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机遇 乘势而上 坚决打好转方式调结构这场硬仗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90&A=20&rec=2&run=13

抓住机遇 乘势而上※
坚决打好转方式调结构这场硬仗
中共泰安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杨鲁豫
同志们:
这次市委九届八次全体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决策部署,传达学习省委九届十次全体会议精神,就我市贯彻落实意见作出部署,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坚决打好转方式调结构这场硬仗,为加快推进建设经济文化强市、打造国际旅游名城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会议还将讨论审议通过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若干重要问题的意见》(审议稿)和《中共泰安市委九届八次全体会议公报》(草案)。
为开好这次会议,市委组织开展了多方面的准备工作。围绕转方式调结构,确定了一批调研课题,组织市直部门、县市区、重点骨干企业代表召开座谈会,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研究推进措施和办法。结合去年省委巡视组对我市巡视反馈意见的整改,开展了一系列主题活动。前不久,市党政考察团到东营、滨州、淄博三市学习考察,进一步开阔了视野。5月27日,在省委召开的转方式调结构中片座谈会上,我结合泰安实际谈了我们的一些思考和建议。6月9日,洪峰同志在省委理论中心组读书会上汇报了我市转方式调结构的思路措施。在此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若干重要问题的意见》(审议稿)。7月2日,召开市委常委会听取了《意见》和两个讲话文稿的起草说明,对《意见》进行了讨论修改,拟提交这次全委会进行审议。
从7月3日开始,用3天的时间举办了市委理论中心组读书会,前两天在本单位自学,昨天集中学习,上午举办了辅导报告会,下午六个县市区和有关部门作了大会发言。在这次读书会上,大家学习了中央和省委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决策部署,学习了中央和省委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及省委九届十次全体会议精神。通过学习研讨交流,大家对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基本要求和工作重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中央和省委的部署要求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对做好我市转方式调结构的各项工作有了更系统的思考。同志们对《意见》作了深入研讨,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在这次会上还要进一步审议。洪峰同志下午还要全面分析我市的经济形势,并对下一步转方式调结构、做好经济工作作出部署,大家要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根据市委常委会研究的意见,我就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着重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认清形势,抓住机遇,进一步增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紧迫感责任感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党中央在我国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我国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一项战略任务,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今年2月,中央举办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胡锦涛、温家宝、习近平、李克强同志分别作了重要讲话。胡锦涛总书记深刻阐述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五个必然要求”的重大意义,明确提出了“八个加快推进”的重点任务。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是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再动员再部署,是对党的十七大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战略思想的丰富和完善,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省委对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高度重视。今年以来,多次就转方式调结构重大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并先后分片召开转方式调结构重大问题座谈会。6月10日,召开省委九届十次全体会议,姜异康书记、姜大明省长就转方式调结构作出了全面部署,在全省吹响了打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场硬仗的冲锋号。
通过深入学习中央和省委领导同志一系列重要讲话和转方式调结构的重大决策部署,我们深刻体会到,领会好中央和省委的精神实质,最关键的是要把握好三点:一是坚定不移。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毫不动摇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表明了中央的英明决策和坚决态度,我们必须讲政治、讲大局,顺应大势,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二是必须加快。胡锦涛总书记对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连提八个“加快”,充分表明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势在必行。我们必须见事早、行动快,积极响应,结合实际,加快推进。三是见到实效。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是要在“加快”上下功夫、见实效。我们要深刻理解“见实效”的内涵,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真正把转方式调结构的任务落到实处、见到实效。对泰安来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优化结构、提高效益、扩大总量的必然要求,是统筹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实现“三化”深度融合、互动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赢得竞争主动权、提升区域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是加快发展社会事业、着力保障改善民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把思想认识高度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泰安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上来。
