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90&A=20&rec=69&run=13

【概况】 2009年,全市农业增加值170.3亿元,按可比价格增长4.5%。农民人均纯收入6600元,增长9.2%。粮食播种面积647.9万亩,总产303.61万吨,单产468.6公斤,分别增长1.6%、4.4%、2.8%。瓜菜总产729.01万吨,增长4.2%。①粮食增产。万亩小麦示范片单产再创全国历史新高,粮食生产实现连续7年丰收。每个县(市、区)的万亩小麦高产示范片平均亩产628.7公斤,均超过580公斤,其中岱岳区平均亩产723.7公斤,再创全国万亩小麦单产历史新高。肥城市马铃薯十亩高产攻关田亩产5064.7公斤,创全国早春单膜覆盖生产最高水平。②农业产业化。全市共引进新上扩建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流通项目104个,超过计划69个。计划总投资72.13亿元,完成投资31.1亿元。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完成销售收入256.68亿元,超过计划96.8亿元,带动农户23.24万户。③有机蔬菜生产。新增有机食品基地面积5万亩,其中有机蔬菜3.6万亩;有机食品基地总面积达到28.8万亩,其中有机蔬菜25.9万亩。山东省首家有机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落户泰山亚细亚食品有限公司,标志着泰安有机蔬菜产业跨入了新一轮发展。④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市级农产品质检中心建设完成264.4万元,金额省级实验室认证仪器、设备招标采购,金额配备200余台(套)检测仪器。市和泰山区、岱岳区农业局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科,是省内第三个成立质监科的市。肥城市全面建立市乡两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办公室和质量检测站,初步建立市级农产品质量监测监控平台,监管基础得到强化。《农民日报》推广了泰安市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写进村规民约的经验。⑤农业项目争取和建设。全市共争取国家和省新建农业项目29个,总投资1.52亿元,同比增长84%。项目一次性通过省验收,是全省唯一全部项目一次性通过验收的市。⑥扶贫开发。坚持把扶贫开发作为改善农村民生重要工程,全市各级投入扶贫资金409余万元,涉及扶持村41个,人口7万人,帮助6.4万人脱贫。⑦农业科技创新与农民教育培训。全年引进示范和推广引进蔬菜新品种10个,粮食新品种28个,花生优良品种12个。推广合理激素授粉技术、花生拱棚覆盖新技术、中小拱棚加地膜覆盖栽培花生技术、高温闷棚综合技术等先进农业技术,改善蔬菜大棚小环境质量,防治病虫害。承担实施农业部马铃薯和花生高产创建活动,均超额完成任务指标。全市累计综合防治农作物病虫草害面积3538.87万亩次,挽回粮食损失45.44万吨、油料损失2.82万吨、蔬菜损失156.31万吨、水果损失11.75万吨;防治飞蝗20万亩,防治效果达90%以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1.25万人,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培训农民8400人,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培训工程培训各类农村实用人才3.42万人。拨打市县两级农业部门“12316”、“三农”服务热线接受咨询6800余人次,为农民解答粮、棉、油、瓜菜等各类技术疑难问题8740多个。⑧强农惠农政策落实。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政策,足额发放资金3.52亿元。依法流转农村土地面积35.41万亩,占总承包土地面积的7.62%;签订土地流转合同8.86万份,占应签订合同的62%;建立县级农村土地流转中心4个,乡镇级59个。加强农民负担检查,明查暗访46个乡镇、180多个村,处理信访案件106起,减轻农民不合理负担980万元。6个县(市、区)及一、一均建立县级农村财务监控大厅,86个乡镇全部实行农村会计委托代理,3554个行政村全部实行委托代理,乡镇、村代理率,电算化运作率都达到100%。审计村集体经济组织1010个,涉及集体资金8000多万元。受理涉农信访案件106起,限期结案率和群众满意率100%。加强护农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3500人次,检查农资批发市场和生产经营企业2320个,查处各类农资违法案件345起(立案85起),查获各类假冒伪劣农资530吨,标值总额188万元。下发整改通知书160份,取缔非法经营户7家,挽回经济损失1240万元。

