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90&A=19&rec=68&run=13

【概况】 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62万公顷,比上年减少537公顷。种植业完成增加值100.56亿元,比上年增长1.5%。
全市种植业发展特点是:①粮食生产继续回升,经济作物有所调减。受国家粮食直补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年内,全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比上年减少537公顷。其中,粮食作物面积42.5万公顷,增加1964公顷;经济作物面积19.50万公顷,减少2500公顷;粮食和经济作物播种面积比例68.55:31.45,粮食作物比重上升0.38个百分点,经济作物比重降低0.38个百分点。②经济作物种植效益继续提高,优质农产品面积继续扩大。全市突出农产品区域特色优势,加强设施农业和高值田开发,全市新增高效经济作物1.02万公顷,高值田6700公顷,设施农业3300公顷)。绿色、有机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证步伐加快,全市农业“三品”认证基地总面积达到26.93万公顷,其中无公害农产品13.27万公顷,绿色食品12.10万公顷,有机食品1.60万多公顷(其中有机蔬菜1.47万公顷)。瓜菜作物进一步扩大名优稀特品种的种植面积,优质瓜菜的比重上升。③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组织实施“一村一品百村示范千村推进工程”,区域布局优势产业带初步形成,全市符合农业部统计标准的专业村达到396个,增加23个,名列全省第8位;符合农业部统计标准的专业乡镇达到18个,增加7个,名列全省第5位。

【粮食生产】 年内,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一号文件精神,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现金补贴和良种补贴,全市粮食生产进一步快速发展。全市粮食播种面积42.5万公顷,增加1964公顷;平均每公顷单产6.84吨,增长3.87%;总产290.68万吨,增长4.34%。①落实国家补贴政策,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把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和良种补贴资金兑付直接到农户。2008年直补小麦面积22.19万公顷,直补标准为210元/公顷,农资综合补贴标准经过两次上调后为1091.70元/公顷,合计补贴标准为1301.7元/公顷,增加了634.20元/公顷,共兑付补贴资金2.89亿元,增加了1.42亿元。实施小麦良种推广补贴项目面积11.87万公顷,增加2.20万公顷,补贴资金1780万元,供应良种1368万千克,受惠农户达47.9万户;两批玉米良种推广项目共实施面积10万公顷,比上年增加9万公顷,补贴资金1500万元,受惠农户达42.2万户。水稻良种推广补贴项目254.07公顷,每公顷补贴225元,补贴资金5.7万元,受惠农户1908户。②抓好农业生产管理工作。突出抓好春季生产、“三夏”生产、“三秋”生产等农业生产重大环节,加强对农业生产的宏观指导,及时调度农情信息。针对不同农时季节,搞好调查研究,到田间地头查苗情,查墒情,查虫情,提出管理指导意见。及时建议政府下发农业生产通知,召开农业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现场会议等,促进了全年农业生产活动的顺利健康开展。④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在继续实施小麦、玉米市长指挥田的同时,全市承担玉米省长指挥田和省厅安排的小麦“十百千万”高产攻关示范项目。6个县(市、区)小麦高产攻关田平均亩产是634.7公斤,最高产为岱岳区汶口镇的省长指挥田,平均亩产为762.96公斤;汶口镇、马庄镇等9个整建制乡镇小麦亩产超过500公斤。6个县(市、区)玉米高产攻关田平均亩产为961.43公斤,其中岱岳区玉米高产攻关田经省农业厅组织的专家实打验收,平均亩产达1084.4公斤,为年内全省玉米实打最高产量。同时有汶口镇、马庄镇等17个整建制乡镇玉米亩产超过600公斤。④做好技术考察,提供技术支持。开展定点定期技术和技术调查60余期,建立考察基点300多个,收集汇总考察数据上千个。印发小麦春季生产管理、小麦后期管理、夏玉米生产技术、夏玉米直播晚收栽培、夏玉米“一增四改”高产栽培技术、秋种意见、小麦冬前管理等技术意见及调查报告10余份。⑤推广新品种新技术。结合全市生产实际引进试验示范小麦新品种8个和玉米新品种12个,推广免耕栽培、粮食综合节水栽培、冬小麦晚播栽培技术、特种玉米栽培、夏玉米直播晚收技术、化控技术应用、中药材人工无公害栽培技术等10项农业新技术、新成果。

