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和渔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90&A=22&rec=72&run=13

【概况】 2011年,全市投资26.78亿元,其中争取省级以上无偿资金8.9亿元,征收各项水利规费2.34亿元。完成各类水利工程7154项,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0平方公里。新增改善灌溉面积30.2万亩,发展节水灌溉面积22.5万亩。生产各类鱼苗6.83亿尾,完成水产品产量8.29万吨,渔业总产值10.96亿元,渔民人均收入13431元。全市水利工作在全省水利年度综合考核排名第3位,渔业综合考核居淡水渔业市第2位,全省南水北调综合考核中居第2位。泰安市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水库除险加固先进市、全省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市水利和渔业局机关晋升为省级文明单位,被市委、市政府评为科学发展先进单位。

【现代水利示范市建设和水网规划】 1月25日,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2月17日,市政府在全省率先与省水利厅签订《共同推进泰安现代水利示范市建设合作备忘录》,并成立现代水利示范市建设领导小组,印发《建设现代水利示范市实施方案》。10月8日,全市水利工作会议召开,明确今后5~10年水利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以建设现代水网作为水资源配置的基础载体和推动水利现代化的总抓手,统筹解决泰安水资源短缺、水灾害威胁、水生态退化三大水问题。聘请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专家编制《泰安市现代水网规划》,12月30日通过专家评审。《泰安市现代水网规划》计划通过5~10年的努力,基本建成“一轴众支畅通、湖库闸泵联调,蓄分滞泄并举、兴利除害兼筹”的防洪减灾工程体系,初步形成“一湖百库千塘,一轴四纵十横,上蓄中引下调,五水高效统筹”的水资源配置格局,构建“三山六片百库,一河五城五带,一湖三廊百景,河湖库渠健康”的水生态体系。

【大汶河综合开发】 大汶河综合开发是市委、市政府“创建国际旅游名城”十大重点工程之一。9月24日,汶口二号坝工程开工,征地112.67公顷。天泽湖二期工程全面铺开,25公里环湖路全线贯通,堤防滨湖路建设分四个标段,招标22.5公里,铺设路面14公里;清淤6万立方米,整坡5万平方米,美化绿化道路和坝头2个。

【水资源管理】 11月11日,市政府印发《泰安市用水总量控制管理实施办法》(市政府令第155号),自12月1日起实施。相继配套印发《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实施细则》《关于强化水资源管理的意见》等文件8个,把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列入建设项目立项审批前置条件。市、县两级突出强化用水计划管理、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水质监测和节约保护,依法论证取水项目107个,否决不合理项目5个,安装远程监控网点99个,新设地下水监测站点105个,查处非法取用水单位93家,封停自备井37眼。通过控制年度用水总量、用水效率、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促进了用水方式和发展方式转变。年内,全市实际用水12.09亿立方米,比计划少9400万立方米,比上年减少1800万立方米,万元GDP取水量由上年的75立方米降到72立方米,农田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66以上,高于全省5个百分点,大旱之年实现了增产增效不增水。

【农田水利建设】 全市完成水利工程7154处,新增改善灌溉面积30.2万亩,发展节水灌溉面积22.5万亩。3月,市水利和渔业局组织县(市、区)编制完成《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规划》,9月形成全市规划并报市政府,10月市政府印发《关于切实搞好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通知》。新泰市列入国家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县(市)暨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市),岱岳区、新泰市、肥城市、宁阳县、东平县五个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每年可争取省以上财政资金1.1亿元以上。重点县(市、区)建设共完成投资1.19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资金3150万元,省财政补助资金3150万元,市财政配套资金1340万元,县财政配套资金2100.19万元,群众集资、投劳折资2177.94万元。完成岱岳区胜利水库灌区、宁阳县东引汶灌区、东平县二十里铺灌区中型灌区末级渠系和田间工程建设与改造工程,渠道防渗衬砌351.18公里,新建渠系建筑物1345座,受益农田面积10.6万亩;建成岱岳区黄前镇、马庄、满庄镇,肥城市老城镇、潮泉镇,宁阳县伏山镇高效节水灌溉工程6处,发展低压管灌5.35万亩,微喷灌9000亩;建成肥城市仪阳乡雨水集蓄利用工程1处,新建集雨池3个、水窖80个,发展微灌150亩;建土壤墒情监测站3处。东平县、宁阳县在全省88个重点县考核中分别居第2位和第7位。

