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90&A=22&rec=70&run=13

【概况】 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955.12万亩,比上年增加7.8万亩。种植业实现增加值131.65亿元,比上年增长1.8%。①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增加。受粮食、蔬菜价格持续攀升影响,粮食、蔬菜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均有所提高,全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955.12万亩,比上年增加7.8万亩。其中,粮食作物面积651.74万亩,比上年增加3.62万亩;经济作物面积303.38万亩,比上年增加4.18万亩;粮食和经济作物播种面积比例68.24∶31.76,经济作物比重提高0.18个百分点。②绿色、有机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等优质高效农产品发展迅速,“三品”认证步伐加快。在工商局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201家,总数达到2121个。继续实施“一村一品百村示范千村推进工程”,全市符合农业部统计标准的“一村一品”专业村512个,比上年增加29个,专业乡镇达到26个。区域布局优势产业带初步形成,泰山区苗木花卉、女儿茶,岱岳区设施大棚、桑蚕生产、中草药,肥城市有机蔬菜、“两菜一粮”(土豆、玉米、白菜),新泰市黄花菜、池藕、覆膜土豆,宁阳县有机蔬菜、双孢菇,东平县大蒜、鸡腿菇等均初具规模特色,带动了一定规模的产地市场。

【粮食生产】 年内,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一号文件精神,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现金补贴和良种补贴,全市粮食生产进一步快速发展。全市粮食播种面积651.74万亩,比上年增加3.62万亩;单产486.6公斤,增长1.63%;总产317.14万吨,增长2.21%。其中,夏粮播种面积327.23万亩,比上年减少1.61万亩;总产148.55万吨,增长1.35%;单产454公斤/亩,增长1.86%。秋粮播种面积324.51万亩,增加5.24万亩;单产519.5公斤/亩,增长1.31%;总产168.60万吨,增长2.97%。玉米播种面积291.41万亩,比上年增加6.92万亩;总产156.97万吨,增长3.73%;平均单产538.7公斤/亩,增长1.28%。大豆播种面积16.59万亩,比上年减少9413亩;总产3.29万吨,减少4.17%;平均单产198.4公斤/亩,增长1.22%。①资金投入保障。分两批拨付抗旱浇水补助资金2010万元,按照每亩10元的标准及时通过“齐鲁惠农一本通”全部发放到农民手中,补助覆盖面积达到小麦种植面积的61%。通过政府采购的形式将930万元弱苗补助资金购买肥料发放给农民,并指导农民正确施用,保证了麦田苗情的转化升级。②高产创建示范。岱岳区、肥城市、宁阳县和东平县共承担农业部小麦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8个,获补助资金160万元。经省农业厅组织专家对每个万亩示范片的攻关田进行实打验收,其中攻关田单产超过700公斤的5块,万亩示范片平均单产为633.8公斤。岱岳区大汶口镇、肥城市汶阳镇、宁阳县东疏镇、东平县沙河站镇承担农业部高产创建整建制整乡推进项目,获补助资金240万元。经市统计调查队组织专家实打验收,岱岳区大汶口镇,小麦单产为621.7公斤,玉米单产为847.3公斤。玉米高产十亩攻关田单产达到822.61公斤,百亩示范田单产达到810.25公斤,万亩示范片单产达到675.92公斤。③灾害保险补偿。组织区域农户做好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增强农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使受灾农户得到及时的保险补偿。新泰市、肥城市、东平县试点县(市、区)投保小麦73.64万亩,国家补贴保险费589.12万元,出险2.25万亩,赔付总额279.75万元;投保玉米76.12万亩,落实保费补贴608.96万元。东平投保棉花3.74万亩,落实保费补贴53.86万元,赔付农户5.85万元。

【蔬菜生产】 年内,全市蔬菜种植面积201.76万亩,比上年增加3.34万亩;总产760.2万吨,增加26.80万吨;平均每亩单产3767.9公斤,增加71.7公斤。菜用瓜种植面积9.74万亩,比上年减少2.33万亩,总产33.12万吨,增加7.08万吨;平均每亩单产3399.9公斤,减少114公斤。①蔬菜新品种引进和技术推广。引进花生优良品种12个;蔬菜新品种16个,其中芹菜新品种6个、秋延迟西红柿品种2个;各类瓜菜类新特品种8个。重点推广合理激素授粉技术、花生中小拱棚加地膜覆盖栽培、高温闷棚综合技术等实用技术。②标准园区建设。岱岳区、新泰市、肥城市、宁阳县自2009年年底承担全国蔬菜标准园创建工作,四个标准园建设以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商品化处理和品牌化销售为重点,建立健全质量监督体系,标准园创建工作进展顺利。

【茶业生产】 年内,积极申报泰山绿茶农产品地理标志,提升泰山茶的知名度和影响。市农业局印发《2011~2015年泰山茶产业振兴规划》《泰安市加快泰山茶叶发展的意见》,确定以泰山周边(泰山景区大津口乡、泰山区省庄镇北部、岱岳区黄前镇、下港镇及天平办事处和道朗镇北部、肥城市潮泉乡北部)作为泰山茶基地的发展重点区;以徂徕山周边(岱岳区良庄镇和房村镇北部、徂徕镇南部、新泰市天宝镇西部)、莲花山周边(新泰市泉沟镇和翟镇北部),作为泰山茶基地的发展适宜区。与市财政局印发《加快泰山茶叶基地建设扶持办法》《泰安市茶叶种植基地建设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对泰山茶叶基地进行扶持。以连片新植10亩以上为基本标准,每亩补助600元;鼓励规模发展,连片新植30亩以上,每亩补助800元;连片新植50亩以上,每亩补助1000元。新获绿色认证基地,每个基地补助1万元;新获有机认证基地,每个基地补助3万元。2011年起,市财政局连续5年每年投入资金400万元用于泰山茶产业发展扶持。年内,落实扶持资金128.3万元,新植茶园1263.03亩,全市茶园面积发展到1.3万亩,茶叶总产量226吨,平均亩收入1万元左右。

