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90&A=21&rec=67&run=13

【概况】 年内,全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947.3万亩,增加5.36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48.1万亩,增长0.03%;油料作物播种面积75.7万亩,增长6.3%;棉花播种面积11.4万亩,减少1.4%。种植业实现增加值129.02亿元,增长3.3%。
  全市种植业发展特点。①经济作物播种面积有所增加,粮食作物基本保持与上年持平略增。粮食作物种植面积648.1万亩,增加2200亩;经济作物种植面积299.2万亩,增加5.34万亩;粮食和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比例68.42∶31.58,经济作物比重比上年增加0.36个百分点。②绿色、有机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等优质高效农产品发展迅速。“三品”认证步伐加快,全市农业“三品”认证基地总面积达到466.8万亩,其中无公害农产品223万亩、绿色食品202万亩、有机食品33.8万亩(有机蔬菜28.9万亩)。③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业。组织实施“一村一品百村示范千村推进工程”,区域布局优势产业带初步形成,如泰山区苗木花卉、女儿茶;岱岳区设施大棚、桑蚕生产、中草药;肥城市有机蔬菜、“两菜一粮”(土豆—玉米—白菜);新泰市黄花菜、池藕、覆膜土豆;宁阳县有机蔬菜、双孢菇;东平县大蒜、鸡腿菇等已初具规模特色,带动形成相当规模的产地市场。全市符合农业部统计标准的专业村达到483个,增加57个;符合农业部统计标准的专业乡镇达到19个,增加1个。

【粮食生产】 年内,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一号文件精神,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现金补贴和良种补贴,全市粮食生产进一步快速发展。全市粮食播种面积648.1万亩,增加2200亩;单产479公斤,增长2.13%;总产310.3万吨,增长2.2%。夏粮播种面积328.8万亩,增加3.04万亩;每亩单产445.7公斤,增长11.1%;总产1146.57万吨,增长3.52%。秋粮播种面积319.27万亩,减少2.82万亩;每亩单产512.8公斤,增长9.8%;总产163.72万吨,增长1.05%。玉米播种面积284.49万亩,增加6.25万亩;平均单产531.9公斤,增长1.1%;总产151.33万吨,增长3.3%。大豆播种面积17.53万亩,减少3.6万亩;平均每亩单产196公斤,增长2.4%;总产3.44万吨,下降15.1%。
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岱岳区、新泰市、肥城市、宁阳县和东平县承担农业部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18片,获得政策扶持资金360万元。小麦高产攻关田平均亩产745.67公斤,最高产为岱岳区马庄镇,经省厅组织专家实打验收,平均亩产为762.02公斤;6个县(市、区)高产示范田平均亩产是638.9公斤,产量最高产为岱岳区,平均亩产652.4公斤。马铃薯万亩示范片亩产达4101公斤,高产攻关田亩产达到5742.5公斤。玉米“十、百、千、万”(十亩高产攻关田、百亩攻关田、千亩示范田、万亩示范片)单产分别达到946.3公斤、816.4公斤、740.3公斤和693.1公斤。全市小麦单产过500公斤、玉米单产过600公斤的整建制乡镇分别达到21个和25个。

