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90&A=22&rec=154&run=13

【概况】 年末,全市有各级各类学校(含幼儿园,不含技工学校)1897所,在校生91.4万人。其中,幼儿园1023所,在园幼儿12.5万人;小学659所,在校生37.8万人;初中144所,在校生18.6万人;普通高中33所,在校生6.3万人;特教学校7所,在校生1103人;中等职业学校18所(不含技工学校),在校生6.4万人。省属高校有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科技大学、泰山医学院、泰山学院、山东财经大学东方学院5所本科院校,市属高校有泰山职业技术学院、山东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泰山护理职业学院等3所高职院校,在校生共9.8万人。
  全市3~6周岁幼儿入园率95.6%;学前一年入园率98.7%,小学、初中入学率100%,小学巩固率100%,初中巩固率99.67%;高中段入学率95%。全市共有中小学(含中等职业学校)教职工4.96万人(专任教师4.32万人)。其中,小学教职工2.24万人(专任教师2.09万人),普通中学教职工2.38万人(专任教师1.98万人),中等职业学校教职工3411人(专任教师2509人)。全市小学、初中、高中、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为99.71%、98.61%、96.04%、92.27%。全市市级以上规范化中小学479所,占中小学总数的57.7%。其中,省级规范化学校130所,占15.1%,居全省前列;省级示范(实验)幼儿园93所,占幼儿园总数的8.3%,市级规范化幼儿园412所,占幼儿园总数的36.8%。市委、市政府将泰安长城中学幼儿园等17所公办幼儿园建设列入2011年度为民要办的12件实事之一,投入资金4760万元,至年底,主体工程全部完成。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2所,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10所。
  全市预算内教育经费38.56亿元,比上年增长33.06%;城市教育附加拨款2.66亿元,比上年增长178.18%;地方教育附加拨款1.36亿元,比上年增长97.10%。全市义务教育经费改革资金5.16亿元,比上年增长36.51%。
  4月2日,召开全市教育工作会议。印发《泰安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行动计划(2011~2020年)》(征求意见稿)。省政府对全市2010年度教育工作进行综合督导评估,泰安市督导成绩位居全省第5位,较上年提高1个位次。5月,肥城市顺利通过省政府“教育工作示范市”验收,成为山东省教育工作示范市标准调整提高后第一个通过验收的县(市、区)。至年底,宁阳县、泰山区、肥城市3个县(市、区)创建为省教育示范县。年内,泰山职业技术学院、泰安盲校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泰安市实验学校被评为市级文明单位,教育系统被泰安市文明委授予“十大文明示范行业”称号。

【队伍建设】 一是教师资格认定。认定教师资格2117人,接收师范类毕业生1220人,为中小学校补充新教师747人,其中农村学校教师490人,占65.6%;市直学校招考教师66名。二是教师职称评审。评审高校讲师职务30人,中专讲师职务28人,中学高级教师195人,中学一级教师职务363人,小学高级教师职务134人,实验师职务2人。三是教师培训。组织全市6109名高中教师、3236名初中教师和1.14万名小学教师参加省远程研修,组织610名教师和校长参加全国、省级各类培训活动。四是评选表彰。表彰市教书育人先进单位60个,市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教育工作者300人。五是深入开展“争做敬业先锋、争当师德表率”活动。组织全市教职工学习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宣传贯彻教育规划纲要和行动计划。评选表彰师德建设先进集体13个、师德建设先进个人22人。组织开展全市10大师德标兵事迹报告会。六是选派12名首批教育系统援疆干部到新疆喀什援教,为1287名老教师发放教龄满30年荣誉证书。

【科研成果】 组织省“十一五”70项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结题和“十二五”80项课题立项工作,其中20项被确立为重点课题。在山东省第三届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6项。组织泰安市第二届教学成果奖,评选出一等奖20项、二等奖57项、三等奖76项。组织课堂创新评选活动和创新课优秀教师“送教下乡”巡回讲课活动,4000多名教师参加听课和研讨活动。

