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生活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90&A=21&rec=196&run=13

【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双位增长】 根据农村住户抽样调查资料显示:至年末,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7592元,比上年(以下同)增加992元,增长15.02%,增幅提高5.85个百分点。
  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主要特点:①工资性收入仍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2010年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3948.87元,增加564.30元,增长16.67%,拉动全年人均纯收入增长8.55个百分点。工资性收入占纯收入的比重为52%,提高0.7个百分点。从工资性收入结构来看,在非企业组织中劳动得到的收入为434.36元,增加55.72元,增长14.72%;在自乡地域内劳动得到的收入为2109元,增加285.09元,增长15.63%;外出从业得到的收入为1405.51元,增加223.49元,增长18.91%。②家庭经营收入增加。全年农民家庭经营现金收入3276.66元,增加385.60元,增长13.34%,拉动全年人均纯收入增长5.84个百分点。其中,一、二、三产业现金收入分别为2464.17元、252.46元和560.02元;分别增长11.21%、27.18%、17.47%。第一产业收入人均增加248.36元,仅农民出售农产品收入就增加207.22元,拉动家庭经营收入增长7.17个百分点。③财产性收入增幅明显。全年农民人均财产性收入133.26元,增加8.74元,增长7.02%,拉动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0.13个百分点。财产性收入主要是农村土地流转的租金和农业机械的出租以及土地征用补偿收入,分别增长30.04%和237.89%。④转移性收入显著增加。全年农民人均转移性收入233.17元,增加33元,增长16.49%,拉动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0.5个百分点。主要是离退休金和养老金以及其他收入,分别增长72.64%和20.42%。
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①务工收入明显增加。近几年,全市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千方百计转化剩余劳动力,多方拓宽就业渠道。随着经济的逐步回暖,企业效益不断增加,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用工不断增多,务工人员和务工时间都有显著增加。上年年底出现的“用工荒”现象及各地上调最低工资标准也促使用人单位提高工资待遇,农民工受益很多。与此同时,各种工业园和基础设施建设的相继建成,促进了二、三产业的发展,不仅为农民提供就业空间而且也拓宽农民的就业渠道。②农产品价格持续增长。年内,农产品价格在上年较好行情的基础上继续呈增长态势。据调查资料显示,农产品价格上涨24.73%。其中,谷物及其他农作物价格上涨15.73%;蔬菜园艺作物价格上涨了33.15%。林业、牧业、渔业也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涨。主要农产品价格上涨,再次激发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热情,农民在出售农产品中得到的实惠增多。③惠农政策力度大、覆盖面广,政策性转移收入较快增长。年内,全市各级政府继续加强和完善支农惠农政策,切实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在稳定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资金规模的基础上,加大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力度,加大良种补贴力度,使农民得到更多实惠,也为持续增收打下良好的基础。加之全市部分县市区对60岁以上老人每月补贴55元,库区农民每人每月补贴50元等政策的执行,离退休金、抚恤金和救济金等?标准的提高,使农民政策性转移收入较快增长。④非农产业健康发展。在抓好种植业、养殖业调整的基础上,组织、引导农民向精品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方面发展。大力鼓励农民外出务工经商、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农村工业、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业等不断发展壮大。各级各部门也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积极采取措施,发展壮大民营、个体私营经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农村生活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据农村住户抽样调查资料显示,至年末,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273.33元,增加403.75元,增长10.43%,增幅提高2.14个百分点。总体来看,呈全面增长态势。①食品消费支出稳定增长。全年全市农民人均食品消费支出1571.64元,增长6.71%。其中,由于粮食、蔬菜等价格上涨,农民购买谷物支出为272.56元,增长1.42%;购买蔬菜及制品支出为137.14元,增长18.53%。由于鸡蛋、牛奶等价格的上涨,农民对营养品的支出略有减少,购买肉禽蛋奶支出为400.24元,减少0.49%。购买茶叶、饮料支出为38.84元,增长16.19%。在外饮食支出为145.11元,增长了20.71%。②衣着消费支出增加较多。全年农民人均衣着消费支出272.87元,增加17.97元,增长7.05%。其中购买服装类(成衣)和鞋类消费成为农民衣着消费的主要增长点,成衣款式众多,穿着舒适,选择的余地大,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选择成衣。在提升消费档次的同时,增加了衣着消费支出。③人均居住消费支出快速增长。全年农民人均居住消费支出746.20元,增长14.77%。由于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社区化进程加快,农民自建房费用呈下降趋势。用于购买建筑生活材料的支出也随之下降,减少6.92%。而用于维修和装修的生活材料呈增长趋势,分别增长161.42%和49.66%。农户用于住房装修或改善居住条件、环境的消费支出占整个居住消费支出的比重增加。④家庭设备、用品消费支出显著增加。全年农民人均家庭设备、用品消费支出331.77元,增长12.72%。日用品、家具和机电设备支出是其主要增长点。农民收入的增加特别是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政策的实施,进一步推动了农民对大件商品的消费支出,高档家电拥有量增加,使农民的生活越来越城市化。⑤交通和通讯消费支出增长迅速。全年农民的交通和通讯消费支出人均495.97元,增长13.87%。其中,用于购买交通工具及交通燃料支出分别为194.60元和42.39元,分别增长9.18%和32.47%。人均购买通信工具支出50.28元,增长30.19%;交通和通信服务支出为194.76元,增长9.66%。⑥农民文化教育、娱乐消费支出增长6.60%。全年农民人均文教娱乐消费支出516.50元,增长6.6%。其中,购买文教娱乐用品支出人均215.15元,增长16.02%,主要是文教、娱乐用机电消费品的购买量增加;教育服务消费支出人均254.03元,减少4.1%,主要是农村学杂费等费用逐渐减少。文化.体育.娱乐服务消费支出人均47.32元,增长38.45%。⑦农村医保的普及使农民医疗保健支出增加。全年农民医疗保健支出人均250.01元,增长28.65%。购买药品和医疗费用支出的增加,说明随着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推广,使农民健康保健意识不断增强。⑧购买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88.37元,增长6.52%。在购买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中,用于购买首饰、手表和化妆品支出占51.8%。

