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税务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90&A=20&rec=113&run=13

【概况】 年内全市有地方税务(简称地税)机构66个。其中,市级局1个,县级局6个,直属单位和派出机构5个,基层分局(所)54个,在职职工1035人。全市纳入地税系统管理的纳税人共5.1万户。全年累计各项地税收入48.1亿元,同比增长12.12%,增收5.2亿元,其中市县级完成34.84亿元,增长12.62%,增收3.9亿元。市地税局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学习型组织创建优秀单位”等荣誉称号。
征管基础 全市微机定税3.96万户,其中达到起征点2.81万户,未达起征点1.15万户,微机定税面100%,税负同比提高18%。重大建设项目管理持续推进,年内共对310个项目实施重点管理,实现税收6.59亿元,同比增加57.52%,增收2.4亿元。二三产业分离范围继续拓展,以大型企业集团中有发展潜力的三产项目为重点,将运输、仓储、包装、配送等物流业务分离出来,新组建7家物流企业,年增地方税收300余万元。全年成功分离71户企业,实现税款4609万元。
税源管理 ①积极推行税源管理新模式,建立以税源信息采集为基础,以纳税评估为核心,以核实处理和税务稽查为重点,以税源数据增值利用为目标的税源管理新模式。创新零散税源管理办法。借助综合治税信息管理软件,在新泰市委托国税试点代征零散税收办法,解决了长期困扰地税部门的征管难题。②深化综合治税,着眼于涉税信息的广泛获取,随时掌控第三方涉税信息;积极向市政府汇报,与各相关部门沟通,变政府领导的协调机制为政府直接领导机制,全年共采集涉税信息10万余条,新增税款2677万元。③强化以票控税,组织发票专项检查和财险发票收缴核查,共检查使用地税发票的纳税人2166户,检查发票26.39万份;联合财政、交通、质监、公安等部门,规范客运出租车行业税收管理,对全市1300辆出租车全面安装税控计价器,全年发售出租车税控发票近5万卷,征缴地方各税70余万元。突出抓好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管理。加大税基核实力度,严密监控、核查企业股权重组等改组改制行为,2209户企业进行所得税汇缴申报,应纳税额7亿元,应补税额1.3亿元。④加大个人所得税管理力度,强化税源排查,共为2457人办理2008年度年收入12万元以上、个人所得税自行申报手续,比上年增加212人,补缴个人所得税844万元;深化全员全额扣缴明细申报,做好年扣缴个人所得税30万元以上134户扣缴义务人的上线试点,共上线企业1.27万余户,扣缴54万余人(次)。与土地管理部门配合,探索建立GPS技术支撑下的“源头介入、宗地管理、信息比对、实地勘测、动态监控”的长效控管机制,年增土地使用税4800万元。
税收执法 一是研发“山东税收政策评价反馈系统”,实现与山东地税“大集中”系统、政策法规查询平台(法规库)的全面衔接,满足财政、国税、地税税收政策管理需要,较好地解决税收政策分析、评价、反馈以及服务中存在的缺位问题,填补了国内空白。二是充分发挥稽查职能作用。全面开展税费比对分析、补提类税金、减免税审查、重点企业、重点行业等5个方面的清查,共检查纳税单位1.66万户,查补各项税款6000余万元;组织保险业、国家电网、建筑安装、大小非和“IPO”持有者减持等多项专项检查和税收秩序整治,共检查纳税单位929户,查补入库税款、罚款、滞纳金1.24亿元,占同期入库税款的2.77%,结案率为96.9%。
纳税服务 ①深化服务品牌创建,开展“优化纳税服务,促进企业发展”以及“建言献策”活动,为企业送政策、送建议,年内有136条意见和建议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决策范围;及时分析整理“12366”纳税服务热线的热点问题,提前做好服务和处置预案,将市长热线电话与“12366”热线和“发票举报案件查处快速反应机制”及时对接,实现了涉税咨询、举报、投诉的受理、转办、查处的一条龙优质服务。②积极建立维护纳税人权益组织,全市共建立各类维权组织8家,为纳税人提供全方位的维权服务。完善“一站式”服务,整合登记、发票、涉税咨询、投诉举报、涉税审核审批、宣传培训等服务岗位工作流程,明确各岗位、各环节的具体标准要求,城区8个服务大厅全面实行首问责任制、承诺服务制和一次告知制等制度。