【农业结构调整】 围绕加快培植农业6大主导产业和8大特色产业,按照“建大基地、兴大产业、抓大项目、育大龙头、占大市场、求大发展”的要求,坚持产业富村、科技兴村、企业带村、生态建村、人才强村,着力培育农业主导产品和区域性特色主导产业。全市经济作物种植面积294.06万亩、总产749.90万吨,其中瓜菜201.43万亩、总产729.01万吨,新增新增高效经济作物面积15万亩、高值田10.53万亩、设施大棚5万亩。绿色、有机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证步伐加快,全市农业“三品”认证基地总面积达到429.8万亩,其中无公害农产品212万亩、绿色食品189万亩、有机食品28.8万亩(有机蔬菜25.9万亩)。全市符合农业部统计标准的“一村一品”专业村达到426个,比上年增加34个,专业乡镇达到18个。

【农业产业化经营】 全市国家、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分别达到2家、22家、160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达到370家,过亿元的44家,规模以上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60亿元,出口创汇2.4亿美元,实现利税19亿元人民币,带动基地300余万亩、农户70余万户,年户均增收2400元。抓住国家加大“三农”投入的良好机遇,做好对上争取,为农业龙头企业争取省级财政贷款贴息资金和农产品质量提升工程项目资金。为8家企业争取省财政贴息资金366万元,争取农产品质量提升工程项目资金92万元。围绕资源抓招商,围绕龙头建基地,加强龙头企业动态管理和监测。为10家企业争取省财政补贴资金近500万元,县(市、区)配套专项扶持资金2900万元。评审命名58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对142家农业龙头企业主要负责人和财务人员进行金融培训。

【农业标准化生产】 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在生产、加工、包装、运输、销售等整个过程实施跟踪监控,建立健全质量标准体系、质量监管体系、技术服务体系、投入品监管体系、市场营销体系、信息发布体系六大体系。加大农业“三品”认证力度,全市农业“三品”认证基地总面积达到429.8万亩,其中无公害农产品212万亩,绿色食品189万亩,有机食品28.8万亩(有机蔬菜25.9万亩)。在省农业厅组织的三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中,全市蔬菜、菌种样本合格率均为100%。制定泰安市和6个县(市、区)的瓜菜果茶食用菌发展规划,提出到2012年,全市瓜菜标准化基地达到200万亩,果品标准化基地面积基地53万亩,食用菌标准化面积102万平方米。顺利通过山东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暨执法年活动验收。

【生态农业建设】 ①农村沼气建设。“农村改厕和沼气建设”继续被市委、市政府列入为民要办的12件实事。年内,全市新建户用沼气池1.06万个,其中“一池三改”(沼气池、改厕、改圈、改厨)5600个,“一池二改”3400个,“四位一体”(养猪、沼气池、大棚、蔬菜)600个,“猪—沼—果”500个,累计建成户用沼气池9万多个,沼气示范乡镇16个。肥城市老城镇、潮泉镇,新泰市小协镇、放城镇作为全市的示范点,户用沼气覆盖率达到90%以上。发展沼气生态农业模式面积9万亩,延长了产业链。建设中小型沼气工程10处,建设大型沼气工程2处,肥城永慧养殖厂等6处1000立方大型沼气工程正在建设当中。农村沼气建设给农民带来经济效益9000多万元。②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全市农作物秸秆总量约400万吨,为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效益,以宁阳县沼气研究所为研究基地,试验示范秸秆沼气技术,在京沪铁路和高速公路沿线建设秸秆沼气池1800个。抓好秸秆炭化的技术试验,在新泰市谷里镇建设秸秆炭化炉4个,年处理秸杆5000多吨。推广以秸秆为原料发展食用菌,扩大了秸秆利用的范围,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73%。③畜禽粪便污染治理。新泰泉沟2000立方大型沼气工程、泰山区金兰奶牛养殖有限公司和肥城八戒养殖有限公司各1000立方大型沼气工程,年处理粪便污水32万吨。中小型沼气工程发展到60个,年处理畜禽粪便50万吨。在大中小型养殖场建设粪便污水处理池98个,年处理粪便400多万吨,避免了有机废水过分集中对农业环境造成的污染。

