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90&A=19&rec=73&run=13

【概况】 2008年,全市有乡镇以上畜牧管理服务机构81个,科技人员888人(高级技术职务56人,中级209人)。2008年4月29日,市政府印发《泰安市人民政府关于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11月20日市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复市畜牧兽医局组建泰安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为副县级事业单位,同时组建泰安市动物卫生监督所,建立健全了畜牧兽医行政、执法、技术支撑三大体系。市畜牧兽医局被评为全省动物防疫、合作社发展、饲料管理和奥运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先进单位,全市生态市建设先进单位,荣获泰安市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杰出成就奖。
年内,全市各级把畜牧业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紧紧围绕市政府确立的“奶业富民工程”和“自然养猪法推广”两大重点工作,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科技进步为支撑、机制创新为动力,全市畜牧业继续保持健康发展的好势头。2008年,全市牛、羊、猪、禽存栏分别达到28.3万头、155.1万只、143.9万头和2386.1万只,出栏分别达到14.3万头、221.5万只、253.7万头和7496.7万只;肉蛋奶总产量达到91.2万吨,实现畜牧业产值93亿元,增长22.9%,占农业总产值的34.4%;饲料产量81.8万吨,产值15.7亿元。

【奶业生产】 把实施“奶业富民工程”列为全市40项重点工作之一来抓。全市奶牛存栏17.3万头,居全省前列。50头以上的奶牛场(户)达1865个,300头以上的场(区)173处,千头以上的园区18处,奶站发展到104个,规模饲养比重达85%。泰山区把奶牛业作为“朝阳产业”来培育,大力实施“奶业革命工程”,宣传推广“奶牛营养套餐”,采取政策引导、科技推动、强村带动、市场运作的方式,形成了奶牛养殖、繁育、奶制品生产加工、饲草等一条龙的奶业产业化新格局。泰山区奶牛保险工作被省财政厅和省财保公司列为试点区,被中国奶业协会授予“全国牛奶生产50强县”称号,成为全市唯一入选的县市区。

【自然养猪法推广】 自然养猪法作为解决养猪生产污染和提高效益的有效手段,市政府领导非常重视,被列为全市40项重点工作之一。年内全市已建成生态养猪场211个,发酵床面积32.5万平方米,超额完成年度任务。自然养猪法的推广带动了养猪生产的较快发展,全市生猪存栏143.9万头、出栏253.7万头,同比分别增长15%和15%。新泰市把生态养猪场建设列入全市2008年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市乡两级政府积极推动,共建成生态养猪场107个,生猪存栏56万头、出栏113万头,连续两年入围全国生猪调出大县。 (王 忠)

·链接·
自然养猪法
自然养猪技术是通过改进猪舍建筑,以树叶、玉米秸等作物秸秆或锯末为载体作为猪舍内垫料,利用周围自然资源,制造发酵剂和各种生物营养剂,在特殊设计的猪舍内通过自然界土著微生物的作用直接发酵粪便和降低纤维素,并转化成可供猪采食的营养物质,生产出高效、优质的无公害畜产品和无病虫害优质有机肥料的新的养猪技术。是推进生猪生产的舍饲自然化,发展环保型农业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重大动物疫病防控】 以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为重点,发挥市、县两级实验室作用,完成重大动物疫病监测计划,对规模饲养场进行病原学监测和抗体水平监测。落实动物防疫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建立完善应急机制,加强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强制免疫、疫情监测、消毒灭源、检疫监督、疫情控制等综合防控措施。全市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蓝耳病、口蹄疫、猪瘟免疫密度均,免疫家畜的挂标率、持证率均达到100%。全市建立市、县、乡、村四级防疫网络,市设有畜牧兽医局,县(市、区)都设有畜牧局,全市81个乡镇、办事处设有畜牧兽医站,3689个村全部设有村级动物防疫员,在防疫的同时全面做好辖区内的养殖监管,做到程序化操作、规范化检疫,产地检疫率达到100%。对27个年出栏千头以上规模养殖场建立生产和防疫信息报送体系,每月将有关数据按时上报;生猪屠宰上,实施严格的驻场检疫。全市所有畜禽屠宰加工企业,均实施派驻检疫制度,屠宰检疫率达100%。实施证章标签管理,防止了病死畜禽转运和动物疫病传播。在重点林场、大型水库、东平湖区、汶河流域等地设立36个禽类和36个鸟类禽流感疫情监测点,及时掌握了解辖区内禽鸟疫病和活动情况。