【年度税收分析】 ①收入呈现低开高走态势。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上半年全市经济困难,煤炭、钢铁等主要产品出现负增长,工业用电量大幅下滑,首季增幅仅为5.67%;上半年经济形势尚不明确,加之上年同期一次性增收因素较大,增长6.67%;随着经济形势逐步好转,三季度累计增幅8.2%;全年增幅12.13%,远超8%的预期。收入总量突破48亿元,年均增长20.34%。②三产贡献突出。第三产业完成20.9亿元,增长15.81%,增收2.85亿元,成为拉动地税收入的主要来源。金融保险业和房地产业分别完成4.33亿元、4.15亿元,增长23.27%、23.11%,增收8177万元、9583万元。③主体税种支撑作用显著。受国家投资等大项目建设拉动、房地产业快速回升及宽松货币政策的影响,建筑业、房地产业和金融保险业营业税大幅增收,营业税比重较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个人所得税在新矿集团溢价回收股权的影响下,增长37.74%;企业所得税受工业企业效益下滑和上年高基数影响,比重下降4.56个百分点。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共完成28.81亿元,占全部收入的59.89%,较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④民营经济成为拉动地税增长的主要动力。民营经济完成地税收入35.53亿元,同比增长13.66%,高出平均增幅1.53个百分点,增收4.32亿元。其中股份制经济完成24.02亿元,增收3.04亿元。⑤重点税源税收贡献能力有所提高。年内,地税收入百万元以上纳税人共240户,较上年增加82户,增长51.9%,完成各项地税收入22.24亿元,占全部地税收入的46.24%,增收3.05亿元。纳税超3000万元的纳税人17户,比上年多4户,完成地税收入8.62亿元,占全部收入的17.93%,增收1504万元。⑥政策性减免杠杆作用明显。全年利用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减免地税收入1.14亿元,占全部收入的2.32%。其中高新技术企业减免3445万元,国产设备抵免2287万元,下岗再就业、民政福利等减免5714万元,有效缓解企业资金紧张和社会就业的压力,促进全市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更新,加快了三产健康发展。⑦经济刺激政策拉动地税收入作用明显。大项目纷纷落户泰安,全年过亿元大项目310个,实现地税收入6.59亿元。其中,京沪高铁项目入库建筑业营业税4100多万元;双龙社区、志高国际等项目再次启动房地产市场,抑制了房地产税收持续下滑局面,全年房地产业完成地税收入5.11亿元,增长23.11%,增收9593万元;投资和房地产拉动建筑业发展,建筑业税收完成4.57亿元,增长34.67%,增收1.18亿元。国家执行宽松的货币政策使金融保险业大幅增长,完成地税收入4.33亿元,增长23.27%,增收8177万元。刺激汽车消费一系列政策使车船税大幅增长,车船税在去年因税额调整增长67.35%的基础上,增长55.28%,增收2234万元。⑧一次性因素占比较大,成为影响地税收入的不确定性因素。随着资本市场改革,产权、股权变动等资本性交易日趋活跃,使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土地增值税中的一次性收入所占比重较高,对收入的不确定影响更大。上年一次性增收5.82亿元加大年内基数,影响收入增幅17.62个百分点,其中3.7亿元是所有权变动带来的。年内一次性增收累计5.69亿元,占全部收入的11.83%。⑨政策性减收制约收入增长。经济调整政策和结构性减收政策的出台,地税减收1.83亿元。其中,企业所得税税率由33%降低到25%,减收5300多万元;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降至15%,减收3400多万元;河道整治和环境治理关闭小水泥厂等措施,减收资源税4500万元;增值税由生产型转为消费型和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率下调,影响城建税减收3010万元,教育费附加及地方教育费附加减收1720万元;中国邮政储蓄银行2008年起免征三年代理金融业务收入营业税,并对已缴纳部分允许抵减或退税,邮政业营业税减收220多万元,下降79.86%。(王 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