近年来,全市上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观念先行、思想先转、思维先变,通过组织开展继续解放思想推进科学发展学习教育活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在行动活动,全市广大党员干部解放思想的成果已经由观念层面向实践层面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科学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见事谋事、干事成事的意识不断提高。去年以来,面对宏观经济形势的重大变化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全市上下积极作为,科学务实,坚持打基础、利长远、求增长、惠民生,发挥优势,突破重点,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特别是大抓项目建设、全面启动创城工作之后,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加大工作力度,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相继建成投产,创城工作初见成效,城乡面貌发生新的变化,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去年全市主要经济指标的增幅都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今年一季度,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5.4%,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分别增长10.6%和17.8%,旅游总收入增长33.1%;1至5月份,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8%;上半年地方财政收入增长27.3%。这些数据充分说明,我们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各项措施是富有成效的,这也为我市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奠定了坚实基础。
目前,我市经济发展正处在一个重要的转型时期。从全省范围看,我市经济总量不算大、实力还不强,位次排名不靠上、人均指标偏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实现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由粗放变集约的历史性跨越,是我市现阶段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具体分析我市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经济结构层次低。三次产业中,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为35.5%,虽高于全省1.3个百分点,但低于全国7.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仍以传统产业为主,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还未达到全省平均水平。高耗能产业和初加工产品比重大,重工业比重达到78.7%,而且大企业少,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的企业仅有1家。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城镇化率为48.2%,基本与全省持平,但远低于先进地区,城市现代化的差距更大。外经贸拉动严重不足,进出口总额仅占全市GDP的4.3%,比全省平均水平低23.7个百分点。区域内消费水平低,在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中,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仅有33.6%。二是经济质量效益不高。我市长期存在的总量不大、效益不高、活力不足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去年全市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是5.3%,分别比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低4.4个百分点和1.2个百分点。人均地方财政收入1672元,比全省平均水平低656元,居第11位。四大主体税种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在全省位次靠后;纳税过亿元的企业只有9家。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人均储蓄余额在全省居中及偏下水平。三是节能减排压力较大。截至去年底,万元GDP能耗仅完成了84.1%。今年作为“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完成节能降耗任务压力相当大。特别是今年一季度,随着工业生产的快速回升,高耗能行业生产的快速增长,能耗量随之呈现较快攀升态势,节能降耗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完成计划的88%,列第9位。四是转方式调结构的主动性不够。各级对转方式调结构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加深,但在行动上缺乏紧迫性、主动性和自觉性;转方式调结构的激励机制和政策措施不够完善,缺乏转方式调结构的内在压力;习惯于用传统的办法、固有的方式抓工作,抓高端高质高效产业措施不多、能力不足;靠科技、靠人才、靠创新推进转型升级的力度还很弱。部分同志仍不能摆正转方式与促增长的关系,存在着先增长后调整的思想。我们既要充分肯定已经取得的成绩,充分发挥有利的因素,又要正视存在的差距,尽量避免不利的干扰。全面客观分析发展的实际状况,有利于我们准确判断、科学决策、把握重点,推进新的发展。
