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税务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90&A=19&rec=145&run=13

【概况】 全市有地方税务(简称地税)机构66个,其中市级局1个,县级局6个,直属单位和派出机构5个,基层分局(所)54个。有在职职工1035人,其中市地税局147人(含市直属分局、稽查局)。全市纳入地税系统管理的纳税人5.38万户。
年内,全市地税系统围绕抓基层、出质效,深入开展“质效年”活动,收入管理、税收征管、执法服务等各项工作质效显著提升,有效促进了以组织收入为中心的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全年累计组织各项收入42.90亿元,同比增长29.50%,增收9.77亿元。其中,税收收入40.60亿元,增长29.66%,增收9.29亿元;其他收入2.29亿元,增长26.74%,增收4839万元。年底,市局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单位”称号,被全国总工会评为“全国学习型组织优秀单位”,被省地税局表彰为“2008年度目标管理考核暨质效年活动先进单位”。系统内获省级以上荣誉12项,其中国家级7项。
税源管理 一是夯实征管基础。①强化零散税收管理。开展微机定税,全年对3.95万户个体小型业户进行微机定税,定税面达到98%以上,税负同比提高18%;加强与保险机构强化车船税代收,落实《印花税核定征收管理办法》,做好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地方教育附加、文化事业建设费的代征工作。②强化数据管理。对2005-2007三个纳税年度的申报征收数据和财务报表数据成功迁移,其中申报数据383万条,征收数据221万条;财务报表数据53万条。③强化以票控税。借新发票系统上线之机,对票种核定等发票数据组织清理;积极争取财政补助加快税控机推广步伐,新上税控装置1201台;与市公安局经侦支队联合开展发票专项检查,检查纳税人16户,罚款12.6万元。④深化综合治税和纳税评估。巩固完善综合治税长效机制,采集信息9.86万条,入库税款6798万元,新增税款1708万元。探索研究新型纳税评估体系,对5905户纳税人实施评估,重点税源评估面达100%,评估查增入库税款5812万元。二是落实征收管理措施。①严格重点行业管理。交通运输业严格自开票纳税人资格认定,突出日常监管与查处,开展货运业发票专项检查。房地产业推进一体化管理,落实“以房源控税源”模式,强化“以票控税”“先税后证”措施。对建设单位及施工单位实行双向报告制度,开展建筑企业甲方供料专项检查,规范建筑业甲方供料税收管理;开展土地增值税清算试点,形成“以统一政策、规范管理、增加收入为目标,以范本引导、收入确认、成本核实为重点,以流程控制、整体联动、点面结合为保障”的清算思路,对21户房地产开发企业实施清算,净补土地增值税税款1200万元。②推进重大建设项目税收管理。加强与发改委、建设、规划、国土、经贸等部门的协作,建立起“分级采集、统一监控、属地管理、重点分析”的管理监控机制。全年纳入全市管理的投资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重大建设项目274个,累计入库地方各税4.21亿元,同比增收1.53亿元,增长57%。③优化产业结构。开展第二、三产业分离,指导帮助运输、仓储和建筑、安装企业采取资产重组、股份制的形式成立独立公司,对其他规模较大的服务性行业,督促单独或联合成立公司。全市有143户企业成功分离,增加地税收入1.61亿元,其中营业税6556万元,在省局单项考核中名列前茅。
税种管理 ①企业所得税。强化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管理,对2534户企业办理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和汇缴,净调增企业所得税1.04亿元;开展所得税税负分析,重点解决重点税源、重点行业所得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②个人所得税。依托信息化平台,加强个人所得税全员全额扣缴明细申报和年所得12万元自行申报工作,受理自行申报2706人,272户企事业单位实施网上明细申报,涉税6万余人次。③土地使用税。以新土地使用税暂行条例实施为契机,与财政部门联合,及时向省政府上报税额调整标准,扩大征税面积16万多平方米,新增税款40万元。
税收执法 推行执法责任考核,依托税收数据、统计指标、信息模型,强化与财政、国税的沟通协调,构建起简明规范、监控有力、信息共享、分工协作的税收政策评价反馈体系。建立执法预警控制机制,开展税收执法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预警,定期查找、警示、排除违规隐患。全面清理现行文件,建设“地方税收法规库”,印制出版《地方税收政策法规汇编》,收录文件2800份,约500万字。完善外部监督机制,密切与人大、政协等部门的联系,与法院、检察院建立涉税法制共建协作机制,严格落实执法评议、税企法制座谈、执法服务质量及满意度调查等各项制度。加大稽查力度,按照“统一选案、重点突破、集中治理、整体推进”的原则,对重点行业、重点税源和重点区域组织专项检查;结合群众举报,对餐饮、娱乐行业进行重点检查,对25户市直和县级餐饮企业开展所得税重点检查,查补地方各税364万元。全市稽查系统共查补税款6732万元,其中市稽查局直接检查157户,查补入库税款、滞纳金、罚款3240余万元。
