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城市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90&A=21&rec=201&run=13

【概况】 肥城因西周时期称肥子国而得名。
政区 人口 全市总面积1277.3平方公里。辖14个乡镇(街道)、619个村(居)委会。年末全市常住人口94.7万人。人口出生率10.35‰,死亡率8.96‰,自然增长率1.39‰。有少数民族21个、1.1万人。
经济概况 全年实现生产总值491.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7.3亿元,增长1.6%;第二产业增加值286.4亿元,增长11.2%;第三产业增加值167.98亿元,增长22.1%。三次产业比例为7.6∶58.2∶34.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85.9亿元,增长20.9%。实现财政收入39.96亿元,增长22.6%;地方财政收入22.3亿元,增长21.9%。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26.6亿元(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42.72亿元),比年初增加17.3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59亿元,比年初增加15.6亿元。
农 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64.3亿元,增长2.2%。粮食总产64.1万吨,增长4%。棉花总产1608吨,油料总产8698吨,水果总产15.14万吨,蔬菜总产200.3万吨,水产品总产2150吨,肉类总产6.5万吨,禽蛋总产4.3万吨,奶类总产5.5万吨。全年完成造林面积3229公顷。全市农机总动力86万千瓦,增长3.4%。
工业和建筑业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31.4亿元,增长28.5%;实现利税116.5亿元,增长30.5%;实现利润73.2亿元,增长46.3%。资质三级及以上建筑企业71家,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30亿元,增长14.9%;实现建筑业增加值31亿元,增长14.8%。
建设 环保 年末,城镇化率49.9%。城市人均道路面积24.5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8.8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5.9%。城区自来水供水能力5.3万吨/日,供热面积247万平方米,用气户数5.3万户。建成污水处理厂2处,污水集中处理率90%,无害化垃圾处理率100%。城市空气质量良好率71%,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100%。
交通 邮电 公路通车里程2509.1公里。公路旅客运输量为1386万人次,公路货物运输量为2561万吨。民用汽车拥有量2万辆,增长78.6%。邮政业务总量4349.5万元,增长10.1%。
贸易 旅游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7.8亿元,增长18.7%;实现进出口总值3.98亿美元,增长9.3%,其中出口总值1.7亿美元,增长10.6%。新签利用外资项目6项,合同外资额2.5亿美元,增长4.4%;实际利用外资1.9亿美元,增长0.2%。新签对外承包劳务合同额11250万美元,实现营业额7580万美元,外派人员4500人次,年末在外人数1.05万人,增长12.5%。主要旅游景点有十万亩桃花源景区、牛山穆柯寨旅游区、孙伯云蒙山景区、中华儒商文化产业园、安庄温泉度假村、翦云山景区、布金山景区。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230万人次,增长27.8%。实现旅游总收入8亿元,增长25%。
教科文卫体 有中等职业、技工学校1所,在校生2491人;普通高中8所,在校生7651人;普通初中26所,在校生2.72万人;小学106所,在校生6.66万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108人。共取得市(地)级以上各类重要科技成果5项。专利申请量170件,授权专利187件。有公共图书馆1处,文化馆1处,档案馆1处。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100%。有卫生机构92所,其中医院、卫生院33所,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所,妇幼保健机构1所。各类卫生机构有床位3608张,卫生技术人员4379人,其中执业医师1397人、注册护士1938人;有体育馆2座。
社会生活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921元,增长12.9%;人均消费性支出11869元,增长10%。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30652元,增长23.6%。农民人均纯收入8489元,增长14.5%;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884.5元,增长15.7%;人均住房面积46.8平方米。全年职工养老、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2.2万人、9.1万人、8.3万人和10.3万人,分别比上年增加1万人、0.8万人、1.3万人和1万人。全年职工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0.3万人。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82402万元,增加7891万元;支出49045万元,减少202万元。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8.5万人。全市最低生活保障救助3.11万人,其中城镇低保5002人、农村低保2.61万人。敬老院14个,床位2136张,收养2069人。社会福利企业9个,安置残疾人员315人。
  2010年,肥城市荣获“国家园林城市”称号;再度荣膺“全国中小城市科学百强”“最具投资潜力百强”“最具区域带动力百强”称号;荣获“中国全面小康成长型百佳县(市、区)”;被评为“全国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先进单位”;荣获山东省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被列为设施蔬菜标准园创建示范县(市、区)。