【蔬菜生产】 年内,全市完成蔬菜种植面积12.71万公顷,减少4755公顷,总产万681.33万吨,减少20.93万吨,平均每公顷单产53.60吨,增加24公斤;瓜类面积3737公顷,减少288公顷,总产18.31万吨,减少8400吨,平均每公顷单产48.96吨,增加93公斤。全市蔬菜生产的特点为:蔬菜面积基本稳定,总产提高但总体效益比上年降低,大白菜面积稳定在3.20万公顷左右,单产增收10%左右。全市春马铃薯平均每公顷单产37.50吨,每公顷纯效益5.25万元。①有机蔬菜面积扩大,种植水平提高。全年新发展有机食品3300公顷,其中有机蔬菜2700公顷,获得国家OFDC、国际OCIA等11个有机认证机构认证的有机蔬菜面积达到1.47万多公顷,规模较大的有机蔬菜出口加工企业达到20家。从栽培品种选择、栽培技术难题解决到产品收购的各个环节,给企业和农户做好服务工作,促进有机蔬菜产业的发展。②发展食用菌产业。全市食用菌栽培面积1100公顷,食用菌棚9万个,以双孢菇、鸡腿菇、平菇、香菇、木耳等为主,尤其是新泰的青山办事处、翟镇镇、东平旧县已形成相当规模。③高值田建设。通过高效示范乡镇带动,创新种植模式,组装高产技术,发展高效经济作物,年内全市高值田每公顷收入过7.5万元的增加了6700公顷,其中年内超过万元以上的设施冬暖大棚蔬菜高值田有12个乡镇4000公顷,增加300公顷。特别是冬暖大棚黄瓜和茄果类蔬菜,冬春茬达到万元以上的已有3300多公顷,两茬达到万元以上700公顷。4引进推广优新品种。引进山药新品种4个、其它蔬菜新品种10个,各类瓜菜类新特品种8个。对表现良好的花生新品种安排示范面积1.07万公顷。④推广先进的农业实用技术。重点推广高温闷棚防治蔬菜病虫害、大棚西红柿改枝换头技术、大棚蔬菜冻害防护技术、一棚两用高效栽培技术、“两菜一粮”高效种植关键生产技术。在全市10多个蔬菜生产乡镇举办培训班。重点针对设施农业的栽培技术及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蔬菜的育苗技术等技术环节开展技术培训,共讲课25次,培训8000余人。

【植物检疫】 年内,全市各级农业植保部门,在农业生产和农作物良种流通环节,严把植物检疫关口,狠抓了产地检疫、调运检疫和农业植物有害生物的普查和防治等工作,有效地防止了危险性病虫草害的传播蔓延,保证了全市农业生产安全。开通全市“植物检疫网络平台”,对各县市区检疫开证人员进行上岗培训,实现了植物检疫的全国联网。搞好重大植物疫情阻截带建设。全市承担植物疫情阻截带8个监测点建设任务,其中市站2个,新泰市和肥城市各3个,根据省实施方案的要求,成立了重大植物疫情阻截带建设领导小组,制定《重大植物疫情阻截带建设实施方案》。在继续搞好红火蚁等疫情监测、防控的基础上,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十字花科根肿病、梨枯梢病、大豆疫病、美国白蛾等有害生物普查工作,全市共调查西瓜面积1000公顷,大白菜面积1.53万公顷、果树面积533公顷,大豆面积5300公顷。严格按照产地检疫程序,抓好了申报、调查、签证、收储四个环节,全市共开展产地检疫4000公顷,产地检疫合格率达100%。生产合格小麦良种2.49万吨,玉米良种1028.75吨。签发植物检疫证书685批次,调运无危险病虫种子12100吨,苗木8万多株。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 年内农作物病虫草害发生总体平稳,突发灾害严重。全市农作物病虫草鼠害共发生272.59万公顷次,总体发生程度3 级,防治面积249.94万公顷次,其中,病虫害发生219.72万公顷次3级,防治199.51万公顷次;农田草害发生51.87万公顷,化学除草49.77万公顷;农田鼠害发生1万公顷,防治6700公顷。共挽回粮食损失44.06万吨、棉花0.31万吨、油料3.28万吨、蔬菜113.67万吨。针对农作物病虫害发生实际,加强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县级有监测预警机构,配备必需的专业技术人员,乡镇配备1~2名测报员,村级由农民测报员;植保站要规划全市监测预警网络,报市政府批准后实施。在搞好病虫动态实时监控的基础上,突出对小麦条锈病、麦蚜、小麦吸浆虫、烟粉虱、东亚飞蝗、玉米粗缩病及恶性杂草等重大危险性病虫草害的监测;突出长期和超长期预报;落实测报工作的规范化、网络化、可视化。本着“早、准、快”的原则,及时发布病虫情报、防治技术意见。年内全市共发布病虫情报105期,印发6000余份。其中,市植保站发10期400余份,预报准确率达95%以上;发布技术意见、防治通知10次,电码模式电报23次;向省站、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和局等相关部门及领导汇报病虫一周动态32次。通过泰山植保咨询网、泰安农业信息网、泰安日报、泰安电视台及广播电台等媒介多种途径地宣传病虫预报和防治技术等信息。