【农业科技推广】 ①技术合作。加强与山东农业大学、省农科院、泰安市农科院科研院校的交流合作,加快新品种、新技术引进示范步伐。引进临麦4号、良星66、良星99、汶农6号等小麦新品种10个,并对登海661(超试1号)、登海662(超试2号)、登海701(超试4号)等玉米新品种进行试验示范。在泰山区省庄镇柳行村和新泰市刘杜镇进行有机基质栽培蔬菜技术的示范推广,其中有机基质栽培技术种植的韭菜成功上市;开展粮食综合节水栽培、小麦等行播种技术、夏玉米直播晚收技术、化控技术应用、中药材人工无公害栽培技术等10项农业新技术、新成果的试验示范推广。②技术申报。“优质小麦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与示范”项目获得山东省农牧渔业丰收计划一等奖,是全省粮食类项目中唯一的一等奖。组织申报泰安科技进步成果奖励2项,获奖2项。提报泰安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良种产业化项目4项,其中专项计划1项、一般计划2项、良种产业化项目1项,均被市科技局批复,立项实施,获科研经费26万元。组织申报山东省农牧渔业丰收奖成果奖励5项,获奖4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获奖层次和数量均居全省前列。组织评选泰安市农牧渔业丰收奖18项,其中一等奖5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8项。③农村劳动力培训。实施全市阳光工程,培训转移农村劳动力1.25万人,稳定就业率99.8%;培养农村各类实用人才3.42万人,其中农业技术推广人才5260人,农村经济(营销)管理人才7810人,种植、养殖能手9840人,能工巧匠1.13万人;培训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经营管理人才121人,种植、养殖致富带头人620名。市、县、乡三级农业技术人员下乡6500人次,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班1134个,培训指导农民16万人次。④测土配方施肥。六个县(市、区)均承担实施农业部下达的测土配方施肥资金补贴项目,争取中央财政资金295万元。采集土样4567个,测试土样8898个,测试7.02万项次;安排田间小区试验76个,累计田间小区试验小区总数1851个;安排肥效对比试验59个,肥效对比试验小区177个;设计配方31个,配肥总量2.9万吨,施用面积89.9万亩,应用农户19.8万户,涉及村组4212个。完成测土配方施肥386.3亩,测土配方施肥一般亩节肥在2~6公斤,亩增产在24~45公斤,总节约用肥3.7万吨,总增产13.2万吨,增收2.94亿元。

【农村基本政策落实】 立足于维护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狠抓党在农村基本政策的落实,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解仲裁得到加强,泰山区、肥城市、岱岳区成立仲裁大厅,其中肥城市被农业部列为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试点。①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依法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健康有序流转。宁阳县创新土地流转机制,建立了“股份+合作”的郑龙模式,肥城市在每个乡镇都建立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交易中心。全市依法流转农村土地面积35.41万亩,占总承包土地面积的7.62%;签订土地流转合同8.86万份,占应签订合同的62%。②落实各项直补政策。全市发放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农资综合直补资金3.52亿元,惠农补贴资金全部及时发放到农民手中,或拨付中标公司。政策性农业保险得到较好贯彻落实。落实玉米政策性保险53.8万亩,参保农民共获得各级财政补贴资金258.2万元,出险面积3.28万亩,农民共获得保险赔付资金221.9万元。③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全年共明查暗访46个乡镇180多个村,处理信访案件106起,减轻农民不合理负担980万元。6个县(市、区)、86个乡镇均建立“三资”管理服务中心,受理涉农信访案件106起,限期结案率和群众满意率100%。

