁、股份合作等形式,在适宜茶叶生产、加工、开发区域建设新茶园。支持茶叶生产基地集中连片开发,每年建设3~4处高标准精品茶园。鼓励龙头企业或专业合作社集中连片承建茶园,努力培育一批基础设施完善、生产技术水平好、质量安全高、示范带动能力强、种植规模大的茶园,全面提高泰山茶园良种推广、越冬防护、节水灌溉和病虫无害化防治水平,积极引进、筛选茶树良种,确定适宜泰安种植的茶树品种,解决当前泰山茶树老化、品种单一、无性系良种比重低的问题,综合应用设施栽培、平衡施肥、生态防控等现代农业新技术,建立新技术集成展示园,引领茶产业向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方向发展。
(二)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广泛吸引工商资本、社会资金投向泰山茶产业,着力打造“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运行机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一批大型茶叶龙头企业,鼓励市内企业通过联合、并购、重组等方式,组建大型龙头企业,加快培育知名品牌,每年重点扶持4~6个产业链条完整、市场带动力强、经营规模大的龙头企业,鼓励支持茶叶龙头企业建立研发体系,推动农业科研、教育部门与企业构建产学研合作机制,推进企校(院、所)共建,积极引进和培养专业人才。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在生产技术、自主知识产权和茶文化开发等方面加快创新步伐,加大市场开拓力度。重点支持名牌茶生产、加工等重点环节、重点领域的技术改造,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三)规划建设泰山茶产业园区。充分发挥泰山文化、旅游优势,依托泰山旅游观光区域,科学论证,合理规划,明确发展定位、功能区划和产业布局,规划1~2处建立集泰山茶种植、加工、鲜叶交易、成品茶交易、检验检测、休闲、旅游和茶文化体验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茶产业园区。积极招商引资,引进有实力的企业作为合作伙伴,参与产业园区的建设及运营管理。
(四)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办法,统一使用和宣传“泰山绿茶”地理标志标识,着力打造“泰山绿茶”公共品牌;引导和扶持企业培植著名品牌,对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等称号的产品,根据相关政策给予奖励;加强品牌茶叶的宣传和推介力度,营造宣传品牌、支持品牌、发展品牌、保护品牌的良好氛围,扩大泰山茶的影响力。
(五)大力开拓消费市场。深入挖掘泰山茶消费潜力,积极开拓市外高、中端消费市场,不断扩大市内茶产品消费群体,以城镇消费区的中小城镇居民及低收入群体等为重点,培养广大城镇居民饮茶兴趣和习惯。积极挖掘开发农村潜在的茶叶消费市场,以销售中、低端茶产品为重点,努力提高农村地区茶消费水平。积极倡导“泰安人品泰山茶”、“到泰安、登泰山、品泰山茶”的理念,引导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各宾馆饭店广泛使用泰山茶,人人做泰山茶的宣传员、推销员,人人做泰山茶的消费者。
(六)推进泰山茶与泰山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充分挖掘泰山茶文化,收集整理具有地方特色的茶典、茶俗,编排具有泰山特色的茶文化节目,拍摄与泰山茶相关的影视作品,促进茶产业与旅游业的相互融合,开展茶文化主题游。充分发挥泰安茶叶协会、泰山茶科技创新战略联盟等组织的作用,组织泰山茶参展团参加各种展示会、交易会等,形成对外宣传推介整体合力。搭建品牌茶宣传推介平台,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结合每年一度的泰山国际登山节举办泰山茶产品交易会、茶博会、推介会、茶文化节等茶事活动,鼓励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茶艺文化表演交流及茶乡游、生态游活动,使泰山文化、泰山旅游与泰山茶产业发展相得益彰,共同推进。
(七)健全质量检验检测与预警体系。依托现有的质量检测检验机构,整合、充实检测力量,组织健全泰山茶产业标准体系,在泰山东西延伸茶叶种植加工集中区建设2~3个茶叶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负责茶叶质量安全检测及茶树病虫草害防治预测预报。支持茶园逐步完善茶叶质量安全和病虫草害防治监控与预警,建立健全茶叶质量安全监管制度,实行生产、加工、销售等各环节全面质量管理,实现茶叶质量全程可监控、可溯源。强化农药和肥料等投入品管理,建立健全投入品使用登记制度。引导茶叶专业合作社、茶叶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建立植保专业队,实行统防统治,保证泰山茶质量安全。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泰山茶产业发展工作联席会议,负责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泰山茶产业发展的重大决策,研究泰山茶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协调泰山茶产业发展重大活动,督导、检查泰山茶产业发展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市农业局。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要结合各自实际,强化措施,密切配合,形成推动泰山茶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市农业局作为茶产业发展主管部门,承担泰山茶产业发展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职责,负责全市茶产业发展规划、政策执行、茶叶生产技术指导与监督管理,负责“泰山绿茶”地理标志的使用和监管;市委宣传部负责组织指导泰山茶产业的宣传;市发展改革委负责组织茶产业重大投资项目规划,结合各相关产业发展规划,为泰山茶产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市科技局负责泰山茶产业科研项目的立项支持;市财政局负责泰山茶产业资金整合投入,专项扶持资金的落实与监督管理;市水利渔业局负责茶基地水利设施的配套完善,突出搞好山区丘陵地区茶园节水灌溉项目建设;市商务局负责泰山茶商贸流通市场的规划和指导实施,加大国内外市场的开发力度;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负责搞好茶产业与泰山文化的融合,加大对企业、品牌等的宣传力度;市旅游局负责泰山茶旅游商品的开发和推介,茶文化主题旅游项目的立项与建设;市工商局负责泰山茶商标与流通市场的管理,做好泰山茶商标注册和保护,驰名、著名商标的争创;市质监局负责泰山茶标准制定、质量检验检测、加工许可证的监管、QS标志的认证与监管、知名品牌的争创;市农机局负责落实茶园农机和茶叶加工设备的补贴政策;市农科院负责泰山茶生产技术实验研究,协助市农业局做好相关技术指导与服务;市林科院负责引进筛选适合泰山种植栽培的茶树新品种,配合农业部门搞好技术培训与技术指导;泰山景区、泰山区、岱岳区负责辖区内茶产业发展的规划制订、政策执行、发展平台建设、茶叶生产技术指导与管理,促进茶叶加工、流通、品牌以及泰山茶与旅游业融合发展。
(二)加大扶持力度。用好各种支农惠农政策,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科研项目资金和专项资金,吸引工商资本和社会资金积极投入泰山茶产业。根据需要,从农业产业化发展资金中列出专项资金,扶持泰山茶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和重点区域:一是积极扶持重点茶产业龙头企业,搞好新项目的策划、包装;二是扶持规范的新植茶园、精品茶园、新品种展示园建设,不断扩展、搞好基地建设;三是支持公共品牌宣传推介,引导、支持相关宣传推介活动;四是支持技术培训体系建设,鼓励请进来传授、走出去学习先进的茶产业发展经验;五是引导支持泰山茶文化与泰山旅游文化的融合发展。
(三)强化科技支撑。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大力引进、试验、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扩大茶树新品种面积,提升茶叶品质和加工工艺,丰富泰山茶品种,提高优质、高效栽培管理技术,扩大清洁、高品质加工技术应用范围。成立由高校、科研、管理等单位专家组成的“泰山茶产业发展技术指导组”,参与制订泰山茶产业发展规划,指导泰山茶生产、加工,广泛开展技术培训。各县、市、区也要成立相应的技术指导组织,负责本辖区泰山茶产业发展的技术指导与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