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90&A=22&rec=76&run=13

【概况】 201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增加值累计比上年增长14%,增幅居全省第10位。其中,东平县、宁阳县、高新区、泰山区及岱岳区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新泰市、肥城市低于全市平均水平;轻工业增长13.16%,重工业增长14.25%。
从工业用电量看,2011年全社会用电量累计完成148.54亿千瓦时,增长7.89%,其中工业用电量累计完成115.88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9.73%。从主要产品看,重点调度的186种工业产品中,产量增长的有117种,占62.9%;持平的10种,占5.38%;下降的59种,占31.72%。
  2011年,以制定和落实《泰安市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为基础,大力实施传统产业改造升级、重点产业培植增强、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产业集群和特色产业聚集壮大“四大工程”,努力培植十大产业和重点企业、项目、产品,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制定“十二五”物流业规划,提高生产性服务业占比。市经信委作为市工业调整振兴指挥部、市节能减排领导小组、市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工作指挥部的办公室单位,严格落实国家产业政策,严把市场准入关,强化工作协调和调度,充分发挥各方面配合支持的合力。组织召开全市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现场会、产业集群培植工作流动现场会,推动工业转方式调结构。全市轻重工业比例更趋合理,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进一步提高,节能环保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实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启动“两化融合助企服务行动”、“数字企业万家行”,两化融合由导入期进入提升期。推动信息产业发展,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利税增幅均接近40%。
2011年,市内企业自主研发了一批国内领先乃至国际先进的产品,实现转型升级。新矿集团的“千万吨工作面”是全国唯一的自主装备,“以矸换煤”绿色开采技术,每年换回50万吨煤,得到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的重点支持。东平瑞星粉煤气化项目,技术全国首创,尿素生产成本大幅降低。康平纳公司转型生产高端纺织装备,实现由单一传统纺织业向先进装备制造业转变。华鲁锻压公司大型数控船用卷板机属于世界最大规格。力博公司的带式输送系统获得发明专利4项,列入省首台套重点项目。硕力机械的船舶三维数控弯板机,突破自动化加工关键技术,处于全国领先水平。航天特车的大吨位特种车、泰开电气的高压断路器、泰山玻纤的无碱玻纤及制品、泰山石膏的纸面石膏板均在行业内具有领先优势。尤洛卡、众诚矿山的矿用电器电子产品处于全国先进水平。泰邦生物的人血白蛋白技术国内领先。

【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201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550.22亿元,增长26.22%,增幅居全省第10位,其中宁阳县、东平县及高新区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泰山区、肥城市、新泰市及岱岳区低于全市平均水平;累计实现利税579.45亿元,增长26.63%,增幅居全省第8位;累计实现利润361.29亿元,增长27.41%,增幅居全省第8位。
工业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 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278.91%,比上年提高13.65个百分点,反映经济效益水平的7项主要指标有6项提高。其中,总资产贡献率为24.95%,提高0.76个百分点;资产保值增值率为124.74%,降低1.99百分点;资产负债率为59.3%,降低1.45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次数为3.78次,提高0.15次;成本费用利润率为9%,提高0.07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9.63万元/人,增长9.7%;产销率提高0.42个百分点。
工业企业实交税金稳定增长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交税金120.36亿元,增长17.4%。实交税金过千万元的企业达到184户,比上年增加22户;实交税金过亿元的企业12户,比上年增加5户。
  重点工业企业运行平稳 重点调度的100户骨干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28.18亿元,增长20.35%;实现利税288.52亿元,增长27.26%;实现利润185.52亿元,增长27.67%。其中,新汶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95.94亿元,增长12.69%;山东石横特钢有限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7.59亿元,增长32.23%;山东泰丰矿业集团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3.78亿元,增长37.37%;山东明兴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1.17亿元,增长31.8%;山东高佐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0.23亿元,增长18.23%;泰开电气集团有限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3.12亿元,增长23.63%;肥城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5.07亿元,降低9.62%;山东瑞星化工有限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4.92亿元,增长50.21%;山东岱银纺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收入28.57亿元,增长11.85%。