【惠农政策落实】 全市争取生猪和奶牛良种、标准化生产、现代农业建设、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奖励及保险、疫苗补贴等优惠政策26项,争取省级以上惠农政策资金7525万元,创历史最好水平。全市6个县市区及市高新区、泰山景区均被列为奶牛良种补贴范围,全市补贴能繁母牛10.51万头,补贴良种冻精细管数量21.02万枚,补贴金额为315.3万元;对符合国家规定实施良种补贴项目所生产的0-28月龄的1.64万头后代母牛,每头补贴500元,共补贴资金821.45万元,通过“惠农一卡通”发放到了农户手中。“三鹿奶粉”事件之后,国家出台惠农政策,对特别困难奶农进行补助,全市符合条件的困难奶农共2126户,饲养产奶奶牛57456头,享受补贴金额603.106万元;岱岳区、新泰市、宁阳县的10个场被列为奶牛标准化补贴建设项目,每个县市区补贴200万元,用于奶牛养殖场区的标准化建设;获得国家生猪扩繁场和标准化规模场(小区)改扩建补贴资金1060万元,扶持场区47家。补贴能繁母猪23.02万头,补贴资金795.5万元;新泰市获得国家生猪调出大县奖励615万元、国家生猪良种补贴项目232万,肥城市和宁阳县分别获得省级良种补贴78万元和110万元。

【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 全市新发展各类养殖小区475个,规模养殖场(户)205个,规模养殖畜禽占总出栏量的70%。泰山区通过狠抓标准场区建设、合作社建设,奶牛养殖规模化程度逐渐提高,2008年共新建和改扩建标准化奶牛场11处;宁阳县的信诚和金生两大畜业有限公司,全部采用自然养猪法的高标准钢架结构养殖场;肥城六和、永大分别在王庄和安站建设了五处养鸭场,全市肉种鸭存栏到60万只,向社会提供鸭苗一亿只以上,成为全省第二大县域种鸭繁育基地。

【饲料工业发展】 全市饲料总产量达到81.8万吨、总产值15.7亿元,增长44%和10.6%。制定《泰安市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经营企业监管暂行规定》,规范饲料生产经营和使用环节的管理。严格执行行政许可规定,把好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准入关,全市60家企业获得生产许可证和审查合格证,取消4家不合格企业生产资格。“三聚氰胺事件”之后,严格按照农业部要求,加强对蛋白饲料原料、饲料生产企业、奶牛养殖户自配饲料的抽检力度,加强饲料安全监管,杜绝在饲料中添加违禁药物和三聚氰胺等有害化学物质。累计检查生产企业和养殖场户1295个次,经营单位1107个次,抽取样品217批次,合格率为98%以上。对生产经营和使用不合格原料的22家企业进行查处,查封问题饲料和蛋白原料139.8吨,货值68.5万元。对存在问题的5个案件进行督查,立案查处违法企业和养殖场户4家,罚款10.2万元。

【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 “三鹿奶粉事件”发生之后,及时成立奶业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奶站专项整治。全面实行属地管理责任制,与收奶站、规模奶牛养殖场、饲料生产企业层层签订质量承诺书和专项整治责任书,强化奶牛养殖环节监管,搞好奶牛登记,收奶站实行登记备案制度,100%纳入监管范围;做好生产形势检测和产业救助,引导乳品加工企业扩大奶源收购,防治倒奶杀牛现象的发生。根据《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要求,对全市奶站进行调查摸底,结合奶业生产实际,以及综合生产能力、收购运输、监管服务等因素,制定了奶站设立布局规划,开展规范化建设,争取2009年底取消所有不达标的奶站。通过这次专项整治,消除了潜在的质量安全隐患,净化了奶源市场,打击了一批生产、经营和使用违禁药品的养殖户和收奶站,整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社会各界参与整治行动的积极性日益高涨,全社会关注参与动物性食品质量安全整治工作的氛围已经形成。

【畜牧业产业化经营】 围绕畜牧业的发展,发展畜牧产业化,着力发展畜牧龙头企业。2008年全市规模以上畜产品加工、饲料、兽药、养殖企业已达到65家。全市发展大型畜牧龙头企业22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5家。龙头企业吸纳安置劳动力3万多人,带动饲养场户70多万户。

【合作经济组织建设】 大力宣传发展畜牧合作社的重要意义和国家的扶持政策,组织引导畜牧部门、畜牧龙头企业和养殖户,2008年全市新发展畜牧合作经济组织149个,其中合作社102个,发展社员8000多人,带动农户3万多户。宁阳县作为全省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先进县,多次受到省市表彰,2008年协助省局在宁阳县举办了全省畜牧合作社培训班,培训期间参观了13处畜牧合作社。
(徐胜林 彭彤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