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公积金管理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90&A=23&rec=139&run=13

【概况】 年末,全市有市、县(市、区)、乡镇(街道)三级财政机构101个。其中,市级财政机构1个,县(市、区)级财政机构6个,市高新技术开发区财政机构1个,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财政机构1个,县(市、区)开发区财政机构2个(新泰市开发区、肥城市开发区),乡镇(街道)财政机构90个。在职职工1398人(市财政局及下属单位214人),其中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106人、中级技术职称的422人。全市有会计人员6.1万人。按现行财政体制,当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加税收返还性收入、一般性转移支付、专项转移支付、地方政府债券收入、上年结余、调入资金,减体制上解、调出资金及专项上解,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总财力为263.1亿元,减去当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年终滚存结余20.4亿元,其中结转下年支出20.2亿元,累计净结余2066万元。

【财政收入】 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58.9亿元,完成预算的100%,比上年增长15%,其中税收收入103.8亿元,增长11%。市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9.2亿元,完成预算的105.6%,增长18%。市级税收收入16.1亿元,完成预算的96.8%,增长4.3%。其中,增值税1.6亿元,完成预算的90.9%,增长6.6%;营业税4亿元,完成预算的98.2%,增长12.5%;企业所得税2.2亿元,完成预算的84.6%,下降3.2%;个人所得税1810万元,完成预算的75.5%,下降10.2%;其他税收收入8亿元,完成预算的102.2%,增长2.7%。非税收入23.1亿元,完成预算的112.7%,增长29.8%。

【财政支出】 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242.7亿元,增长16.5%。其中,市级公共财政预算支出59.9亿元,增长13.8%,市级一般公共服务8.2亿元,完成预算的113.8%;国防和公共安全6亿元,完成预算的82.3%;教育6.1亿元,完成预算的93.1%(主要是泰山学院上划省级管理,减少市级教育支出1.1亿元);科学技术6999万元,完成预算的90.4%;文化体育与传媒1.8亿元,完成预算的102.6%;社会保障和就业4.3亿元,完成预算的87%;医疗卫生3.3亿元,完成预算的121.3%;节能环保1.5亿元,完成预算的150%;城乡社区事务11.1亿元,完成预算的99.5%;农林水事务4亿元,完成预算的141.1%(主要是用新增地方政府债券安排支出2亿元);交通运输2.7亿元,完成预算的229.4%;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4.5亿元,完成预算的470.2%(主要是新增永泰能源股份出让收入4亿元安排支出);商业服务业和金融监管事务3647万元,完成预算的83.6%;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2亿元,完成预算的95.5%;粮油物资储备事务773万元,完成预算的156.5%;其他各项支出3.4亿元,完成预算的34.4%。

【预算执行特点】 ①财政收入平稳增长。针对经济增速放缓、企业效益下滑、减收政策较多等不利因素,坚持分类指导抓增收,继续对县(市、区)实行收入分类指导、有保有压,既保证全市预算任务的完成,又促进财政收入结构的调整;激励引导抓增收,在完善部门征管激励约束机制的基础上,建立县(市、区)主体税收增长激励机制,引导各级将组织收入的着力点转到抓主体税收征管、改善收入结构上;以查促管抓增收,全市通过税务稽查查补税款4853万元,通过税收专项检查查补税款4.4亿元,通过社会综合治税入库税收2.2亿元,促进财政收入平稳增长。其中,国税、地税部门组织的地方收入分别增长3%和12.8%(地税不含耕、契两税增长18.66%),财政及国资部门组织的收入增长24.7%。②拓宽聚财渠道。树立“大财政”观念,在抓好“三大预算收入”的基础上,拓宽政府融资渠道,市级总平台筹集到位资金41.8亿元,超额完成全年融资任务,顺利完成18亿元规模、7年期的二期泰山债申报审批工作;采取市场化运作,引进中南集团投资财源街片区开发,缓解政府当期投资压力。争取上级转移支付、专项资金及地方政府债券88.7亿元,比上年增加14.7亿元,为弥补地方财力不足、实现借力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③保障重点支出。把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财政支出的优先选项,优化支出结构,加大民生投入。全市公共财政预算中用于民生的支出达到140.1亿元,增长18.7%,高于全市财政支出增幅2.2个百分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为57.7%,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用于政府为民要办的10件实事的财政投入达到27.5亿元,比上年增加2.8亿元。

