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税务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90&A=21&rec=143&run=13

【概况】 年末,全市地方税务(简称地税)机构49个,其中市级局1个,县级局6个,直属单位和派出机构5个,基层分局(中心税务所)37个,在职职工1055人。全市纳入地税管理的纳税人6.23万户,企业1.88万户,个体工商户4.35万户。全市各项地税收入58.93亿元,占计划的105.47%,同比增长22.52%,增收10.83亿元。市地税局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学习型组织创建优秀单位”等称号,市地税系统被评为泰安市“十大文明行业”。
  基层建设 围绕集中办公、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办公生活软硬件建设等重点工作开展基层建设。年内投入资金780万元,4个县级局实现集中办公。积极与当地党委政府沟通协调,明确税务经费保障机制。投入资金232万元,改造供暖设施18个,更新微机526台。11月全省地税系统基层建设推进现场会在泰安召开,市地税局作了典型发言。市局机关被评为“全省地税系统服务基层优秀单位”。
  税源管理 根据省局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部署,市地税局科学谋划,周密部署,积极宣传发动,进行业务培训,健全配套制度,优化人员组合,税源专业化管理系统于10月8日上线。对342个千万元以上的重大建设项目实施重点控管,入库税款9.69亿元,同比增长59%。强化工业企业的主辅业分离工作,分离企业116家,增加税款8094万元。做好企业所得税预缴和汇算清缴,调增应纳税所得额12.68亿元,入库税款1.08亿元。开展股权转让所得税核查,补缴个人所得税1053万元。年所得12万元以上的高收入者自行申报3199人,补缴税款740万。做好全员全额明细申报,税种登记率95%,扣缴上线率93%。
  税收征管 对126个行业4.37万户个体户进行微机定税,定税额2914万元,定税面100%,同比增长17%。制定《税收数据质量责任追究管理办法》,严格实施税收数据“三级审核”,录入数据38.56亿户项,保持零出错率。定期督办国地税联合办证系统清分、导库,按期清分5662户,按期导库5180户。强化发票税控,新增税控收款机600台。做好纳税信誉等级评定,对1.7万户符合条件的企业进行信用等级评定。强化税收预警和纳税评估,处理预警信息9521户项,补税4353万元,对1321户重点税源实施评估,评估税款2.12亿元,入库2.08亿元。对个人股权转让和房屋租赁实行源泉控管,委托工商部门代征。采集综合治税信息20亿条,涉税信息6万条,入库税款2.81亿元,新增1.56亿元。
  执法服务 协助省地税局修改完善《山东税收政策评价反馈系统》,年内该系统在全省推广。创新分级分类稽查与交互式检查方式,对泰城范围内和县(市、区)、市间的部分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进行交互检查,检查纳税户891户,查补入库税款、滞纳金、罚款1.3亿元,查补税款总量及查补面均创历年新高。开展制售假发票和非法代开发票专项整治活动,先后破获非法制造、出售假发票案18起,缴获各类假发票390万份。整合纳税服务中心职能,建成服务大厅9个,将原基层办税服务场所调整为流动服务网点。深化“至诚维权征纳共盈”品牌创建,建立纳税人税法培训中心,举办培训班48期,培训人员3000人次。开展“地税局长服务日”81期,解答问题900件。
  队伍建设 合理配置县级地税局领导班子,充实调整县级局5个、班子成员13名;配齐配强基层中心所长,提拔9人,调整24人。抓好干部“双向挂职”锻炼,选派、考录8名干部分别由市局到基层、由基层到市局挂职锻炼。制定全系统教育培训3年规划,先后组织248名副科级以上干部集中培训。组织骨干培训、操作应用培训152期,参训人员3570人次。制定《鼓励干部职工在职学习暂行规定》,对取得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等资格的,给予奖励。深化文明创建,组织参加文明行业、文明单位争创,继续保持“全国文明单位”称号;积极开展“爱岗位、讲奉献、促发展”学教活动和创建“五型机关”活动。继续落实“一把手”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完善定期谈话和内审两项制度,组织系统副科级以上干部和新进人员廉政谈话200人次。加强与各级党委、政府、人大、政协、纠风部门和广大纳税人的联系沟通,发放征求意见信5000份,召开各类座谈会10次。认真开展行风专项督查,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满意率99%。市地税局在2010年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中,居行政执法类第2名。