总之,转方式调结构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泰安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是“十二五”发展的主题,也是加快建设经济文化强市、打造国际旅游名城的关键所在。如果说改革开放政策使一些地区和城市走在了发展的前列,那么这次转方式调结构为我们提供了跨越发展、争先进位的难得机遇。机遇不等人、稍纵即逝,转方式调结构时不我待、刻不容缓。全市各级一定要牢牢抓住这个重大机遇期,进一步增强“等不起”的危机感、“慢不得”的紧迫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审时度势,乘势而上,力争在新一轮的经济发展中抢占制高点,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深化思路,突出重点,切实打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场硬仗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既是攻坚战又是持久战,既是重大挑战又是战略机遇。从泰安的实际出发,转方式调结构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把转方式调结构作为推进科学发展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作为实现跨越发展的重大机遇,按照省委“打好六个攻坚战”的总体部署,坚持“一三四五”的奋斗目标和工作思路,积极作为、科学务实,发挥优势、突出重点,齐心协力、强力推动,在提升高端增量增效、优化结构培育特色、节能降耗绿色发展、统筹城乡一体推进、改善民生增收富民、人才强市创新驱动上下功夫求突破,在调整中强素质,在转变中谋发展,在发展中促转变,努力夺取强市名城建设的新胜利。
落实好这个总体要求,在加快转方式调结构的工作指导上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既要提高质量,又要扩大总量。就我市目前经济发展水平来看,我们面临着提高质量和扩大总量的双重任务,我们要把二者有机统一起来,坚持以科学发展解决“好”的问题,以跨越发展解决“快”的问题,做到好中求快,既大又强;坚持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经济社会民生相协调,努力使提高质量效益与扩大总量相得益彰,投入产出良性互动,使经济发展更具稳定性、更具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是既要优化产业结构,又要优化经济结构。统筹发展三次产业,既防止厚此薄彼,又不能平均用力。一方面要保持一、二、三次产业协调带动,另一方面针对第三产业不大、第二产业不强的状况,加大工作推进的力度,促进一、二、三次产业在更高水平上协同发展,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把调整经济结构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重点,优化需求结构、供给结构、要素投入结构。针对目前消费拉动不足、出口拉力太弱的现实,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增强消费、投资、出口的拉动合力,形成“三驾马车”协调一体、均衡拉动的局面。统筹协调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优化,逐步构建充满生机和活力、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三是既要整体推进,又要重点突破。转方式调结构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增强工作的整体性、系统性、协调性,坚持统筹兼顾,整体推进;既要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关系,又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以及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要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带动整体水平提高;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做好“结合”文章;必须坚持大项目带动,把创城等重点项目建设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抓手抓紧抓好;对于牵动结构调整全局的重大项目、关键技术、薄弱环节,必须在精力投放、力量安排、资金支持上重点倾斜。
四是既要重经济效益,又要重民生改善。提高经济效益是改善民生的基础,改善民生是发展经济的终极目标;保障和改善民生既是发展的目的,也是扩大投资、拉动消费、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牢固树立经济发展的效益导向,把转方式调结构的成效体现在提高经济效益上,体现在增加财政收入和居民收入上,体现在民生改善上。必须坚持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的辩证统一,坚持抓好当前与谋划长远的辩证统一,做到当前经济增长与长远群众利益相衔接。着力发展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事业,着力解决城乡困难群体的生活保障问题,通过办好民生实事进一步扩大内需,让人民群众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普遍得到实惠、不断提高幸福指数。
按照总体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在以下五个方面打好转方式调结构这场硬仗。
(一)大力发展高端高质高效产业,在推进“创新泰安”上打硬仗。要以创新驱动发展为导向,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健全创新体系,聚集创新资源,把创新的理念落实到三次产业的各个领域,努力建设创新型城市,形成更强的核心竞争力,在培育创新型经济优势上取得重大突破。
泰安是“中国城市综合创新力50强”之一。建设“创新泰安”既有基础也有优势,也十分必要和迫切。创新是泰安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既要在思想观念、体制机制、管理措施上创新,更要在技术创新和自主创新上攻坚克难。要把发展高端高质高效产业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重点,突出抓好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工程、重点产业培植增强工程、产业集群和特色产业聚集壮大工程、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工程,努力实现由传统产业为主向高新技术产业引领发展转变,由“两高一资”产业为主向节能环保产业引领发展转变,由重化工业为主向轻重工业协调发展转变,构建起以高端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协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一是加快提升传统产业。我市的传统产业基数大,财税贡献多,有些在全省、全国都占有一定位置。当前,最迫切的是依靠科技进步,提高传统产业的装备水平、工艺水平、管理水平。要在项目安排、资金平台、财税政策上综合施策,加快企业技术改造,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做强做大装备制造业,改造提升消费品工业。每年市里重点抓好100个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加快产业转移和落后产能的淘汰,对列入限制范围的“两高一资”项目,严格项目审批、环评。培植带动力强的经济增长点,用优质增量稀释存量,提高现有传统产业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二是大力培植新兴产业。新兴产业代表今后产业发展的方向,也是转方式调结构的必然选择。要立足我市的基础和条件,依托重点园区和企业,选择具有比较优势的新材料、新能源、新信息、新医药等重点领域作为突破口,努力实现后来居上。当前要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依托高新区等各类园区发展,打造太阳能光热利用装备、风电核电配套装备、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三大特色集群,建设新能源燃料、光伏产业、生物质综合利用装备、地热能综合利用装备四大生产研发基地,推进实施抽水蓄能、LED、温泉开发、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生物质能发电五大重点工程。同时,推进新材料产业、电子信息产业、新医药产业加快发展,力求在新一轮发展竞争中抢占先机。