【肥城市被选定为第二届世界农村公路大会唯一参观现场】 2010年10月29日,肥城市被第二届世界农村公路大会选定为唯一的参观现场。参加第二届世界农村公路大会与会代表200余人到肥城市对农村公路规划、建设、养护管理情况及旧村改造、农村社区建设情况进行实地参观考察。2003年起,肥城市累计投资18.4亿元,新建和改造全市公路1999.6公里,其中2010年投资2.27亿元,对134公里的干线公路进行升级和改建,对60公里的农村公路进行大修改造。全市等级公路通车里程2251.9公里,其中省级干道154公里、县道236.5公里、乡道585.3公里、村道1276.1公里,公路密度达到176.3公里/百平方公里,行政村通油路率和通客车率均达到100%,自然村达到99%,全面实现乡镇通二级公路、村村通等级公路,构建起设计优化、布局科学、纵横相连、运达通畅的县域公路交通网络。

【肥城市第二次荣膺中小城市科学发展三项桂冠】 年内,在湖南长沙县召开的2010年度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评价体系研究成果发布暨第七届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高峰论坛上,肥城市第二次荣膺中小城市科学发展三项殊荣。肥城市在全国中小城市科学百强中居第61位,比上届提升3个位次;最具投资潜力百强列第26位,提升2个位次;最具区域带动力百强居山东第4位。2005年,中小城市经济发展委员会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等单位组成课题组,开始构建体现中小城市科学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小城市科学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其目的是引导中小城市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评价内容包括中小城市科学发展指数、节约型城市指数、投资潜力指数和区域带动力指数等,研究成果发布和高峰论坛每年举办一次。2010年度论坛以“统筹城乡、深化改革、绿色发展”为主题,就中小城市统筹城乡发展、深化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绿色发展等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肥城市荣获“国家园林城市”称号】 肥城市高度重视园林绿化和城市建设工作,着力增强功能,突出打造特色,城市品位与内涵得到显著提升。2005年被命名为省级园林城市后,肥城市就明确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目标,扎实开展创建,积极推进“人文、生态、宜居、精致”的城市建设,投入绿化资金3.2亿元,新增城市绿化面积260万平方米。城市建成区绿地面积1078万平方米,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40.6%和44.8%;人均公共绿地15.51平方米。①完成《新一轮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确立“一环、两带、三区、五点、四纵六横”的城市园林绿地总体结构布局,纳入城市总体规划组织实施。在绿化建设中,严格按照服务半径500米的要求,构筑起公园、广场、游园与街头绿地有机结合的绿化格局。相继建成以龙山公园、白云山公园、康王河公园、体育公园、范蠡公园等“五个绿点”为主体的公园绿地,总面积达到271万平方米;建成人民广场、纪念碑广场、滨河广场等广场绿地,青龙桥游园、河西游园等30余处游园和街头绿地,总面积达53.9万平方米。②坚持绿随路建,路修到哪里、绿就延伸到哪里,城区道路绿化普及率达到97%。按照道路两侧20米~50米绿化带的要求,对泰西大街、康汇大街、凤山大街等20多条主要街道进行高标准绿化,多排种植大乔木和花灌木,形成了国槐一条街、栾树一条街、百日红一条街、悬铃木一条街等特色街景。所有主干道路口都留足绿化空间,每个角均建有3000平方米以上的绿地。③开展园林绿化进庭院、园林单位创建、园林小区评比等竞赛活动,组织全社会共同参与,提高单位和居住区的绿化水平。有97个单位被评为园林式单位,16个居住区被评为园林式小区,园林式单位和园林式居住区的比例均达到65%以上。④加强园林绿化管理,狠抓长效机制建设,推动园林绿化的制度化、规范化。修订《肥城市城市绿化管理办法》《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等配套文件,使园林绿化有规章可依、有制度可循。严格落实绿线管制、绿色图章、绿化公示等制度,规范城市规划区内新改扩建项目的审批备案手续。加强园林绿化苗木管护,实行分级分类管护机制,定岗、定量、定人、定规范、定奖惩,建立起宝塔式的责任制。加强执法监察机制,加大巡查力度,坚决查处占绿毁绿的现象。2010年2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出通报,命名肥城市为“国家园林城市”。肥城市成为独具桃源风韵、极富艺术魅力、人居环境舒适的山水园林城市。