【重点产业发展】 传统产业进一步提升 ①煤炭工业。煤炭价格高位运行,产量稳定,新汶矿业集团、泰丰矿业集团及明兴矿业集团等大企业生产效益保持稳定增长。全年煤炭工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89.51亿元、利税171.95亿元、利润105.86亿元,分别增长18.75%、27.64%和26.63%。②化工工业。全年化工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29.21亿元、利税46.27亿元、利润27.74亿元,分别增长36.93%、37.06%和33.79%。③食品工业。受食品价格快速上涨的影响,食品工业快速发展。全年食品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07.01亿元、利税44.42亿元、利润27.86亿元,分别增长24.73%、9.11%和23.65%。④纺织服装工业。年内棉花棉价大幅波动给纺织行业造成较大影响,企业观望气氛浓重,影响行业信心,企业订单减少,去库存意向加大,开工率下降。全年纺织服装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4.55亿元、利税33.76亿元、利润19.6亿元,分别增长28.41%、24.25%和18.04%。⑤钢铁工业。山东石横特钢有限公司运行较好,累计完成生铁产量266.34万吨,比上年提高38.06%;累计完成粗钢产量281.27万吨,比上年提高33.13%;累计完成钢材产量309万吨,比上年提高40.95%。在石横特钢的带动下,钢铁工业快速发展。2011年钢铁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54.74亿元、利税21.02亿元、利润14亿元,分别增长35.29%、47.93%和71.41%。
优势产业加快发展 ①汽车工业。全年汽车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67.93亿元、利税41.03亿元、利润25.21亿元,分别增长29.45%、24.7%和21.87%,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②输变电设备工业。行业景气度下降,行业内企业一般都采取了下调产品价格的方法来更好地开拓、占领市场。泰开电气集团累计新订货合同达到70亿元,增长46%。全年输变电设备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49.75亿元、利税35.74亿元、利润23.04亿元,分别增长24.14%、12.56%和10.14%。③非金属材料工业。玻纤行业持续复苏,价格不断提升,泰山玻璃纤维有限公司产品销售量23.15万吨,增长5.75%,产品平均销售价格6257元,增长2.14%,经济效益快速增长。全年非金属材料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28.65亿元、利税49.86亿元、利润31.52亿元,分别增长22.54%、29.01%和33.03%。
电子信息产业快速增长 全市信息产业(制造业、软件业)统计内规模以上企业83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8.18亿元,增长34.76%;实现利润10.37亿元,增长32.11%;实现利税15.53亿元,增长33.17%。①电子信息制造业企业62家,增加12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3.16亿元,增长34.36%;实现利润8.60亿元,增长30.96%;实现利税13.04亿元,增长32.32%。②软件业统计内规模以上企业21家,累计实现软件业务收入5.02亿元,增长48.24%;利润总额1.78亿元,增长37.96%;利税合计2.49亿元,增长37.81%。系统集成服务收入、软件外包服务收入和软件产品收入增势突出,分别增长98.82%、66.88%和66.88%,对软件产业带动作用明显。

【骨干企业培植】 实施企业递进培植工程,在培植一批“顶天立地”大企业的同时,注重培植一大批“铺天盖地”的中小企业。①实施“双百”企业培植工程。认真落实支持工业30强企业发展的意见等文件,努力打造一批百年企业、百亿企业(以下简称“双百”)。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560户,增加39户。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工业企业达到840户,增加205户,其中主营业务收入过10亿元的工业企业达到66户,增加17户;利税过千万元的企业达到917户,增加194户(利税过亿元的企业79户,增加15户)。②强化企业管理培训。制定《关于加强企业高级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举办泰安企业家“走进北大”高级研修班1期,举办赴浙江大学“企业总裁研修班”2期。表彰了17位“全市优秀创业企业家”和16位贤内助;3位企业家获得“第十九届山东省优秀创业企业家”称号。举办各类培训班15期,参训人员2600人次;举办公益论坛9场,参加人员1400人次。③推动企业管理创新。组织开展第25届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及优秀应用成果审定推荐工作,评审发布成果75项,推荐16家企业参加省级成果评选。