【饮水安全】 全市投资8800万元,解决18.0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①饮水安全质量调研帮扶活动。围绕提高农村供水保证率和合格率,开展“饮水质量安全年”和“千村调查、百村帮扶”活动,发放调查问卷3616份,收回3254份,征集合理化建议2200多条,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近300项。组织6个县(市、区)编制《2011年度饮水安全项目实施方案》,并通过省海洋与渔业厅审查。②饮水安全工程。完成三批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投资任务,第一批为泰山区、岱岳区、新泰市、宁阳县4个县(市、区),总投资6430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2143万元、省投资1286万元、地方自筹3001万元。第二批包括肥城市、东平县,总投资1789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596万元、省投资358万元、地方自筹835万元。第三批包括岱岳区、新泰市、宁阳县,总投资581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194万元、省投资145万元、地方自筹242万元。

【水土保持】 以中央、省、市小流域治理项目为抓手,全市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0平方公里。新泰市龟山小流域水土保持治理项目投入资金120.06万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12公顷,整修水平梯田97.5公顷,营造水保林38.6公顷,发展经济林27.3公顷,封育治理48.6公顷,新建谷坊5座、蓄水池2座,新修生产路1公里;岱岳区马蹄峪小流域治理工程项目总投资103.17万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43公顷,整修梯田23公顷,营造水保林17.7公顷、经果林45.6公顷、疏林补植56.7公顷,封禁治理56.7公顷,新建干砌石谷坊16座,蓄水池3座,新修生产路3.6公里。肥城市前寨子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项目投入资金109.97万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18公顷,整修水平梯田16.7公顷,新植经济林40.7公顷,水保林58.3公顷,封育102.3公顷,修路1公里,新建干砌石谷坊3座、浆砌石谷坊2座。宁阳县凤凰山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项目总投资102.81万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1公顷,营造水保林10.37公顷、经济林36.66公顷、疏林补植10.67公顷、封禁治理52.81公顷,建浆砌石拦水坝3座;窝角山水系生态水土保持工程,总投资303.91万元,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42公顷,整修水平梯田32公顷,营造水保林65公顷,发展经济林45公顷,新建拦河坝12座、挡水堰480米,浆砌石河道护岸1600米;康汇河王东村段水系生态水土保持工程投入资金120万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3公顷,营造水系水保林1.03公顷, 清淤河道1.4公里,河道护岸934米,动用土石方2.35万立方米。

【抗旱工作】 2010年年末至2011年年初,全市150多天无有效降雨,干旱程度达到60年一遇特大干旱等级,全市受旱面积达201万亩。2月7日,市委、市政府召开抗旱工作动员会。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召开抗旱会商会5次,分析旱情,研究对策。2月7日,启动抗旱Ⅱ级应急响应。①组织协调。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市水利和渔业局下派工作组赴分包县(市、区)指导抗旱工作。按照“先生活、后生产,先节流、后开源,先地表、后地下”的原则,完善《全市抗旱应急预案和供水保障方案》,严格实行每周两报制度,建立饮水安全和灌溉日报告制度,及时准确发布旱情信息。②设施建设。投入资金1.79亿元,其中争取中央、省抗旱资金2450万元,打深井180眼,其中成井165眼,有118眼在抗旱中发挥作用,保障了人畜吃水和农田灌溉。兴建一批投资少、见效快的抗旱应急工程。全市投入抗旱劳力49万人,维修、新建应急工程4300多处,其中新打机井1732眼、维修旧井1967眼、维修扬水站498处、新建和维修渠道316公里。抗旱浇灌面积380万亩次,解决2.06万人、1.3万头大牲畜的临时性饮水困难。③抗旱服务队。组织县、乡两级抗旱服务队投入抗旱,为群众拉水送水、打井、维修抗旱设备。全市6个县(市、区)抗旱服务队全部列入国家支持重点服务队,争取资金1200万元,每县给予支持资金200万元,购买抗旱应急设备,其中拉水车辆16辆,打井设备21台套,移动灌溉设备87台套,移动喷、滴灌设备420台套,输水软管54.35千米,提高了抗旱服务队的服务能力。