【年度税收分析】 ①收入总量、增量实现历史性突破。全市地税收入总量58.93亿元,占全市“十一五”期间地税收入的28%。增收10.83亿元,增量首次突破10亿元大关,增幅超过“十一五”期间平均增幅1.15个百分点。②三产好于二产。地税收入二、三产比重为53.64:46.33,三产比重较上年提高2.88百分点,二产完成316123万元,增长16.26%,增收44214万元,占全部增收额的40.83%;三产完成273027万元,增长30.64%,增收64030万元,占全部增收额的59.12%。房地产的快速发展和方特欢乐世界等一批新兴大项目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快速增长,是地税收入增长的主要动力。③税种结构有所变化。受房地产业和建筑业快速增长影响,营业税大幅增收,比重较上年上升5.91个百分点;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去年基数大,年内又缺乏增长点,比重分别下降1.82和3.05个百分点。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三大主体税种完成359125万元,占全部收入的60.94%,较上年提高1.05个百分点,增收70983万元,占全部增收额的65.54%,三大共享税种对地税收入支撑作用进一步提升。地方各税中,资源税和土地使用税受财政政策影响比重分别下降1.28和1.32个百分点;土地增值税在房地产业拉动下,比重提高2.23个百分点,房产税等其他各税虽受政策影响增收较大,但由于总量较小,比重变化不大。④区域间税收不平衡。从总量上看,除泰山景区和涉外分局外,其他征收单位收入均过亿元。新泰市、肥城市收入分别突破14亿元和11亿元,完成收入261372万元,占全市的44.35%;市直完成86080万元,占全市的18.12%;泰山区超过6亿元;岱岳区、宁阳县、高新技术开发区和东平县收入过4亿元。从增量上看,泰山区、岱岳区、肥城市、新泰市、宁阳县、市直增量突破亿元,增收99569万元,占全市增收额的91.04%;从增幅看,泰山区、岱岳区、肥城市、宁阳县、东平县、景区超过全市平均增幅,景区、泰山区,岱岳区、肥城市、宁阳县增幅超过30%;高新技术开发区下降2.45%。⑤民营经济增收是拉动地税收入增长的主要动力。民营经济完成地税收入448728万元,同比增长26.3%,高于全市平均增幅3.78个百分点,增收93434万元,分别占总收入和增收额的76.14%、86.27%,比上年均有所提高。股份制经济完成299309万元,增收59151万元,分别占总收入和增收额的50.79%、54.62%。⑥重点税源税收贡献能力有所提高。按独立纳税人统计,地税收入百万元以上纳税人692户,较上年增加452户,增长188.33%,完成各种地税收入40.22亿元,占全部地税收入的比重为73.66%,比上年提高22.01个百分点,重点税源对地税收入的贡献作用十分显著。⑦政策性减免杠杆作用显现。年内利用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减免地税收入13388万元,占全部税收收入的2.27%。高新技术企业减免12628万元,有效促进了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更新进步。⑧经济运行良好为收入增长提供税源保障。2010年1~11月,全市工业增加值增长16.4%,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8.9%,5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4%,金融机构贷款增长19.4%,促进了企业的技术进步和产品更新换代和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2010年1~11月,全市完成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118亿元,同比增长22.4%;全市过亿元大项目135个,实现地税收入108277万元。大项目拉动地税收入作用显现。⑨一次性因素占比重较大。2009年收入中一次性增收因素达5.69亿元,占当年全部收入的11.83%,影响2010年收入增幅16.43个百分点,成为制约地税收入增幅的重要因素;政策性影响减收,全市高新技术企业38户,减免所得税12628万元,较去年增加9183万元,成为制约地税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县级基本财力转移支付政策影响减收,宁阳县、东平县压实收入办理退库18440万元,影响全年市、县级收入增幅5.3个百分点,市、县级收入增幅由在全省的第3位下滑到年底的第13位;金融政策影响减收,年内央行四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冻结存款1万多亿元,全市回笼货币23.4亿元,制约了银行业税收的增长。国家刺激汽车消费一系列政策使车船税大幅增长,全市新增汽车6.04万辆,增长近三成,车船税增长较快。(王 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