【工业投资】 技改投资实现平稳较快增长 全市工业在建技术改造项目877项,完成投资512.3亿元,增长18.7%,其中已竣工技术改造项目225项,累计完成投资284.8亿元。技术改造投资完成额及增幅分别居全省第六位和第十位。
  重点项目稳步推进 ①大项目建设进展顺利。100项重点工业大项目计划总投资421.8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341.4亿元。全年完成投资144.4亿元,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45.9亿元,占100项重点工业项目总投资的58.3%。②做好“十二五”项目规划。配合省、市“十二五”规划的制定,精心凝练储备项目,提出了“十二五”规划重点工业项目487项,总投资2190.4亿元。56个项目被列入山东省2011年转方式调结构1000个重点技术改造项目之内,其中结构调整项目24项。98个项目列入省2011年重点技术改造导向项目计划,项目总投资181.96亿元,拟申请银行贷款78.81亿元。89个申请列入省2012年重点技术改造导向项目计划,项目总投资148亿元,拟申请银行贷款68亿元。③做好项目管理。加强项目建设的调研、调度和分析,确保项目尽快达产见效。重点做好100项重点工业项目调度、全市在建过千万元项目调度、省调控资金项目调度、“三个一批”项目调度、“双百”项目调度、列入省千项项目调度、新增中央投资项目调度以及省、市规划项目双月调度等项目调度工作。配合国家、省相关部门对项目的审计、检查,对泰山玻璃纤维有限公司年产两万吨短切纤维技术改造项目等10个项目办理进口设备免税手续,减免关税100万美元。④做好项目推介。向金融机构推荐技术改造重点项目122项,组织相关金融机构到项目单位现场办公。组织筛选技术含量高、产品有市场、经济效益好的建设项目,形成《泰安市2011年银企合作推介项目》材料,召开银企合作签约会议,会上泰开电气、泰山能源等215家企业与银行签订合作协议,缓解项目建设资金难题。
【企业技术创新】 2011年,力博科技、鲁普耐特等10家企业技术中心被认定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数量列全省第1位。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0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2家、市创新型企业22家、市级技术中心24家。市以上企业技术中心总数达到155家,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4家、行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52家、市级99家。列入国家、省、市立项计划412项。华鲁锻压等8家企业被省政府授予“产学研合作创新突出贡献单位”。组织上报山东优秀新产品、优秀成果110余项,优秀论文290余篇。列入省优秀成果、新产品、获奖论文数名列全省第一。推进产学研联合,组织参加“第六届中国(山东)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第20届山东省产学研展览洽谈会”、“中国西部制造业博览会”、“黑龙江国际新材料展览会”等大型展览,组织布展单位65家,展洽面积1850平方米,展品600余件,发布技术难题100项、人才需求信息300条,签订总额3.5亿元的16项招商引资、合作项目。群众性全面质量管理成果丰硕,全年获得全国优秀成果2项、全省优秀成果31项、省级“信得过”班组5个。获得2011年全省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89项,占全省获奖数的35.2%;优秀新产品一、二、三等奖19项,占全省获奖数的13.7%;优秀论文一、二、三等奖287项,占全省获奖数的58%。

【煤电运生产要素保障】 精心组织煤炭生产和供应,督促各煤炭企业稳定生产经营,增加矿内煤炭储量,确保应急调运煤炭储备和社会供应安全。督促煤炭行业加强自律,服从统一调度,保持价格稳定。加强对煤炭质量和市场的监督检查,严厉查处非法经营、囤积居奇、掺假使假等不法行为,确保企业生产和居民生活不受影响。加强热电企业的管理,协调解决供热和发电用煤供应问题。协调交通、公安交警部门继续实行电煤运输绿色通道,确保煤炭运输畅通无阻。督促石横电厂搞好电煤储备,协调石横电厂和石横特钢有限公司搞好铁路运煤专用线改造,确保电煤铁路运输形势稳定。搞好有序用电工作,做好应急准备,最大限度地减轻恶劣天气对输电、供电造成的损失,确保重要设施、煤矿、居民生活等用电安全。突出“削峰填谷”,引导非连续生产的企业合理安排班次,避开高峰时段生产,让电于民。安排好企业轮休,做到均衡用电;核定办公、商业用户的基础负荷,实行高峰时段限电。优先保障城乡居民生活、党政机关、医院、学校等涉及公众利益单位、高危用户和市场好、效益高、对地方经济带动作用强的企业用电需求。结合企业生产用电特点,对企业进行逐户分析,共同排出有序用电、错峰、移峰的企业名单,将各项措施细化到行业、用户、班组和设备。

【节能降耗】 2011年,全市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3.95%,万元GDP电耗同比下降3.23%,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5.19%。①完善节能预警调控机制。建立全市重点用能企业节能信息管理系统,全面实行预警调控与有序用电相结合的调控制度,做好重点行业和企业能耗、电耗情况的统计与分析,建立预警调控常态化机制。②推进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机制,7家节能服务公司列入国家节能服务机构备案,7家企业入选山东省100家节能环保示范企业,3家首批省级节能环保产业基地通过考核。③推进节能技术进步。“生物质成型燃料压块技术成套设备”等12项节能技术列入省重大节能技术产业化奖励资金支持计划,3项技术被评为山东省优秀节能成果。④提高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总结推广16个单位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新矿集团被确认为全国首批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其模式被列为山东省十大循环经济模式。4家企业被评为山东省循环经济示范企业。新矿集团、山东能源机械2家企业成为循环经济社会实践教育基地。69个企业完成清洁生产审核,实施清洁生产方案850个,总投资3亿元,年产生经济效益6.9亿元,节电3.85亿千瓦时,节约蒸汽4.3万吨,节水5.8万吨,节约标准煤10.3万吨。⑤淘汰落后产能。7家企业列入“工信部2011年工业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全市淘汰完成钢铁落后产能50万吨、水泥落后产能72万吨、造纸落后产能25万吨、皮革落后产能15.3万标张。到年末,全市淘汰落后产能年度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并全部通过省检查组验收;主动淘汰的6家企业落后生产线或生产设备已完全拆除,并进行了验收。(韩 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