【财源建设】 启动“十二五”财源建设规划,发挥财政杠杆作用,支持发展经济、培植财源,夯实财政收入稳增长、可持续的物质基础。①突出培植重点。抓质量效益导向,市级及以上财政投入12.4亿元,支持企业在加快转调中发展壮大。其中,投入2.2亿元,支持技术改造、研发;投入1亿元,支持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投入6.5亿元,支持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抓重点项目建设,市级入库财源建设项目380个,确定的4批次、1.2亿元项目扶持资金和1.1亿元县级配套资金,及时足额到位。抓骨干企业培植,出台规模上台阶、纳税上台阶等6大类、28条激励政策,市级及以上财政落实企业奖励资金1.2亿元。抓资源开发利用,市级集中4165万元用于泰山玉资源勘察、保护与开发,加快资源优势向财源优势转化。②强化资源整合。明确专项资金整合原则,坚持市级先试先行、县级配套跟进,集中财力支持转方式、调结构、增财源;加速市级政府投融资总平台战略转型,通过股权注资、内引外联、强强联合,先后建立2.5亿元的东岳创投基金和4亿元的泰山天颐创投基金,优先支持财源建设项目。吸附引导银企资本,全市落实贷款贴息和金融信贷奖励6706万元,帮助企业贷款141.2亿元;落实中小企业过桥还贷资金4000万元,化解7户企业的资金困难。落实结构性减税等政策,向全市企业减税让利20.6亿元。③健全保障机制。发挥机制管根本、管长远的作用,着眼规划实施、工作推进,成立全市财源建设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建立部门联合会议制度,构建起政府主导、市县联动、部门配合、多方参与的“大财源”建设格局。着手项目建设,市级健全有进有出、专家评审、分类扶持等项目管理机制。

【民生保障】 ①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全市教育支出完成47.7亿元,增长17.3%;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19.7%,剔除上级教育转移支付后占比为18.2%,超额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完成泰山学院上划工作。其中,落实义务教育保障经费4.2亿元、教育助学金8399万元,保障各项教育资助政策落实;拨付资金2.1亿元,支持中小学校舍安全改造。②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较快增长。全市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完成28.6亿元,增长15.4%。其中,落实资金5.7亿元,巩固完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落实资金3.4亿元,将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至每人每月380元和每人每年2000元以上;拨付资金3.6亿元,保障各项优抚安置政策落实;拨付资金8531万元,支持就业补贴和培训、自主创业、“三支一扶”政策落实、高技能人才队伍和劳动力市场建设。③医疗卫生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全市医疗卫生支出完成22.5亿元,增长12.8%。其中,落实资金10.9亿元,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统一由每人每年200元提高至240元;落实资金3.2亿元,支持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④保障性住房建设扎实推进。全市筹集公租房和廉租房建设资金4.3亿元,棚户区和农村危房改造资金2.1亿元,廉租房补贴资金610万元,支持建设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完成省下达任务。落实资金4073万元,支持援疆、援藏工作开展。

【统筹发展】 按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公共财政要求,整合财力,改进薄弱环节,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促进统筹协调可持续发展。①支持城乡建设。围绕提升城市建设水平,市级总平台拨付资金11亿元,支持泰城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围绕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全市落实资金8.8亿元,支持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道路建设、饮水安全以及土地综合整治;筹集资金6000万元,支持示范镇建设。②促进农民增收。全市筹集资金12.6亿元,保障各项支农惠农补贴政策落实;筹集资金5.1亿元,大力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拨付资金2.7亿元,支持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农业发展;落实村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3.8亿元,补助项目982个;筹集资金1.7亿元,支持“强村固基”工程开展;落实资金1.4亿元,支持扶贫开发,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得实惠。③提升基层保障能力。市级及以上财政安排对下转移支付35亿元、专项资金40.3亿元、地方政府债券9100万元,合计比上年增加12亿元,缓解县乡财政困难,支持基层各项事业发展。其中,安排补助资金3.4亿元,完成县级基本财力缺口消化任务。④支持平安生态建设。全市落实资金1.6亿元,深化政法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拨付资金6444万元,支持消防设施和城市治安动态监控系统建设;落实资金2.2亿元,支持生态保护、环境治理和森林培育、防火及荒山绿化;拨付资金1.3亿元,支持疾病防控、疫情防治和安全生产;落实资金1.3亿元,支持发展“绿色公交”,加快平安生态泰安建设步伐。

【财政改革】 ①调整财政体制。进一步调整市以下财政体制,实行市级分享税收和市区体制上解增长20%以上部分全额返还,并调整高新区税收分成体制,调动各级培财源、促增收的积极性。②强化预算管理。改革预算编制,推进综合预算,健全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等政府预算体系;完善部门预算项目库管理、重大项目支出预算评审、年初预留资金和年底结转资金预算审批等制度,增强预算编制完整性和规范性。强化预算执行,落实预算执行责任制、督查制和专项资金限时办结制,加快预算进度;启动支出绩效评价试点,加快构建从预算安排、资金使用到绩效评价、信息反馈全过程的预算管理体系。③强化支出管理。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财政投资评审、公务卡等制度改革,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全市通过集中支付系统支付公共财政预算资金167.3亿元,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为68.9%,比上年提高23.5个百分点;累计完成政府采购额39.2亿元,节约资金6.5亿元;累计评审财政投资项目1632个,评审总额124.4亿元,审减资金8.2亿元。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及会议经费,对公车治理认定的违规车辆进行纠正处理。④强化债务管理。出台政府债务管理暂行办法,严格规范举债、使用、偿还等行为,防范政府债务风险。⑤强化资产管理。坚持管资金与管资产并重,对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办公场所和机关企事业单位占用国有土地、房产情况进行全面调查摸底,为统筹使用、优化配置奠定基础。会计管理、基层财政建设和财政监督检查等工作扎实推进,提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李民 陈祥云 王春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