【蔬菜生产】 年内,全市蔬菜种植面积198.42万亩,比上年增加1.74万亩;总产733.4万吨,增加19.8万吨;平均每亩单产3696.2公斤,增加68公斤。瓜类面积7.41万亩,减少5.14万亩;总产26.04万吨,减少19.48万吨;平均每亩单产3512.3公斤,减少3.1公斤。①受市场价格上涨影响,蔬菜面积稳定略增,蔬菜种植效益持续走高。大蒜、大葱价格上涨,保障了菜农利益。马铃薯价格单个200克以上的每斤收购价在1.3元左右,单个100克左右的每斤收购价0.9元。新发展有机食品5.1万亩,其中有机蔬菜3.1万亩,获得国家OFDC、国际OCIA等11个有机认证机构认证的有机蔬菜面积28.9万亩。规模较大的有机蔬菜出口加工企业23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达到357家,实现销售收入258亿元,带动农户70万户。全市以双孢菇、鸡腿菇、平菇、香菇、木耳等为主的食用菌栽培面积2.1万亩,食用菌棚11万个,其中新泰市青云街道办事处、翟镇,东平县旧县乡已形成相当规模。②农业科技推广示范。全市设施蔬菜播种面积达109.2万亩。引进芹菜新品种6个、花生优良品种12个、其他蔬菜新品种10个(其中秋延迟西红柿品种2个),瓜菜类新特品种8个。③推广农业先进技术。推广合理激素授粉技术、花生拱棚覆盖新技术、花生中小拱棚加地膜覆盖栽培、高温闷棚综合技术、一棚两用高效栽培技术、“两菜一粮”高效种植关键生产技术等先进的农业实用技术。针对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全市农业部门在各个生产的关键环节认真及时到基层检查指导,发现生产中存在问题,仔细分析,及时提出解决的方法和建议。结合泰安市科技下乡活动,利用技术力量较强的优势,在全市蔬菜、棉花生产集中的乡镇(街道)举办培训班16期。重点针对设施农业的栽培技术及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蔬菜的育苗技术、棉花高产栽培等技术环节开展技术培训,培训农民6000人。

【植物检疫】 2010年,全市各级农业植保部门,严把植物检疫关口,狠抓产地检疫、调运检疫和农业植物有害生物的普查、防治等工作,防止危险性病虫草害的传播蔓延。通过全市植物检疫网络平台,对县(市、区)检疫开证人员进行上岗培训,并实现了植物检疫的全国联网。全市建设植物疫情阻截带监测点12个,其中市站2个、肥城市10个。成立重大植物疫情阻截带建设领导小组,在搞好红火蚁等疫情监测、防控的基础上,组织开展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十字花科根肿病、梨枯梢病、大豆疫病、美国白蛾等有害生物普查工作,全市调查西瓜面积6万亩,大白菜面积5.4万亩,果树面积6万亩,大豆面积3.2万亩。严格按照产地检疫程序,抓好申报、调查、签证、收储4个环节,组织开展产地检疫面积11.23万亩,产地检疫合格率100%。生产合格小麦、玉米良种4.5万吨。签发植物检疫证书7500余份,调运无危险病虫种子3270吨,苗木2300万多株。春、秋两季对种子公司、良种场等种子生产经营业户进行检疫检查,通过查帐、查报表、查柜台等方式,检查种子120批次、2300多万公斤。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 落实“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推广“绿色控害”植保新技术,及时控制农作物病虫害危害。全市农作物病虫草鼠害除玉米粗缩病在部分地区严重发生外,灰飞虱发生普遍。农作物病虫草鼠害发生 3756.04万亩次,比上年增加148万亩次,总体发生程度2.38级。防治面积3470.97万亩次,其中病虫害发生2924.93万亩次,发生程度2.35级,防治2675.43万亩次;农田草害发生781.11万亩,化学除草752.54万亩;农田鼠害发生25万亩,防治18万亩。挽回粮食损失49.46万吨、棉花损失0.18万吨、油料损失2.12万吨、蔬菜损失156.67万吨。①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市政府印发《泰安市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办法》,县级有监测预警机构,配备必需的专业技术人员,乡镇配备1~2名测报员,村级有农民测报员;植保站规划全市监测预警网络,报市政府批准后实施。②监测项目建设。宁阳县、岱岳区区域站顺利通过省农业厅组织的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验收。全市有66.67%的县级植保站获得项目资助建设,总投资近1500万元。③提高监测水平。本着“早、准、快”的原则,及时发布病虫情报、防治技术意见。在搞好病虫动态实时监控的基础上,突出对小麦条锈病、麦蚜、小麦吸浆虫、烟粉虱、东亚飞蝗、玉米粗缩病及恶性杂草等重大危险性病虫草害的监测;突出长期和超长期预报;落实测报工作的规范化、网络化、可视化。全市共发布病虫情报120期、印发8000份,其中市植保站印发15期、500份,预报准确率95%。发布技术意见、防治通知10次,电码模式电报23次,向省植保站、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和相关部门领导汇报病虫一周动态32次,并通过泰山植保咨询网、泰安农业信息网、《泰安日报》、泰安电视台、广播电台等媒体,多种途径地宣传病虫预报和防治技术等信息。