【治蝗工作】 年内,东亚飞蝗为中等发生,发生面积1.67万公顷,其中夏蝗发生1万公顷,秋蝗发生6700公顷。发生特点是:越冬卵死亡率低,出土始期早,夏蝗出土始期为4月28日,秋蝗出土始期为7月20日,出土相对较整齐,发生区域相对集中,主要集中在黄河滩区、东平湖南大堤外坡地、湖西山坡地,高密度点块发生区域集中。针对蝗情发生实际,加强对治蝗工作的领导,保证治蝗物资、资金及时足额到位;搞好蝗情监测,准确掌握东亚飞蝗的发育进度和密度变化,为防治工作做好充分准备。及时开展防治,将防治任务分配到各乡镇,重点发生区域,高密度片由县农业局机防治队统一防治,于6月15日至25日、8月15日至8月20日将东亚飞蝗夏蝗、秋蝗防治一遍,防治面积总计1.67万公顷,防治效果均在95%以上。
(张洪燕)

【农业综合开发】 ①对上争取工作。年内对上争取农业综合开发项目18个,投资规模达到6562.2万元,其中省以上财政资金3621.8万元(其中无偿资金2856.8万元);世行(三期)项目11个,改造中低产田4709公顷,营造防护林150公顷,总投资3092.2万元,其中省以上财政资金1142.8万元;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4个,改造中低产田3.4万亩,总投资2075万元,其中省以上财政资金1459万元;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3个,总投资1800万元,其中省以上财政资金1020万元(省以上无偿资金255万元)。扣除政策性(美元兑人民币汇率调整等)因素外,总体上分别比去年增加1244.3万元、835.9万元(无偿资金增加963.4万元)。②利用世行贷款加强灌溉农业三期项目建设。改造中低产田4709公顷,总投资2673.2万元(省以上无偿资金1142.8万元)。本着配套完善、巩固提高的原则,突出节水灌溉工程,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全年共开挖疏浚沟渠421千立方米,埋设地下管道214千米,新打机井74眼,建桥涵闸1856座,修农田道路213公里,平衡施肥、秸秆还田2.1105万亩,新建防护林2.25万亩,改善了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年内共完善农民专业协会3个,完善乡镇农技推广服务体系1个,晒场600平方米。③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设。2008年共进行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4个,计划改造中低产田3.4万亩,总投资2075万元(省以上无偿资金1459万元)。突出节水灌溉和结构调整两大主题,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施工,共新修农田道路135千米,新打、修复旧井138眼,埋设地下电缆46.5千米,开挖疏浚沟渠269千米,埋设地下暗管172.5公里,建桥涵1576座,植树19.1万株,培训农民1.04万人次,建农民专业合作社3个。所有项目区实现了规划高起点、质量高标准、建设高速度、产出高效益、管理高水平,达到了稳产高产、节水增效、优质安全、生态环保、旱涝保收、林网环绕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项目区新增灌溉面积1200公顷,改善灌溉面积1000公顷,亩增粮食生产能力100公斤,年增农业总产值3359万元。④产业化经营项目建设。扶持产业化经营项目3个,重点扶持肥城市绿源果蔬有限公司承担的4000吨有机蔬菜加工扩建项目、宁阳县6万吨玉米淀粉浸泡工艺技术改造加工改建项目和新泰市祥云种业有限公司承担的40吨密刺黄瓜系列制种设施栽培新建项目,总投资1800万元(省以上无偿资金1020万元)。共累计建成高标准厂房2545平方米,购置仪器、设备31台套,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3个,技术培训13500人次,当年即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扶持的产业化经营项目年实现产值达到5.6亿元,其中新增2.68亿元。 (马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