【植物检疫】 ①疫情检测。根据省动植物保护站发布的扶桑绵粉蚧、瓜类果斑病、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等疫情,出动检疫800多人次,调查冬暖式大棚4000多个、陆地大田作物6万亩。按照《山东省重大植物疫情阻截带建设实施方案》,开展阻截带疫情监测工作,调整疫情阻截带监测点12个。②植物检疫。市农业局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植物检疫工作的通知》,要求种苗及其他应检植物及植物产品的生产、经营单位和个人均应设立报检员,向植物检疫机构申报检疫登记,由报检员申请办理产地检疫、疫情调查和调运检疫手续。围绕申报、调查、签证、收储四个产地检疫环节,对五岳泰山种业、农大种业、山农种业、鲁中种业等单位的十多个品种系列的小麦、黄瓜、花生制种田进行产地检疫,检疫小麦17.2万亩,生产合格良种6.88万吨,检疫黄瓜1365亩,生产合格良种81.9吨,检疫花生3200亩,生产合格良种640吨,签发产地检疫合格证书226份。③农产品调运检疫。农产品调运时必须凭“产地检疫合格证”换取“植物检疫证书”,未经产地检疫的,必须对调运的农产品抽样进行室内检验,合格的方可签证调运。全市签发植物检疫证书8474份,调运种子1645万公斤,苗木4800多万株,杜绝了无证调运违章现象的发生。④种苗生产经营企业登记。为种苗生产经营企业新办和换发种苗生产经营登记证25件,办理检疫登记证218件。6个县(市、区)全部开通植物检疫网络平台,网上签发检疫证书8474份,调运检疫证和产地检疫申请、发证全部实现了网上受理、网上发证。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加强农作物病虫测报,推广“绿色控害”植保新技术,掌握飞蝗发生动态,及时控制危害。全年农作物病虫草鼠害发生3909.09万亩次,比上年增加153.05万亩次,其中病害发生1235.73万亩次,防治1114.52万亩次;虫害发生1804.7万亩次,防治1645.15万亩次;农田杂草发生819.66万亩,化学除草794.14万亩;农田害鼠发生25万亩,农田灭鼠18万亩。通过防治,全市挽回粮食损失9.07万吨、棉花损失100吨、油料损失4100吨、水果损失1.35万吨、蔬菜损失20.37万吨。全市注册植保专业化防治合作社41个,成功防治玉米二点委夜蛾等病虫草害2100余万亩次。

【治蝗工作】 全市夏蝗发生面积8万亩,秋蝗发生面积6万亩。蝗蝻密度平均为0.39头/平方米,最高点36头/平方米,主要分布在东平湖周围、黄河滩区等。将防治任务分配到乡镇、重点发生区域,高密度片由县农业局机防治队统一防治,防治面积29万亩,防治效果均在95%以上。 (孟宪鹏)

【农业综合开发】 年内,全市农业综合开发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升现代农业科技水平,增加农民收入。全市争取到位农业综合开发项目20个,总投资4.2亿元,比上年增加61.5%。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面积7.2万亩,培植优势农产品基地面积7.2万亩,帮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4个,扶持农业龙头企业9家,推广先进技术2项。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被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表彰为全省先进单位。①规范管理。为强化对项目和资金的规范管理,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制定《泰安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管理流程细则》,即在申报立项阶段,严格执行专家评审制、竞争立项制;在组织实施阶段,严格执行工程招投标制、项目法人责任制、工程监理制、资金和项目公示制;在项目验收阶段,严格执行验收登记制;在竣工验收后,严格执行建后管护制;在资金管理上,严格执行县级报账制、“三专”(专人、专款、专账)管理制,提升项目管理和资金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根据国家和省新修订完善的检查和考核验收办法,完善《泰安市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绩效考评办法》,实施宣传发动、典型带动、责任驱动的“三动”战略,对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进行严格的考核奖惩。②重点项目扶持。与农业发展银行联合对山东宝来利来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泰银制丝有限公司、山东大宝养殖加工有限责任公司三家企业进行项目扶持,投入资金1.9亿元,建设科技研发大楼、生产加工车间、厂房、冷库等7.37万平方米,购置各类生产机组、加工、供水、供电、污水处理等设备659台(套)。三家企业投产后,年新增销售收入可达5亿元,利税7000万元,直接和间接带动就业人员1万人。通过扶持,山东宝来利来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产酶益生素”、“青贮宝”、“肽菌素”被评为国家重点新产品,“倍利素”被省政府列入“十二五”第一批重点扶持的新兴产业名录,被科技部评为国家“火炬计划”高新技术企业;山东大宝养殖加工有限责任公司年加工能力由4万吨提高到10万吨;泰银制丝有限公司发展成为集蚕茧生产、缫丝加工、产品研发、进出口贸易为一体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和省级高新技术企业。7月2日,泰安市探索创新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三全”(全程、全项、全面)验收法,被《中国财经报》以“山东泰安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行‘三全’验收”为题进行介绍。(曹 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