三是发展壮大优势产业。继续巩固加强农业,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稳定粮食生产,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基础上,通过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和品牌化,大力培育龙头企业,重点发展农业特色产业,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继续做强做大工业,抓好汽车及零部件、输变电设备、煤炭、食品、精细化工、纺织服装等优势产业,力争到“十二五”末,汽车及零部件、输变电设备、煤炭产业销售收入过千亿元。通过优势产业的培植和提升,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和产业内部结构,努力形成各产业协同带动经济增长的良好局面。
四是加快推进自主创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经济内涵素质,核心在于科技创新驱动,根本是要靠科技的力量,关键是大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加大自主创新投入,大力实施技术创新支撑“双千亿”工程行动计划。要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的作用,建立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搭建成果转化的服务平台。要培育创新型骨干企业,推进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培植形成一批名牌企业和产品。要落实扶持政策,加快形成创新要素聚集态势,使企业成为研发投入主体、创新活力主体、成果应用主体。
五是高度重视节能减排环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迫切要求我们更加重视节能减排环保工作,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节能减排任务是刚性指标,今年任务相当艰巨,压力非常大,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要进一步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突出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领域,深挖潜力,破解瓶颈,转变模式,严格考核,在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上取得重大突破,确保目标按时完成。
(二)繁荣发展以旅游为龙头的服务业,在推进“特色泰安”上打硬仗。突出泰安旅游文化城市的特色,把加快以旅游为龙头的服务业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点任务来抓,全面整合旅游文化资源,加快项目建设,提高服务水平,努力实现由单纯的泰山旅游向依靠泰山多点联动的泰安大旅游转变,由单一的观光旅游向观光体验休闲度假全方位旅游转变,由传统旅游和文化的融合向现代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大融合大发展转变,构建大泰山大旅游大产业格局,把泰安建设成为山东旅游文化高地。
服务业资源要求低、能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就业带动大,涉及领域广,既富民又富财政。据测算,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每增加1个百分点,GDP综合能耗就降低1.5个百分点,服务业新增亿元增加值,比第二产业多提供1200多个就业机会。我市发展服务业既有优势条件又有巨大潜力,必须保持服务业快速发展的好势头,使服务业在产业结构占比中不断提高。
一是繁荣发展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战略支点。我市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发展旅游文化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去年我市旅游总人数和总收入分别增长25.6%和31.1%,居全省前列。但仍然存在来人不少、收入不高的问题。这说明,游客在泰安消费支出少,滞留时间短。今年新开业的泰山方特欢乐世界、中华泰山封禅大典、泰山花样年华景区等项目,对解决“吸引人、留住人”问题发挥了积极作用。今后要继续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配套发展做文章,在旅游项目建设、旅游市场开拓、旅游主体培育、旅游产品打造、旅游服务提升、旅游文化融合发展上实现新突破,营造加快旅游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增强泰山泰安的吸引力竞争力,增加游客的滞留时间和消费支出。要抓住当前文化需求快速增长、文化消费潜力巨大、文化产业发展空间广阔的机遇,大力实施文化兴市战略,以泰山文化、大汶口文化、水浒文化品牌为重点,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业、文化演艺业、节庆会展业、现代传媒业、休闲娱乐业、文化体育业、影视动漫业,加快文化项目和文化聚集区建设,推进文化惠民工程,满足群众文化需求,促进文化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发展优势和创新优势转化。
二是着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是为生产提供中间服务的服务业,领域极其广泛,拉动服务业发展的作用巨大。要把生产性服务业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大力发展科技、信息、金融、商务、物流、服务外包、涉农服务、职业培训等产业,全面提升生产性服务业的整体素质和对制造业的支撑能力。注重总部经济、楼宇经济的研究,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和研发机构在泰安设立总部或分支机构。同时,也要相应发展好生活性服务业,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三是规范发展房地产业。房地产业的带动作用很强,对经济建设和城市建设的贡献很大。为了抑制有些城市房价的过快增长,今年以来国家集中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政策,对高房价的一线城市已经见到了效果,但对泰安这样的二三线城市来说,却是新的发展机遇。我们当前的任务是规范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搞好规划,重点开发,集约节约利用土地,提高房地产开发的层次和水平,改善群众的居住条件和城市环境面貌,促进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进程。同时,增强泰安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使更多有识之士到泰安投资兴业,安家居住。