【治蝗工作】 年内,东亚飞蝗发生面积25万亩,其中夏蝗发生15万亩、秋蝗发生10万亩。发生特点是:越冬卵死亡率低,出土始期早,夏蝗出土始期为5月12日,秋蝗出土始期为7月29日,出土相对较整齐,发生区域相对集中,主要集中在黄河滩区、东平湖南大堤外坡地、湖西山坡地,高密度点块发生区域集中。针对蝗情发生实际,加强对治蝗工作的领导,保证治蝗物资、资金及时足额到位。搞好蝗情监测,准确掌握东亚飞蝗的发育进度和密度变化,为防治工作做好充分准备。及时开展防治,将防治任务分配到各乡镇,重点发生区域、高密度片由县(市、区)农业局机防队统一防治,防治面积总计28万亩,防治效果达到95%以上。(孟宪鹏)

【农业综合开发】 ①争取项目和资金。全市争取农业综合开发到位项目19个,其中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10个,产业化经营项目9个。总投资2.4亿元,其中省以上财政资金7373.2万元,分别比上年增加1.5亿元和3470.2万元。②项目建设。扶持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年实现农业总产值2.1亿元,其中新增产值7200万元;扶持的产业化经营项目年实现销售收入6500万元,年新增利税1000万元;扶持项目直接、间接吸纳农村劳动力近4.2万人,辐射带动农户近10万户,项目区农民人均增收近千元。在项目建设中,强化督导、典型推动、严格验收等措施,派出多个督查组,深入项目区和龙头企业进行实地督导检查。4月,召开全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大检查暨项目建设现场会议。5月下旬至6月下旬,对2009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及工程管护、产业化经营等项目进行验收,对发现的问题,督促其限期整改。7月中旬,市检查组对整改情况进行复验。11月底,召开全市农业综合开发现场培训会。2005年开始实施总投资1.18亿元的世行三期项目,3月份通过省级验收;4月份通过省审计厅审计。项目涉及岱岳区、肥城市、宁阳县的11个乡镇、144个行政村、19.8万人。针对项目点多面广,易损坏,管理难度大的特点,全市成立农民合作组织(协会性质)14个和农民用水协会16个,聘用工程管护员109名进行巡回管理和维护。通过农民合作组织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架起企业和农户的桥梁,实现了项目工程和用水的自我管理,确保项目建成后的正常运行和使用。③工作创新。在农业综合开发中,实施项目“九制”(专家评审制、竞争立项制、招投标制、法人制、监理制、项目和资金公示制、县级报账制、验收登记制、建后管护制)管理、“三化”(机械化、制度化、保障化)管护模式和“三全”(全程、全项、全面)验收办法,促进农业开发水平的全面提升。9月,省审计厅以《泰安世行贷款灌溉农业项目采取“三化运行”管理模式效益显著》为题,向全省推广。11月,《中国财经报》、财政部《内部信息》、财政厅《财政情况》、《泰安政务信息》均刊发实行“三化”管护、确保项目长期发挥效益的经验做法。④宣传推广。编发《泰安农业综合开发》期刊35期,向上级业务部门报送经验做法10余篇,在山东省农业综合开发网站、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网站、《中国财经报》、财政部《内部信息》、财政厅《财政情况》、省审计厅《审计情况》、《泰安政务信息》上发表有关农业综合开发新闻稿件、信息20余篇。(曹 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