纳税服务 ①畅通服务渠道。组织开展“征纳共盈”纳税服务品牌创建、“服务经济建设建言献策”等活动,向各级党委政府建言献策172条,被正式采纳108条。开展纳税服务进企业、进社区、进乡镇、进校园等系列活动,该活动被评为“全国税务系统税收宣传月优秀项目”;组织纳税服务质效回访,先后对市直企业、各县(市、区)的大型企业等28户企业上门回访;利用“12366”纳税服务热线、市政府便民电话、呼叫服务平台等载体,及时转办、反馈涉税举报案件,受理各类咨询、举报和投诉5707次,均给予及时处理。 ②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围绕服务于企业发展,突出抓好小型微利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节能、节水、安全设备抵免和房产税、土地使用税优惠政策的落实;围绕关注民生,抓好廉租房、经济适用住房、住房租赁市场的政策贯彻,落实好下岗再就业、军转干部、随军家属、退役士兵自谋职业、“三农”问题等税收优惠政策。③推进政务公开。与执法、监察、管理、服务等紧密衔接,抓好服务窗口,规范 “窗口”服务职能和文明服务用语。抓好行风建设,落实行风建设责任制,深入开展专项治理。抓好监督制约,召开特邀监察员和社会义务监督员座谈会、税情恳谈会,广泛征求改进的意见建议;参加“阳光政务热线”“政风行风热线”等节目,及时处理纳税人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抓好整改落实,以查促改,纠建并举,不断创新纠风工作新方式、新途径。新泰、宁阳两局在当地行评中名列执法单位第一名,市局机关、其他县级局均进入当地行评前三名。

【年度税收分析】 ①经济健康发展是地税收入稳定增长的基础。1-11月,全市工业增加值达到731亿元,增长17.7%,高新技术产业产值713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8.6%,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完成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712亿元,增长26%;各项贷款余额587亿元,增长11.6%,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25亿元,增长23.6%,其中餐饮业41.9亿元,增长27.8%。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为地税收入的增长提供了税源保障。②价格上涨对收入增长拉动作用明显。1-11月,全市工业品出厂价格累计上涨9.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累计上涨5.3%。作为骨干税源的煤炭、钢铁、焦碳行业产品价格上半年上涨较快,市场需求旺盛,有力拉动税收收入增长。③非正常因素影响较大。受上年提前关闭征管系统影响,年内有1.2亿元税款入库;新矿投资公司一次性投资收益入库企业所得税1.88亿元,个人所得税1.03亿元;科诺型钢运作上市入库企业所得税2554万元;石横特钢因上市需要,从济钢肥城分公司买入资产,使济钢肥城分公司产生销售不动产营业税、土地增值税1800万元;自然人股权收益缴纳个人所得税3544万元。各项一次性增收累计4.9亿元,占全部收入的11.42%,占增收额的一半以上,拉动收入增长14.81百分点,扣除一次性增收因素影响后收入增幅与全省平均增幅基本持平。④税收政策变化因素影响收入较大。土地使用税单位税额提高政策2007年9月份生效,政策调整产生的增量税收年内征收,增幅50.10%,增收1.71亿元;车船税单位税额调整,征税范围扩大使该税增幅47.54%。税收政策性减免力度加大,全年为落实政策减免各项收入1.37亿元,其中国产设备抵免6892万元,新办三产减免1917万元,下岗再就业、民政福利等减免4600多万元,为缓解企业资金紧张压力、促进三产发展等起到明显作用。⑤第二、三产业均衡稳定增长,重点行业贡献突出。第二、三产业分别完成各项收入24.82亿元、18.05亿元,同比分别增收5.72亿元、4.11亿元,增长29.94%、29.53%。第二产业中制造业和采掘业完成收入19.95亿元,占二产收入的80.38%,其中制造业完成11.06亿元,增收4.08亿元,增长58.46%。三产各行业相对均衡,完成超过2亿元的有批发零售、金融保险和房地产业、租赁及商务服务业,共计12.84亿元,占三产收入的71.13%。⑥民营经济增收势头劲猛。民营经济完成地税收入31.26亿元,增长34.67%,增收8.05亿元,其中股份制经济完成20.98亿元,增收5.28亿元。⑦重点税源税收贡献能力大幅提高。年内地税收入百万元以上纳税人572户,增加159户,增长32.92%;完成各种地税收入30.15亿元,占全部地税收入的70.28%,比上年提高10.4个百分点,增收11.23亿元。纳税超3000万元的纳税人有13户,比上年多5户,完成地税8.47亿元,增收4.1亿元,其中新矿集团、石横特钢收入过亿元,完成4.51亿元,占全部收入的10.51%。
(王 筱)