(三)加快城市化进程,在推进“宜居泰安”上打硬仗。围绕强市名城目标,实施城乡一体化战略,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全面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和竞争力,提升城市建设的标准和品位,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效能,努力建设环境优美、功能完善、生活方便、居住舒适、人民群众具有幸福感的宜居城市。
目前,我市城镇化和全国、全省一样正处于加速发展的高潮期,到2012年,我市城镇化水平将超过50%,到2020年全市城镇化水平将达到60%左右,期间将有大量的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城镇化是推动经济社会长期较快发展的强大动力,是扩大内需的主要载体,推进城市化是转方式调结构的重点任务之一。我们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还面临着城市现代化的艰巨任务。稳步推进城镇化和城市现代化进程,对增强城镇的吸纳能力,实现经济增长、就业增加、扩大消费、改善民生,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拓展可持续发展空间,都将发挥巨大作用。我市具有土地、人口、区位、资源和产业发展等要素的良好禀赋,推进城镇化的空间和潜力比较大。今后,要按照统筹城乡、合理布局、节约土地、完善功能、以大带小的原则,从泰安中心城市、县域城市、小城镇、农村(社区)四个层面,科学构筑布局合理、功能互补的城镇体系。
一是以创城带动中心城市现代化。泰安中心城市建设要以创城为载体,坚持东西两翼拓展、南部新城开发、旧城改造提升,实现由“依山而建”向“依山傍水”发展,将泰城建成人口超100万的特大城市。通过去年创城工作的开展,城市面貌有了明显改观,市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有了较大改善。今年是创城攻坚年,各项任务十分繁重。我们要在更高层次上推进创城工作,力争在项目落地运营和开工建设上、在继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上、在加快建设旅游文化项目上、在深化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上、在改造提升城市形象上、在完善体制机制运作资源上实现大的突破,为实现“三年大变样”的目标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二是推进县城和中心镇新型化。充分发挥县域城市优势,以壮大县域经济为重点,加快膨胀县城,打造优势产业,壮大经济实力,扩大城区规模,增强承载能力,使之达到中等城市和大城市规模。加快城市周边城镇、大型工矿企业所在地城镇、交通干道沿线城镇发展,通过扩容提质,强化产业和人口聚集,形成特色明显、功能完善的小城镇。对4个国家重点镇和15个省级中心镇实施扩权强镇,使其尽快发展成为经济强镇和县域经济次中心,提高带动周边农村发展的能力。
三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特色化。按照因地制宜、循序渐进,试验先行、典型引路,由点到面、全面推开的原则,加快城中村改造。以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为契机,积极稳妥地推进迁村并点工作,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同时要跟上社区服务设施、服务体系、社区组织、社区文化、社区环境及管理体制等方面的建设,逐步把农村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居住方便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四)切实提高经济社会效益,在推进“富裕泰安”上打硬仗。围绕富民强市,确立经济发展的效益导向,更加关注改善民生,着力增加财政收入、居民收入,增加社会财富,使政府财力大幅增长,调控能力明显增强,群众生活更加殷实,收入和消费水平显著提高,家庭财产普遍增加,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一是千方百计培植财源。要充分认识到培植壮大财源是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目标,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迫切需要,是强市名城建设的必然要求。各级都要把财源建设牢牢抓在手上,保证财政的正常运转。要善于生财、聚财、理财,多渠道培植财源,巩固发展现有财源,努力扩充后续财源,进一步夯实财政增收的基础。要注重把产业结构调整与财源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在转方式调结构中强化财税效益理念,特别是在上项目时,要吃透政策,算好长远帐,多上一些对地方税收贡献大的项目,使财政税收随着项目建设的推进而快速增长。要牢固树立“节支也是增收”的观念,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要发挥财政资金的支持、引导作用,支持高端高质高效产业发展,管好用好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鼓励服务业发展等方面的资金,发挥好酵母作用,产生倍增效应。
二是调整收入分配结构。要积极落实好上级调整收入分配结构的各项政策措施,逐步改变城乡之间、县市区之间、行业之间收入不够平衡的状况。认真落实最低工资制度,教育引导企业增加社会责任感,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增加职工收入,建立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职工收入增长机制。适当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收入中的比重,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和低收入者收入。创造条件增加群众财产性收入。