【学校工程建设】 ①规范化学校建设。以省、市级规范化学校建设为抓手,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办学水平。对参加省级规范化学校复评的32所学校初评、初验,并接受山东省教育厅专家组评估验收。对全市申请初评、复评的111所市级规范化学校进行验收。完成创建市级以上规范化学校23所,复评70所,57.5%的中小学创建为市级以上规范化学校。②普通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工程。按照全省统一部署,结合泰安实际,与市发改委、市财政局等部门联合成立泰安市普通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研究起草全市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工程实施方案,确定学校标准化建设的目标任务。逐级对学校标准化建设管理平台数据录入系统进行集中培训,按时完成平台数据录入,对中小学办学条件现状和缺口进行全面分析。为各县(市、区)农村中小学新购教学图书、挂图210万册;实施泰安市薄弱学校改造工程,为9所中小学改造、新建部分食堂、宿舍。③“211”工程建设。全市各级筹集资金3446万元,建设562所农村中小学“两热一暖一改”工程项目,解决全市农村中小学师生“喝热水、吃热饭”的问题,完成年度计划中的取暖、改厕工程项目,并全部投入使用。④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市委、市政府将校舍安全工程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编制完成《泰安市中小学校舍综合防灾工作目录》,定期督导检查。全市已累计开工学校661所,开工项目2693个,开工校舍面积244.82万平方米。其中,累计竣工学校471所,竣工项目2537个,竣工校舍面积205.38万平方米。⑤加快实施“班班通”工程。《泰安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行动计划(2011~2020年)》确定“班班通”(班级里具备与外界进行不同层次的信息沟通、信息化资源获取与利用、终端信息显示的软硬件环境,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日常教学的有效整合,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建设分步实施计划。年底,泰山区、肥城市、宁阳县已基本完成“班班通”建设工程,其他县(市、区)工程建设均完成70%。

【学生资助】 全市完成资助学生8.72万人。其中,市属高校资助学生1.74万人,普通高中资助学生1.09万人,中等职业学校资助学生4.77万人,学前教育资助幼儿1.12万人。为9410名学生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共发放贷款5320余万元。

【督导评估】 制订印发《泰安市对县市区2010年度教育工作综合督导评估方案》,2月22日至3月2日,对全市6个县(市、区)以及高新区2010年度教育工作实施年度综合督导评估,通过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实地察看、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和暗访等形式,共抽查48个乡镇的106所学校(幼儿园)、7所职业中专和12所乡镇成人教育中心校。4月11~15日,省教育工作综合督导团对全市2010年度教育工作进行综合督导评估,抽查4所职业中专和肥城、新泰4个乡镇的30所学校、幼儿园,并对上年度问题整改情况予以复查。经评估认定,泰安市列全省第5名,较上年提高1个位次。

【肥城市创建“山东省教育工作示范市”】 5月,肥城市顺利通过省政府“教育工作示范市”验收,成为山东省教育工作示范市标准调整提高后第一个通过验收的县(市、区)。肥城市2008年至2010年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分别为4.18亿元、4.56亿元和6.15亿元,生均公用经费按照示范县820元、610元的拨款新标准纳入预算并及时拨付;2008年至2010年补充教师333人;2010年,总投资8740万元,新建校舍面积7.9万平方米,抗震加固面积5.7万平方米,投资8000余万元,所有中小学实现“班班通”,所有中小学建成校园网。肥城市14个乡镇(街道)全部建成政府举办的中心幼儿园,省级实验示范幼儿园13所,省市“十佳”幼儿园5所,市级以上规范化幼儿园67所,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学前一年入园率100%、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96%。

【颁布实施《泰安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行动计划(2011~2020年》】 11月,市委、市政府印发《泰安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行动计划(2011~2020)》,确定今后5至10年教育改革和发展任务:到2020年,全市将实现教育现代化,全面普及15年基础教育;扫除青壮年文盲,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从12.5年提高到14年,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9.8年提高到12.5年;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公共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基本实现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丰富优质教育资源,构建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机制,为强市名城建设提供人才支撑、智力支持和知识服务。

【教育发展“十二五”规划】 9月,市教育局印发《泰安市教育事业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明确全市未来五年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以“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办泰安人满意的教育”为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依法治教,完善体制机制,加强队伍建设,优化结构布局,深化改革创新。提出普及学前3年教育,3~6周岁幼儿入园率90%,80%以上的幼儿园达到省定基本办园标准;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市小学全部建成县级以上规范化学校,初中80%建成市级以上规范化学校,高中全部建成省级规范化学校,中等职业学校85%创建为省级规范化学校,义务教育小学、初中入学巩固率分别保持在99%和98%,所有义务教育段学校均达到基本办学条件标准,6个县(市、区)基本达到省教育工作示范县要求;高中阶段升学率达到95%,到2015年基本完成中职学校专业结构阶段性调整任务,每个县(市、区)重点建设好一所规模大、条件好的职业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