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史志工作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90&A=21&rec=31&run=13

【概况】 年内,全市史志系统干部职工贯彻国务院和省两个地方史志工作《条例》,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中心,突出修志、办鉴和拓展社会服务三大重点,着力抓好《泰安年鉴(2010)》《泰安历史文化遗迹志》《泰安市情资料手册》等志书、资料的编修,实现了志、鉴、会(市情研究会)、网(泰安市情网、市情资料库)、馆(方志馆)、开发服务“六位一体”全面发展,各项史志工作取得新发展。在全省地方史志工作会议上,《泰安市志》《泰安主要历史名人故居遗迹现状及开发利用建议》《宁阳年鉴》和《可爱的东平》4项成果分别被评为全省史志系统“八个一优秀”评选活动入围奖;在第二届全国优秀年鉴评奖活动中,《宁阳年鉴(2003~2007)》荣获三等奖。市史志办连续五年被评为市直文明机关,1月份被市政府表彰为《泰安市志(1985~2002)》编纂工作先进集体;在全省史志系统学习优秀志书竞赛活动中泰安两名选手荣获二等奖;12月17日,在全国地方志系统表彰先进大会上泰安市史志办被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表彰为全国方志系统先进集体。
志书编纂 ①《泰安历史文化遗迹志》编纂工作。年内,组织著名专家参与,调动史志办精干力量,加快该志书编修工作进度。一是精心打磨志稿。采取查阅志书古籍、征求专家意见、现场考察等方式,对每处遗迹点进行考证,对每个遗迹点的建成年代、历史沿革、发生的历史事件等均要查到出处、弄准核实。二是请专家审稿。先后3次召开专家座谈会,邀请两位史志专家对志稿进行通审,提出进一步修改意见。三是精心修改和资料核对。按照专家提出的修改意见,集中力量对志稿进行修改补充,特别是对志稿中的每处引文进行仔细核对。四是做好志书出版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抽调专人做好随文照片的征集和封面、版式、装祯设计工作,确保志书事实、数字精确,印装精美,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检验。志书已送印刷厂排版,计划春节前出版发行。②基层志的编修。根据两个《条例》有关规定和全市第二轮县(市、区)志基本编修完成的实际,市政府适时提出要把修志工作重点转移到推动基层志编修上来。市史志编委会印发地方史志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明确规定二轮修志期间,全市要加大基层志书的编纂力度。各县(市、区)按照市政府要求,40个市直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已制定修志方案。《泰安卫生事业志》《泰安生力源志》《泰安市复退军人精神病院志》等志书评议会先后召开,《泰安政协志》《泰安市委党校志》《泰安卫生事业志》《泰安市复退军人精神病院志》等出版。截至年底,全市第二轮修志已编辑出版基层志56部,其中乡镇志14部、村志12部、部门志15部、企业志5部,40个乡镇已启动乡镇志编修工作。③做好山东省《汶川特大地震救助援建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运动会志》的供稿工作。按照省史志办要求,按时完成山东省《汶川特大地震救助援建志》泰安部分(含《大事记》)的上报工作,文稿3万字,照片30幅。按照省编纂委员会的要求,11月底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运动会志》供稿工作协调会议,研究制定泰安赛区所分工负责的篇目,将供稿任务分解到各承担部门、单位,并与各有关单位搞好对接与指导,年内各单位着手进行资料搜集和资料长编的撰写。
年鉴编辑 按照市政府提出的把《泰安年鉴》打造成品牌年鉴、精品年鉴、特色年鉴的要求,年内主要做好以下工作:①明确编纂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年初,市史志编委会印发《〈泰安年鉴(2010)〉组稿意见》,对《泰安年鉴(2010)》编辑的指导思想、记载重点、质量要求、组织领导等工作进行规范。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和市委、市政府的总体工作部署,坚持以质量为总抓手、以提高社会效益为根本目的,把准确记述市委、市政府的重点工作、全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成就、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的重大措施和各条战线、人民生活发生的重大变化作为记述重点,努力实现编印工作规范化、综合条目格式化、专题条目典型化、表现形式多样化。②提前部署,及早铺开编纂工作。立足于早着手、早准备,年初督促各单位及时落实2010卷中心撰稿人名单,印发《泰安年鉴(2010)》供稿通知、组编规程等文件,分组召开年鉴撰稿人会议,落实安排2010卷年鉴组编工作任务。③全员参与,抓好责任落实。为加快编纂进度,针对办公室人员少的实际情况,采取全员参与的办法,全办每个同志都参与到编纂工作中,实行主编、副主编、编辑分工负责制,各责任编辑向副主编负责,副主编向主编负责,编审人员共同做好组稿、编辑、校对、出版、印刷工作。各编辑人员按照分工,及时组稿、认真编稿、仔细校稿,按进度计划呈交副主编、主编审阅。同时利用报纸、文件、工作简报、政务信息网等渠道,广泛收集资料,利用年鉴媒体资源,适当增加时政彩页数量,达到图文并茂的效果。12月,2010卷《泰安年鉴》出版发行。
市情研究与史志资源开发
①编纂《泰安市情资料手册》一书。该书设市情概述、组织机构、泰山与旅游、人物、乡镇概况等12个栏目,旨在客观简明地反映泰安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历史与现状,重在勾勒主线、反映轨迹、陈述关键、方便实用,记述方式以事业立项,顺序记事,时限上限力溯事件发端,下限至2010年,特别重大事项适当展延。参编人员克服时间紧、任务重、人手少等困难,加班加点,兢兢业业,对每一事项条分缕析、直陈始末,完整地向读者呈现事物发展的来龙去脉,展现泰安最新发展成就。全书既有历史性内容,又包括最新发展情况;既有事业发展成就的静态成果,又反映事业发展轨迹的动态变化。编辑人员按照分工,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先后多次校对稿件,对相互衔接、重复交叉的内容、数据统一修改,精益求精,追求高标准高质量。年内,全书已全部完成并通过市领导审批,2011年即可出版发行。②开展市情研究。充分利用市情研究会联系面广的优势,组织研究会成员参加泰安文化、泰安市情等的调研活动。通过举办报告会、在报刊发表文章等不同形式,大力宣传市情,普及市情知识。按时编辑出版《泰安市情》杂志(季刊)四期,发表文章90篇48万字,图片75幅。③信息化工作和方志馆建设。根据省政府把史志部门建成地方文献中心、地情资料中心、区域研究和课题咨询中心的要求,加快“三个中心”建设:一是加强“两网一库”建设。泰安市情网、市情资料库和内部办公网是“三个中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年内及时更新栏目,加强维护管理;及时录入各类志书、年鉴和地情资料,市情网点击率不断提高。市、县(市、区)新录入地情资料库近6000万字。强化内部办公网的使用,本办文件、通知下发、文字资料报送,均实现在局域网内方便、快速、安全地传送,史志系统信息化水平得到提高。二是加快市方志馆建设步伐。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借阅制度,对馆藏书籍整理、登记;采取购置交换、征集等方式,大力收集各地各类志书、年鉴,丰富方志馆馆藏。年内新增各类志书、文史资料300册,接待前来咨询、查找资料20人(批)次。