三是高度关注民生改善民生。市里今年确定的12件实事,是市委市政府民生工作的重点,目前进展顺利,下步要严格标准,保证质量,按进度要求积极推进落实。要继续实施全民创业战略,落实扶持政策,鼓励自主创业,促进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经济结构与就业结构良性互动。要把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作为增加即期消费的关键环节,完善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为重点的社会保障体系,真正做到城乡居民全覆盖,减少消费的后顾之忧,增强居民扩大消费的信心。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基本服务设施建设,继续办好涉及民生的实事好事,使广大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四是切实增强内需拉动力。在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中,我们对投资拉动关注得比较多,研究得比较透,用得也比较顺手,但对消费拉动研究得不够,办法不多力度不大。这种局面要尽快改变。要围绕创建国际旅游名城目标,不断改善城市面貌,提升城市形象,增强拉动消费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要研究制定促进消费的政策措施,大力发展消费信贷,鼓励引导健康消费、绿色消费、低碳消费。要用足用活国家鼓励消费的政策措施,精心组织实施“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农机下乡”等促销活动,大力开拓农村消费市场。要培植汽车、住房、教育、就医等带动力强的新兴消费热点,不断扩大居民旅游和服务消费。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提高消费服务水平,吸引更多的人在泰安消费。
(五)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在推进“开放泰安”上打硬仗。坚定不移地增强改革的动力和开放的活力,充分发挥“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的作用,以更大的气魄推进改革,形成有利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体制机制;实施“开放强市”战略,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转变“走出去”、“引进来”方式,切实改变外经贸发展持续低迷的被动局面,在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上实现新的跨越。
一是继续深化改革。只有建立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的体制机制,才能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进一步完善市场竞争机制,营造有利于全民创业的市场环境。不失时机地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提高经济的市场化程度。加强对经济发展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善于用改革创新的办法破解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瓶颈”问题。加快培育壮大人才、土地、劳动力、技术、资本等要素市场。进一步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和规范审批事项和环节,提高服务效能,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
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创新招商机制和方式,积极推进产业招商、企业招商、园区招商、指挥部招商等。当前,发展环境在多渠道融通建设资金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而且越来越引起战略投资商的兴趣。今后要突出发展环境在招商引资中的作用,注重以清洁优美的生态环境、快捷高效的服务环境、宽松稳定的政策环境、公平公正的经营环境、拼搏实干的创业环境、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前来投资兴业,在多领域实现共赢。要认真总结近两年在招商引资中的成功经验,提高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和成功率,力争每年都能实实在在地引进、新上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在工作推进中,要着重抓好“两个衔接、一个扩大”,即加强与国家部委、省直部门单位的衔接,加强与国家大企业、省属大企业的衔接,扩大利用国际资本。积极争取中央和省里政策与资金的支持,争取更多的大企业在我市投资兴业。既要扩大外商直接投资,也要促进有条件的企业境外上市,更有效地融进外资。要创新引进外资的办法,更加注重引资引智并举,着力吸引跨国集团在我市设立研发中心、营销网络和企业总部。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引导外资投向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制造研发环节,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速新兴产业快速崛起。鼓励我市企业通过增资扩股、资产重组、联合购并等方式,加强与国内外企业的合资与合作,扩大引资规模。努力扩大民间投资。
三是切实提高开放水平。外经贸发展持续低迷,这是我市经济结构中的“短板”,与创建国际旅游名城的要求极不相称。全市各级都要高度重视扩大对外开放,大力实施“开放强市”战略,把外经贸工作作为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的重点,放下包袱、轻装前进,自我加压、奋力赶超,努力做好补齐“短板”、合力拉动发展这篇大文章。要充分发挥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的扶持促进作用,对作出较大贡献的单位、企业给予一定的奖励。充分发挥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主体地位,对外贸企业特别是重点企业逐一分析,分类指导,搞好服务;引导企业更加注重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扩大国内市场与开拓国际市场并举。不断提高外经贸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的比重,提升外向型经济水平。
三、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强力推进转方式调结构任务落实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关键在于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用新的思路、新的办法、新的作风,完善政策,优化环境,加强考核,强力推动,真正把转方式调结构落实到行动上,体现在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上。
(一)提高工作本领。各级领导干部要在转方式调结构过程中,更加注重学习,更加注重研究,更加注重创新,更加注重超越,切实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能力,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提高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能力和水平。要深刻理解中央和省委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指导思想、重要工作原则和重点工作任务,既要增强工作系统性、创造性,又要克服和避免片面性、盲目性,坚定不移调结构,脚踏实地促转变。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不断提高对发展阶段和发展规律的认识,在尊重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谋求科学发展,在科学发展的实践中探求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解决影响和制约加快转变的突出问题。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领导干部能力培养,结合各自实际强化专题培训、实践锻炼,着力提高广大党员干部谋划发展、统筹发展、优化发展、推动发展的本领。