【第五届中国(肥城)国际有机农产品博览会召开】 5月13~14日,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山东省农业厅、山东省环保厅和泰安市人民政府、联合国工发组织中国投资与技术促进处主办,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和肥城市人民政府承办的第五届中国(肥城)国际有机农产品博览会在肥城市康王河公园举行。肥城市是全国发展有机蔬菜最早、面积规模最大、编制规划最先、加工出口最多的县(市、区),有机蔬菜面积17.8万亩,被称为中国有机蔬菜第一县(市、区)。中国(肥城)国际有机农产品博览会自2006年开始举办,在层次、规模和成效上逐年提升,不断有新突破。第五届中国(肥城)国际有机农产品博览会以“生态家园、品味天然”为主题,以“交流、合作、发展、共赢”为目标,注重精心打造国际有机农产品博览会品牌,充分展示国内外有机农业发展新成果,深入探讨国内外有机农产品发展新形势、新思路、新举措,引领有机农产品发展趋势,推动有机农业健康快速发展,被列为农业部重点支持的专业型国际会展活动。该博览吸引10个国家和地区、27个省市的220余家国内外有机农业领域的企业参展,展示有机农业领域的新品种、新技术600多项,接待各级领导、专家、记者600余人,社会各界人士1.5万多人次,完成项目签约12个,其中生产加工项目7个,销售合同类项目5个,总投资5.09亿元。在展示展览的同时,通过开展基地参观、发展论坛、客商联谊会、项目签约及优秀参展企业、盆栽蔬菜评选表彰等系列活动,向全国推广肥城市有机蔬菜发展经验,提升肥城市有机蔬菜品牌知名度,展示了肥城市有机蔬菜发展的水平。

【肥城市全面完成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发放工作】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指国家以及地方各级政府财政拿钱给农民作养老补贴,60周岁以上的农民每年政府发放基础养老金660元,60周岁以下的农民参加养老保险,政府至少给予30元的补贴,是农民在实现“种地不交税、上学不付费、有病看得起”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养老有补贴”的一项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是对广大农村家庭养老模式的重大突破。肥城市是全省19个国家首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县(市、区)之一,是泰安市唯一的试点县(市、区)。为做好试点工作,肥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成立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肥城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肥城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实施细则》,2009年12月25日启动试点工作。经调查摸底,全市符合新农保条件的农民有46万人,其中60周岁以上的近10万人。为尽早把养老金发放到每位农村老年人手中,市劳动保障部门组织精干力量,县(市、区)、乡、村三级联动,逐级负责、层层把关落实,推动了新农保试点工作的迅速开展。①加大宣传力度。利用电(视)台、报纸、网络及印发政策问答等方式,积极宣传新农保政策,做到家喻户晓,发放明白纸、政策问答10万余份,在电台、电视台开办民生社保专题节目5期,在上级媒体刊发稿件4篇。②严格审核领取资格。经办机构抽调精干人员,组成复核小组,分赴乡镇(街道)、村(居)逐人复核领取资格,做到符合条件的一个不漏,不符合条件的一个不发。确认98379人符合领取资格。③确保财政资金拨付及时到位。市将新农保基础养老金应承担的部分纳入财政预算,确保养老金的及时发放。④确保把每人55元的基础养老金共计541万余元,发放到每位领取人手中。市政府印发《关于做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集中发放工作的通知》,并实行乡镇机关干部包村责任制,乡镇银行网点密切配合,市劳动保障局派出督察小组,协调解决发放中遇到的问题。至2010年2月底,养老金发放工作全部完成,标志着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肥城市正式建立。(庄惠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