【泰安市史志办荣获全国方志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12月16~17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的全国地方志系统表彰先进大会上,泰安市史志办被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表彰为全国方志系统先进集体。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组长陈奎元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泰安市史志办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并受奖。
  近年来,泰安市史志办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工作中心,强化“建设一流队伍、编修一流志书、创造一流业绩”的理念,大力挖掘地方史志资源,开展市情研究,普及市情知识,地方史志事业不断取得新成绩。连续编辑出版《泰安年鉴》20卷,编纂出版《泰安市志(1985~2002)》《泰安市历史文化遗迹志》等专业方志,以及《泰安概览》《泰安市情资料手册》等地情资料书籍,形成《关于对泰山、泰城及周边泉水、泉系进行初步调查情况的报告》《泰安主要历史名人故居遗址现状及开发利用建议》等一大批调研成果,为传承和弘扬泰山文化、做大做强文化产业提供了文化支撑。年内组织全市史志工作者参加全省史志系统学习优秀志书竞赛活动,2名选手获得二等奖的优异成绩,为泰安争得了荣誉,促进了全市史志系统大兴学习业务之风。史志部门资政、育人、服务强市名城建设的功能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受到社会的好评。

【泰安市选手在全省史志系统学习优秀志书活动总决赛中获得优异成绩】 4月初,全省史志系统学习优秀志书活动开展以来,泰安市史志办在全市史志系统组织开展“读一本优秀志书、写一篇评介文章、讲一堂修志业务课”的“三个一”活动,采取领导干部带着学、制定学习计划督促学、建立制度保证学、聘请修志专家辅导学、结合工作实际自己学等学习方式,进一步增加史志业务人员的质量意识,全面提高修志人员的理论水平和编纂技能,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地方史志队伍。8月6日和8月23日,市史志办在新泰市、肥城市分别举行全市史志系统“点评优秀志书”业务技能初赛和决赛。6名参赛选手对撰写的优秀志书进行点评,市及各县(市、区)史志办的主要领导、修志专家对各位选手进行了点评,确定2名选手代表泰安市参加全省学习优秀志书活动(济宁赛区)选拔赛。10月13日,在全省史志系统学习优秀志书活动选拔赛(济宁赛区)中,来自枣庄、泰安、莱芜、济宁、菏泽等市的12名选手以多媒体课件演示,分别对《奉贤县续志》《丰南县续志》《临朐县志》等10部优秀志书进行综合点评。经评委综合评判,前5名参赛选手获得参加全省总决赛的资格,其中泰安市选送的2名选手分别获得第一名、第二名。省史志办主任刘秋增、副主任刘娟,济宁市委常委、副市长侯端敏出席并为获奖选手颁奖。12月8~9日,全省史志系统学习优秀志书活动总决赛在山东电视台演播大厅举行,市史志办主要负责人率泰安市代表队参加总决赛。经过两天紧张而激烈的比赛,泰安市选拔的2名参赛选手均获得二等奖。该次活动增强了泰安史志人学习理论、钻研业务、提高素质的决心,激发了全市广大史志工作者锐意进取、奋发向上、争先进位的热情,为推进泰安史志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全面提升第二轮志书编纂质量打下了良好基础。
(戚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