【防汛工作】 ①汛前准备。3月,市水利和渔业局开展汛前检查,排查登记工程隐患及影响安全度汛问题,督促做好整改。4月,市防汛办派出检查组3个,分赴县(市、区)进行防汛检查,对重点防洪工程进行全面督导检查。②落实责任。5月20日,全市防汛工作视频会议召开,市政府与县(市、区)签订防汛责任书,明确各类防洪工程防汛责任人,落实市政府领导、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成员包县(市、区)、包重点工程责任制,落实工程技术人员包保责任制。将责任人名单在《泰安日报》上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5月25日,市政府召开常务会议专题研究防汛工作,从资金投入、防汛队伍、任务分解等方面,明确要求、落实责任。③完善预案。针对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后控制运用指标的变化,重新编制《水库汛期控制运用方案》,组织专家对14座大中型水库的控制运用指标进行审查,下达2011年汛期控制运用指标,修订《全市大中小型水库的防汛抢险应急预案》《在建工程的应急度汛方案》《泰城城市防汛应急预案》及《市水利和渔业局防汛抢险应急预案》,组建专业抢险队、常备队和后备队,组织县(市、区)对各级防汛物资储备情况进行核算统计,编制完成“全市防汛物资储备定额”。④技术设施保障。加强市、县两级防汛抗旱视频会议系统建设,协调市财政和县(市、区)加大投入,通过政府采购,投资85万元建成市、县两级防汛抗旱视频会议系统,实现省、市、县三级视频会商。对值班室软硬件设施进行改造完善,做到制度上墙、设施完备,基本实现指挥调度信息化。⑤安全度汛。进入汛期,各级防汛部门坚守岗位,密切关注天气、雨情、水情的发展变化,及时掌握工程运行状况,做好防汛信息的上传下达;督促工程管理单位严格落实巡查制度,做好汛情记录,遇有险情及时上报;严密监控水库运行,严格执行水库汛期控制运用方案,确保汛期控制在汛限水位以下;加强洪水调度,实行上下游水库联合调度,充分利用雨洪资源,水库比上年多蓄水8000多万立方米,实现了防汛安全与蓄水兴利的双赢。

【依法行政】 年内,市及六个县(市、区)水利和渔业局整合执法职能和力量,实现“一支队伍”对外的水利综合执法。建立专职执法队伍,配备专职执法人员139名,并配备相应执法装备。开展河砂管理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打击中小河流私挖乱采行为,落实主汛期禁采制度,实现彻底禁采。全市实现河砂收益1.7亿元。坚持高压严管,下达执法文书983份,刑事拘留3人,治安拘留15人,罚款134万元。

【水利普查】 ①清查登记阶段。3月18日全国水利普查清查登记启动会议后,细化分解任务。按照国家新编区划,将全市分6个县级普查区、86个乡镇级普查区、3762个村级普查区。对照省下发名录,编制完成普查对象初始名录,确定普查对象25.84万个。全市确定清查对象366408个,其中水库665 座、水电站12座、水闸402座、泵站842处、堤防118段、农村供水工程370处、经济社会用水2061个、河湖取水口922处、地表水水源地9处、治理保护河段56处、入河湖排污口101处、灌区1282处、水利单位317个、规模以上机电井39227眼、规模以下机电井319981眼,规模以上地下水源地6眼。②普查验收阶段。召开台账建设会议,按照“台账建设技术规定”,组织专业人员对县级上报台账建设对象名录逐县进行全面审查复核。全市确定台账建设对象1286个,其中灌区368个、工业企业467家、建筑业和第三产业411家、河湖取水口40处;经济社会用水调查对象720个,其中居民生活典型用水户600户、规模化畜禽养殖场156个、公共供水企业64家,并通过省普查办验收; ③数据录入汇总阶段。组织填表上报、数据处理、汇总平衡培训班25期,培训290人次。9月,对照清查成果,下发普查样表,全面获取静态数据、采集空间数据。11月底,普查样表全部回收、审核,边审核边录入。12月15日,数据录入和空间数据采集全部结束。