【城市居民收入平稳增加】 ①工资性收入平稳增长。市区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1.31万元,增长10.9%。工资性收入占居民家庭总收入的比重为68.2%,在居民家庭收入中占据主导地位。②个体经营净收入快速增长。市委、市政府采取有力措施促进就业、鼓励创业、扶持下岗职工再就业,国家出台一系列经济政策成效显著,城乡市场逐步繁荣,个体经营者收入明显增加。市区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830元,增长10.0%。③居民家庭投资收入大幅增长。股票投资、出租房屋和银行存款是全市居民家庭理财的主要方式,也是居民家庭投资收入的重要来源。随着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逐步回暖,居民投资收入快速增加。市区居民人均股票投资收入91元,增长30.6%;人均出租房屋收入199元,增长24.6%;人均利息收入280元,增长105.0%。④转移性收入快速增长。市区居民人均转移性收入4435元,增长17.7%。其中,养老金或离退休金收入人均3178元,增长18.2%;最低生活保障收入人均39元,增长21.2%。主要因素:一是国家不断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发放标准,离退休人员收入快速增加;二是全市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在做到应保尽保的同进,对低保户的补助标准有所提高。

【城镇居民消费小幅增长】 ①食品支出继续增加。自上年始,鲜菜、粮、油、肉、蛋等副食品价格高位运行,居民食品支出明显增加。市区居民人均食品支出为4260元,增长9.4%,其中人均蔬菜类支出326元,增长11.6%。2010年市区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4.6%,同期高1.4个百分点,居民生活水平总体仍处于富裕阶段。②衣着类消费持续增长。随着收入的快速增长,居民的穿着打扮发生较大变化,购买高档、时尚穿着的居民越来越多,品牌化、时尚化、个性化趋势十分明显,衣着支出稳步增长。2010年,市区居民衣着支出人均为1221元,增长5.7%。③居住支出快速增长。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家用电器拥有量不断增加,城市居民家庭用电量大幅增长,煤炭、液化石油气价格高位运行,共同带动居住支出快速增长。市区居民人均居住支出1184元,增长19.5%,其中人均用电量417度,增长23.5%。④交通和通信支出稳步增长,家用汽车拥有量再创新高。汽车价格的不断下降和汽车税费改革措施的实行,刺激了居民购买汽车的欲望,家用汽车快速进入居民家庭,成为居民消费的一大亮点。市区居民家庭交通和通信支出1822元,增长7.3%,其中人均购买家用汽车支出816元,增长6.3%。12月末,市区百户居民家庭拥有家用汽车16辆,同期增长33.3%。(刘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