【依法治农】 ①完善农业行政执法责任制。完善行政执法工作制度、行政许可制度、监督检查制度、错案和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等20余项,推行农业行政执法责任制。先后制定下发《2009年全市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关于全面加强农业执法,扎实推进综合执法的意见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毒鼠强整治工作的通知》《泰安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关于开展“法律进乡村”,深化年活动的实施方案》《关于加强农业行政执法体系建设的意见》等文件,开展种子、农药、化肥质量检查活动,确保农资市场整顿工作的顺利进行。②强化市场监管。抓住农资批发市场、专业市场和乡村农资集散地,对农资生产、经营企业和销售网点进行拉网式检查,封堵假劣农资流通渠道,查封并曝光未审先推的洛玉1号、白玉2000、郑单23号、蠡玉16、安科200等玉米种26个,依法查处假冒玉米种3.5吨;查获假劣多菌灵、黄金甲、一死定、虫光光等农药35个;封存绿色1号、汇达88、急救剂、德至新989、植物白金复合肥无登记或登记证过期的复混肥品种21个。③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与66家农资企业签订农资企业质量安全承诺书,推广农药店设立禁限用农药专柜,严厉查处非法生产、销售和使用甲胺磷等5种高毒有机磷农药以及掺杂高毒剧毒农药的违法行为。④查处违法行为。根据全国、全省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电视会议精神,共出动执法人员3500人次,检查农资批发市场和生产经营企业2320个,查处各类农资违法案件345起,其中立案85起。先后查处农业部批转的北京植必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销售假冒农资案、宁阳华阳肥料有限公司生产劣质肥料案、省农业厅批转的泰山农丰种业公司在推广小麦良种补贴项目中销售假种子案、山农大种业泰农18小麦种侵权案等,查获各类假冒伪劣农资530吨,标值总额188万元。下发整改通知书160份,取缔非法经营户7家,挽回经济损失1240万元,维护了农民权益。

【农村扶贫开发】 按照产业扶持引导、强化造血机能、形成脱贫产业的思路,搞好开发式扶贫,加大扶持力度。①扶贫项目建设。省级扶贫项目在东平县接山乡、旧县乡的33个村实施,覆盖贫困人口2.9万人;市级扶贫项目在新泰市、宁阳县、东平县的14个乡镇30个村实施,覆盖贫困人口3.4万人。省级扶贫项目区东平县的旧县乡和接山乡,梳理思路,因地制宜,确定了旧县乡发展核桃种植和水产养殖,接山乡发展有机蔬菜生产的产业规划。两个乡镇共投入资金668.7万元,其中旧县乡投入资金328.8万元,发展核桃种植面积2000亩,新植核桃树9.5万株;开发池塘养鱼面积1200亩。接山乡投入资金309.9万元,发展有机蔬菜面积9800亩,新打机井1眼,架设供电线路450米,修生产路10公里,铺设地下暗管1.6万米,开展有机蔬菜科技培训4期。市级扶持的新泰市、宁阳县、东平县的30个村,共投资425.89万元,建成农田水利、种植业、养殖业项目30个,形成了各自的脱贫产业。②贫困村村民互助资金试点工作。新泰市岳家庄乡张家村开展市级“贫困村村民发展互助资金”试点工作。省级互助资金试点投入财政扶贫资金75万元;市级互助资金试点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5万元,省、市投入工作经费9万元,成立互助资金组织6个,覆盖村6个、农户数1800户,其中贫困户(低收入户)718户,互助资金总规模达到180万元,持续运转一年以上的互助组织5个,互助资金总规模150万元、累计发放借款数额125.65万元、农户增加收入预计30万元。③以“雨露工程”为抓手,开展智力扶贫,提高农民素质,拓宽贫困农民增收渠道。共培训贫困农民1326人,其中培训时间在3个月以下的981人;6个月至1年的277人,学历教育68人,转移就业率100%。④开展贴息贷款扶贫。扶贫贴息代款分两部分,一部分是直接用于为贫困户的到户小额贴息贷款,发放贷款260万元,贴息资金13万元,扶持600余户贫困户,帮助其从事养殖、加工、运销等行业。另一部分是用于龙头企业的项目贴息贷款。为农业龙头企业泰安市嘉元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发放项目额度200万元,支持贴息资金6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