·信息链接·
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
2010年1月11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的通知》,决定于2010年至2012年开展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普查的标准时点为2011年12月31日,时期资料为2011年度。
开展全国水利普查是为了查清全国江河湖泊基本情况,掌握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现状,摸清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了解水利行业能力建设状况,建立国家基础水信息平台,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基础水信息支撑和保障。
普查对象是中国境内的所有江河湖泊、水利工程、水利机构以及重点社会经济取用水户。普查内容包括:河流湖泊基本情况,包括数量、分布、自然和水文特征等;水利工程基本情况,包括数量、分布、工程特性和效益等;经济社会用水情况,包括分流域人口、耕地、灌溉面积以及城乡居民生活和各行业用水量、水费等;河流湖泊治理和保护情况,包括治理达标状况、水源地和取水口监管、入河湖排污口及废污水排放量等;水土保持情况,包括水土流失、治理情况及其动态变化等;水利行业能力建设情况,包括各类水利机构的性质、从业人员、资产、财务和信息化状况等。

【库区移民后期扶持】 年内,编制完成《库区移民后期扶持规划》《库区和安置区基础设施和经济发展规划》《小型水库后期帮扶规划》和《移民教育培训规划》,规划总投资14.83亿元,其中直补资金7.99亿元、后期扶持项目资金2.04亿元、结余资金4.8亿元。落实移民政策,创新建管模式,将移民项目与农村吃水、灌区改造、水库塘坝加固有机结合,改善库区移民生产生活条件,发放移民直补资金1.6亿元,投入项目资金1.14亿元。东平县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水利部评为全国移民工作先进单位,并在全省水利移民工作现场会议上作了典型发言。

【南水北调工程】 ①柳长河工程。3月10日开工,主要建设任务为河道疏挖,工程永久和临时占地面积600多亩。拆迁房屋3.5万平方米、各类树木4万多株、机井15眼、坟头140多座,累计开挖河道土方384万立方米,混凝土浇筑4.85万立方米,兑付各类征迁补偿资金及工程建设投资1.3亿元。②穿黄河工程临时占地复垦及配套工程建设。实施排水沟、道路等配套设施建设,完成弃土场临时占地复垦并交付到群众手中,兑付征地区片综合地价配套补偿资金432万元,湖内引渠疏浚排泥场征迁资金162万元。③东平湖蓄水影响处理工程。2月中旬,确定初步设计方案。6月中旬,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委托黄河设计院对初步设计投资概算进行评审。8月24日,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对工程初步设计予以批复,工程概算投资4.2亿。10月,工程进入实施阶段。④八里湾泵站工程。完成土方开挖56万立方米,土方回填13.5万立方米,混凝土浇筑1.9万立方米,完成各类征迁补偿及工程建设投资6700多万元。南水北调宁阳县洸河截污导流工程通过国家验收。

【渔业生产】 全市生产各类鱼苗6.83亿尾,实现水产品产量8.29万吨,产值12.83亿元,渔民人均收入13431元,分别比上年增长7.5%、17%、27.9%。市水利和渔业局被省海洋和渔业厅表彰为全省渔技推广先进单位。按照创建现代渔业园区、推进现代渔业建设的要求,抓好龙头企业培植和名优特品牌打造。重点打造泰山赤鳞鱼、东平黄河鲤鱼两大品牌,发放养殖证600个,其中全民水域养殖证18个,集体水域养殖证582个,水域面积5.15万亩。培植新建产业化龙头企业5个、专业合作社5个、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6个,全市现代渔业园区发展到12个、龙头企业22家、渔业合作社40多家、国家级省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8个,渔业生产综合考核居全省淡水渔业市第2位。4月1~3日,在东平湖进行人工增殖放流,投放优质鱼(蟹)苗种951.36万尾。实施东平湖实施渔业资源人工增殖放流七年来,累计投资1150万元,投放优质鱼蟹苗种5770多万尾(只),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东平湖每年新增捕捞产量2000吨,新增产值3000多万元,从事渔业生产的渔民群众人均年增收1000多元。为保护东平湖日本沼虾、黄河鲤等优质水产种质资源及生态环境,农业部批准在东平湖适宜水域建立3000公顷的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4月28日,泰山赤鳞鱼产业协会成立。7月19日,泰山赤鳞鱼人工增殖放流活动在泰山景区桃花峪碧峰寺举行,投放泰山赤鳞鱼苗种12.26万尾,放生泰山赤鳞鱼2.5万余尾,共计增殖放流泰山赤鳞鱼近15万尾。(牛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