这里还要强调一点,各级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增强新形势下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越是经济转型期和快速发展期,越是矛盾的凸显期和高发期,必须统筹安排,因势利导,化解矛盾,防范群体和突发事件,为转方式调结构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提振精神状态。良好的精神状态是推动工作的重要保障。省委姜异康书记指出,做好转方式调结构工作,我们主要存在本领恐慌和精神状态不振两方面的问题。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各级各部门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进一步强化争先意识、创新意识、实干意识、责任意识,树立跨越发展的信心,坚定创先争优的决心,拿出赶超先进的勇气,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顽强的作风,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要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在行动”活动的成果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努力使转方式调结构的部署要求变为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要继续深入开展争做泰山先锋活动,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各级领导干部要勤于思考,善于创新,乐于干事,敢于负责,专于落实,勇于争先,努力做出经得起实践、群众、历史检验的业绩。
(三)优化发展环境。要充分挖掘现有政策的潜力,发挥引领和保障作用,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对已经制定的政策要进行认真清理,对不符合转方式调结构要求的,该废止的废止,该调整的调整。通过对现有政策的清理和完善,更好地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要注重学习借鉴外省市和先进地区的好经验,根据形势和条件的变化,制定更符合实际、更有力度、更有效果的政策。中央正在逐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在财税体制、金融体制、土地管理、户籍制度、收入分配等方面将有大的举措,必须认真研究,切实抓好贯彻落实。要注意统筹发展与稳定的关系。稳定的社会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基石。社会稳定处理不好,就会对发展造成干扰,甚至抵消发展成果。要深入推进平安泰安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积极构建治安防控体系。妥善协调和处理各方面利益关系,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利益问题,化解各类社会矛盾和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要充分发挥舆论的正确导向作用,综合运用各类媒体,大力宣传科学发展的新理念、新知识、新经验、新做法,大力培养宣传科学发展的先进典型,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四)重视人才支撑。打好转方式调结构这场硬仗,归根结底要靠一支富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创优水平的高素质人才队伍。要贯彻党管人才原则,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实施人才强市战略。要尽快制定全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实施人才系列化工程,培养引进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以及文化旅游、外经外贸、金融服务、管理咨询和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紧缺人才,特别要培养造就一批奋发有为、干事创业、社会责任感强的企业家。要遵循人才成长和人才资源开发规律,坚持“以用为本”,不断破除束缚人才成长和发展的制度性障碍,积极构建人才创新创业的载体平台,以最优的环境吸引优秀的人才,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当其时。
(五)强化督查考核。加快转方式调结构的推进落实,必须完善考核体系,建立激励机制,加大督查力度,用科学的方法,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要进一步健全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考核评价体系,更加注重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财富积累和民生改善,更加注重生态文明建设和精神文化需求。加强对指标体系的研究和完善,树立重GDP但不唯GDP的考核理念,更加注重财政收入、城乡群众收入和民生项目的考核。建立绩效分类考评机制,把综合考核当年的工作和成效作为重点,既看发展的速度,又看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既看发展的基础,更看发展的变化。在考核结果的运用上,作为评先树优和调整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体现奖优罚劣,调动广大干部群众转方式调结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完善督查机制,各级领导干部要善于负责、敢于负责、敢抓敢管、动真碰硬,对重大部署和重点工作深入一线、亲力亲为,靠前督促落实。切实防止工作“布置多、检查少、落实难”的现象。对重点工作要坚持重点督查,对存在问题要跟踪督查,确保督出结果、查出实效。市委、市政府决定下半年分别召开三次产业的现场调度会,查看各级落实转方式调结构的项目和效果,交流经验,推动工作。
同志们,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关系当前,影响未来,形势紧迫,任务重大。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更加扎实有效地推进泰安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奋力夺取建设经济文化强市、打造国际旅游名城的新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