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90&A=22&rec=69&run=13

【概况】 2011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75.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9%。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15亿元,增长3.8%。其中,种植业实现增加值131.65亿元,增长1.8%;林业4.4亿元,增长5.0%;牧业63亿元,增长8.8%;渔业8.1亿元,增长7.5%;农林牧渔服务业7.8亿元,增长3.6%。全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955.1万亩,比上年增长0.8%。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51.7万亩,增长0.6%;油料作物播种面积77.5万亩,增长2.3%;棉花播种面积10.7万亩,减少6.5%。在冬春严重干旱极端天气不利影响下,全市粮食生产实现“九连增”,小麦单产454公斤,居全省第3位。小麦、玉米高产整建制乡镇均达到26个,小麦单产超500公斤和玉米单产超600公斤乡镇均达到25个以上。东平县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大县称号,获国务院奖励现金1000万元。岱岳区、新泰市、肥城县、宁阳县和3个种粮大户、1家合作社受到省政府表彰奖励,4人享受省劳模待遇。
【农业结构调整】 全市瓜菜播种面积206.6万亩,总产量775.13万吨。全市绿色食品认证总面积201万亩,新增绿色食品认证29个,面积12.1万亩;无公害农产品总面积达到226.4万亩,新增无公害农产品26个,面积12.8万亩;新增高值田面积10.5万亩,新发展设施农业面积5.2万亩;新发展有机食品5.1万亩,其中有机蔬菜3.8万亩。新增设施大棚面积5.2万亩,建成设施蔬菜标准园30个、露地蔬菜标准园70个。市农业局与市财政局联合印发《加快泰山茶叶基地建设扶持办法》和《泰安市茶叶种植基地建设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市财政每年拨款400万元用于泰山茶发展专项扶持。全市新植茶园面积1263.03亩。泰山区、岱岳区、新泰市、肥城市和宁阳县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进展顺利。

【农业产业化经营】 扶持农业龙头企业财政贴息贷款1.97亿元,争取出口农产品质量提升示范企业创建项目资金110万元。全市有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628家,实现销售收入404.6亿元,利税47.4亿元;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总数达到248家,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32家,新泰市大宝养殖加工有限公司成为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蔬菜、粮食、油料、种子、泰山茶五大产业新建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3家,实现销售收入182.7亿元,实现农产品出口创汇8897.2万美元。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496家,总数达到2769家。1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试点资金互助业务,入股资金2219.3万元,累计为5000人次提供互助资金1707万元,缓解社员贷款难题,促进了农村产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农业标准化生产】 全市农业“三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基地总面积达到496.8万亩,其中无公害农产品226.4万亩、绿色食品201万亩、有机食品38.9万亩(有机蔬菜32.7万亩)。与各县(市、区)签订安全监管目标责任书,在生产、加工、包装、运输、销售等过程实施跟踪监控,建立健全质量标准体系、质量监管体系、技术服务体系、投入品监管体系、市场营销体系、信息发布体系六大体系,实行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备案制度。岱岳区和肥城市“标准化基地示范县(市、区)项目”通过省农业厅验收。

【生态农业建设】 ①农村沼气建设。全市建设户用沼气池8440个,其中“一池三改”(沼气池、改厕、改圈、改厨)2200个,“一池二改”(沼气池、改厕、改圈)4200个,“四位一体”(养猪、沼气池、大棚、蔬菜)1000个,“猪、沼、果”1040个。②秸秆综合利用。全市农作物秸秆总量约400万吨。以泰山区、岱岳区、肥城市为重点,推广以秸秆为发酵原料的沼气池,试验示范秸秆沼气和生物反应堆技术,推广面积3000亩。推广以秸秆为原料发展食用菌,扩大秸秆利用的范围,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建设大型沼气池3个,总数达到12个。③农村户用沼气服务。在农村建设沼气服务网点,肥城市老城镇李屯村承担省清洁工程乡村建设项目,全市有10个村开展市级农村清洁工程示范村建设试点工作。

【农业科技推广】 加强与山东农业大学、省农科院、市农科院等科研院校的交流合作,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小麦、玉米、蔬菜新品种50个,引进土壤有机质提升、小麦宽幅精播高产栽培、蔬菜穴盘集约化嫁接育苗等农业新技术、新成果11项。推广山农17、泰农18、临麦4号、良星99、汶农14号等小麦新品种10个;登海661、登海662、登海701等玉米新品种10个。在泰山区邱家店镇和新泰市龙廷镇进行有机基质栽培蔬菜技术的示范推广,其中新泰市龙廷镇上豹峪村有机基质栽培韭菜获得有机认证,亩效益达6万多元。泰安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推荐的“日光温室蔬菜有机基质型无土栽培技术”被山东省农业厅、山东省科技厅列为2011年全省农业主推技术。示范推广小麦规范化播种、小麦宽幅精播、玉米一增四改、玉米直播晚收等农业新技术、新成果4项。争取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3项,申报市科技进步奖3项,均获奖2项。申报省农牧渔业丰收奖5项,获奖3项。组织申报市农牧渔业丰收奖19项。

【农村基本政策落实】 ①落实强农惠农政策。落实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和良种补贴等国家有关对种粮农民的各项优惠扶持政策,直接把补贴资金兑付到农户。全市直补小麦种植面积331.5万亩,每亩补贴98.45元,共补贴资金3.26亿元;小麦良种补贴面积271.59万亩,供应良种2036.9万公斤,惠及农户71.7万户;玉米良种补贴面积334.56万亩,每亩补贴10元,共补贴资金3345.6万元;水稻良种补贴面积3000亩,全部在东平县商老庄乡,补贴资金4.49万元;花生良种繁育补贴面积5.5万亩,每亩补贴140元,共补贴资金770万元;棉花良种种植面积11.57万亩,补贴金额173.51万元,补贴农户7.45万户。②项目资金管理。6个县(市、区)均建立高标准的农村三资管理监控大厅,87个乡镇(街道)全部建立农村三资管理服务中心、中小型工程招投标中心和集中采购中心。并统一安装三资管理软件,基本完成对资产、资源的调查摸底、清产核资,建立健全档案台账。规范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项目管理,全市有800多个村从中受益,涉及修路、建水库等10多个大项、30多个小项,盘活集体资产4200多件,金额1660多万元;开展资产资源招投标195起,金额2150多万元,为村集体增加收入370多万元,减少开支110多万元。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全市6个县(市、区)均建立土地流转有形市场,68个乡镇(街道)建立土地流转服务大厅。全市土地流转面积50.63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11.91%,比上年增加6.08万亩。宁阳县创造的“股份+合作”的土地流转模式和“底金+分红+劳务收入”的农户收入模式,多次被国家级媒体宣传报道,成为全市土地流转工作的典型。④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年内,市减轻农民负提办公室共接待农民来信、来电、来访119起,其中省农业厅交(督)办案件39起,结案率96%,结服率均达到80%。市农业局直接查处45起,并逐步建立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的长效机制。

【依法治农】 利用多种方式,宣传《泰安市清理和禁止使用高毒农药举报奖励规定》和《山东省农药打假举报奖励办法(试行)》,完善市场监管机制和完善农资投诉举报制度。严厉查处非法生产、销售和使用甲胺磷等5种高毒有机磷农药以及掺杂高毒剧毒农药的违法行为。全市接受举报36起,检查出农药抽检标签不合格产品34个、假冒产品11个。出动执法人员1500人次,对农资市场进行重点抽查,检查出未审先推的玉米品种26个、假冒伪劣品种8个,劣质肥料22个。检查各类农资生产企业和经营业户1480家,查处违法违纪案件260起,立案查处75起;取缔非法经营户7家,捣毁制假售假窝点5个;查获各类假冒伪劣农资60余吨,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1300多万元。

【农村扶贫开发】 按照产业扶持引导、强化造血机能、形成脱贫产业的思路,加大扶持力度,做好开发式扶贫工作。①扶贫项目建设。市财政对22个乡镇的27个贫困村发放扶贫资金200万元,覆盖贫困人口3.95万人。②贫困村村民互助资金试点工作。新增省级贫困村村民发展互助资金试点工作村7个,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05万元。在全省互助资金绩效考评中,泰安市居第1位,东平县获省奖励4万元。③智力扶贫。东平县职业中专成为山东省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泰安市“雨露计划”培训基地。“雨露计划”培训对象,按每人300元补助,家庭特别困难的按400元补助或全免。培训对象就业率100%,达到培训一人、脱贫一户、致富一户的目的。④贴息贷款扶贫。投入财政扶贫资金70万元,其中项目贷款贴息35万元,到户贷款贴息35万元,全部发放到岱岳区。在岱岳区化马湾乡开展贫困户小额信贷贴息扶贫,支持贷款额度700万元,支持1家企业扶贫项目贷款1200万元。(孟宪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